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SO2和NOx气体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本实验以SO2和NOx为研究对象,实验进行了生物膜填料塔挂膜启动及烟气脱硫脱氮实验研究。通过单因素分析,进行了温度、pH值、进气速率、喷淋量、停留时间及循环液中优势菌种等因素对脱硫率和脱氮率影响的实验研究为理论上进一步探讨细菌微生物法脱硫脱氮的机理和最终工业化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脉冲等离子法烟气脱硫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脉冲等离子法进行烟气脱硫试验,研究了脱硫过程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脉冲等离子法能有效地去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脱硫率可达97%以上;烟气的湿含量、设备功率及峰值电压对脱硫效率有较大影响,随着它们值的增高,脱硫卒增大;放电电极长度的增加有利于脱硫,但应与功率匹配;烟气停留时间越长,脱硫串越高,二者有函数关系。试验结果为工业性放大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铬(Ⅵ)污染高岭土电动修复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电动修复Cr(Ⅵ)污染高岭土的主要影响因素。试验选用重铬酸钾作为污染物,配制高岭土中Cr(Ⅵ)初始质量分数为500mg.kg-1。实验研究了电动修复过程施加电压、处理时间、含水量以及对阴极电解产生的OH-的控制等4种影响因素对修复效率的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对阴极电解产生的OH-的控制对修复效率影响最大,其次为施加电压和处理时间,含水量影响最小。阴极电极产生的OH-的控制试验表明电动修复过程中,一部分Cr(Ⅵ)还原为Cr(Ⅲ),Cr(Ⅲ)与阴极电解产生的OH-生成沉淀,从而显著影响其去除效率。随着施加电压、处理时间和含水率增加,Cr(Ⅵ)去除效率增加。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最高去除效率为96.5%,最低仅为3.0%。土壤含水率对去除效率存在一定影响,建议下一步针对土壤含水率进行单因素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活性炭三维电极电解法对低浓度苯乙烯废气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电化学反应器能够有效去除苯乙烯,降解效果与外加电压、气体停留时间等因素关系密切;反应器使用NaCL为电解质,电压为10V,对150ppm低浓度苯乙烯有机废气的去除率可达57.2%。  相似文献   

5.
黄叙然  李国锋  李杰  吴彦 《环境科学》2008,29(9):2649-2653
采用不锈钢多针作为高压电极系统,水膜为低压电极.负直流高压电源供电,含二氧化硫(SO2)的污染气体从高压电极系统的轴向进入,沿着电晕放电电场从水膜上方通过,在电晕放电等离子体和水吸收共同作用下,生成硫酸使SO2得到脱除.主要研究了放电电压、气体中SO2初始浓度和气体在电极系统的停留时间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并测试了水中SO32-和SI42-离子浓度,分析SO2脱除机制.结果表明,电晕放电和水吸收对SO2脱除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脱硫效果明显升高,SO2转变生成硫酸量的体积分数提高;脱硫效果随电压增加和停留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初始浓度对脱硫效果有影响.当SO2初始浓度(体积分数)为430×10-6,施加电压为14.5 kV,停留时间为7.5 s时,脱硫效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
循环流化床烟气悬浮脱硫技术中试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设计了新的循环流化床烟气悬浮脱硫中试装置,其烟气处理量达3500m3/h.首先进行了进料钙硫比(Ca/S)、过饱和温度对装置脱硫效率影响实验,进一步研究了脱硫塔内固体颗粒物循环和烟气流速等因素对脱硫装置性能的影响.对比实验研究表明:在Ca/S=1.2时,固体颗粒物的循环使系统脱硫效率提高15% 左右;脱硫塔内烟气设计流速可以偏高一些.本文同时对系统脱硫过程进行了机理分析,指出了延长脱硫剂有效停留时间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电极生物法强化A/O工艺反硝化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模拟A/O工艺A池工况的条件下,研究了外加电压对反硝化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外加电压下TN、NO3--N及NO2--N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适当的外加电压可以大幅度提高反硝化速率,同时抑制NO2--N的积累,过高的外加电压会对反硝化产生抑制.本实验条件下,最佳外加电压为3.0V,此时TN和NO3--N降解速率分别提高了74%和20%.用单一底物Monod方程完成了TN降解的动力学分析并用matlab软件对方程进行了求解,模拟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分析外加电压与模型中参数的关系,得到TN降解动力学方程,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误差小于3mg/L.  相似文献   

