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评价包括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是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健康影响、防护措施等进行预测性卫生学评价,以了解建设项目在职业病防治方面是否可行,也为职业病防治管理的分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苏志 《劳动保护》2003,(6):18-18
《工伤保险条例》与《职业病防治法》有密切的联系。《职业病防治法》的立法目的集中在两点上:一是强调对职业病的防治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宗旨,二是职业病防治的最终落脚点,必须立足于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及其相关权益。关于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防治法》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但是,对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受害者(职业病患者)的权益保护,法律只作了权利,义务关系的界定,面对如何补偿权益的损失没有具体规定。如《职业病防治法》第  相似文献   

3.
职业病防治事关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 《职业病防治法》实施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开展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和重点职业病专项整治,规范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和劳动用工管理,严肃查处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全社会职业病防治意识逐步增强,大中型企业职业卫生条件有了较大改善,职业病高发势头得到一定遏制。  相似文献   

4.
《职业病防治法》包括总则、前期预防、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监督检查、法律责任、附则等七个章节。《职业病防治法》是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形势下制定的,它从法律规范的角度,维护了劳动者的健康权益,是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部非常好的法律。 一、立法的宗旨 本法在第一条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本法宗旨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劳动者身体健康的关…  相似文献   

5.
基于职业病报告数据的监测预警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对单病种职业病的预防控制水平、某类职业病的预防控制水平进行动态评估和决策,运用信息监测预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整理分析职业病报告数据,提出基于职业病报告的监测预警指标体系,构建出基于职业病报告数据的监测预警体系和运行模式。通过该监测预警系统的运行,可以科学的判断出应重点控制的职业病种(发病率高、发病工龄短、潜伏期短、病死率高、后果严重的职业病),应重点控制的高危地区、高危行业、高危工种、高危人群,针对具体职业病病种应重点控制的影响因素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我国职业病、职业中毒的发病趋势,为职业病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提供依据。方法:对近9年(1998~2006年)卫生部公布的全国职业病报告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1)近年来,我国职业病发病例数居高不下,1998~1999年,职业病发病总数较为平稳,2000~2002年职业病发病总数明显上升,2006年职业病发病例数又有反弹趋势;(2)在各类职业病中,职业中毒始终占有很大比例13%~20%;(3)在职业中毒中,慢性职业中毒发病例数约是急性职业中毒例数的两倍。结论:(1)职业中毒发病趋势与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对职业病的监管力度紧密相关;(2)完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是防治职业中毒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为加强全省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的管理,规范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确保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的客观公正,省卫生厅于日前设立了省级职业病诊断鉴定专家库。职业病诊断鉴定专家的职责是对全省的职业病诊断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检查,对地市级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提交的疑难病例进行鉴定及承担卫生厅交付的其它任务。专家库64名专家由各医云南省设立职业病鉴定专家库@瞿国相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职业病防治成为公共卫生的重要内容,国家制定了一系列职业病防治的重要政策,推进了职业病防治工作法制建设,职业病防治工作逐渐规范化、法制化,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根据2007年职业病报告(不包括西藏、港、澳、台地区),2007年全国共诊断各类职业病14296例,比上一年上升了24.1%。估计每年我国因职业病、工伤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约达2000亿元。  相似文献   

9.
冯伟英  俞平 《安防科技》2004,(11):13-14
为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最大限度减少事故伤亡和经济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九条第六项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简称:预案),鉴于职业病危害事故具有突发性、灾害性和紧迫性以及事故处理的危险性、复杂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因此,制定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预案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汤淳 《劳动保护》2009,(7):16-17
职业病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由于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职业病危害问题也日益突出,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普遍性。为深入了解当前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考察组于2008年9月在河南、  相似文献   

11.
编者的话:我刊在1987年第12期全文刊登了卫生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修订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为了帮助读者了解职业病的发生、症状、预防及治疗方法,我刊将从这期起,对职业病名单中所列各项职业病,逐一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是建立在现场卫生学调查的基础上的。本文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的标准、规范要求,从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采样方案和检测方法确定、减少正式检测的工作量等方面,叙述了现场调查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中的重要性,主要有定性地鉴别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正式检测适用的方法,确保检测与评价工作的安全进行等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现实中,我国职业病救济不足和不及时等问题非常突出。建议对职业病范围秉持开放式的态度,将因职业而造成的其他疾病尽可能多地纳入法定范围予以认定;简化职业病的认定程序,将职业病认定直接纳入工伤认定的范畴;简化劳动争议纠纷解决途径;设立职业病保障基金,或者建立职业病救济的绿色通道,对无法获得工伤保险待遇的职工予以救济。  相似文献   

14.
问:张部长,10月27日,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第六十号主席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请您谈一谈颁布实施这部法律的意义是什么? 答: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江泽民主席签署第六十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02年5月1日施行。国家制定《职业病防治法》的宗旨是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的健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劳动者、职业卫生技术…  相似文献   

15.
《职业病防治法》第30条明确规定,企业应向劳动者如实告知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为深入执行这项规定,山东新汶矿业集团鄂庄煤矿施行了“告知知情书》制度。《告知知情书》是企业对职工的岗前培训或谈话内容的书面描述,将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职业病防治措施等内容如实告知职工。  相似文献   

16.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下称《职业病防治法》)于2002年5月1日贯彻实施以来,职业病防治从源头抓起和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再一次得到了强调,这对保障广大职工的身心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使职业病防治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将职业病防治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建立了以《职业病防治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制定和实施了有利于职业病防治的经济政策,建立了工伤保险制度,探索建立了国家职业病防治监管体制,职业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职业病呈高发态势。目前全国有2亿职业病患者,每年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80亿元。职业病被称为“不流血的死亡”,严重威胁着广大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奎。职业病面广量大,一方面源于经济高速发展,一些新的病种应运而生,但更多是“人祸”造成的,其“人祸”主要是指少数地方违反国家环境政策、法规和环保准入制,违法上马高污染或有毒有害项目,而相应的防护设备和防尘防毒措施很不到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的发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但慢性发病者较多。许多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自己患上了病也不知道,总认为可能是劳累过度或其他原因,等到出现症状,大多年纪已大或已离开原来的单位。  相似文献   

20.
职业病依然是与工作有关的死亡的主要原因,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每年234万职业死亡人数,只有32.1万是因意外事故死亡,剩下的202万死于各种职业病。2013年4月28日世界安全生产与健康日的主题定为“职业病预防”。为此,本期“聚焦”策划“职业病预防:全球共同的责任”选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