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基于GTAP数据库提供的多区域投入产出表,采用全球价值链方法测算中国农产品贸易中隐含的化肥转移,并按照农产品最终消费的地理位置将其分解为四部分。研究发现:(1)中国农产品进口为国内节约640万t化肥(占我国化肥用量的13%),同时引起全球化肥用量节约285万t,为缓解全球资源和环境压力做出贡献;(2)中国农产品贸易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进口农产品中隐含的化肥有12%会再次出口到全球,意味着农产品贸易背后隐含的资源到达中国后会再次出口,形成多次跨境转移。建议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更为客观地估算农产品贸易隐含的化肥及其他资源环境问题,倡导共同承担贸易引致的资源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
挑选与中国农产品贸易额较大且具有代表性的10个国家,构建包含资源环境要素的虚拟水投入产出模型,计算农产品贸易隐含虚拟水的转移情况.进而以国际贸易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以虚拟水净进口量为被解释变量的贸易引力模型,重点探究了包括自由贸易协定和关税在内的各因素对虚拟水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的农业用水效率虽然在逐年提高,但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中国通过农产品国际贸易实现了对大部分国家虚拟水的贸易逆差;土地资源、劳动力数量、农业生产效率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以及是否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关税水平等变量是农产品贸易虚拟水流动的显著影响因素.中国通过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农产品国际贸易可以有效缓解国内水资源压力,因此应当在提高自身农业比较优势的同时,加快发展对外贸易关系,并充分发挥自由贸易协定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作为协调农产品贸易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农产品环境贸易措施对各国而言都有积极作用。为应对国际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应当从基本原则、具体措施及配套机制等层面全面完善我国农产品环境贸易措施。  相似文献   

4.
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及其演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基于复杂网络视角,选择谷物、油料、纤维、糖料、果蔬、肉类6大类57种农产品,用1986—2013年间的贸易数据,构建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定量分析了这个复杂网络的特征和演化趋势。结果表明:1)1986—2013年,全球农产品贸易总量增加了2.26倍,其中油料作物增加幅度最大,增加了4.97倍。参与到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中的国家(地区)逐年增多。2)拟合节点累积度分布的幂函数曲线,表明全球农产品贸易节点度分布具有不均匀性,节点度小的节点数量多,节点度大的节点数量少,满足幂律分布。“枢纽”节点不断成长。3)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密度上升、平均路径长度下降、多元化趋势加强、网络结构复杂化等特征日益突出。4)我国农产品进口来源国(地区)集中程度较高,农产品进口潜在风险较大。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拓展进口来源国(地区)的数量,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另一方面强化农业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范风险,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5.
农产品一直是中美贸易的重要组成,在2020年达成的中美经贸摩擦第一阶段协议中,中国将增加对美国牛肉、禽肉、猪肉等农产品进口。同时,畜牧业又是我国化学需氧量(COD)排放的重要贡献行业,扩大包括畜牧产品在内的农产品进口能够有效从源头减少COD排放和水资源消耗,有利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本文设置两种情景,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计算畜牧产品进口替代的环境、经济以及就业影响。计算结果认为在扩大进口的宏观贸易政策背景下,采取畜牧产品进口替代措施是我国从源头减少COD排放和水资源消耗、增加流域环境容量的重要途径。建议:在贸易政策和措施制定中应更多考虑环境因素,统筹考虑环境与贸易利益;研究制定有利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扩大进口产品清单,积极支持并采取多种贸易手段扩大畜牧产品的进口;分区实施差异化进口替代策略;实施差异化养殖策略,缓冲进口替代作用对经济、就业和农民收入的短期不利影响,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产品贸易的虚拟土地资源量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虚拟资源对于揭示农产品贸易隐含的资源流动及效应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农产品贸易量和贸易格局的变化,定量核算我国农产品贸易隐含的土地资源量变化,可以从资源利用的角度评价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合理性,为相关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重点探讨了农产品及加工制品的虚拟土地资源量的核算方法,分别从生产者角度和消费者角度对1986—2009年我国农作物产品及其加工制品贸易的虚拟土地资源量进行了核算。