8.
陆钢  邢奕  宋存义 《环境工程》2007,25(6):50-52
在实验室进行了转炉除尘水脱除烟气中SO2的一系列单因素实验,重点考察了pH值、Fe离子浓度等因素对转炉除尘水脱硫效率的影响并将实验结果与他人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因素对转炉除尘水脱硫效率的影响有其特殊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半干半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半干半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的优点。根据影响该技术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通过实验,较系统地研究了温距与喷嘴布局、入塔烟温、Ca/S摩尔比、脱硫灰循环利用等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并对脱硫灰制砖的成分配制也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整体Ca/S摩 尔比为1.5~1.7时,该技术工艺可以达到80%以上的脱硫效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运用电解法对人粪尿二级生化高色度出水进行脱色处理实验过程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从而论证了电极材料、外加电压、电流强度及电解时间等因素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外加电压、电流强度及电解时间的增加,脱色率呈上升趋势,当达到一定数值之后,脱色率趋于平缓。采用IrO2/Ti(钛基表面涂氧化铱,简称"钛涂铱",阳极)+不锈钢(阴极)电极配置,在20V恒压、1.5 cm极板间距、电解40m in和3.5A恒流、1.5 cm极板间距、电解30m in两种工况下,对500mL处理水进行电解,脱色率均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ne particles emitted after desulfurization and gypsum crystals in the desulfurization slurry was investigated, and the crystal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varying with the operation parameters and compositions of the desulfurization slurry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ine particles generated during the desulfurization proces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ryst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desulfurization slurry by comparison of their morphology and elements. With the higher proportion of fine crystals in the desulfurization slurry, the number concentration of fine particles after desulfurization was increased and their particle sizes were smaller, indicating that the optimization of gypsum crystallization was beneficial for the reduction of the fine particle emission. The lower pH value and an optimal temperature of the desulfurization slurry were beneficial to restrain the generation of fine crystals in the desulfurization slurry. In addition, the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the Fe3 + ions and the F ions in the desulfurization slurry both promoted the generation of fine crystals with corresponding change of the morphology and the effect of the Fe3 + ions was more obviou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esulfurization synergist additive, it was beneficial for the inhibition of fine crystals while the thinner crystals were generated.  相似文献   

12.
针对恶劣海况下船舶洗涤塔倾斜的情况,利用船舶尾气净化小试试验台,开展了洗涤塔不同倾斜角度下对镁基吸收剂脱硫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了液气比、入口SO2浓度、烟气量、浆液pH值、对洗涤塔内SO2脱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硫效率随洗涤塔倾角度的增大而降低.脱硫效率随液气比的增大而升高,较低的液气比时倾斜角度对SO2脱除效率的影响更明显;脱硫效率随SO2入口浓度的增大而略微降低,入口SO2浓度较高时,SO2脱除效率的降低随倾斜角度的增加变化较为明显;相同液气比条件下,脱硫效率随塔内烟气量的增加而升高;脱硫效率随浆液pH值的增大而升高,低pH值时SO2脱除效率的降低随倾斜角度的增加变化较为明显.筛板-边壁环的加入可有效提高倾斜条件下洗涤塔的脱硫效率,倾斜角度为15°时,脱硫效率提高将约3%;倾斜角度为10°时,脱硫效率提高约5%;倾斜角度在5°以下时,脱硫效率可提高将近7%.  相似文献   

