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又是一年清明时,老公要去乡下给公公扫墓了,公公一个人睡在遥远的乡下,只有每年的清明节才能去看他。老公兄弟四人,他排行老大,弟弟们不是离的太远就是比他还忙,所以每年看望父亲的任务自然他要多做些。想来公公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多年了,公公生前和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并不多,记忆中的公公,一位普通的铁路工  相似文献   

2.
在闽北顺昌县,有一位普通的汽车驾驶员被人们誉为"雷锋式驾驶员",许多人对他的事迹啧啧称赞。他就是顺昌县汽车驾驶员李培清。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页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这句雷锋曾说过的至理名言,李培清说也是他的"座右铭"、一生的奋斗目标。他这样说,更是这样做。  相似文献   

3.
那年少的梦     
逢休假,到机关幼儿园接儿子放学,和老师聊起儿子在园的表现。老师提及她拿出一张各种行业形象的挂图,问班里的小朋友长大后要干什么的时候,儿子倏地站起来,抢先回答他要当警察!平日里,他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哪个小朋友坏坏,我就把他抓起来,送到公安局!"言语间,儿子一脸严肃,双手紧握拳头,一副正气凛然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  相似文献   

4.
每次监察他都要亲自下井,每次下井都挑最艰苦、最远的路线。他从不放过一处作业地点、一项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从没有因为人情、恐吓和威胁而网开一面。他,就是吉林煤监局辽源监察分局监察专员、副局长刘春权。  相似文献   

5.
<正>我进电厂的时候,老严已经是一个干了20年的老安监员。老严,其实不姓严,他叫王酪岩,只因他秉公执法、细致认真,凭借着一双"慧眼"严查隐患、严抓"三违",久而久之,厂里的人都爱这么叫,他的真实姓名反而很少有人提起了。或许是职业的缘故,老严无论春夏秋冬,每天进厂后的头一件事,就是把安全帽往脑袋上一戴,便在厂里到处转悠。首先要去的地方就是作业现场,谁没戴安全帽、没系安全带,谁违章作业,他都要管。你要不理不睬,不马上改正,他就掏出个小本记你一笔,然后找你部  相似文献   

6.
<正>他是一名科技工作者他是一名安全生产领域专家做过老师、当过实验员,干上了安全科学研究这行当身担数责,言谈中总是围绕老本行——安全科学研究他就是我们要采访的人  相似文献   

7.
袁传振是我们交警队里年龄最大的民警,本来已到了退休的年龄,但他工作经验丰富,为人随和可亲,大家都舍不得他走,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一留又是三年。刚上班那阵,同事们都说他遭遇坎坷,让我这掂笔杆子的要好好写写  相似文献   

8.
一个农民,初中只读了二年,家里就没有钱继续供他上学了.他辍学回家,帮父亲耕种三亩薄田. 他十九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肩上.他要照顾身体不好的母亲,还有一位因中风瘫痪在床的祖母.  相似文献   

9.
“怪人”希原是某机关单位的驾驶员。说他“怪”,是因为他行车方面的“怪”吗?不是的。年年受表彰,年年戴红花,在单位是一位无可争议的安全行车标兵。他的“怪”,在于他的做法的确让人不可思议。这不,我说要采访他,他硬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我单位一职工在搬电机时不慎腰扭伤,造成腰椎间盘突出。在家休养期间,我们照常给他发了工资。但是以前该职工上班时每月的效益奖(计件工资)因其没有工作,我们就没再发给他。现在他向单位要求休养期间的效益奖。请问:不工作也要给他效益奖吗?  相似文献   

11.
有位哲学博士某次漫步于田野中沉思,发现水田当中新插的秧苗,竟排列得如此整齐,犹用尺丈量过一般。他不禁好奇地问田中工作的老农是如何办到的。老农忙着插秧,头也不抬地回答,要他自己取一把秧苗插插看。博士卷起裤管,很快地插完一排秧苗,结果竟是参差不齐,不忍卒睹。他再次请教老农,如何能插一排笔直的秧苗,老农告诉他,在弯腰插秧的同时,眼光要盯住一样东西,朝着那个目标前进,即可插出一列漂亮的秧苗。博士依言而行,不料这次插好的秧苗,竟成了一道弯曲的弧形,划过半边的水田。他终于虚心地请教老农,老农不耐烦地问他:“您的眼光是否盯住一…  相似文献   

