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沙漠绿洲的开发与环境变化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干旱区的农业活动、特别是沙漠绿洲的开发,改变了地-气系统的能量交换。几年来的沙漠绿洲气候与防风林的研究、气候资料的分析和实地考察表明,中国西部干旱区最近43年来的沙漠绿洲开发已改变着那里的局地气候环境,使其向有利于人类和农业的方向发展着。在沙漠绿洲的开发利用与局地环境变化之间,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反馈作用:环境变好→绿洲发展→环境更好→绿洲再发展;环境恶化→绿洲退化→环境更坏→绿洲再退化,甚至消失。决定这两种反馈作用的是大环境的变迁和绿洲开发利用中是否合理利用资源和按自然规律办事。  相似文献   

2.
纪晓岚 《环境》1995,(2):18-19
城市化是乡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的过程,是乡村式的自然环境向城市式的人工环境演变的过程。城市化过程的实质实际上是人类完善自我,由“自然人”走向“现代人”的过程,并且是人类为自身创造城市环境、改造城市环境、完善城市环境的过程。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环境就越和谐、越优美、越清洁、越完善;反之,城市化水平越低,城市环境则越恶劣,越肮脏和拥挤不堪。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对城市环境的优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世界各先进国家城市化过程表明,城市化是为类摆脱自然环境的影响和束缚,创造出适合于人类更方便、更舒适的“第二自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问题的提出 环境系统是一种具有独特形态、结构和特定功能的物质信息系统,是自然环境要素与人类活动要素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复杂综合体。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的主要关系表现为人类通过各种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污染、破坏、调节、控制和改造,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环境系统通常具有区域性、  相似文献   

4.
孙浩  郭劲光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12):3234-3251
在中国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下,探究环境规制、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的作用,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系统梳理了三者间的作用机制,并基于中国2006—2018年的数据,运用多种“近邻”权重下的空间杜宾模型,检验环境规制、产业集聚以及二者的融合发展对能源效率的溢出效应及其区域差异。研究发现:(1)环境规制和能源效率二者间存在“波特假说”,但这种效应却具有“度”的限制;产业集聚(专业化、多样化)能够有效地助推自身以及与之“相邻”(地理邻近、经济互动)地区能源效率的提升。(2)环境规制对能源效率的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且在中国东、中以及西部三区域间也具有显著的经济地理关联性;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来源于多样化集聚,而中西部来源于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3)在效应分解方面,无论是全样本还是分区域样本中,环境规制、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单单是由于地理“相邻”造成的,更多是地区间地理邻近与经济互动协同的结果。(4)环境规制与专业化集聚的融合发展,抑制了专业化带来的正效应,而其与多样化集聚的融合发展对推动能源效率提升具有更强效果。  相似文献   

5.
环境思想史和环境科学历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主体与环境客体的相分导致明确环境概念的产生。人类产生过“环境决定论”、“环境可能论”和“人类中心论”等环境思想。对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的认识中产生“环境报复论”和“环境和谐论”等思想,推动了环境科学的诞生和发展。环境科学发展了“环境质量学说”,正将注意力转向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上。环境科学仍处于发展与完善之中。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经济增长和环境变化的动态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吉林省为例,采用无残差完全分解方法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别提取环境变化和经济增长的驱动因子,在分析共同影响因子对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作用差异的基础上,应用异速生长模型分析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的相对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和环境变化具有不同的增长维度,环境变化中的规模效应依赖于经济系统中资源要素的投入水平,而驱动经济增长的技术变化因子仅仅是引起环境变化技术效应的一个方面,环境系统的技术变化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经济增长和环境变化既有关联性也有差异性,经济系统主导形成二者倒“U”型的数量关系,而环境系统影响因子进一步决定了在何种污染程度上穿越环境高山;环境变化和经济增长的相对速率具有广义分维性质,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的负异速生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目标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试论环境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环境意识,主要是指人们怎样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在人类历史的不同阶段,产生过各种环境意识,“听天由命”,“人定胜天”都可谓某种环境意识。我们提出的“提高全民族  相似文献   

8.
林帼秀 《环境》1999,(2):40-40
环境保护涉及的是“人类——环境”这一特定系统,在以技术治理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同时,引导约束人的环保行为、调整规范人们的环保关系也是极其重要的。环境保护要引入法律机制,以法作手段调整国家、企业部门和个人之间因环保问题而产生的一系列社会关系;而要推进环境法制建设,必须提高公众的环境法制意识。正如宋健指出:只有人民有了充分思想准备,才能达到(环境)立法目的,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环境)执法才能顺利实施。然而,当前公众的环  相似文献   

9.
温以才 《环境》2000,(9):23-23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状态,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美。老子曰:“道法自然”,人们应向自然学习,与自然和谐。科学求真、道德求善、艺术求美。风景画(我国称之为“山水画”)这种直接讴歌“人与自然”关系的艺术样式首先根植于画家热爱和赞美自然的环境文  相似文献   

10.
陈仁  姚慧娥 《环境》1995,(3):26-27
(一)1992年6月联合国第二次人类环境会议即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以来,世界环境保护的新热潮正在全球掀起,方兴未艾。“只有一个地球——一齐关心、共同分享”的环境意识正在全世界普遍增强。这个新热潮,渗透和影响着国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道德和法律等各个领域,同样地也渗透和影响着各国的政治、经济、政策和法律。我们仅从表象上就可以看到许多事例,最突出和最明显的是:军备竞赛大大降温,尤其是  相似文献   

