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氟化物在包气带中动态吸附模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质量作用定律出发 ,根据土柱淋滤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对氟化物在包气带地层中的吸附、迁移规律的总结和研究 ,提出了污染的动态吸附模型及吸附参数的确定方法 ,并采用相关系数检验法予以确定  相似文献   

2.
采用等温吸附实验和土柱实验,探讨了重金属镉、锌在青岛地区三种主要土壤(棕壤、潮土和砂浆黑土)中的静态吸附特征和在石英砂、石英粉中的动态迁移特性。在静态等温吸附实验中,棕壤和潮土对Cd^2+、Zn^2+的吸附量相近,而黑土对Cd^2+、Zn^2+的吸附量明显高于棕壤和潮土。Cd^2+、Zn^2+的吸附比率随着加入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在动态迁移实验中,Cd^2+、Zn^2+的迁移特性受介质质地、加入浓度、背景浓度和pH值的影响。由实验可知:Zn^2+的迁移性比Cd^2+强;随着pH的升高,介质对重金属的吸附容量和固持力增加。  相似文献   

3.
以一工厂PTA生产废液为研究对象,选择COD为PTA生产废液特征污染因子,通过静态吸附及土柱淋滤实验确定包气带土层粉质粘土对PTA生产废液中污染物质的吸附、生物降解及弥散系数,利用Hydrus-1D软件建立污染物在包气带中迁移的对流-弥散模型,预测其在包气带土层中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包气带中粉质粘土对PTA生产废液中污染物质有吸附、降解等阻隔作用,但吸附、降解系数均很低,分别为0.256cm3/g 和0.0077d-1.因此当PTA生产废液的COD浓度为4000mg/L,蓄水池中废液深5m,定水头持续淋滤厚为10m的包气带时,11.76年潜水面处地下水中COD含量超标.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饱和土壤中甲苯的吸附性能和迁移规律。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线性吸附甲苯的吸附过程呈线性规律,黏粒含量和p H值是影响吸附的重要因素。在土柱实验中,借用反函数变换思路,利用实际渗流速度确定非保守性物质在介质中纵向弥散系数和阻滞系数的方法,测定了甲苯在饱和黏土中的弥散系数(0.1864)和阻滞系数(1.8334),表明测试土样对甲苯具有显著截留和净化作用,由此确定的迁移模型可为甲苯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的治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地下水不同程度地受到NH4 污染.对天津市有代表性的7类含水介质土样进行了NH4 的吸附研究,确定了土样的阳离子交换容量,研究发现实验土样对NH4 的吸附模式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式.利用土柱实验结果识别了NH4 在实验土样中的迁移滞后系数并建立了NH4 的一维迁移模型.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NH_4~+迁移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市地下水不同程度地受到NH4+污染。对天津市有代表性的7类含水介质土样进行了NH4+的吸附 研究,确定了土样的阳离子交换容量,研究发现实验土样对NH4+的吸附模式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式。利 用土柱实验结果识别了NH4+在实验土样中的迁移滞后系数并建立了NH4的一维迁移模型。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地下水不同程度地受到NH4^ 污染。对天津市有代表性的7类含水介质土样进行了NH4^ 的吸附研究,确定了土样的阳离子交换容量,研究发现实验土样对NH4^ 的吸附模式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式。利用土柱实验结果识别了NH4^ 在实验土样中的迁移滞后系数并建立了NH4^ 的一维迁移模型。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荧光示踪剂在包气带土壤中的迁移-吸附特性,指导填埋场渗漏检测过程的示踪剂选择、投加和采样.采用土柱实验、参数反演手段,研究3种典型荧光示踪剂在包气带中的吸附、滞后和穿透规律,确定其迁移表征方法、表征参数和最佳模型.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机碳相对较高和较低时,分别可用非线性平衡和线性平衡模型准确拟合罗丹明B在其中的穿透数据,而非线性平衡模型同时准确拟合了荧光素和荧光素钠在两种有机碳土壤中的穿透数据.基于最优反演模型,在低有机碳土壤中示踪剂迁移参数为:罗丹明B、荧光素和荧光素钠的分配系数分别为84.99,1.80,1.48cm3/g,滞后因子分别为393.27,8.18,7.81,吸附容量分别为6.14×10-3,0.15×10-3,0.14×10-3mg/g,均出现罗丹明B>荧光素>荧光素钠的顺序.荧光素钠在包气带中迁移时固相吸附浓度最小、迁移速率最快、吸附消耗量最小,建议在进行填埋场渗漏示踪中选用.  相似文献   

