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能避免干旱、洪水、飓风、暴风雪、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自然灾害由于能造成灾区居民伤亡、疾病和精神创伤,因此,也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据全球统计,需要国际救援的自然灾害几乎每周都有发生。一年须支付的国际救灾款项达10亿美元。美国本世纪70年代就发生了13093次灾害,使7169人死亡和  相似文献   

2.
<正>无论现代社会科技多么发达,在面对各种自然灾害时,人类的力量总是显得渺小而无力。自然灾害是指在人类依赖生存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给人类带来了生存危害,具体包括土地干旱、河水洪涝、沙暴龙卷风、冰雹、大地震、海啸、泥石流、火山喷发等各种自然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发生自然灾害最频繁的国家之一,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给我国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农田庄稼、房屋建筑物等都被损毁,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民防苑》2014,(5)
正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场大地震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堪称国家和民族史上的重大灾难。为表达对灾害遇难者的追思,增强全民忧患意识,提高防灾  相似文献   

4.
"防灾减灾日"的由来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重。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场新中国成立  相似文献   

5.
周军 《防灾博览》2018,(5):58-61
中国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逾百万,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目前,我国正处在突发性公共事件的高发期,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面临突发性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从自然角度分析,中国也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灾害发生频度高、损失严重。自然灾害在中国有着较强的社会性,灾害造成的损失也在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6.
徐娜 《民防苑》2009,(3):33-34
目前,人类对地震的预报依然束手无策。然而,世界上不少民间经验从动物的导演行为来观察地震的发生,一些科学家也在研究动物和地震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世界各地流传着不少动物预知自然灾害的传说。  相似文献   

7.
小天体撞击灾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晻 《自然灾害学报》2001,10(3):119-125
由小天体与地球相撞而造成的撞击灾害是发生在太阳系尺度上的特大自然灾害:所谓小天体,是指那些可能与地球相撞的近地小行星、短周期彗星和长周期彗星,撞击灾害比洪水、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更少发生,可是撞击灾害的后果却严重得多,甚至严重到可以引起地球生物大规模绝来的程度,并非所有撞击地球的小天体都能造成撞击灾害,能量低于10Mt的小天体就不能形成撞击灾害,而能量接近全球撞击灾害阈值(10^5-10^6Mt)的撞击灾害风险最大,全球撞击灾害是目前我们唯一知道能够造成世界上当大部分死亡的自然灾害,并且它的风险水平与我们熟悉的许多自然灾害相当。  相似文献   

8.
《民防苑》2009,(5):47-47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目为“防灾减灾日”。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9.
《防灾博览》2014,(5):10-10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高。  相似文献   

10.
针对重大自然灾害预测预报的世界难题,在可公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时间对称性观点;进而对陕西及可能影响到陕西的部分全国重大自然灾害进行了趋势研究。研究认为,2010年、2012年、2013年及2019年,陕西及邻近地区有发生重大灾害的可能性。并认为,适应全球变化首先要适应频繁的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1.
培养公民灾害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芹 《防灾博览》2007,(5):15-15
灾害是与人类共存的、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效防御与减轻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的损失和危害,保障民众公共安全,已成为国际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台风、地震、洪水等突发性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据统计,一般年份全国受灾害影响的  相似文献   

12.
《灾害学》2016,(1)
作为不利事件在未来可能发生的情景,自然灾害风险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系统性和动态变化性上。从自然灾害风险的系统性和动态变化性出发,总结了自然灾害动态风险评估的基本内容,包括灾害风险评估的时间约束、致灾因子的动态分析、承灾体的动态分析、自然灾害动态风险的耦合以及自然灾害动态风险的情景输出等五部分,给出了一种狭义上的自然灾害动态风险评估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3.
水旱灾害是宁波市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台灾害已成为该市自然灾害中经济损失增长最快的自然灾害。依据宁波市历史上水旱灾情资料,结合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分析研究宁波市水旱灾害基本特征,并揭示了水旱灾害发生的时间性和区域性规律。在此基础上还探讨了水旱灾害发生频率的演进趋势。  相似文献   

