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三种不同浓度的低水平放射性溶液~(90)Sr+~(90)Y、~3H,~(139)Cs、~(131)I、~(239)P_u及低剂量~(60)Co_γ射线外照射诱发紫露草微核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紫露草花粉母细胞都有诱变作用,不同浓度溶液诱发的微核率与对照组微核率作统计学处理,差异是显著的。 1986~1987年应用于秦山核电站本底调查,表明1986年因受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影响,紫露草微核率本底偏高。湖塘水平均值5.4%~5.7%,饮用水5.2%,厂区取水口和排水口(海水)在7.5%~9.3%之间。1987年紫露草微核率已降至本底水平,分别为2.6%~2.7%、3.2%~3.6%、3.3%~4.5%之间。  相似文献   

2.
紫露草花序四分体和蚕豆根尖细胞微核频率大小分别反映花粉母细胞(性细胞)和营养细胞(体细胞)遗传物质(DNA)的损伤程度。目前,以此原理建立了高等植物致突变性检测系统,并广泛地应用于监测物化因素,药物和环境污染物。外源性损伤染色体因素对性细胞或体细胞的作用有一定的毒理学差别,最终诱导的效应将有所不同。因此,在单独或平行使用紫露草  相似文献   

3.
许多化合物对生物能诱发遗传突变,能导致癌症。我们选用三种强诱变剂(平阳霉素、乙烯亚胺、甲基磺酸乙酯)进行实验,研究这三种化合物对紫露草四分体产生微核率的影响。平阳霉素(PYM)是抗癌新药,可以用于治疗癌肿,但它又有一定致癌的危险性。乙烯亚胺(EI)是一种较强的诱变剂,又是致癌  相似文献   

4.
目前监测环境污染的方法很多,有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等方法。物理化学方法虽可测出污染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但不能直接测试其对生物体的有害效应,不能阐明其损害机制。紫露草微核技术是根据遗传物质染色体(Chromosome)受破坏产生微核(micronucleus,MCN)的原理,以增加的微核数量作为指标,确定环境污染状况和对生物体的损害程度。由于工业“三废”,农业上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环境污染,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人类的健康。据分析,许多污染物中,有不少是能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化的诱变剂。这种物质作用于染色体,能使处于复制中  相似文献   

5.
为了高效脱除土壤中的重金属,在电场作用的条件下,研究不同强度的微弱直流电流对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A.f)脱除电子废物拆解场地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影响,设置了20、60和100 mA 3个梯度的电流强度,并分别设置接菌外加电场(F)、接菌不加电场的对照(CK1)和不接菌种外加电场的对照(CK2),总计9个处理,连续施加微电场5 d,测定目标重金属的脱除率。结果表明:在电流强度为20 mA的条件下,A.f菌提高了对污染土壤重金属的脱除率。在第5天,对土壤中重金属Zn、Cu、Ni、Cd、Cr的脱除效果最佳,脱除率分别达到91%、72%、78%、85%、56%;脱除后,土壤重金属含量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中的要求。加菌加电场的处理与单施加电场或接菌处理的条件相比,土壤重金属的脱除率提高18%以上。研究发现,嗜酸细菌在20 mA左右的微电场作用下可以存活,施加适当电场可以提高A.f菌对污染土壤的重金属脱除率,也为电化学和微生物联合修复土壤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寻找成本低廉、环境友好、高效的重金属Cd和Zn淋洗剂,选取雅安市汉源县矿区污染土壤作为供试土壤,采用浓度0.3%KCl盐溶液提取金针菇菌渣(FVr)、茶树菇菌渣(AAr)、花生壳(AHL)和甘蔗皮(SOr)4种农业废弃生物质材料所得浸提液作为淋洗剂,通过恒温振荡淋洗实验探讨上述淋洗剂不同浓度、pH和时间条件下对污染土壤中镉(Cd)和锌(Zn)的淋洗效果。结果表明,4种生物质材料盐浸提液对Cd的淋洗率依次为FVr SOr AHL AAr;对Zn的淋洗率则依次为SOr FVr AHL AAr。随浓度上升,除FVr盐浸提液对土壤Cd和Zn的淋洗率呈线性增加外,其余盐浸提液对其淋洗率呈幂函数增长趋势。随pH增加,FVr和AAr、AHL和SOr盐浸提液对Cd和Zn的淋洗率分别呈对数、幂函数下降趋势(P0.01)。随淋洗时间延长,4种生物质盐浸提液对土壤Cd和Zn的淋洗率变化均呈对数增加趋势(P0.01)。综合淋洗率和土壤性质的变化,FVr与SOr盐浸提液在浓度为7%,pH为3的条件下持续振荡淋洗1 h可达到最佳淋洗效果,其对Cd的淋洗率分别为76.38%和49.54%;对Zn的淋洗率分别为29.24%和30.75%。FVr和SOr是具有一定潜力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生物质材料。  相似文献   