9.
新型石墨材料对水中油性物质脱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膨胀石墨吸附材料对各种油类及各种水面漂浮油的吸附实验结果,同时讨论了对乳化状低含量含油废水的吸附处理结果和对设备清洗废水的过滤处理结果,并将部分结果与棉花和活性炭对油性物质吸附的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膨胀石墨无论对各种单纯油类、水面浮油以及乳化状液中的油和低含油废水中的油都有极好的吸附脱除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取钚在干旱地区某处置场场址包气带砂土中的迁移规律,使用~(238)Pu作为示踪源,采用静态实验和动态实验方法对其在砂土的迁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该场址,砂土对~(238)Pu的吸附能力很强;静态实验测量得到的分配系数与动态实验拟合计算得到的相差不大;采用非平衡模式模拟该场址包气带砂土中~(238)Pu的迁移是恰当的。  相似文献   

11.
新冠肺炎封城对南京污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后,为了有效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全国主要城市都相继停工停产,人类活动和污染排放强度大幅降低.本文针对新冠肺炎爆发前后南京地区污染排放变化,利用南京及周边地区的逐时污染观测资料,基于在线区域化学传输模式WRF-Chem和集合平方根滤波同化系统,在同时同化污染物浓度初始场和污染源排放的框架下,在1 km的高分辨率条件下进行了逐时同化实验模拟.结果表明,由于疫情管控,2月南京市区的PM2.5气溶胶和NO源排放分别较1月减少4.4%和30%,减少的区域主要位于工业区和南京城区.该结果显示同化系统在反演高时空分辨率的污染源方面具有很好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石油污染物在土壤中运移的数值模拟初探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针对大庆石油管理局宋芳屯油田开发建设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石油污染物在土壤中运移的规律,并建立了非饱和带污染物迁移和地下水运动模型。通过求有限元数值解,利用该模型对石油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情况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显示了石油污染物可能对土壤造成污染的范围和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渗滤液中致病性病毒对填埋场隔离距离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系统健康风险目标的建模方法,用于确定地下水梯度、水力传导系数和包气带厚度对隔离距离的影响,基于线性剂量-效应模型和可接受的感染风险[<10-4/(人·a)]推导确定了饮用水肠道病毒浓度限值,通过耦合渗漏源强模型-以及水流和病毒在包气带中的纵向迁移转化和含水层中的水平迁移转化模型,构建了污染物泄露-迁移-降解的解析模型,并基于Monte-Carlo模拟表征解析模型中参数的不确定性.选择某典型生活垃圾填埋场开展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在砂含水层中为44~564m,在砾石含水层中为91m~2.39km,在粗砾石含水层中为1.74~27.29km;地下水梯度从0.001变化到0.05,导致最高梯度处的隔离距离比最低梯度大10~20倍;当包气带厚度从1m增加到10m时,隔离距离可缩短到10m以内.隔离距离的确定需根据具体的安全防护要求和水文地质条件确定.  相似文献   

14.
对陶粒、石英砂和砾石这3种人工湿地基质材料进行了氨氮(NH4+-N)吸附特性研究.通过扫描电镜和BET比表面积分析仪对材料进行表征分析,发现陶粒表面相比石英砂和砾石更为粗糙,内部孔隙也较发达,陶粒(18.97 m2·g-1)比表面积高于石英砂和砾石.在纯氨氮溶液和模拟污水厂出水一级B标准的混合溶液中,3种基质对NH4+-N的吸附能力均表现为:陶粒>砾石>石英砂.陶粒对NH4+-N的饱和吸附容量在混合溶液中最大(63.55 mg·g-1).陶粒对NH4+-N的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在纯氨氮溶液中R2为0.99、在混合溶液中R2为0.98).在纯氨氮溶液中运用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对等温吸附试验结果进行拟合,发现Freundlich模型(R2=0.93)描述陶粒的吸附特性比Langmuir模型更为精确(R2为0.93),表明陶粒对NH4+-N的吸附为多层吸附.综上所述,陶粒的吸附容量较强,在混合溶液中吸附容量较纯氨氮溶液增大了31%,适用于作为人工湿地基质填料.  相似文献   