计算结果表明,我国农作物产品隐含的虚拟土地资源量由1986年的净出口442.6×104 hm2,转变为2009年的净进口2 889.0×104 hm2,假设进口农产品在本国生产的情况下,2009年我国所需的虚拟土地资源量为3 817.5×104 hm2。从虚拟土地资源进口结构和空间分布来看,我国虚拟土地资源净进口主要作物类别由谷物转变为油料作物,主要进口来源国由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转变为美国、巴西、阿根廷。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中国环境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加入WTO不仅对中国的经济贸易产生影响,而且对中国的环境质量状况、环境管理和环保产业都具有全方位的历史性影响。如,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总体污染水平将会逐年下降;农产品进口的增加将有助于中国的土地保护,减少农药和化肥的施用,从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入WTO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国需要调整环境法规和提高环境标准,并将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还将进一步调整其投资政策,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纳入国家投资决策过程之中。对此,本文建议:应该对中国加入WTO将产生的潜在的贸易和环境的影响予以重视,调整贸易和环境政策,最大限度地利用贸易机遇,并在WTO贸易环境的讨论中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产品贸易格局变化及海外农业资源利用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7年中国大宗农产品虚拟耕地净进口量达到6784万hm2,对外依存度为33.4%,其中巴西和美国是主要的进口来源国。以大豆为重点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大量进口,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中国粮食供给,但要从根本上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也应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尽管近年中国海外农业投资逐年增加,但由于缺乏长远的投资战略指导,海外农产品资源的控制能力差,生产风险高。为此,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应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高全球农产品供给能力的战略高度,选择最佳海外投资区域,优先开发中国进口量大、对外依存度高的国际大豆和棕榈油等油脂油料资源;扶持多类型企业主体参与海外农业资源开发;在农业投资目的国通过“订单+农户”模式进行深度合作,并融入全球农产品贸易体系。  相似文献   

9.
贸易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仅会通过比较优势整合市场、提升效率,还会带来农产品贸易中虚拟资源的流动。以中国—巴基斯坦大米贸易为研究对象,使用两国大米贸易数据,首先检验中巴粮食市场整合程度,其次分析中巴大米贸易带来的虚拟水和虚拟土地的流动。结果表明:(1)中巴之间大米市场已经高度整合,且价格存在长期均衡,但巴基斯坦大米价格比中国波动大,其对中国大米的价格弹性为1.097;“一带一路”倡议带来了巴方大米价格7.8%的下降,增加了穷人的福利。(2)贸易带来了虚拟水土资源的流动。中国累计从巴基斯坦净进口大米354万t,相当于净进口国内52万hm2、巴基斯坦96.4万hm2耕地,以及国内34.4亿t、巴基斯坦101.7亿t水资源。中国应加大技术支持和扩散的力度,具有促进粮食安全,节约全球资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我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并保证了我国的粮食安全,这主要归功于农业对外贸易长期实施保障粮食安全的出口战略.2003年之前我国农业进出口贸易基本上为顺差,尤其是资源环境密集型产品的贸易,如粮食、水果等.2004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首次出现逆差,2005年农产品贸易逆差大幅下降,到2006年前三季度农产品贸易逆差同比增长45%.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实施保障粮食安全的农业贸易政策,造成我国农业对外贸易的结构是:资源环境密集型产品(粮食、水果等产品等)为贸易顺差,而劳动密集型产品(蔬菜、食糖等园艺产品)为贸易逆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工业产品国际贸易的污染足迹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污染足迹”的概念出发,利用官方统计数据和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各工业部门的污染状况,核算了1994~2001年间中国工业产品国际贸易的污染成本和收益.结果表明,中国工业产品出口的污染密度要小于进口的污染密度;1999~2001年中国虽然存在工业产品贸易顺差,实际上却向国外转移了污染足迹;化学工业的净进口帮助中国转移了最多的污染足迹,污染足迹的流入主要来自纺织业和机械工业的净出口.  相似文献   

12.
