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简讯     
气候变暖明显影响北海鱼群分布英国东盎格鲁大学A.L.彼莱等科学家考察了气候变暖对北海鱼群分布的影响,发现在过去25年间,北海许多鱼种有明显向北移动倾向。如鳕鱼、牙鳕、琵琶鱼等有重要商品价值的鱼类均已往北迁移了500~800km,这些鱼种对因气候变暖引起的海水温升作出了明显的反应。据称,过去25年间,约有2/3的物种在平均纬度和深度分布上均已有变动,几乎所有鱼种(仅一种例外)均向北迁移,其中,生命周期短且体型较小的鱼种向北迁移较明显。气候变化是通过生长条件、存活环境、生殖系统和营养水平等因子对鱼群的丰度和分布产生影响的。如果…  相似文献   

2.
电动力学技术修复苯酚污染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动力学技术对苯酚污染砂土的修复进行了实验研究.探讨了苯酚污染砂土电动力学修复的可行性及在不同电场强度下苯酚的迁移特征和机制.研究了采用添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和控制液(柠檬酸和NaOH)等对迁移效果的影响,以及苯酚在砂土中的迁移和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电场作用下苯酚在砂土中发生富集.在电场强度为2.0V/cm时的苯酚富集效果明显,比在电场强度为0.5 V/cm时苯酚多增加30%,且向阳极的迁移距离增大了12 cm;在阴极添加不同浓度的LAS,苯酚在砂土中的富集效果不同,LAS浓度越大向阳极迁移得越快富集效果越明显,当LAS为0.046 0 mol/L时苯酚最高增加了143%;向阳极添加NaOH,苯酚在阳极区增加了136%,比向阴极添加柠檬酸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垃圾焚烧过程中影响重金属分布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转式垃圾焚烧炉和固定床加热炉中,研究了有机垃圾焚烧过程中温度、水分、无机氯及有机氯对几种重金属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焚烧垃圾过程中焚烧温度对重金属分布特性的影响特性不一,重金属锌和铅容易转移到气相中去,而重金属镍和铬大部分是以固态形式残留在底渣中;水能与重金属及其化合物发生反应,引起物质转变,影响重金属的分布;氯的存在也影响重金属的分布特性,氯的参与使重金属更易向飞灰或烟气中迁移。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新疆3大山脉中的多座冰川在过去20多年里正加速融化,距离城市最近的乌鲁木齐一号冰川40多年以来已缩小了1/5。中国西部绵绵群山深处,其实蕴藏着丰富的淡水资源,许多海拔超过4000m的山峰,终年被冰雪覆盖,这些冰川因此被称作“固体水库”:冬季它们储藏降雪,待到夏季融化成溪,滋养绿洲生灵。据统计,中国四成以上的冰川资源分布在新疆。  相似文献   

5.
杀虫剂十氯酮的多介质环境行为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EQC模型模拟十氯酮在多介质环境中的归宿和迁移通量.结果表明:土壤是十氯酮最大的贮存库,在稳态平衡条件下,残留率达到95.0%;在稳态非平衡条件下,十氯酮单独排放到水体,有37.5%残留在于排放的水体中,其在大气的浓度水平和质量分布均很低,在沉积物中的质量则来自于水体向沉积物的沉降迁移;十氯酮主要通过水体的水平迁移和土壤的厌氧降解输出;十氯酮的主要界面迁移过程是大气向土壤的迁移,其次是水体向沉积物的沉降和大气向水体的迁移.  相似文献   

6.
城市污水再生处理过程中壬基酚的迁移转化行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SPE—GC—MSD-SIM方法,分析了壬基酚在污水再生处理全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行为与归宿。研究表明,在污水二级生物处理流程中,壬基酚主要来源为原污水和泥区回流液;壬基酚的去除途径有一沉池生污泥的吸附迁移作用和曝气池单元的生物降解转化作用,其中一沉池生污泥的吸附去除29.8%,曝气池生物降解54.4%,NP总去除率为84.2%。絮凝、过滤和消毒的污水再生深度处理工艺对壬基酚的迁移转化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研究了温度层结对三维街区流场和污染物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层结对街区流场和污染物均有一定影响.随着不稳定性的增加,气流涡旋中心向地面靠近.中性温度层结下,污染物随着街区内的涡旋先向背风侧迁移,然后主要随气流向下游迁移,很少向上游街区迁移.而不稳定温度层结下,上游街区污染物浓度也随之增加.根据污...  相似文献   

8.
以太湖梅梁湾底泥和上覆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实验研究了底泥扰动状态下溶解氧水平(2~4mg/L、5~6mg/L、7~8mg/L)对上覆水中磷去除和固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泥扰动和溶解氧水平对上覆水中磷迁移有明显影响。扰动时间延长,溶解性磷酸盐(DIP)和溶解性总磷(DTP)均呈降低的趋势;但溶解氧水平提高,上覆水中DIP和DTP浓度有所增加。底泥扰动和溶解氧水平改变了悬浮物上不同形态磷的数量分布。随着溶解氧水平提高,NH4Cl-P(1~5d平均值)和Fe/Al—P(1~5d平均值)含量及其占总磷(Tot—P)的百分比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另外,闭蓄态铁铝结合态磷(Fe/Al—P)占Fe/Al—P的比值从51.2%(2~4mg/L)增加至54.1%(7~8mg/L)。  相似文献   

