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确定生态产业是辽宁产业结构的未来演变重点的基础上,通过模型构建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通过生态产业链的构建和延伸,可以铺开和扩大辽宁的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领域,能够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优化产业结构。如果把生态产业与资源梯次流动以及循环经济联系起来,并将其作为衡量产业结构优化的指标,则应该扩大辽宁在生态产业链方向的固定资产投资。  相似文献   

2.
《环境》2006,(2):24-25
一.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环境安全 各级政府必须要从维护环境安全,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高度出发,按照建设绿色广东的要求,正确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认真落实分区控制要求,合理规划和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严格控制在环境敏感地区建设重污染项目,特别是在产业转移过程中,要严防污染向山区转移。要下大决心解决好辖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久拖不决的热点难点重点环境问题,消除环境隐患,保障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3.
在“双碳”目标下,我国新一轮产业梯度转移具有促进区域平衡发展、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的重要作用。本文重点论述了我国新一轮产业梯度转移面临的现实问题、可能会引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风险,提出了构建生态环境、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产业梯度转移格局,加大西部地区能源革命力度,注重城市群内部的小空间尺度产业转移,促进工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转移,预防外资企业大规模向国外迁移,加强对劳动力流动的引导和再就业培训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理论上,生态环保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促进作用"还是"抑制作用",取决于政策类型和力度、产业和企业行业特征、经济发展水平等条件性因素,从长期综合来看,严格的生态环保政策有利于促进和优化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研究进行梳理总结,从生态环保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途径、传导机制、作用条件依赖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分析解构,研究建立"生态环保政策—企业—产业—经济影响"为主线的逻辑关系链,分析识别生态环保政策影响经济发展的机理和关键因素,以期解释地方经济发展的现实困惑和关键所在,寻找生态环保政策发力点,优化政策制定与实施方式,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研究表明:生态环保政策主要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和技术创新,对企业影响的方向和程度主要取决于对政策影响的长短期预期、政策成本与技术创新收益对比、企业规模大小和企业性质等条件因素;生态环保政策与产业的升级、转型、转移、淘汰等密切相关,在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环境规制强度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短期和长期不同的影响;生态环保政策标准要求或实际执行力度差异与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地区开放程度等因素导致的区域环境规制强度差异,是引导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和产业空间布局变化的重要因素;生态环保政策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的变化对投资、企业生产、劳动者消费等产生影响从而显著影响就业人数和就业结构,改变技能劳动、非技能劳动的要素配置特征,并对地区和产业带来差异化影响;生态环保政策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等变化,对贸易量和贸易结构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宝应生态文明建设必要性,围绕其农业大县和水乡特色两大生态优势,从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发展生态产业,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和实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等方面,开展宝应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研究。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区域生态环境-经济协调性现状的诊断,指出上海宝山区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的不合理是造成该区域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规划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出发,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利用环境功能区划引导区内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构建面向高强度开发区域的生态环境指标体系,最终提出针对产业特点及环境现状的生态环境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7.
从决策源头、宏观战略层面对发展的布局、结构、规模等进行优化调整,在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上降低环境风险,不仅能提升区域发展水平,降低整体环境风险,还能使针对单个企业和项目的环境管理措施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承载力的成都产业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成都市的20个行政区县为基本评价单元进行生态承载力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产业空间布局研究. 结果表明:成都市的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呈从山区—丘陵—平原依次递增、从流域源头—末端依次递增的规律. 根据不同单元生态承载力的空间和阈值差异,将成都产业空间布局划分为4个类型区,即重点发展区、引导发展区、限制发展区和保护发展区;针对不同类型区的特征,制订产业准入门槛、产业规模和产业发展方向等产业发展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9.
《环境保护》2013,(18):13-16
贵州省、云南省环境保护厅:为推动云贵地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生态环境战略性保护,引导生产力布局优化,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西部大开发重点区域和行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重点区域和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性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全球环保产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逐渐成为支撑产业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力量,并正在成为许多国家革新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目标和关键。环保产业是防治环境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一个朝阳产业,是环境保护事业重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三门峡市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加强环保产业的优化发展也成为未来一段时间三门峡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发挥象山海洋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石浦卫星城市建设,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全域旅游。文章阐述了象山石浦海洋资源概况,分析其保护与利用现状,合理架构海洋空间布局,明确重要海岛战略定位,科学提出重点建设方向,以期为海洋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建设及管理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发展现代煤化工可以优化煤炭利用产业结构、促进油品质量清洁化、缓解局部大气污染,但我国现代煤化工也将面临诸多环境问题及监管困境。为促进现代煤化工绿色发展,需从战略层面优化论证煤炭利用方式、以生态环境资源主导规划布局、培育产业集群模式试点和研究制定完善的煤炭开采利用环保政策。  相似文献   

13.
农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和产业开发三者之间的关系出发,论述了农业生态化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生态产业化是巩固、扩大、转化农业生态化成果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措施,并提出了促进农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进程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4.
贸易政策调控“两高一资”行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高一资"产业历来都是环保部门头疼的难题,但由于"两高一资"产业在特定的发展时期内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如何实现"两高一资"产业的环境友好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是国家调控政策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水十条”实施背景下工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称“水十条”)的发布是我国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之后又一重大环境保护举措.工业是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战场,落实“水十条”,对工业绿色转型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水十条”对工业绿色发展提出了全面、具体的任务,包括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推进清洁生产、推行产品生态设计、强化工业节水、发展环保产业等.要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组织实施、完善支持政策、强化科技创新和加强宣传教育等措施,切实推进工业绿色发展,促进水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16.
汶川大地震后什邡市已经进入了灾后重建的重要阶段。这次地震打乱了原有的产业结构体系,给什邡市的三次产业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因此灾后什邡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基于网络分析的产业结构调整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契机,使什邡市从核心企业的产业网络向循环经济模式的产业网络转变。  相似文献   

17.
陈润羊 《环境保护》2011,(21):65-67
十一五期间,甘肃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四个一千万亩工程和农民增收六大行动加快实施,重点产业区域布局更加优化。然而,作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生态屏障的甘肃,生态环境仍然比较脆弱,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同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杭州市工业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分析杭州市工业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的问题,制定产业发展的环境约束指标,引导发展符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在保持经济高度增长的同时降低污染物排放,最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杭州市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需进一步明确各区域产业发展重点,利用总量减排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积极推进行业发展环境准入,区域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98个具有较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的城市为样本,构建空间杜宾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效应。结果显示,交通基础设施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且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航空运输有利于我国第三产业的集聚和发展,高铁促进了第二产业由较发达区向较落后区域的转移和扩散,公路运输对产业结构升级特别是对第三产业发展的贡献率最明显,且有效地增强了铁路、航空运输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20.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与金融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以铜陵市2000-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选取金融相关比率、金融效率和金融储蓄结构来衡量金融发展,同时又以产业结构优化率和产业结构升级率来衡量产业结构调整情况;运用了多元回归分析法对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进行回归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虽然金融发展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还未得到充分的发挥,效应还不显著。因此,要使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水平发生质的飞跃,就必须进一步扩大金融规模,加快金融服务创新,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创造融资机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产业与金融结合,最大限度的发挥金融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引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