环境产品贸易为应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国际合作提供了新途径。中国在可再生能源设备等方面具有优势,环境产品贸易有利于落实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分析中国1996—2019年环境产品进出口规模、产品结构与贸易网络结构的变化,应用LMDI方法将碳排放分解为排放强度、能源效率、经济水平和人口规模四个分量,借助ARDL-ECM模型验证环境产品贸易与碳排放的协整关系及长短期效应。结果表明:(1)中国环境产品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表现为短期促进作用和长期抑制作用。(2)环境产品贸易主要通过促进能源效率的碳减排效应、抑制经济增长的碳排放效应而推动碳减排。(3)贸易产品专业化短期有利于碳减排,但从长期看多元化更有利。贸易影响力提升短期对碳减排有利,但对进口的长期依赖不利于碳减排。(4)碳减排不只靠能源相关产品,非能源相关产品贸易同样能促进经济提质增效而推动碳减排。  相似文献   

13.
第四次工业革命催生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矿产资源国内外供需形势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成为大国资源博弈的焦点。现阶段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矿产进口国和重要的矿产出口国,了解矿产资源进口来源地和出口市场网络直接关系到生产活动和经济发展。基于此,本文基于2001—2016年UN Comtrade世界矿产资源贸易数据,分析中国矿产资源贸易网络特征及其演化过程。研究发现:(1)2001—2016年间,中国在世界矿产资源贸易网络中的地位显著提高,这与中国持续增长的矿产资源贸易量和贸易国家数量有直接的相关关系;(2)中国矿产出口逐渐展现“市场分散”的策略,而进口逐渐从“多来源产品集中”演化为“少来源产品分散”的策略;(3)友好的国家关系和国家间互动频率会降低制度差异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而且友好的国家关系会降低矿产贸易的交易成本。基于结论提出如下建议:(1)中国矿产出口可以采取进一步分散市场的策略,避免出口到少数国家被压价的情况;(2)矿产进口可以考虑在原有进口国家中进一步多进口新的矿产资源产品,并拓展新的矿产来源国家,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矿产资源需求,同时避免国家关系波动带来的贸易摩擦;(3)在我国矿产资源安全方面,中国要考虑到国家间制度差异所带来的贸易成本,并通过增加海外矿产资源投资、维护好国家间关系和促进交流来稳定矿产资源贸易。  相似文献   

14.
碳中和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国际贸易总量快速增长,伴随着深度国际分工与产业转移,贸易产品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在陆表形成严重的空间位移。利用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分析国际贸易主题下碳中和相关文献,揭示国际贸易“碳中和”研究动向。研究发现:(1)温室气体在全球范围时空演变,使跨区域、多尺度的全球碳治理变得更加复杂,发达国家将高污染与低价值链产业转移至各发展中国家,以生产者责任划分的碳核算原则不再适用于国际贸易合作。(2)进出口贸易逐渐成为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动力,全球碳治理应转向新兴经济体与区域一体化,全球气候政策设计应遵守国际碳市场公平性底线,不断优化碳排放量核算体系,完善碳会计方法,模拟全球碳减排预期效果。重点提高产业部门碳减排意识和产业清洁技术及能源利用效率,利用多种手段改变生态系统的增汇减碳能力。新兴经济体在承接发达国家技术援助同时,应重点关注本国能源产业,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并运用经济政策与金融工具促进本国的气候变化投融资产业发展。全球碳治理应更加注重公平性与国家间的经济发展、环境资源差异,利用多样的碳治理工具与协商合作方式,促使更多国家参与全球化或区域一体化的碳治理模式。(3)中国亟待通过国内多产业、多部门的增汇减排与国际碳减排、碳中和实践,健全碳市场机制,提高碳治理水平,为国际碳治理合作提供“最大公约数”。  相似文献   

15.
