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水质评价中存在的评价结果难于量化的问题,利用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针对给水管网监测水质的模糊评价模型。利用该评价法对某市部分给水管网的监测水质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模糊数学评价法具有评价准确性好、操作简单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室内空气品质评价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室内空气品质的主观评价法及其局限性,着重介绍了室内空气品质的客观评价方法。指出建立公正、权威的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方法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分析总结了美国在比较风险评价研究、环境风险评价指南、环境风险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分析和风险交流等方面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环境风险评价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开展比较风险评价研究,完善环境风险评价指南体系,减小环境风险评价的不确定性和建立有效可行的环境风险交流体系的建议,从而完善我国环境风险评价体系,提高环境风险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介绍生态风险评价意义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国外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的发展历程,着重论述了现阶段国内生态风险评价的重点研究领域,包括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与评价标准确定的探讨、水环境化学生态风险评价、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流域生态风险评价,以及"3S"技术在生态风险评价中的应用。归纳了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学和评价模型的选择等重要技术手段,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噪声评价标准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实行监督管理存在依据不足以及执行困难的问题,本文采用我国现有标准评价城市轨道交通噪声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同类标准,提出了应尽快制订城市轨道交通噪声评价标准及相关内容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开展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建立合适的河流健康评价体系是解决河流健康问题的前提和实现河流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黄河自上而下生态环境现状迥异,水生态环境脆弱,寻求一种或多种适合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介绍了国内外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在黄河流域的应用进展,总结了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底栖无脊椎动物完整指数(B-IBI)、着生藻类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及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法的主要指标,以及黄河流域不同区域生物种类的评价指标,分析了各评价方法优缺点及应用范围,并根据目前研究基础评述了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对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指示生物的选择及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法的研究等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盐城海滨湿地这一脆弱生态系统为对象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的探讨,针对其生态环境的特点,通过对盐城海滨湿地的环境问题的描述,分析了它的风险源、风险受体和评价终点,建立了盐城海滨湿地生态风险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其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针对湖泊富营养状态Hamming贴近度评价模型存在的“阈值漂移”问题,重新构造了评价参数隶属函数,提出了一种湖泊营养状态Euclid贴近度评价模型,经过对全国23个湖泊富营养状态的实例分析,证明这种评价模型结构合理,评价过程简单,模型通用性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以长春市为例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及方法,建立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实例分析,并将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进行了比较,说明运用该模型评价土壤环境质量不但能使评价结果精度大大提高,而且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在应用过程中显现的问题,提出了增加地区特征污染物污染情况说明,补充水质状况定性评价特殊情况说明和变化趋势评价方法的判断优先级别,明确数据修约方式、检出限以下测值的评价方法及水质类别不同而标准限值相同的指标评价方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把模糊数学方法用于城市环境质量综合评判中,较好地处理了考核指标等级间的模糊性;由于最大隶属度原则损失信息太多,这种原则不能用于城市环境质量综合评判,而必须利用各等级隶属度提供的全部信息,把隶属度作为“权”参予计分,模糊数学法较直接计分法明显地提高了判别灵敏度,对城市环境质量作出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客观评价能真实反映环境管理成效。复杂的大气污染形势和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对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就目前国内外环境质量标准不健全、评价体系不完善等主要问题进行了简要探析,探讨了MEG法在典型高原山地工业园区有机污染物综合评价中的应用,针对MEG法为核心建立的评价体系得到了单点位主要污染因子,找出了不同点位污染程度,对国内当下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现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水质综合评价中常规方法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 (简记为 RBF-ANN)。以吉林省白城市地下潜水水质资料为例 ,运用该方法对监测样点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与其它方法对比 ,结果表明 ,利用RBF-ANN模型进行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不仅方法简便 ,而且结论更接近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4.
河口是河流和海洋生态系统的过渡带,目前中国缺乏河口区划界和水质评价标准,河口区及其附近海域环境质量评价直接使用《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对标评价的方式,评价结果往往与实际不符,对河口地区开发建设和管理保护不利。笔者系统分析了中国河口区划分及水质评价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北部湾主要入海河口钦州湾为例比较了河口区营养盐背景值与海洋营养盐背景值,两者差异显著,认为使用《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对河口区进行评价不能很好地反映环境质量。因此依据现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办法》,提出使用盐度等数据探讨河口混合区划定及建立河口混合区水质营养盐标准限值的方法。在钦州湾的应用案例中,河口混合区的划定和河口区营养盐标准限值确定,都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使用河口混合区营养盐标准进行评价的结果比直接使用《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评价能更准确地反映环境质量,可为河口区划界及水质评价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环境监测质量评价为目标,综合应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环境监测质量评价方法,并确定了评价因子、权重系数、计算方法。该方法评价指标共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目标层,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环境监测质量;第二层为准则层,包括人员及资质、现场监测、实验室管理、报告编制及数据上报;第三层为方案层,包括人员操作、持证上岗、资质认定、人员培训、水质布点采样流转情况、空气自动站运维情况、现场质控实施情况、实验室环境条件、样品试剂的保存与管理、仪器检定与校准、实验室质量控制实施情况、数据填报软件运行情况、监测报告规范性等13个评价要素。经矩阵一致性检验确定了各评价要素的权重,将该权重与各要素得分运算后得到县域环境监测质量评价结果。在此基础上,选取广东、山西、陕西、四川和青海等5个省份的1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作为典型区开展了实地调研,并应用评价体系对其进行了监测质量等级评价。结果表明,15个典型县域中,环境监测质量等级为优的县域占13.3%,一般、较差的县域分别占66.7%、20%。县域环境监测承担单位在资质、报告编制及数据上报方面表现较好,在现场监测、人员操作方面问题突出,在实验室管理方面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交界断面水质监测与空气自动监测站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质控难点,介绍了江苏省的解决办法。通过统一技术细节、联合监测及强化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自认定考核等手段,解决了交界断面水质监测技术纠纷;通过设立省级质管站、进行可信度评估等措施,强化空气自动监测站的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7.
水污染指数法在河流水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为满足我国水质评价与管理的需要,针对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在水质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污染指数法。采用该方法对湘江干流2009年的水质状况进行了试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以及主成分分析法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水污染指数法在水质类别评价、水质定量评价、主要污染指标识别、劣Ⅴ类水体水质比较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同时,该方法计算过程简单、易掌握,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从生态监管对生态质量评价的需求角度梳理了我国生态监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了我国构建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的必要性,并从网络建设目的、原则、空间布局、监测内容和工作机制等5个方面提出了国家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的构建思路,最后指出"十四五"期间国家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的重点任务,即开展生态质量综合观测站建设并进行生态功能相关监测和评估研究,开展生态质量监测样地系统建设并进行生态系统结构组成监测,从引导生态保护修复的科学性和提高自然生态用地利用效率出发开展生态质量监测和评价的尝试,建成天-空-地一体化的生态质量监测与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标准化能力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浙江省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从人员结构、仪器设备配置、检测场所、质量控制管理、检测项目能力及检测方法、监督管理、考核等方面加以阐述,对浙江省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能力标准化建设提出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