9.
在转式垃圾焚烧炉和固定床加热炉中,研究了有机垃圾焚烧过程中温度、水分、无机氯及有机氯对几种重金属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焚烧垃圾过程中焚烧温度对重金属分布特性的影响特性不一,重金属锌和铅容易转移到气相中去,而重金属镍和铬大部分是以固态形式残留在底渣中;水能与重金属及其化合物发生反应,引起物质转变,影响重金属的分布;氯的存在也影响重金属的分布特性,氯的参与使重金属更易向飞灰或烟气中迁移。  相似文献   

10.
污泥土地利用是目前国内外污泥处置的主要方式和鼓励方向,在中国西北黄土地区更有前景和意义.污泥富含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可弥补黄土的贫瘠缺陷,改善黄土肥力、增加植物产量.污泥施入黄土后,灌溉水对污泥重金属的淋滤迁移和污染风险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之一.研究旨在了解重金属Cu、Zn、Cd在黄土层中的淋滤迁移特征,为黄土地区污泥的土地利用及重金属污染控制提供实验依据.实验选择污泥中含量或毒性大的Cu、Zn、Cd 3种重金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土柱对表层堆肥污泥中2种源强的重金属进行1年灌溉用水量的淋滤对比实验,测定淋滤前后土柱中和渗出液的Cu、Zn、Cd总量、有机质及pH值,以期分析重金属在黄土中的淋滤、迁移特征.结果表明,淋滤作用可使堆肥污泥Cu、Zn、Cd发生少量迁移并富集于土柱中、上部,大部分或绝大部分重金属仍滞留于耕作层(0~20 cm);淋滤使堆肥污泥Cd与Cu向下迁移约30 cm,Zn向下迁移约20 cm;渗出液呈弱碱性,其中Cu、Zn、Cd 3种重金属的浓度较入渗水均有增多,但随渗出液从黄土柱中溶出的重金属量极少.实验表明,耕作层重金属源强对Cu、Zn、Cd在土柱剖面中的淋滤、迁移和滞留作用以及溶出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堆肥污泥土地利用可以明显改善黄土肥力,灌溉对耕作层污泥有机质的淋滤损失量较小.并得出,堆肥污泥在黄土地区的土地利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风能资源属于气候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随着气候变暖、能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国把发展风电作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调整能源结构、增加能源供给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国气象局采用数值模拟的手段,模拟了全国50m高度、水平分辨率5km×5km的风能资源分布状况,初步估算,全国陆地(不包括青藏高原)可技术开发面积为53.6万km^2,20km近海为3.7万km^2,  相似文献   

12.
加油站渗漏污染地下水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由于浅埋区加油站储罐与地下水密切接触,更加剧储罐的腐蚀。为揭示加油站渗漏的典型污染物石油烃(TPH)、苯系物(BTEX)、萘和甲基叔丁基醚(MTBE)在该水文地质条件下的迁移变化,在浅埋区某加油站开展了平、枯、丰水期的地下水监测工作。在水平分布上,TPH、BTEX、萘基本相似,均在加油岛附近形成高浓度区,而MTBE则更易随地下水流动而迁移,呈现出不同的污染晕。在垂直分布上,地下水的水位变动是污染物浓度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浅埋区某加油站特征污染物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油站渗漏污染地下水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由于浅埋区加油站储罐与地下水密切接触,更加剧储罐的腐蚀。为揭示加油站渗漏的典型污染物石油烃(TPH)、苯系物(BTEX)、萘和甲基叔丁基醚(MTBE)在该水文地质条件下的迁移变化,在浅埋区某加油站开展了平、枯、丰水期的地下水监测工作。在水平分布上,TPH、BTEX、萘基本相似,均在加油岛附近形成高浓度区,而MTBE则更易随地下水流动而迁移,呈现出不同的污染晕。在垂直分布上,地下水的水位变动是污染物浓度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室内霉菌污染原因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建筑墙体内湿气迁移过程的研究,详细分析了霉菌污染产生的原因。通过夏、冬两季平均气候条件下沿墙厚度温度、相对湿度分布和湿积累量的具体计算,得出墙内的相对湿度将达到或超过70%,有时甚至处于饱和状态,从而为霉菌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对于室内霉菌污染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过程中重金属迁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集厦门2个垃圾焚烧发电厂进厂垃圾、渗滤液、飞灰、炉渣和烟气样品,分析垃圾组成成分及各组分的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垃圾中以厨余、橡塑类和纸类为主,共占到垃圾干基的78.08%,重金属含量大小次序为Zn〉Cu〉Pb〉Cr〉Ni〉Cd〉Hg;垃圾渗滤液中除Zn外,其他金属的含量都较低,一厂渗滤液中重金属Ni、Zn迁移量较大,分别达到24.46%和8.52%。二厂渗滤液中重金属的迁移有相同的趋势,但含量相对较高。垃圾焚烧后其重金属主要分布在飞灰和废渣中,烟气中的含量非常少,不同金属的含量均有差别,这与金属的性质有很大关系;通过浸出毒性分析,飞灰中重金属酸溶态含量多,容易浸出,属于危险废物。同时,不同烟气处理工艺产生的飞灰的重金属浸出量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氯代烃类在地下水中的污染分布和迁移转化规律,以天津某典型农药原料提纯场地为对象,通过地质勘察、监测采样与测试分析,对氯代烃类的水平和垂向分布特征及不同监测时间内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氯代烃类在研究区内水平分布不均,污染浓度较高的1,2-二氯乙烷和1,1-二氯乙烷主要集中在东侧办公室附近区域并随水流向四周扩散,点位检出率分别为66.67%和60.00%,点位超标率分别为40.00%和33.33%。污染物在垂向上不断向下运移,主要积聚在粉质黏土(4)2、粉土(6)3含水层中。在近一年的监测周期中,监测井Z17-2和Z9-2中氯代烃总浓度均呈现出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Z7-1中氯代烃总浓度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结合环境因子变化情况,表明该段时间内氯代烃浓度变化主要受到污染源和自然衰减两个因素影响,污染物浓度越高,自然衰减速率越慢。  相似文献   