11.
“环境心理学”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宏  江红 《山东环境》2001,(1):23-25
对“环境心理学”作为用心理学的方法探讨人与各种环境关系和行为的学科产生背景进行了讨论。认为,“环境心理学”中“环境”的内涵应是引起心理反应的各种周围属性的综合,是由人的种种社会集合(基于各种社会关系、相互交往的人们形成的社会单位)以文化媒介形成的社会环境和围绕着个体和社会集合的物理和地理环境组成。当代“环境心理学”研究的热点是“环境污染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的发展方向是由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并以之作为环境污染物转移、 积累对人的心理 学指示指标;探索人类生活、工作时所需气候、饮食等最佳心理学感受时的条件以及文化媒介在提高人类环境意识和生存文明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加强高师院校环境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恶化,生态危机倍受世界关注,并由此迫使人类重新审视自身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迫使人类清楚地认识到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具有辩证的双重互动效应。因此,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第一次环境会议就提出:发展环境教育,以促进全人类认识、关心环境及其有关问题,促使其个人或集体具有解决当前环境问题和预防新环境问题的知识、技能、态度、动机和义务。从此,环境教育被看作是提高全民环境意识、解释和处理环境问题最基本的有效手段。1992年11月,在第一次全国环境教育会议上,我国提出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方针…  相似文献   

13.
对于公司寻求获取ISO14001认证的动机和环境管理体系(EMS)的—环境方针、环境因素及影响的评价、管理评审三部分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本文提出了一个模型进行分析,并检验了这些EMS内容与环境绩效自我报告手段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通过对香港地区29家IS014001获认证机构(样本采集时,共有71家获认证机构)的实例分析,发现提高企业声誉的动机与对政策声明的影响的理解呈正相关关系;提高声誉和成本降低的动机还与在评价环境因素和影响中对EMS有效性的认识呈正相关关系;还发现识别环境因素和影响的方法的有效性也与环境绩效的改善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 随着生产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作用越来越大。在生产、生活活动中,不断发生违背科学的行为。对环境施加不当的作用,污染环境,损害人体健康,破坏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恶化,出现种种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人类作用于环境产生的不良后果,是人类活动“过分”干予环境的综合效应。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人们通过实践,逐渐积累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知识,六十年代诞生了环境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人与环境的关系,探讨环境问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采用2000—2012年中国30个省际的面板数据,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检验二氧化硫(SO2)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空间溢出效应,进而引入极值边界模型(EBA模型)实证检验SO2污染的"稳健性"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域SO2污染与经济增长存在EKC曲线假设的倒"U"型关系,并具有空间溢出效应;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出口占GDP的比重、能源效率、化石能源比重、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与SO2排放量呈正向"稳健性"关系,产业结构升级与SO2排放量呈负向"稳健性"关系.最后根据实证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政府制定相应的SO2减排政策提供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环境基准”?它与环境标准有什么关系? “基准”一词来源于英文“Criteria”一字,也有人把它译成“准则”。环境基准是对环境中污染物的剂量(dose)和其所产生的效应或影响(effect)关系的科研资料的系统总结。环境基准可因研究对象不同而有多种,例如有针人体健康影响而言的卫生基准,也有对生物影响而言的生物基准。世界卫生组织不时地综合各国研究资料提供各种污染物的卫生基准。环境基准是制定环境标准所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但并非唯一依据,故两者不能等同。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立法的一个组成部分,由国家有关部门颁布,其制定时不仅要以基准为依据,还必须同时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5—2010年SO2排放量和经济发展数据,对该时段的SO2排放环境负荷变化进行分析并以此数据构建了新疆三大地区万元产值SO2排放量随人均GDP变化的环境学习曲线;以所建立的环境学习曲线为依据,分析2005—2010年万元产值SO,的减排潜力,并对新疆“十二五”期间不同地区万元SO2的节能减排潜力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万元产值SO2排放环境负荷越小,减排潜力越小;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地区,万元产值SO2排放环境负荷越大,减排潜力也越大。研究结果将为“十二五”自治区SO2排放总量控制及减排指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个体水平上阐明环境雌激素类化合物对易受影响生物的联合毒性作用,探讨混合污染物联合作用和环境风险评价的研究方法.通过对鲫鱼血清卵黄蛋白原含量的相对变化和暴露浓度的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出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17β-雌二醇(E2)、双酚A(BPA)、辛基苯酚(OP)及其等毒性混合物产生雌激素效应的剂量-反应关系,应用联合作用指数和相加作用模型研究4种环境雌激素的联合作用.各化合物非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均以Weibull函数拟合效果最好,决定系数R2≥0.92;效应浓度值及其95%置信限通过自举抽样法得出,其中半效应浓度值EC50及其95%置信区间分别为0.0079(0.0068~0.0100)、0.0987(0.0900~0.1110)、63.50(56.58~70.62)和250.59(228.46~271.99)μg·L-1.4种环境雌激素混合物效应通过相加作用模型预测在全剂量范围内与实验结果相一致,呈现相似联合作用.相加作用模型是在各个浓度反应水平上展示化合物联合作用的性质,是切实可行的联合作用研究方法,而混合物效应通过联合作用指数评价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9.
环境活动是指人类参与环境的活动,是发生在“人类——环境”相互作用中的社会活动,是创造和改变“人为环境”的活动。最简单的环境活动是非投资性的环境活动(称为简单环境活动),是既无基本建设投资,又  相似文献   

20.
陈泉生 《环境》1994,(7):15-16
现代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物质生活带来空前的繁荣,然而也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灾害,它不仅破坏整个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一灾害便是环境侵害,其情况之严重,已引起举世关注。“环境”一语,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种种因素的总和。在生化学上,将人类所处的环境分为地球环境(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生物环境(生物循环维生的因素)及人为环境。前二者又可统称为自然环境,后者则可称为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