12.
在铸钢车间只要谈起老王头,大家就津津乐道。为啥?都认为老王头挺逗乐的。平常不管干活不干活,总有个老习惯,嘴上叼着一根黄纸细杆的劣质烟。倒不是抽不起好烟,他就喜欢这种烟的怪味。谁要一和他接上话茬,他乐哈哈地跟你唠个没完。唠高兴了,抽出那劣质烟,“来,打一梭子”。你抽也不是,不抽也不是,真是哭笑不得。 老王头运气也不赖,好几次事故都大难不死。浮筒式乙炔发生器爆炸,别人惊慌四散,他在现场安然无恙。两次骑车出事,摔得鼻青脸肿,嘿!他照样乐哈哈叼着烟上班。一次酒后,骑在墙头看露天电影,摔下来竟‘睡”着了,睡到天亮无人发现。 要…  相似文献   

13.
新买了一部高档相机,一个外行朋友要欣赏一下,便拿给他.他拿在手里摆弄,有些精密部位,动起来也非常"有力度",我虽然心痛,却也不好言语,因为他是外行,不知其中利害,所谓艺低人胆大.  相似文献   

14.
尊重     
一家生意很好的点心店门口来了 一个乞丐。他衣衫褴褛,浑身散发着一 种怪味,当他畏缩着走到蒸点心的大炉 子前时,周围的客人都皱眉掩鼻,露出 嫌恶的神色来。 伙计急忙呵斥乞丐要他滚开。乞 丐却拿出几张脏乎乎的小面额钞票,说:“今天我不是来乞讨  相似文献   

15.
前段时间。我的一个工友张宝生情绪不好。以往每当遇到这种情况,他总是避不见人,直到心情得以好转为止。不巧的是,那天,张宝生因考研的事要和矿长请一次长假。于是,他决定装出一幅笑脸。会面时,张宝生一直笑容可掬,谈笑风生,俨然是一位豁达、爽快、聪慧的年轻人。令他吃惊的是。他很快就发现自己不再感到压抑了,而且,他与矿长的谈话很是融洽,  相似文献   

16.
同样的事故理赔结果却相反一个人开车被另一辆车撞了,他可能无需付出一分钱,却也有可能要掏钱赔给对方;同样是一个人开车撞上了违章的行人,他可能得不到保险公司的赔偿,也可能拿到一笔不小的赔偿金。  相似文献   

17.
泥屋     
从小,就在门前的山坡滚爬;再大一些,就敢下叮咚流淌的小河溪了;又大一些,就随父兄上山下田;刚刚小学毕业,他已是家里的秀才了。家乡的山水哺育了他,给他一副大山一样壮实的身板,又给他一双清泉一般明澈的眼睛,望着高飞的鸟儿和远去的流水,他想,世界这么大,外面啥模样?无论如何要出去看看。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位耄耋老人,但他有一个叫起来很年轻的名字——江涛。八十有八的他,已在轮椅上坐了4年,但看上去比我们想象的要好,从他脸上找不到一般重病老人的那种神情。去年2月的一天,在家的江涛正躺在床上看报。到访的记者悄然移步于床前猫腰瞅他,问好声没出,他却对着记者的面颊轻轻地一巴掌,然后笑着用他那仍然洪亮却已十分含混的发音,说道:“你来了!”见此情景,记者百感交集,虽是常客,但这次是4年后的重逢啊!往日一个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演说家,如今竟成这样;更没想到这还是因为一份他所喜爱的报纸要停刊。  相似文献   

19.
汤兰瑞,浙江诸暨人,台湾工业安全卫生协会名誉理事长,曾参与起草和制定了数部台湾地区职业安全卫生法规。退休后,他一直致力于推动两岸职业安全经验交流的活动。“夫妻感情对于一个人的健康和家庭最重要,要相互谦让,互相爱护,要记住咱中国人的老话‘家和万事兴’。”今年5月,在西安参加“两岸四地职业安全健康学术年会”时,又一次与汤兰瑞老先生相见。这次与他交谈时间较长,但见他视力和听力大不如前,可气色很好,思维敏捷,乐观豁达,言谈举止温文尔雅。他说,这都缘自有一个  相似文献   

20.
虽然他不是记者,但他以记者般的敏锐和睿智感受这个世界,被誉为交警“一支笔”。他就是陈钢龙,泉州城一名普普通通的交通警察。 交通安全宣传是交警部门的重要工作。宣传的社会效应直接关系到公安交警的形象与声誉,关系到人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问题。从一开始,陈钢龙就深深意识到这一点,他觉得要干就要努力干好。自1992年以来,他连续7年被省级公安报刊及《泉州晚报》评为年度优秀特约记者、优秀通讯员(特约撰稿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