13.
硫酸盐废水生物脱硫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含硫酸盐废水的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生物脱硫技术处理该类废水具有投资少、成本低、去除率高,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而成为废水处理技术的前沿课题。文章简要介绍了生物脱硫技术的基本原理;描述了废水脱硫微生物种类及其影响因素;重点阐述了国内外硫酸盐废水生物脱硫工艺的沿革和最新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酸酸盐废水生物脱硫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沼气净化脱硫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脱硫是沼气高效利用的重要环节。本文对传统的湿法和干法沼气脱硫主要技术方法和特点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国内外间接脱硫和生物脱硫的最新研究进展,并结合我国沼气应用现状,提出了我国沼气净化脱硫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机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对影响脱硫效率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进行了实验验证,认为水分的蒸发是主要影响因素,而流化床的运行温度和床内的相对湿度则是影响循环床脱硫效率的主要运行参数,对排烟循环流化床的床料进行了电镜扫描分析。结果表明,床料的再循环,一方面为脱硫剂的再循环提供了载体,另一方面,扩大了脱硫反应的面积,提高了脱硫效率。  相似文献   

16.
林奇 《环境工程》2013,31(3):58-62
借助非平衡级模型设计了文丘里填料脱硫塔,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和分析。实验验证结果显示:设计的文丘里填料脱硫塔,在pH>6、L/G>5的情况下,脱硫效率可以达到72.9%以上;经过调优,在pH值为7、液气比为7.33的情况下,吸收塔脱硫效率最高达95.5%。研究结果证实,与目前的主要中小型脱硫工艺相比,该工艺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可以维持较高的脱硫效率,具有一定的工业推广意义。同时,提供的研究方法对文丘里填料脱硫塔的工业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充分利用资源,降低脱硫成本,利用传统皮江法冶镁工艺中产生的大量镁渣为基质,以冶镁回转窑除尘器中过滤产生的粉尘和冶镁原材料白云石矿石为辅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湿式脱硫法脱硫剂,研究镁渣、粉尘、单一矿石、两者混合以及三者混合作为脱硫剂的脱硫效果。结果表明:当m(镁渣):m(粉尘):m(矿石)=10:0.3:0.035时脱硫效果最佳,此时复合脱硫剂水溶液(10.335 g/100 mL)可消耗1 mL/L的稀H2SO4 67.58 mL。为进一步提高其脱硫效果,添加碱性活化剂(Na2CO3、NaOH),发现NaOH活化效果较好,当ω(NaOH)加入量为2.0%时,复合脱硫剂可消耗稀H2SO4 214.42 mL,是未活化之前的3.17倍。SEM观察结果显示,加入活化剂后,复合脱硫剂反应面积明显增加。经活化后的镁渣基复合脱硫剂可用于烟气湿式脱硫,实现了镁渣的资源化利用,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具有很好的市场化前景。  相似文献   

18.
烟气脱硫技术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单介绍国内脱硫的技术政策,论述国内外烟气脱硫的现状及脱硫工艺,以及烟气脱硫的机理和特点,并对不同脱硫技术的优缺点进行全面比较,结合不同的锅炉,选择合理的脱硫工艺方法及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柳钢采用氨-硫铵法脱除烧结机头烟气中的SO2,脱硫效率达95%。由于采用液氨作为脱硫剂,致使脱硫成本太高。为解决烧结烟气脱硫所需的氨源,大幅度降低治污成本,本次改造主要将焦化厂现有的氨回收硫铵工艺改造为氨水工艺,实现"以废治废"、脱硫、减硝、降尘、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为准确获取两级串塔脱硫系统的气液两相反应特点,采用分步法和自主开发的托盘模型对某电厂双塔串联湿法脱硫塔喷淋段内部的气液两相流动和传热过程进行CFD数值模拟,采用全新的系统评价指标对脱硫系统进行评估,对脱硫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并重新进行数值模拟评估。计算结果表明:无论预洗塔和吸收塔,通过合理增加托盘和增效环的设计,可以在减少1层喷淋层的基础上获得更佳的性能,有利于达到更高的脱硫标准;减少循环浆液量的同时能够降低脱硫塔整个系统压降,降低电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