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采用现场监测和公众参与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和评价了上海市轨道交通明珠线对沿线居民、学校师生和商办楼办公人员的噪声影响。评价结果表明:明珠线列车运行噪声对沿线居民影响较大,对沿线办公楼和学校的影响相对较轻,且居民在采取噪声防护措施方面相对较为困难。居民对噪声损害赔偿的要求比办公人员和学校师生强烈。  相似文献   

2.
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轨道交通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城市目前的交通状况,对促进城市建设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轨道交通工程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对城市生态环境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仅以天津市地铁1号线为例,从施工期的噪声、振动、扬尘、水土流失等和运营期的推动经济发展、缓解地面交通、改善环境质量等若干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地铁工程对城市生态环境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选取临街高层建筑作为影响点,对现场噪声进行了实测,同时用美国FHWA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式进行了噪声预测,实测值与预测值对比的结果表明,道路交通噪声随高度增加先由小变大再变小,而预测值呈现单一变化。原因为交通噪声垂向分布会受到建筑立面对噪声的反射及散射、车辆车身及路面材质、绿化带植被对噪声的吸收等多方面影响。在给出修正预测模式后,重新对影响点进行预测,修正后预测值与实测值误差可控制在3dB(A)以内,很好地反映出道路交通噪声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供的噪声区划方法及程序是在天津市噪声区划所采用的软分类-ISODATA模糊聚类分析与定性区划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它明确指出以”居民、文教、机关用地”、“工业用地”、“道路用地”、“商业用地、”做为噪声区划的分类因子,介绍了两种噪声区划程序:定性噪声区划程序;定量噪声区划程序及噪声区划简化模型——区划线性方程.最后介绍了交通干线两侧区域划分的原则和方法程序,为城市噪声区划提供了参考程序.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与物理测量相结合的方式,运用一般性的统计分析方法,完成了杭州市居民对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认知情况、满意度以及杭州市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控制措施与手段有效性的调查分析,并利用国际噪声研究组织(ICBEN)推荐的噪声暴露剂量——反应关系模型分析和归纳了居民现处的建筑施工噪声环境和杭州市居民对建筑施工噪声问题的态度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1)调查对象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建筑施工噪声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对其生活和工作场所的建筑施工噪声环境持否定态度;2)对比其他调查结果,杭州市居民对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容忍度更低,反应更强烈,同时,建筑施工噪声对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更大;3)杭州市城市建筑施工噪声管理有关部门在宣传普及、执法效率与效果等方面尚存改进的余地。  相似文献   

6.
世界各国都在研究解决大城市的交通问题,其研究解决的共同特点是着重考虑速度快、时间准、距离长、运能大、质量高、造价低、对城市环境污染少等方面的原则。单纯从扩宽和延长线路,增加车辆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大城市的交通运输量的要求。为了减少地面交通的拥挤,改善大城市的环境噪声,世界各国都采取向地下和地面空间发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取代了多年来一直以公共汽车和电车为主体的城市交通。本文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我国大城市的特点,参考国外的经验,在建设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时,如何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少受污染和影响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建议,并对如何评价快速轨道交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提出了评价的方法、步骤、内容、范围等。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绿化带对交通噪声的衰减效果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公路绿化带可对交通噪声产生一定衰减作用,这对于减轻路域环境噪声污染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针对高速公路绿化带种植树种、种植密度、林带宽度等多种因素对降噪效果影响的研究尚属空白。该研究采用选取试验点进行原位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山东省3条主要高速公路路侧绿化带对交通噪声的衰减效果,并探讨了林带宽度和郁闭度对噪声衰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速公路绿化带对交通噪声有一定的减轻作用,但在不同的绿化模式下,衰减效果存在较大差别。交通噪声的绿化衰减同林带宽度有很大关系,对于较宽林带,靠近声源前半部分的林带对噪声有较好的减轻作用,但后半部分的减噪效果较小。林带的对噪声的绿化衰减与林带宽度以及宽度和郁闭度的乘积均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城市居住小区的公路交通噪声预测与规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发展、公路建设、各类机动车辆的增加导致城市噪声环境质量下降。为了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居住小区交通噪声预测与规划应当受到重视。本文提出了一种居住小区交通噪声预测与规划的新方法。该方法充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空间建模与显示查询的能力,结合完善可靠的交通噪声预测模型,建立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城市居住小区交通噪声预测与规划系统。该系统能为环境评价、环境规划与建筑设计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城市居住小区交通噪声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实测所得交通流量和车型分布,采用预测为主、实测为辅的方法对典型居住小区进行了交通噪声预测与评价。对小区交通噪声的空间分布作了详细的分析,发现临街住宅交通噪声超标严重。另外,敏感点在建筑物中的朝向和楼层对交通噪声影响较大。上述空间分布规律对小区交通噪声评价与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公路交通噪声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多条国道、省道公路交通噪声的实测数据,建立了一个公路交通噪声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同时预测公路交通噪声的等效连续声级、统计声级和标准偏差,预测值和实测值基本相符,该模型为公路交通噪声的预测、治理和控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区建筑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于建筑机构,其产生的噪声一般均超过国家施工临界噪声限值,影响周围居民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为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选取重庆市主城区典型道路,实测了交通噪声昼夜、水平和垂直变化,结果表明:交通噪声昼夜等效A声级高速公路最高,主干道次之,次干道最低,交通噪声随车流量增加而增大,高峰值出现在上午8:00-10:00和17:00-20:00,最小值出现在凌晨4:00;水平方向上,随着距路沿距离的增加,噪声值逐渐减小,道路路沿45m以外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要求;垂直方向上,噪声值先增加后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3.
上海纸盒十六厂位于市政府拟建安静小区之内,工厂四周与居民住宅毗邻,有的仅一墙之隔。该厂轧盒机车间、切纸间、空压机房、锅炉房等产生的噪声严重污染周围环境,尤其是传至南侧幼儿园的噪声高达72dB(A)。采用隔声、吸声、消声、隔振、通风空调等综合治理措施,使该厂噪声达到了上海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一类混合区的要求,幼儿园噪声降为54dB(A),通过了安静小区验收。  相似文献   

