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环境教育的发展与方向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黄宇 《环境教育》2003,(2):8-16
一般认为,中国的环境教育起步于1973年,迄今已有30年的历史。30年来,中国的环境教育沿着自己独特的轨迹发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环境教育体系”,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从整体上看,中国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同时起步,共同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在30年中共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回顾:中国环境教育三十年1.环境教育的萌芽和起步阶段1973—1983)与西方工业国家比较,中国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是迟缓的,在1972年以前对已…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起步于1973年的动荡时代。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可能太深和太高,工作以“三废”治理为重点,确定的目标和计划大多带有“大而空”的时代特点,很难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3.
正环境教育分为了三个阶段:面向环境保护的环境教育阶段;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阶段;面向生态文明的环境教育阶段。一般认为,我国的环境教育开始于1973年。那年8月,我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提出"大力发展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环境教育随之开始在全国起步。发展阶段怎么划分?概括来讲有两种标准,一是按照发展过程来描述,如1994年任耐安在《中国环境教育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4.
<正>历史的机遇使曲格平成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他全程经历了对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具有启蒙和发端意义的两次重要会议——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和1973年的中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承载着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太多"第一",见证了中国环保机构由"小组"到"局"到"总局"再到"部"的发展历程。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贡献,得到了国内外社会各界的积极评价和广泛赞誉。在2016年"六·五"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中国  相似文献   

5.
虞伟 《环境教育》2014,(7):48-50
正第一,我国环境教育立法现状我国关于环境教育最早的政策表述是在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通过的——《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文件指出"有关大专院校要设置环境保护专业"。在1980年5月,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与有关部门联合下发了《环境教育发展规划》,并纳入国家教育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也对环境教育作出规定,指出国家鼓励环境保护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保护科学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6.
《环境教育》2012,(11):1
《环境教育》杂志创刊于1995年,由"中国环保之父"曲格平题写刊名,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主管,是全国致力于环境教育的权威期刊。创刊17年来,始终坚守"保护环境,教育先行"的理念,以"普及环保知识、传播生态文明、推动公众参与"为办刊宗旨,立足于全民环境教育、团结各界环保力量,推动我国环境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新道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环境管理》2018,10(3):5-5
正变迁,是人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中国环境保护的历程中,每一次重大变革都给生态环境事业注入新的活力,给事业前进增添强大动力,生态环境事业就是在不断深化改革中向前推进。从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至今,中国环境保护走过了45年。以时代背景为依据,可以划分为五个既互相独立又彼此关联的阶段,一是1973—1978年,中国环境保护事业起航;二是1979—1992年,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初步建  相似文献   

8.
苏静 《环境教育》2007,(5):77-78
我国高校环境教育起步于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保会议,会议制定的《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决定(试行草案)》中要求“设置环境保护专业和课程,培养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9.
1.中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发展中国中小学环境教育起步于本世纪7O年代末期,开展已经20多年了。7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过程的加快,环境面临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双重压力,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原因。中国的环保事业由此产生和发展起来。与此同时,环境教育也随之起步前进。中国中小学环境教育自70年代开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门)初期阶段。1971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之后,环境教育开始起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教育委员会通过多次会议,倡议和宣传在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的意义,并开始实施普及…  相似文献   

10.
沈建 《环境教育》2008,(10):17-17
中国的环境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差不多是和中国的环保事业同时起步、同步发展的,几十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迅速。1988年底,原国家环境保护局直接隶属于国务院管理,在机构“三定”中,就有了“宣传教育司”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正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原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是我国最早开展环境教育的高校之一,是环境保护部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及河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环境保护部共建院校。被社会誉为环保系统的"黄埔军校"、环保人才的"绿色摇篮"。三十多年来,学院立足于国家环境保护事业,在环保系统岗位培训中  相似文献   

12.
从1973年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引入我国至今,已有三十几年的历史,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为中国的环境保护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体现了预防为主和"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保护方针,尤其是自2003年9月《环境影响评价法》正式实施以来,环评事业有了飞  相似文献   

13.
《环境教育》2008,(10):14-14
环保靠宣教起家,更靠宣教发展,这是中国环保领域长期以来形成的共识。宣传教育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经历三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环境宣教工作功不可没。作为中国环境宣教的牢固阵地,《环境教育》始终与环境保护事业保持高度的一致。从学校环境教育到全民环境教育,从最初的季刊到双月刊到月刊,一步一个脚印,环境教育稳步成长为创刊100期的权威期刊。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环保事业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0年至现在的30年,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70年至1978年,是中国环境保护的萌芽和起步阶段;1979年至1991年,是中国环境保护的奠基和成长阶段;1992年至现在,是中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和壮大阶段。本文对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和论述,在此基础上,展望了环境保护的前景,抒发了梦想与期待。  相似文献   

15.
《环境教育》2011,(9):1
《环境教育》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主管的、全国唯一致力于公众环境教育的权威期刊。本刊坚守"普及环保知识,传播生态文明,推动公众参与"的办刊理念,立足全民环境教育,团结各界环保力量,推动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环境教育》2005,(1):48-48
广雅中学从1978年起步开展环境教育,近十多年来,逐步建立了一支热心环境教育事业,熟悉环境科学基础知识.并具有一定的环保技能及科研能力的教师骨干队伍。很多教师曾参与领导和具体组织广州市中学环境教育的开展工作,并被评为广州市环境保护先进工作。正是由于学校拥有这样一支有业务特长的、热心环境教育事业的教师群体,学校才能落实环境课程能各项数学任务,  相似文献   

17.
正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健康、持续、高效发展,人才因素在所有因素当中起着"顶梁柱"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高校环境教育及人才培养的速度、数量、质量。大学担负着各类人才教育、培养和输送的重任。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生态环保是个突出短板;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生态文明建设及其环境保护更不能拖后腿。在环境保护愈加重要的当下,大学理应担当起我国环境教育及人才培养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8.
《环境教育》2006,(5):6-6
环保大会的召开历程反映了这30多年来我国政府对环保问题重视程度的提升。1973年8月,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在北京召开,揭开了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序幕。会议通过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确定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9.
《环境教育》2012,(10):22-25
自2011年4月《纲要》发布以来,环境保护事业迎来了发展的重大机遇,环境宣传教育工作也迎来了新的形势。这期间,国务院召开了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李克强副总理作重要讲话,明确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新时期环保工作战略思想,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环境保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地位。而建设生态文明,首先应该是道德、伦理、价值观念的转变。因此,"十二五"时期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弘扬生态文明伦理价值观。要把生态文明伦理价值观贯穿到环保新闻宣传之中,贯穿到经常性的环境教育之中,贯穿到环保出版物、影视剧宣传品之中,努力推动  相似文献   

20.
<正>乌鲁木齐市借助媒体的力量加大环境教育的影响力,鼓励公众参与各项活动,开展环境教育"六进"项目,充分展现了环境教育在社会环保意识提高方面重要的作用。环境保护事业是"靠宣传教育起家"的,在人们环境意识不断提高的当下,环境教育能否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能否让"接地气儿"的环境教育活动凝聚起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正能量,培育出大众的参与意识,对于环境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