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央有关文件规定,各工业交通部门、各地区在更新改造资金中可拿出20%左右,专门用于企业的“三废”治理。对于这一规定,应当怎样理解和执行?“三废治理”项目与“综合利用”项目是个什么关系?如果明确了这一点,就会对企业治理“三废”,开展综合利用大有好处。我认为,“三废治理”着重点为“治”。  相似文献   

2.
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法则,一般来说,规律有两大类,一类是自然规律,一类是社会规律。一、“先污染后治理”是不是一条规律?是哪个社会的规律?都取决于下列因素: 1、取决于社会与该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的性质。 2、取决于“先污染、后治理”现象,是不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  相似文献   

3.
一、爆炸惊醒了我们城市垃圾和粪便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处理不好的话,将影响人类生活空间。北京昌平一家专门生产防火报警器的公司院内,短短4个月,接连三次发生气体爆炸物,致使多人受伤,事故的原因仍在调查中,在此同时与该公司一墙之隔的大垃圾厂,被发现潜伏着巨大隐患。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王敏建博士描述了现场所见,他第一个反应是反复摇头说“要是我,绝不会到那去做这种试验,太危险了!”爆炸惊醒了我们,是做决定的时候了。在我国,至今尚持有先污染后治理见解的人们,是不是带有传统经济发展战略的色彩,…  相似文献   

4.
李华芳 《绿叶》2007,(11):49-49
"企业没激励、官员没动力、民众没能力",这是环保在现阶段遇到的困境。企业没激励,自不必说。地方官员为何没有动力治理污染?至少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官员"向上负责制"。当前的选拔机制使官员不可能产生动力去治污。其二,地方政府也是一个理性的行为主体。如果治理污染要耗费大量的地方财政,治污成本过高的  相似文献   

5.
窗外的世界     
"目前,地球上每天都有物种在灭绝!"这是来自生物学家的声音。如果你觉得这是危言耸听的话,那么,请你望望窗外,我们的朋友还有多少?"现在,地球上的气候越来越恶劣!"这是来自气象学家的声音。如果你觉得这是夸大其词的话,那么,请你望望窗外,我们的天空是否还蔚蓝?  相似文献   

6.
如今谈到环保,你一定不会陌生,你同样向往一个绿色的家因,自然、宁静的生活空间,纯净无污染的饮用水……这一切是否只能靠有关的政府部门去管理、治理才能取得。如果这样想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你是环境灾难的制造者,也是环境灾难的受害者,当然,你也应该是环境灾难的治理者。一个极其平凡的你,一定会感到愕然,我怎么会是环境灾难的制造者呢?这个“帽子”是否扣得太大了。请你细听:你上市场。是否一拎就是好几个塑料袋;洗过衣服、蔬菜的水是否随手  相似文献   

7.
学会认输     
学会认输是什么?—个人如果听惯了这些词汇,不屈不挠,百折不回,坚定不移,前赴后继,永不言悔……那么,他需要学会认输。学会认输,就是知道自己在摸到一张臭牌时,不要再希望这一盘是赢家。只有傻子才在手气不好的时候对自己手上的一把臭牌说,咱们只要努力就一定会胜利。当然,大多数的人在摸到臭牌的时候,会对自己说,这一盘输定了,别管它了,抽口烟歇口气,下回再来。想想看,你手上是不是还捏着一张“臭牌”舍不得丢掉? 学会认输,就是在陷进泥塘里的时候,知道及时地爬起来,远远地离开那个泥塘。有人说,这个谁不会呢!不会的人  相似文献   

8.
“我们正在放弃根据实验室试验的结果对水质污染规定一个‘假定适用’的标准的政策,因为它在实际应用中显得太僵硬了。现在我们承认有一些保护水生生物及人身健康的科学标准不切合当地的实际。,这些标准订得不必要地太严格。”这是美国环保局(EPA)官员科斯特先生在一次监督小组委员会作证时所说的话。美国是一个发达国家,即使标准严些,还可拿得出大量资金来治理污染。而我们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如果标准偏严,必然会把大量资金用来治理污染,客观上延缓  相似文献   