14.
青岛市区道路交通噪声及其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青岛市区道路交通及其噪声特点,分析了构成青岛市区道路交通噪声的主要影响因素,指出必须在合理规划道路、科学效能管理的基础尖的降噪技术措施,才能确定达到控制道路交通噪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平顶山市区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现状与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平顶山市区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市区道路交通噪声产生的原因和污染特点,提出了市区道路交通噪声的有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城区主要交通干线的噪声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北京市城区二环路、三环路和长安街等交通主干道的昼间交通噪声监测分析 ,发现各干道交通负荷重 ,且噪声普遍超标。城市各部分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车流量、车型、路况的差异 ,也使得交通噪声在空间上差异明显。当车流量较大时 ,道路两侧交通噪声在时间上基本呈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7.
噪声污染已成为城市环境污染的一大公害,实行噪声超标收费是促进噪声源治理的有效措施。本文较详细地分析了我国目前计算噪声超标费的三种主要模式,各具特点,对确定超标收费因素进行了探讨,由此提出了较完善的收费标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济南市为例,调查了公共交通车辆内噪声随运行路段、时段、车况、路况的变化情况,比较分析表明,发动机是车内主要噪声源,电车和单车内噪声比通道汽车低3dB~7dB,一天内噪声变化与市民乘车上下班时间呈正相关。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评价得出济南市公共交通车辆内声环境质量为Ⅱ级(77dB),并提出了改革车内声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声音通讯是蛙类最主要的通讯方式;但在环境噪声等压力的驱动下,一些蛙类进化出了视觉、化学和多模等通讯方式.噪声在影响信号产生、传递以及接收和处理的同时,也促进了蛙类性信号的复杂性进化.综述了噪声对蛙类通讯行为的影响以及蛙类的适应策略.(1)噪声对蛙类通讯行为的影响:噪声不仅会遮蔽声音信号,阻碍个体对特定信号的追踪与识别,还会造成交叉感官干扰,影响大脑处理视觉信息和多模信息;(2)蛙类应对噪声干扰的适应策略:蛙类通过调整空间位置,确保鸣声与噪声在空间上分离;通过调整时域、频域和振幅等鸣声特征,获得较高信噪比;通过听觉系统的敏感频率与鸣声频率相匹配,过滤大部分环境噪声;通过多种感官通道传递信息.建议今后加强以下研究:(1)噪声对蛙类视觉和多模信号的影响;(2)在更多物种、更多模态中进一步验证非模补整效应;(3)多种环境污染源对动物通讯行为影响的多模态效应.(图4参85)  相似文献   

20.
城市高层建筑大气颗粒物污染和噪声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空气颗粒物和噪声为研究对象,利用颗粒物监测仪和噪声仪,研究了颗粒物和噪声在不同天气状况下以及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0~56m之间,TSP、PM_(10)随高度增加而减小,56~116m之间随高度增加而增大.低空中的PM_(2.5)、PM_1相差不大,而100 m以上高空中的PM_(2.5)、PM_1污染程度明显大于地面.(2)天气条件影响颗粒物污染程度.晴天和大风天颗粒物的污染相对较轻,阴天时污染最重.(3)L_(eq(A))随高度增加而增大,最高点(116 m)处的噪声比地面高约4 dB.晴朗和阴天条件下,噪声差别不大;在大风天气条件下,高层建筑顶层的噪声污染较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