15.
中山市旱季霾特征及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观测数据、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以及WRF-CMAQ模式对中山市旱季霾特征进行模拟分析.中山市霾污染的天气形势以大陆高压型为主.当相对湿度在71%~90%时,气溶胶浓度和能见度的负相关性最显著,且当能见度减小到5 km以下时,PM_(2.5)浓度的大幅减小才能使能见度略有好转.最有可能引起中山发生霾天气的两条污染带,一条是沿中山至湖南南部,另一条是沿中山到粤东地区.WRF-CMAQ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2014年1月份中山PM_(2.5)浓度、能见度的变化趋势以及广东省区域内灰霾的污染过程.在气溶胶质量权重及消光贡献中,硫酸盐的比重最高,在高相对湿度下,二次气溶胶的消光权重超过80%.通过中山PM_(2.5)过程分析发现,在霾过程,无冷空气时PM_(2.5)主要来自气溶胶反应、排放源和水平平流,贡献率分别为35%、15%和10%,有冷空气时水平平流的贡献最大,达37%;在清洁过程,无冷空气时气溶胶主要靠水平平流和干沉降清除,贡献率分别为-39%和-14%,有冷空气时清除以水平平流和垂直对流、扩散为主,贡献率分别为-29%和-25%,说明不同天气条件下霾的污染和清洁机制有着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6.
常见基质对暴雨径流中磷素去除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单保庆  陈庆锋  尹澄清  胡承孝 《环境科学》2007,28(10):2280-2286
选取沙子、土壤、沸石、白矾石、陶粒、钢渣、石灰石、蛭石和碎石9种常见的基质,通过吸附和解吸实验、静态吸附实验和动态模拟实验,较为系统地研究了这些基质的吸附特性以及去除暴雨径流中低浓度磷素污染物的特性,并分析了影响基质去除磷素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9种供试基质对磷酸盐的动态去除效率要比其他形态磷高,对磷素的平衡吸附量大小顺序为:沸石、土壤、蛭石 >陶粒、钢渣、石灰石 >碎石、沙子、白矾石,对磷素的动态吸附能力为:沸石、石灰石、白矾石、土壤>钢渣、碎石、沙子>陶粒、蛭石.另外,蛭石、陶粒和钢渣在对暴雨径流中磷素的静态和动态吸附过程中出现了磷释放现象,其它基质对磷酸盐的动态吸附能力较强,去除率介于30%~87%.综合分析以上多种因素,为了去除暴雨径流中的低浓度磷素,沸石、石灰石和土壤是比较理想的工程基质材料.  相似文献   

17.
在铀尾矿地区,溶解态U(Ⅵ)渗漏到含水层中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使用反应运移软件PHT3D对U(Ⅵ)在含水层中的迁移和吸附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相比于不考虑吸附情形,考虑吸附的U(Ⅵ)反应迁移阻滞现象明显.线性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在水动力条件复杂、地球化学条件多变时的模拟效果与表面络合模型相比较差,甚至有时得到与实际相反的结果,这说明了传统Kd吸附经验模型的局限性.由表面络合模型计算得出的分配系数Kd值是时空变化的,其更能反映实际中多变水化学条件下的吸附过程,适合描述复杂的不同水文地球化学条件.  相似文献   

18.
北京城区夏季静稳天气下大气边界层与大气污染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王耀庭  李威  张小玲  孟伟 《环境科学研究》2012,25(10):1092-1098
利用ALS300激光雷达系统测量的信号,根据Fernald方法反演的气溶胶消光系数的最大突变即最大递减率的高度确定大气边界层高度. 结果表明:在夏季静稳天气下,大气边界层平均高度为600 m,其中晴天为1 000 m,雾天为700 m,阴雨天在200~300 m之间. 静稳天气下的大气边界层不容易被有效突破,故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 大气边界层高度对污染物浓度影响显著,没有降雨时,大气边界层降低(400 m),大气污染加重,在城区宝联站监测的ρ(PM2.5)近200 μg/m3,在大气本底站——上甸子站近150 μg/m3;如果伴有降水,大气边界层高度升至600 m,大气污染则减轻,2个站点观测的ρ(PM2.5)均降至50 μg/m3以下. 静稳天气下的大气污染呈现区域性特点.   相似文献   

19.
城市街区污染散布的数值模拟与风洞实验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将专门设计的一项中性层结条件下风洞的污染物浓度测量实验,与已建城市小区尺度模式在相同条件下的污染扩散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了该模式流场模拟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总体上,数值模拟与风洞实验结果符合较好;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值模拟结果中建筑物背风侧空腔区湍涡的中心比风洞实验结果略高,空腔区的范围比风洞实验所示范围大,建筑物迎风侧位移区比风洞实验所示小.此差异可能是由两者边界条件的不同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