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木薯渣富含纤维素,是理想的沼气生产原料。由于木薯渣含水量大,颗粒分散,不易固态发酵,作为沼气生产原料需对其进行水解处理。不同的水解方式得到的水解液对后续酸化过程的产酸速率和酸分布都有很大影响。对经过酶处理和水热处理得到的木薯渣水解液进行了生物酸化处理。结果显示,与直接投加木薯渣相比,投加酶水解液、投加150℃水解液水解20min和150℃水解液水解45min后,反应器达到最大产酸量所需的时间由96h分别缩短至30,48和24h,最大产酸量由4558mg/L分别增加至5277,6209和4734mg/L,且3种水解液在酸化24h后挥发性脂肪酸(VFAs)均达到最优分布,其中乙酸和正丁酸之和占总VFAs的90%左右。根据产酸速度及酸分布情况得出,木薯渣最佳可溶化方法为150℃高温水解20min,后续生物水解酸化时间为24h。  相似文献   

2.
ABR工艺预处理木薯酒糟废水的工程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薯酒糟废水有机物浓度高、悬浮物含量大、pH呈酸性、可生化性能较差 ,通常直接采用固液分离—厌氧 (UASB)—好氧曝气生化法处理效果并不理想 ,而采用ABR工艺进行厌氧水解酸化预处理木薯酒糟废水迄今为止未见报道。经绵阳市酒厂废水治理工程证明 ,强化ABR预处理工序是保证后续处理措施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高效木薯渣分解复合菌群RXS的构建及其发酵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富含腐烂纤维质的环境中取样,通过以木薯渣及滤纸为碳源的蛋白胨纤维素培养基不断地富集培养,构建了一组高效稳定的纤维质分解复合菌群.考察了该复合菌群对不同纤维质底物的分解性能及其在木薯渣水解过程中主要参数的变化.研究发现该复合菌群对滤纸、脱脂棉、微晶纤维素、麦秸秆和木薯渣等原料均能够进行有效的降解.在该复合菌群应用于木薯渣的水解过程中,监测发现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等关键酶的酶活力分别在第2~3 d达到最大值34.4、90.5和15.8U;经过10 d的发酵后,木薯渣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分别降解了79.8%、85.9%和19.4%,且木薯渣的失重高达61.5%;此外,代谢产物主要是乙酸、丁酸、己酸和甘油;而溶解性COD、总糖和总挥发酸的变化表明第2 d时木薯渣的水解率最高.上述结果表明,该复合菌群能够有效地水解木薯燃料酒精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木薯渣,并有望用于木薯渣高效沼气发酵的前处理中.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提高污泥水解效率、缩短厌氧消化时间,以K2FeO4为氧化剂破解剩余污泥,考察K2FeO4投加量(50~500 g/kg,以干质量计)对污泥破解率的影响,分析水解液各项特征指标并对其可生化性能进行预测,探究该方法作为污泥厌氧预处理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污泥水解效率随着K2FeO4投加量的增加而升高,当搅拌速率为500 r/min、反应时间为2 h、K2FeO4投加量为500 g/kg的条件下,可实现最高的污泥破解率(34.6%).污泥水解液中有机物以多糖、蛋白质为主,并有少量挥发性有机酸;污泥破解过程也伴随着P和NH4+-N的释放,上清液中ρ(TP)最高可达496 mg/L,且以正磷酸盐为主(约310 mg/L),可对其进行回收.采用三维荧光体积积分的方法对污泥水解液的可生化性能进行预测,发现污泥经K2FeO4预处理后,水解液中RB(易降解有机质)和PB(难降解有机质)荧光强度均明显增加,当K2FeO4投加量为50 g/kg时,Fdigestion(生物可降解性指数)达到最大值(4.75),预测此时污泥的可生化性能最佳.以K2FeO4为氧化剂预处理污泥可有效提升污泥水解效率,但若作为厌氧消化预处理,应综合考虑污泥破解率和可生化性能.研究显示,搅拌速率为500 r/min、反应时间为2 h、K2FeO4投加量为50 g/kg预处理条件下污泥的可生化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5.
微电解-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处理焦化废水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微电解预处理工艺,去除了一部分焦化废水的污染物并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的水解(酸化)、膜生物反应器单元处理工艺提供了可行的基础。试验结果表明,微电解预处理焦化废水污染物的去除率均在70%左右,废水的可生化性由约0.261提高到0.543。  相似文献   