9.
知音     
现代汉语词典里,作注”知音”为了解自己特长的人,这注释里是不是少了一些什么?回溯”知音”的历史,不能不讲伯牙和钟子期的友情故事。童年时母亲第一次给我讲他们的故事,竟令我怦然心动,还掉了几滴感伤的泪。其实那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特征之后,运用比较研究法对比分析了德国和日本两个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与特征.研究发现,发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主要是一种末端治理模式,以废物处理为目标,并且在已经具有高度发达的经济实力条件下进行污染治理.而我国是在经济发展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情况下发展循环经济,如果也采用末端治理模式,将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在找到两者差异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在企业、产业和宏观三个层面上构筑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有这样一则笑话:《圣经》中记载亚当和夏娃受蛇引诱偷食了禁果,被上帝逐出伊甸园,来到地球上繁衍后代,成为人类的祖先。可地球上这么多人种,这亚当和夏娃究竟属于哪一人种呢?有人说,他们有可能属于任何一个人种,但肯定不是中国人。因为如果他俩是中国人的话,决不会等到蛇来引诱  相似文献   

12.
从山东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阐述了不同阶段下产生的环境问题以及污染治理思路的演变,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3.
英娃 《环境教育》2006,(4):63-64
近来,米卡卡发现小斑马非常忧伤,他不像从前那样欢快活泼了,而且越来越消瘦了。一天下午,米卡卡和小斑马到池塘边散步,来到一棵垂柳树下,米卡卡一边抚摸小斑马的头,一边问:“小斑马,你这几天怎么啦?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快告诉我吧!”“小主人,谢谢你这么关心我,我没病。”“那你眼睛里为什么老含着泪水?你一定有事瞒着我!”  相似文献   

14.
胶片与环保     
全球变暖,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许你有所耳闻,也许你稍有关注。这不仅仅是贯穿于科学家讲义和研究报告中的环境问题,也是一个全人类都应正视的严峻的生态问题。甚至,电影工作者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幻想了一下如果我们的地球因为温室效应而引发气候异常,导致的究竟是不是一个毁灭性的结果呢?我们不妨透过这些画面来看看,是不是应该更多关心我们的环境,爱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相似文献   

15.
鸟殇     
《绿叶》2020,(6)
正如果把那些鸟窝倒扣在地上,是不是像一片鸟坟?我说不清我们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制造了多少鸟坟。说起来,我们还算是一个个爱鸟的人,可鸟不相信我们爱它们。当年的我们,对鸟确实是"一往情深"。春天,我们入神地望着从南方飞来的紫燕衔泥筑窝;夏天,我们在鸟鸣阵阵的山林里流连忘返;秋天,我们望着一群群南飞的大雁  相似文献   

16.
《环境教育》2008,(4):25-25
关于绿色奥运你知道多少呢?接下来的问题你能回答上几个呢?如果自认为是行家里手的话,就来测试一下吧?  相似文献   

17.
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特别是在新常态下,需要建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生”观。本文论述了经济与环境共生观产生的背景与内涵。贯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生的观念,必须采取2个行动:一是改变环境保护实施综合决策体制,建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融合决策体制。在最高决策层,要采取经济与环境融合决策体制,在这个背景下政策环境影响评价将顺利通过。二是改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运行机制,建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运行机制。京津冀等地协同治理雾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说明树立经济与环境共生观念,建立协同运行机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阿盖 《环境教育》2004,(4):10-13
1.“空基克”号木筏 这是一个扣人心弦的探险故事。 1947年4月28日,在秘鲁的克劳港口边,挤满了一群围观的人;他们正对着停靠在港口边的一艘木筏议论纷纷。 “要用这么小的木筏横越太平洋?这些人是不是不要命了?” “真可怜,这大概是最后一次见到他们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不是可有可无、可重可轻、可紧可松的事情,而是必须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口号、文件、会议落实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践之中。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从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以后,便很快被世人所接受。因为它确立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三大支柱,在解决当今人类社会发展中“克服危机、保障安全、实现未来”三大课题中,成为唯一正确的发展道路。如果有一天,某位学者由于研究可持续发展而获得诺贝尔奖的话,我们大家一定都举双手赞成。这是因为我们相信,没有什么理论比  相似文献   

20.
策划人语:历史是英雄书写的?人民造就的?抑或自身规律(如果有)生成所致?还是断烂朝报式排列组合?你选哪一个?英雄的视野,沿个体轨迹,讨论的是一个时代与人物的关系,其论精妙,常有惊人之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