7.
染料厂污染土壤中六氯苯的水淹法厌氧降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乙酸为碳源,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探讨了水淹法厌氧降解某染料厂污染土壤中六氯苯的效果,研究考察了初始pH、反应温度和固液比3个环境因素对六氯苯降解率的影响,确定了六氯苯最佳的厌氧降解条件。结果表明,初始pH对土壤中六氯苯的降解率影响最大。在初始pH为5,反应温度为45℃,固液比为1∶1的最佳反应条件下,六氯苯的降解率最高达到52.56%。  相似文献   

8.
SEAR技术修复土壤和地下水中NAPL污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SEAR技术修复土壤及地下水中NAPL污染的原理及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SEAR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去除土壤和地下水中的NAPL污染源,适于多种污染物.该技术通过增溶和增流2种途径提高NAPL污染物的去除率.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和微乳液体系的调配是SEAR技术实施的关键环节.将SEAR技术用于高浓度NAPL污染源的治理,并与生物修复和自然降解相结合,是经济高效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9.
就SEAR技术修复土壤及地下水中NAPL污染的原理及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SEAR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去除土壤和地下水中的NAPL污染源,适于多种污染物.该技术通过增溶和增流2种途径提高NAPL污染物的去除率.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和微乳液体系的调配是SEAR技术实施的关键环节.将SEAR技术用于高浓度NAPL污染源的治理,并与生物修复和自然降解相结合,是经济高效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
秸秆-复合菌-污泥联合修复铬污染土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修复Cr(Ⅵ)污染土壤的新方法,以模拟某化工厂铬渣堆存场内Cr(Ⅵ)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秸秆-复合菌-污泥修复铬污染土壤单因素和3因素条件下对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单独添加3%的秸秆时,土壤中Cr(Ⅵ)还原率可以达到25.88%;单独添加3%复合菌时,土壤中Cr(Ⅵ)还原率可以达到72.07%;单独添加50%的活性污泥时,土壤中Cr(Ⅵ)还原率可以达85.65%。3个因素中复合菌对土壤中Cr(Ⅵ)还原率的影响最大。综合考虑秸秆、污泥和复合菌3个因素对土壤中Cr(Ⅵ)还原的影响,设计了秸秆、污泥和复合菌的3因素联合实验,最后从修复的经济成本和修复效率考虑,确定最优物料组合为1%秸秆+1%复合菌+30%污泥,对土壤中Cr(Ⅵ)还原率可以达到96.6%。秸秆-复合菌-污泥对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明显高于单独对铬污染土壤修复的效率。该技术在实现对铬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的同时,为秸秆和活性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实现了"以废制废"。  相似文献   

11.
铅同位素解析技术在工业园污染溯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溯源及解析不同污染源对土壤中铅的相对贡献率问题,以陕西西部某工业园区为例,采集土壤样品、铅锌冶炼厂矿石混合样、热电厂煤样及焦化厂混合煤样共40个,用ICP-MS测定样品的铅浓度及铅同位素比值(208Pb/204Pb、207Pb/204Pb、206Pb/204Pb).借助于铅同位素比值散点图来对比分析采样点土壤、背景点土壤和可能的污染源样品的铅同位素特征分布,判定其主要污染来源.用混合多元模型计算不同污染区域各污染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土壤中的铅同位素比值落在铅锌矿石、炼焦用煤及热电燃煤及背景点的铅同位素比值之间,说明各端元介质均有可能对工业园区土壤中的铅污染有贡献.在铅同位素比值散点图中土壤铅浓度大于60 mg/kg的采样点的铅同位素比值集中落在热电燃煤与炼焦用煤附近.统计定量解析结果可知,对工业园区土壤铅污染的贡献大小依次为热电厂、焦化厂和铅锌冶炼厂.研究表明,铅同位素指纹解析技术用于定性与定量解析工业园区土壤铅污染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汉沽区大气中汞的主要来源为天津化工厂氯碱电解车间汞盐泥堆,蓟运河排污口及沿岸土壤,河床底泥和河水等向大气释放与扩散的汞。现已查明,氯碱电解时管道逸出的氢气中夹带着大量的汞;以及疏通河道时挖出的含汞底泥搬运至东郊低洼地上所造成对大气的污染(类似污染源搬家)。从一系列监测数据证明,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汉沽区中心地带自东至西大片区域受  相似文献   