6.
针对可生化性极差的制药园区难降解尾水,分别采用单独活性污泥吸附、单独O3氧化及活性污泥吸附+O3联合氧化3种方法进行预处理,并对试验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单独活性污泥吸附法对有机物具有一定去除能力,但不能有效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单独O3氧化法和活性污泥吸附+O3氧化法对有机物去除效果明显,废水可生化性得到显著提高。采用联合法进行预处理,其CODCr去除率可达37.90%,废水的BOD5CODCr从0.020提高到0.141,且其处理成本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7.
水解酸化-SBR工艺处理味精废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严进 《环境工程》2006,24(6):29-30
利用水解酸化-SBR工艺对味精废水处理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水解酸化水力停留时间为8h、SBR反应时间为6h、水温为20~25℃的条件下,CODCr和NH3-N的去除率均达92%以上。表明以水解酸化作为预处理可有效提高味精废水的可生化性,提高整个工艺的CODCr和NH3-N去除率。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采用水解酸化工艺对造币厂排出的废水进行预处理,通过观察CODcr,TOC,BOD5,可生化性,VFA指标的处理效率,确定最佳的水力停留时间,研究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为6h时,水解酸化预处理反应器对各个指标的处理效率与其他水力停留时间相比都处于较高的水平,且为后续的处理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邵永康  黄军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38(8):115-117,121
以某化工生产企业废水为例,介绍了水解酸化-厌氧-SBR工艺处理高浓度苯甲酸类生产废水的工程实例,该工程设计规模为70m^3/d,综合进水CODcr高达15000mg/L。实践表明,该工艺处理苯甲酸类废水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处理方法。利用水解酸化对废水进行预处理,不仅有效地去除了77%的CODcr,还大幅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使BOD5/COD值由原水的0.33升高到O.54,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减轻了后续生化处理的负荷,并使最终出水CODcr小于500mg/L,出水可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采用液膜萃取前处理工艺,去除了大部分焦化废水的浓氨污染物并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的水解(酸化)、膜生物反应器单元处理工艺提供了可行的基础。试验结果表明,液膜萃取前处理焦化废水的污染物(包括液膜萃取前的预处理)的去除率均在70%左右,废水的可生化性由约0.261提高到0.543,可生化性提高了52.1%,水解(酸化)、膜生物反应器单元组合工艺处理焦化废水,可达到国家冶金行业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1.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固化体力学及重金属浸出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苏州七子山生活垃圾焚烧厂产生的飞灰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泥作为固化剂,研究水泥飞灰固化体的应力应变特征及重金属浸出特性,并探讨了水泥飞灰配合比、养护时间等关键性因素对这些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较养护3 d的样品,其余养护时间的样品强度平均增长了约96.2%,而其破坏应变平均减小了56%。随着水泥含量和养护时间的增加,飞灰固化体的强度上升,而其破坏应变减小,该趋势主要归因于钙矾石(AFt)的形成促进了飞灰固化体强度的发展。较飞灰原样,飞灰固化体的重金属浸出浓度随着水泥含量、养护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了38%~99%,重金属的迁移被限制,主要归因于水化硅酸钙(C—S—H)和钙矾石(AFt)的形成,以及飞灰和水泥水化反应创造的强碱性环境。  相似文献   

12.
文章建立了简单、快速的阿维菌素菌渣中阿维菌素残留量高校液相色谱检测方法以及利用水热法处理阿维菌素菌渣。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测定阿维菌素菌渣中阿维菌素残留量,提取剂为乙腈/水=4/1(V/V),采用HLB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加标回收率90.3%~107.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00%~5.69%,阿维2菌素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R~2=0.999 6,线性范围为1.0~1 000 mg/L。利用正交实验,水热法处理阿维菌素菌渣,在190℃的温度下处理2 h后,菌渣中阿维菌素残留量由991.30降至0.84 mg/kg,去除率达99.92%。处理前后的菌渣与有机肥标准作对比,除含水率外其余检测指标均达到有机肥标准要求。该项研究为阿维菌素菌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AJIC工艺对木薯淀粉、变性淀粉、木薯酒精生产废水进行综合处理。结果表明:COD、BOD5和SS的去除率均高达99%,进水水质指标及水量处理后的废水水质可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水作标准,符合国控重点污染源污染减排要求。此外,该工艺还同时实现对木薯废渣和污泥进行处理,可生产沼气595.2万立方米/年,有机肥400吨/年,实现直接经济效益422.9万元/年,具有较高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木薯淀粉废水的絮凝法处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木薯淀粉废水的絮凝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某些进口高分子絮凝剂有较好的絮凝效果,CODCr去除率大于60%,最高可达99.3%,总固形物去除率大于45%,最高可达66.8%,絮凝最佳pH值为7.0~8.5,最佳加药量为2~6mg/L,生石灰量为0.25~0.5kg/t,废水,总药剂费小于0.3元/t废水,絮凝下沉物含水率为92%左右,易脱水分离,因此,可用于木薯淀粉废水的前处理。  相似文献   