14.
自然灾害防治工程的理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从自然灾害防治的工程措施这一角度探讨了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灾害地理学、灾害经济学、灾害生态学和灾害工程学。根据自然灾害防治工程的性质将其分为地质工程、水利工程、生态工程和海洋工程,并就每种类型的工程例举了一个典型的案例。  相似文献   

15.
正大气对人类的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害,称为气象灾害,它是自然灾害中的原生灾害之一。气象灾害在自然灾害中出现次数最多,发生范围最广.危害面最大,造成的损失最严重。联合国的有关报告指出,过去十年全球发生的气象灾害,导致30多万人丧生,造成经济损失超过8000亿美元。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地质务件复杂,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台风、暴雨、雷电、洪涝、干旱、大风、冰雹、大雾、沙尘暴、高温热浪、低温冻害、雾霾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气象灾害占我国自然灾害的71%以上.每年气象灾害要造成国民经济数千亿元的损失.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  相似文献   

16.
自然灾害发生时间序列的分形特征及R/S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统计了公元960年到1979年我国地震、洪涝和台风风暴潮灾害发生的时间及死亡人数,以分形几何中的Cantor集合为模型,发现我国自然灾害发生时间序列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分形特征,并采用Smalley方法分别计算了不同灾害发生时间序列分布的分维值,它们均在0.5左右,同严格意义上的数学分形Cantor集合相比分维较小,说明我国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发展的自组织程度还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其危害程度将可能进一步提高;在自然灾害发生时间序列的分形特征的基础上,通过R/S分析,得出3种自然灾害发生时间序列的H指数均在0.28左右,同日斑指数、树木年轮、湖泊水位变化等自然现象相比较小,说明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短程相关性,其发生规律没有日斑指数等自然现象明显.该研究对于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我国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和发展趋势等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两宋时期自然灾害的文学记述与地理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宋320年间共发生灾害1739次,灾害种类14种,如此深重的灾害是导致两宋"积贫积弱,国力不强"的一大主要因素.由于宋朝时期的地理气候特点,水灾、旱灾接连不断发生,并且成为两宋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古代自然灾害研究主要依据史书记载,中国是世界上少数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灾难与救世观念可以给人们很多启发.以王禹偁为代表的宋代文学家给后世留下了许多记述灾害的文学作品,从文学作品的记述中可以提取古代灾害的准确信息.北宋都城位于开封,南宋京都在杭州,由于史料对当时中央政府所在地省份的记述颇为翔实,两宋自然灾害的省区分布,以河南、浙江灾害次数最多.  相似文献   

18.
纵观历史,人类一直在和各种自然灾害顽强地做斗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我们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方法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各国政府对于如何应对灾害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同时,从一个国家应对灾害的态度和能力上,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国家的综合实力。我国是一个国土辽阔的国家,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19.
韩渭宾 《灾害学》1991,6(1):95-96
自古以来,地震、旱涝、滑坡、泥石流以及火山等自然灾害常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抗御自然灾害,向大自然索取财富,求得生存发展的历史。虽然人类已与自然灾害斗争了几千年,防灾抗灾能力有了长足进步,但迄今大多数自然灾害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按照其自身的规律演变和发生,目前人们尚未达到完全控制灾害的地步,为减免灾害损失,目前世界各国都更加重视减轻自然灾害的斗争,并在很多研究领域中开展国际合作。对于自然灾害,各国大都采用“预防为主”的方针。为了制定最佳预防方案,人们总是  相似文献   

20.
透视大尺度综合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主要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学》2020,(2)
首先从多灾种风险评价入手,分析多灾种概念,区别广义和狭义多灾种风险评价的特征,并对多灾种风险评估的关键进行总结。然后,系统梳理了国内外5类典型的大尺度综合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实践,并对其综合风险评估的核心过程和方法进行评价,分别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灾害风险指数(Disaster Risk Index)、全球风险热点地区研究计划(The Hotspots Project)、世界风险报告(World Risk Report)、世界风险管理指数(Index for Risk Management)、世界自然灾害风险地图集(World Atlas of Natural Disaster Risk)。最后,对狭义和广义层面上的大尺度综合自然灾害风险评估进行总结和展望。研究结果对于当前灾害风险科学领域关于大尺度综合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全面认识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