13.
还原稳定化法修复六价铬污染土壤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还原稳定化法修复六价铬污染土壤的工程可行性,以某化工厂铬渣堆存场内六价铬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还原稳定化法修复六价铬污染土壤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DARAMEND-M、硫酸亚铁(Fe SO4)和多硫化钙(CPS)3种药剂对土壤中Cr(Ⅵ)的还原率超过了99%,糖蜜对Cr(Ⅵ)的还原率达93.9%。经糖蜜和DARAMEND-M处理的下层土壤,水溶态铬+交换态铬由原来的21.77%分别下降至6.26%和2.95%;经Fe SO4和CPS处理的渣土混合物,水溶态铬+交换态铬由22.12%分别下降至4.58%和2.94%,铬的稳定性明显增强。采用糖蜜、DARAMEND-M和Fe SO4处理后可以降低土壤p H值,而CPS处理则提高土壤p H值;糖蜜和DARAMEND-M有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总体而言,糖蜜和DARAMEND-M适合修复低Cr(Ⅵ)污染土壤,在还原稳定化效果和长效性方面,DARAMEND-M药剂优于糖蜜;Fe SO4和CPS在修复高Cr(Ⅵ)污染土壤方面具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壬基酚(NP)对斑马鱼(Danio rerio)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损伤的影响,同时为探讨茶多酚对NP的急性致死和遗传损伤的保护作用,开展了急性毒性实验,分析NP对斑马鱼的半致死浓度,并通过统计斑马鱼外周血细胞中微核率和核异常率来评估NP对斑马鱼的遗传损伤。在NP基础液中加入茶多酚进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保护实验,通过与NP对照组中斑马鱼的死亡情况、微核率和核异常率的对比来评价茶多酚对急性致死和遗传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高质量浓度的NP(500.00、1 000.00μg/L)对斑马鱼具有较强的致死性,中、低质量浓度的NP(125.00、250.00μg/L)对斑马鱼具有一定的致死能力,此浓度范围内存活的斑马鱼外周血红细胞中存在比清水对照组显著增多的微核和异常核。在NP基础液中加入一定质量浓度(2.50~20.00ng/L)的茶多酚后,与NP对照组相比,斑马鱼的死亡率显著降低,同时,斑马鱼的微核率和核异常率也都显著降低。这表明一定浓度的茶多酚对NP的急性致死和遗传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的微生物资源的丰富度,为混合菌群修复污染土壤积累资料,利用多环芳烃-重金属双抗培养基在污染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对Cu和Cd有高耐受性的芘降解真菌,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米曲霉。探究了米曲霉对芘污染水体的降解效果及对重金属Cu和Cd的耐受程度,利用缺乏生长基质的毒性抑制动力学模型对芘单基质降解过程进行了拟合,以期为后续共代谢、固定化的研究及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结果表明:(1)米曲霉以芘为单基质代谢时,降解率为33%;(2)米曲霉对重金属Cu和Cd的耐受浓度分别为500 mg/L和50 mg/L,分别高出国家土壤重金属二级标准5倍和83倍;(3)米曲霉对单基质芘的降解符合Crridle提出的毒性抑制动力学简化模型Sc=Sc0·Tb*cX0(1-e-bt)(R2=0.9237)。芘初始浓度Sc0=80 mg/L,米曲霉投加量X0=85 mg/L时,数值拟合得到内源呼吸常数b=0.027,生物转化量Tb*c=0.2875。该米曲霉对单基质芘及重金属Cu和Cd表现出一定的降解性能及耐受性能,故可经过适当强化后作为多环芳烃-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菌种。  相似文献   