15.
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MC1分解木薯淀粉厂残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薯渣木质纤维素含量较高,是有开发潜力的生物质资源,目前,木薯渣主要用来生产饲料和酒精.用其进行甲烷发酵也是很有前景的应用途径,但是木薯渣含水量大,颗粒分散,不利于固体发酵.利用纤维素分解细菌复合系MC1分解木薯渣,可将其转化为可溶的小分子有机物,提高其甲烷发酵效率.在分解过程中测定了木薯渣各成分的减少和分解产物.结果显示,经18 d分解,木薯渣的总干重减少了47.3%,其中纤维素减少了22.7%,半纤维素减少了90.4%,木质素减少了11.3%,其总分解量的85%在前6 d被分解.MC1分解木薯渣过程中可溶性物质总含量开始为18%,3 d后达到最高,为33%.GC-MS测定挥发性产物的总量在培养6 d后达到最高,挥发性产物共检测出12种,其中量较大的化合物为乙醇、乙酸、乙二醇、丁酸及甘油,这些产物为甲烷发酵菌可直接利用或者容易转化为甲烷菌直接利用的成分.因此利用MC1分解木薯渣作为甲烷发酵的前发酵手段将很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察了高温厌氧消化处理炼油厂浮选渣的效果,得出在污泥停留时间为10天的条件下,厌氧过程能较好地进行,高温消化后的污泥脱水性能有较大的改善;离心后的渣相含水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针对含铬废渣对环境污染大及治理难的特点,提出了以废渣治理废渣的技术,利用鼓风炉渣的还原性以及刚排出时的高温,将铬渣按一定比例与之混合,进行铬渣的解毒处理,并对铬渣的解毒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当铬渣加入量低于10%时,该技术能够较彻底的将铬渣中的Cr6+进行解毒。  相似文献   

18.
发酵法生产抗生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弃菌渣,这些菌渣因有机质含量高,堆放极易发生霉变,给当地环境造成危害.文章采用固体发酵法,以微生物降解处理后的泰乐菌素菌渣为主要原料,生产复合酶制剂,并对其在肉鸡上的使用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含量50%~60%、干物质中麸皮含量不低于40%的泰乐菌素菌渣培养基中,接入5%~10%...  相似文献   

19.
木薯加工废弃物堆肥化中氰化物的降解及腐熟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探讨木薯加工废弃物堆肥化中氰化物的降解速度和快速处理效果,将木薯皮、木薯渣与猪粪混合制作堆肥,通过发酵过程中温度、pH、氰化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碳氮比等的测定,评价了堆肥化过程对氰化物无害化处理的效果及堆肥的腐熟进程.结果表明,氰化物含量迅速降低,30 d后达到2.08 mg/kg,分解率达到94.16%,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堆制材料中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等主要含碳成分及氰化物在15 d内分解,分解率达80%以上,基本趋于稳定.经过30 d的堆肥化过程,堆体温度也回落至常温,趋于稳定,pH一直稳定在7.2.堆体中碳氮比(C/N)、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等腐熟度判定指标数据也表明,木薯加工废弃物经过15 d的堆肥化过程,堆体内各种理化性质稳定,在发酵结束时,C/N为17.55,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含量分别达到了2.5 g/kg和10 mg/kg,NO-3-N/NH+4-N的比值为250,全部达到腐熟标准.证明木薯加工废弃物经30d堆肥化处理可达到稳定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