Finland is a forested country with a large export oriented forest industry. In addition to domestic forest extraction, roundwood is imported, thus displac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harvests. In this paper, we analyse the international carbon flows of forest industries in Finland from a consumption-based perspective. Quantitative analyses are available on trade embedded emissions of CO2 from fossil fuel combustion, and here we address in a similar way the impact of trade on the carbon budget of the forest products sector in Finland. Carbon flows through the forest industry system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between 1991 and 2005. We show that the annual carbon balance related to forests and forest industry system in Finland functioned as a sink in 1991, whereas in 2005 the system was a sink on a national level, but not on a global level. Through calculating the carbon content in traded forest industry products and emissions embodied in forest industry activities, we further show that the direct impacts of the forest industry in Finland are only a minor fraction of the total CO2 emissions related to Finnish production. Nearly all of the emissions were caused due to production of exports. Yet, direct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of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are reported to Finland in the production based inventories.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虚拟水消费与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作为水资源极度紧缺的城市,亟需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本文基于多尺度投入产出分析模型,对2012年北京市虚拟水消费及贸易情况进行了核算与分析,并与2007年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2012年北京市消费引发的虚拟水用量高达139.5亿m3,是基于生产的直接实体用水量(35.9亿m3)的3.89倍;对比2007年,虚拟水消费增长(23.7%)远比直接用水增长(11.8%)快。北京市使用的全部水资源中仅有5%由北京本地供应,有超过3/5从国内其他省市调入,约35%从世界其他国家进口。与此相对应,这些水资源有1/5被北京本地消费使用,约3/4被调出到国内其他省市,6%被出口至其他国家。与2007年相比,2012年北京市国内虚拟水贸易由净调入转为净调出,净调出量为2007年净调入量的1.1倍;而国际虚拟水贸易由净出口转为净进口,净进口量为2007年净出口量的837.2倍。北京市2012年净输入虚拟水资源103.6亿m3(全部来源于国际贸易),有效地避免了对本地水资源的过度开采。与此同时,北京市通过转口贸易的形式将大量进口的虚拟水调出到了中国其他省市,为缓解国内水资源紧张局面作出了贡献。未来北京市应当在考虑能源矿产供应安全及消化国内过剩产能的前提下有策略性地增加矿产、能源、建筑和交通运输设备等部门部分产品的进口,以达到节约我国水资源及全球范围内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分行业能源消耗及国内外贸易隐含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研究了北京市国民经济分行业能源的直接、间接和完全消耗特征,以及国内外贸易中隐含能的净输入、输出特征.结果表明,以石油加工和炼焦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为主的资源开采和加工型行业能源消耗总量、以及单位产出的直接、间接和完全能耗均较大,应该作为北京市第二产业中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尽管建筑业、金属制品业以及各类设备、器材和机械制造业单位产出直接能耗小,但是生产过程中对各类中间投入的资源性产品消耗量大,使其单位产出间接和完全能耗较大,需要通过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加强对各类资源型中间投入产品的集约和循环利用.2007年北京市净输入隐含能超过4437.70万t标准煤,通过大量调入和进口资源开采和加工型行业产品,出口服务业和设备制造业产品,显著降低了自身的能源和环境压力.从隐含能输入来源看,国内贸易净输入隐含能占隐含能净输入总量的90.47%,远大于国际贸易,在减轻北京市能源和环境压力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但隐含能输入来源地区特别是周边省市同时也因此承受着更大的资源环境压力.有必要通过贸易结构调整、产业技术转移和扩散等,提高国际贸易隐含能净输入量所占份额,减小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区域性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了当前饮食业排污收费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较易操作的排污费征收办法,并认为这种征收办法在实践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全球粮食贸易网络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的全球粮食贸易网络,解析了网络格局的总体特征及其变化态势,定量评估了全球粮食贸易网络格局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全球粮食贸易已经成为一个复杂有序、相互依赖的网络系统,网络规模不断增加,连同性和紧密度不断加强;全球粮食贸易网络节点呈现非均衡结构特征,高强度和高节点度国家在网络中具有主导作用,呈现出口国主导的网络结构特征;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性、贸易政策的一致性和语言文化邻近性对粮食贸易网络影响显著,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推动贸易网络联系更加紧密且多元化,贸易政策的一致性促进贸易网络更加持续和稳健。建议中国继续实施更加多元化、多边化的粮食贸易政策,提升中国在世界粮食网络节点的中心性特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融入全球粮食贸易网络体系,积极推动构建全球粮食安全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