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意识内涵与环境教育目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要想有效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必须进一步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环境意识的形成,需要通过教育的手段来实现。增强环境意识首先应该正确认识和理解环境意识的内涵。同时,它也是确立环境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文章通过环境意识的基本内涵(认识意识和参与意识)的分析,提出了环境教育应达到的4个目标:知识目标、价值目标、道德目标和行为目标,并为更好地完成这些目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已被许多人所认识,但要保护好我们的环境,还需要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其做法就是要开展全民性的环境教育,全民性的环境教育的关键是抓好中小学的环境教育工作.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在中小学课本中,要适当编进环境保护的内容.为此,国家教委决定在修订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中编进环境保护内容.这确实是我国环境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在小学、初中课本中,结合课文有机地加进环境保护内容.并在教学大纲中作了规定,这对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在校学生中,小学、初中人数占的比例最大,而且他们是祖国未来事业的继承者,他们的环境意识提高,我们未来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华丰煤矿是一个具有上百年开采历史的老矿井,占地面积21km~2,全矿现有职工家属1.7万多人。近几年来,认真贯彻落实环保法,把环保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制度,大搞综合治理,使这个百年老矿的环境面貌得到大大改善。1988年以来,矿先后被山东省煤管局、泰安市环保局等评为环保先进单位。 1 广泛宣传,努力增强职工的环保意识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要搞好环保工作,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的思想认识,创造与之相适应的外部环境。过去,部分职工对环保工作认识  相似文献   

4.
顾强  马景国 《环境保护》1992,(11):9-10,19
改革的深化为环保部门发展和建立环境管理良性机制的运行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需要我们从理论的高度自觉地利用环境管理客观规律、将环保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需要指出,环境管理理论的研究仍是一个薄弱的环节.过去,我们比较重视环境管理的功能理论和定量管理方法的研究,很少涉及环境管理活动的哲学基础,没有深入探讨环境管理主体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没有深入研究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这种相互作用下现实环境客体的变化.因此,不能从根本上理解环境管理良性运行机制的内容和实质,不利于我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人们已逐步认识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已不再只是政府、民间团体、科研机构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责任直接参与环境保护工作。人们选购和使用具有环境标志的产品,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扩大环境保护在公众中的影响的好方式,也是拉近环境与人们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增强环境保护在人们心目中烙印的好措施。 在较早实施环境标志的国家中,通过环境意识教育,使公众清楚地意识到当前所面临的严重的环境问题,意识到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利益带来的恶果,理解了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使公众对环境…  相似文献   

6.
但愿环境更美好曹汝德近来,环境新闻报道有所增加,一幕幕污染的惨状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尽管发生严重污染状况的具体原因各执一词,但是,应当看到,造成这些悲剧的共同根源在于人们缺乏环境意识。这表明,要杜绝环境污染,重要的一点是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要提高环境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生物技术发展迅速,而且生物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随处可见。为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了解和认识,高中生物教材扩大了知识面,增大了学习的难度。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应当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创新的、开放的环境中学习生物。  相似文献   

8.
宣传教育是环境工作的重要主题王玉红,赵玉仙(山西省盂县环保局)环境问题主要来源于人对自然和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这种损害环境的行为是同人们对环境缺乏正确的认识紧密相连的;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环境意识,使其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使人们...  相似文献   

9.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全球环境的恶化,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阻碍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妇女更直接地受到环境恶化所带来的危害.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义务和责任,妇女自然不例其外.努力使广大妇女了解环境问题,提高环境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是妇女的社会责任,是各级妇联组织和环境保护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环境保护是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  相似文献   

10.
生态危机,环境恶化使人们认识到环境伦理意识的重要性.同时人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环境和生态问题的解决必须诉诸环境伦理信念.有着悠久历史文明的中国,在古代蕴涵了丰富的生态哲学,其中有许多与现代环境伦理思想相通之处.对世界观的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合理利用资源等,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随着水产养殖业在我国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感到其自身的污染问题已经是限制养殖业本身发展,恶化环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时,由于没有统筹规划和管理,没有从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综合考虑,也使沿岸水产养殖业的存在和发展与沿岸其他开发活动相抵触.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以及沿岸水产养殖管理与规划的加强,人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沿岸水产养殖的发展,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仅凭热情或为经济效益而一窝风地发展了.  相似文献   

12.
文章旨在时当代环境问题,特别是通过对我们周围环境问题的展示,以及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探索,通过对产生环境问题根源的追溯,使人们对环境有正确的认识.引导人们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增强环境意识,加强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加强,环境意识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已逐步认识环境宣传教育在增强环境意识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环境意识对环境保护工作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战略环境评价中公众参与程序和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公众参与贯穿于战略环境评价(SEA)的主要过程,是提高SEA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简要介绍了公众参与SEA的内涵和理论依据;解析了公众参与在SEA整个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和参与内容;对公众参与SEA的具体工作程序和方法及参与方式进行了探讨.将为公众成功的参与SEA提供有效途径和方法,同时也是提高政府决策效率和公众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对生态文明内涵的不同理解和农村复杂生态系统的不同认识,在学术界和实践中关于农村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研究和应用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农村生态文明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开放过程,反映了农村这一特殊生态系统内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整体性变革,应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全过程.因此,应当准确把握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明确目标、分解系统要素和动力机制,按照国家“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环境五个方面构建农村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框架,对指导和检验未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现实和理论的双重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邓桂练 《环境》2006,(Z1):122-123
保护环境与每一个人的意识、情绪、意志和行为都息息相关.因此,让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得更优美、空气更清新,不能靠一个或两个人,要靠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对环保有一个重新的、全面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1.序言近年来,造林工程的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显得日益重要,目前已提高到应采取一致国际行动的日程上来。制定造林工程指南的目的是要提高人们对环境的严重状况和造林益处的认识。希望随着认识的提高,能够提出更实用的方法来解决造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使计划和措施能顺利实现。造林工程的效果及其取代的生态系统,与复杂而又高度相互依存的环境有关。所以,不能孤立地考虑这一问题。从最初考虑造林时就必须重视这样的工程对区域生态平衡、局部地区气候和当地居民的社会生活产生的各种影响。当时当地的环境条件对自然界和工程范围的影响也很重要。在工程设计和完成的过程中,必须清醒地考虑到这些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煤炭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发展,其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过去几十年对煤炭的开采过程中,已经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污染,即使是在当前的开采过程中,也给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环保。作为煤炭企业,在新形势下更应当重视煤炭环保工作,这既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表现,也是对自己对后代负责任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逐渐增强,对环境的知情权和环境维权意识也相应地提高。加强县级环境监测站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为当地的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然而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加剧了对自身生存环境的破坏,反过来被破坏了的恶劣环境又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经济建设、积累财富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生存环境的保护,达到共存与和谐的发展。为使人们有效的、自觉的保护好环境,首先要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有组织、有措施、分层次、有重点地抓好环保宣传教育工作,使环保宣传社会化、环保意识全民化,形成环保事业人人参与、社会舆论广泛监督的环境保护工作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