16.
不同洗脱剂对有机氯农药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筛选出能有效修复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洗脱剂,选取了16种洗脱剂对2种复合有机氯农药(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氯丹和灭蚁灵)污染场地土壤进行超声洗脱修复。结果表明,对于HCHs和DDTs复合污染土壤,乙酸乙酯和丙酮对HCHs的洗脱率最高,分别为87.6%和87%,其余有机溶剂对其洗脱率也在70%以上。乙酸乙酯和丙酮对于DDT仍为最优,分别为86.9%与78.4%,其余有机试剂对DDT的洗脱率在60%以上。相对于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对HCHs和DDTs复合污染土壤的洗脱效果不好,总洗脱率均低于4%。同样,对于氯丹和灭蚁灵复合污染土壤,有机溶剂的洗脱效果也明显优于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对灭蚁灵的洗脱率,除了正丙醇较低(63.5%)外,其余均在80%左右。对氯丹的洗脱率,除石油醚(59.6%)、正己烷(49.3%)和正丙醇(42%),其余均在70%以上。相同摩尔浓度的表面活性剂中,吐温80对氯丹的洗脱率为54%,环糊精为20%,鼠李糖脂和曲拉通100为13%左右,其余则小于5%,吐温80对灭蚁灵的洗脱率为29.6%,曲拉通100的为12.4%,鼠李糖脂为5.7%,其余则更低。因此,高效低毒的有机试剂,如乙酸乙酯、丙酮和乙醇等可作为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修复的首选。  相似文献   

17.
焦磷酸钾是一种对农田土壤环境友好的物质。通过批处理振荡淋洗实验研究了所配制的焦磷酸钾淋洗液对模拟污染土壤中重金属铜的淋洗特性,探讨了淋洗时间、淋洗液pH和焦磷酸钾浓度对淋洗效果的影响,并讨论了土壤中铜在焦磷酸钾淋洗液作用下的解吸动力学和淋洗前后重金属形态变化特性。结果表明,淋洗时间越长、淋洗液浓度越大,淋洗效果越好。优化实验条件,淋洗浸提24 h、淋洗液pH为7.0、n(焦磷酸钾)∶n(铜)为7∶1,淋洗效果较好,铜淋洗率为40.51%。焦磷酸钾淋洗的铜主要以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为主。焦磷酸钾淋洗液对土壤铜的浸提过程符合双常数方程,说明土壤中铜在焦磷酸钾淋洗液作用下的解吸是非均相扩散过程。  相似文献   

18.
以原油为唯一碳源,采用升高原油浓度的方法从长期被石油污染土壤中驯化、筛选出6株高效原油降解菌SY1~SY6,其油降解率均高于55%.经初步鉴定,SY1为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sp.),SY2为诺卡氏菌属(Nocardia sp.),SY3和SY5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SY4和...  相似文献   

19.
一、概述 淀山湖属太湖水系,位于江苏、浙江和上海的交界处。是上海青浦县西边的一个淡水湖泊。距市区50公里,面积62平方公里,比杭州西湖大10倍,水深约2米,湖泊调蓄量约0.8亿立米。淀山湖承泄太湖来水,提供黄浦江上游水量的40%。是黄浦江重要的水源地,又是上海通往苏州等地的重要航道,也是上海市郊最大的淡水渔场。随着淀山湖上游及其周围地区的开发建设,淀山湖已受到轻度污染,因此,合理开发和保护好淀山湖水质已成为控制黄浦江污染的重要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20.
比较研究了蓖麻油硫酸盐(SCOS)与普通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TX100)、Tween 80(TW80)、Brij3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等对菲的增溶和洗脱作用.结果表明,菲表观溶解度与SCOS的浓度呈单一线性关系,SCOS微乳液对菲的增溶比SR=0.0314为最大,菲在微乳相和水相之间的分配系数logKem=4.44,大于菲在胶束相和水相之间的分配系数(logKmc).1:10土-水体系下,SCOS微乳液对菲污染土壤的清洗速率最快,清洗效率最高.SCOS有望成为土壤有机污染淋洗修复的增效试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