17.
污泥果肥利用中重金属迁移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厦门城市污泥的安全利用,将石渭头污水处理厂污泥经过好氧堆肥后施用于柚子树,对重金属元素在土壤、树叶及果肉中的迁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d在土壤中的富集能力强;重金属元素从土壤向树叶迁移累积能力比向果肉的大得多,污泥肥料不能用于叶类食用植物的施用;Cr向树叶、Ni向果肉的迁移累积能力强;泥肥的施用加重了土壤中Cd的污染,提高了Cr向树叶、Ni向果肉的迁移能力;污泥果肥利用需降低Ni的浓度,对污泥中含量较高的Cu、Zn、Ni、Cr和Cd需进行跟踪检测。  相似文献   

18.
中国部分城市污泥中矿质元素形态与生物可利用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随着城市污水处理厂数目迅速增加,低成本、高效率的污泥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从北到南的五家污水处理厂消化污泥中矿质元素的含量和形态分布,为污泥资源化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消化污泥总体呈高有机质、高氮磷、低K、高矿质元素营养的相似性,但其理化性质如阳离子交换容量(CEC)、pH等差异较大,对矿质元素的形态分布与生物可利用性有明显的影响。同种元素在不同污泥中含量的差异较大,相差数倍,甚至十倍以上。污泥中不同元素含量明显不同,Fe的浓度最高,次之是Mg、Zn、B的浓度最低。连续提取研究表明,污泥pH对污泥中矿质元素的形态分布有明显影响,酸性污泥(厦门污水处理厂)中各矿质元素酸溶/交换态百分率明显高于其他污泥。Cu主要分布在氧化态;Zn的三态分布百分率均在10%以上;Mg、Mn的酸溶/交换态含量较高;Fe主要分布在残渣态;B氧化态和还原态的百分率较高。建议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一次污水处理厂污泥品质调查,为污泥合理农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考察了3种不同硅铝比的ZSM-5沸石分子筛(25H、38H和50H,25、38和50为硅铝比)对水中Cu2+的吸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3种材料均能有效吸附去除水中Cu2+离子,动力学符合假二阶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3种材料吸附速率及吸附容量顺序为:25H〉50H〉38H,其中,25H最大吸附容量达到12.83mg/g。投加量由0.8g/L增加至2.0g/L,材料对Cu2+吸附去除率由87.0%增加至97.5%。考察水中常见阳离子对吸附的干扰作用,结果表明,干扰离子的影响顺序为:Pb2+〉K+〉Na+〉Mg2+;随着干扰离子浓度的增大,材料对Cu2+的去除率显著下降。硅铝比及晶粒形貌均对沸石分子筛吸附Cu2+有较大影响,小的孔径不利于Cu2+的吸附,低硅铝比有利于Cu2+在分子筛上的吸附。  相似文献   

20.
正苯系物在红壤中垂向迁移的研究闫剑飞袁华焦峰邱丽娟刘佳(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阜新123000)通过室内土柱淋溶实验,研究苯系物在红壤中垂向迁移及分布特征。在淋溶过程中收集淋滤液并对其进行检测以分析苯系物对地下水的潜在影响,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改变淋溶液的pH探讨酸性降水对苯系物在土壤中迁移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淋溶水的流动,苯系物在土壤中的含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各土层中乙苯含量最高,苯和甲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