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味精废水产生量大,平均生产1 t 100%味精,会产生10~12 t味精废水,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处理费用较高,味精行业负担较重,直接排放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造成水体污染,所以实现味精废水资源化利用是缓解味精行业经济压力的有效途径。根据目前中国味精废水资源化利用研究现状,从废物资源化利用角度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以味精行业为主导,通过横向延伸产业链、纵向耦合共生,提出建立味精废水资源化网络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味精废水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味精废水具有浓度高、粘性大、pH值低、SS含量高等特点 ,其中SO42 及NH3 N含量高 ,使味精废水处理难度大。用Ca(OH) 2 中和味精废水 ,从而找出味精废水进入生化段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3.
味精废水处理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概况味精是人们广泛应用的食品助鲜剂。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味精的需求量也日趋上升,相应的味精生产厂也有所增加。据80年代初期的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味精的产量为5万吨。如按每  相似文献   

4.
味精的主要成份是谷氨酸钠,成人每人每天摄入的味精量超过6克,血液中的谷氨酸含量就大大升高,它可能减少人体对二价阳离子钙和锌的利用,短期引起头痛、恶心、心跳加快,还可能对生殖系统产生影响。味精不耐高温,若超过100℃时就可能生成有毒的焦谷酸钠,影响健康,味精适宜在80℃左右使用。不能长时间炒、烤、炸、煮、烧。一般宜在菜肴起钢前再放味精。食用味精不能过量,还要注意火候@寒星  相似文献   

5.
串联式氨解脱离子交换法处理味精等电点废母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丽  顾晓彬 《环境工程》1998,16(1):7-10
提出了一种味精生产污染物控制新技术。采用四只串联的离子交换柱连续、交替吸附味精生产等电点废母液中残留的谷氨酸,通氨洗脱树脂吸附的谷氨酸,回收谷氨酸生产味精。这一技术可使味精得率提高45%,污染物CODCr排放量减少256%。  相似文献   

6.
固定化微生物治理味精废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敬一兵 《环境工程》1996,14(3):52-53
固定化微生物治理味精废液敬一兵(成都环保建设工程技术公司,四川610015)1前言味精是广泛应用的食品助鲜剂。我国每年约生产味精10万t,按1t味精约产生25t废水计,全国该废液年均排放量达250万t。味精废液的主要成分是:总氮每100mL废液中含3...  相似文献   

7.
一、目前的味精生产工艺味精——谷氨酸钠生产的通用方法是锌盐沉淀法。由于锌已被列入有害元素行列,如何消除锌盐污染成了味精生产无害化的课题。目前味精工业生产大都以淀粉为原料,由微生物发酵制取中间品——“发酵液”。发酵液主要成份是谷氨酸铵,继而进一步加工得到产品谷氨酸钠——味精。后继加工方法较多,但通用方法是锌盐沉淀法。该法工艺简单,效率较高,达80~85%,但它使用的沉淀剂硫酸锌,不仅价格高,而且带来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8.
味精废水处理工艺中的氨氮,硫酸根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邵巍 《环境保护》1999,(11):26-27
由于味精废水中COD,SO^2-4和NH3-N浓度高,pH值低,使味精废水处理难度较大。本文介绍了味精废水排放标准,提出了利用的味精废不提取酵母蛋白及SO^2-4和NH3-N对生物处理工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味精生产中发酵提取废气的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功信 《环境工程》1996,14(6):57-58
<正> 新疆石河子味精厂利用甜菜制糖产出的废糖蜜作原料生产味精,属综合利用。与谷物淀粉作原料生产味精相比成本低廉,工艺简单。自1991年至1994年经过两期改造扩建后,目前已基本形成年产5000t成品味精的规模。  相似文献   

10.
化学絮凝—SBR法处理味精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化学絮凝联用 SBR法对味精废水进行处理 ,该方法比较符合味精生产厂家的实际并取得了较好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1.
水解酸化-SBR工艺处理味精废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严进 《环境工程》2006,24(6):29-30
利用水解酸化-SBR工艺对味精废水处理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水解酸化水力停留时间为8h、SBR反应时间为6h、水温为20~25℃的条件下,CODCr和NH3-N的去除率均达92%以上。表明以水解酸化作为预处理可有效提高味精废水的可生化性,提高整个工艺的CODCr和NH3-N去除率。  相似文献   

12.
SBR法处理味精废水脱氮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味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有机物及氨氮含量较高,一直影响味精行业废水处理达标排放。文章采用SBR法对某企业味精废水进行处理,通过连续多周期的DO、pH、COD、NH3-N、NO3--N和TN跟踪研究,分析得到了该反应工艺的主要脱氮机理,确定该工艺在曝气反应阶段存在明显的同步好氧硝化反硝化。连续20个周期的进出水NH3-N与COD监测结果表明,该反应工艺能稳定运行并保证NH3-N和COD的脱除率分别达到98.9%和90%以上,出水NH3-N和COD分别稳定在5mg/L和100mg/L以下,远远低于国家味精行业废水排放标准。该研究表明此工艺具有很强的废水处理稳定性,可以在整个味精行业推广,并提出了在提高进水负荷、取消静置反硝化及缩短曝气反应时间上进一步优化SBR水处理工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味精生产的污染排放分析与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地区某味精生产厂为例,对味精生产从水体、大气、固废三个方面进行了污染分析。通过对污水处理和大气污染治理的系统控制以及对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研究,结果表明,味精生产中污染排放能够达到国家的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氨氮、高CODcr的味精工艺废水处理工程,进行了超滤膜工艺相关试验。在超滤运行工艺参数分析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叠片过滤及纤维过滤两类不同超滤前处理的运行工况,从而得出特定水源条件下超滤的前处理工艺及参数。  相似文献   

15.
无机改性膨润土预处理味精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无机化合物活化膨润土合成无机改性膨润土,并将其用于味精废水预处理,回收废水中的有机物。系统地研究了改性剂的种类与用量、絮凝剂的种类以及无机改性膨润土的用量对去除味精废水CODCr及谷氨酸菌体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该处理法对味精废水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利用7 5mg g的改性剂Na2CO3和K2HPO4可合成具有较高处理效果的无机改性膨润土,它与20mg L聚丙烯酸钠联合处理高浓度味精废水,CODCr和谷氨酸菌体的去除率可达58 2%和87 6%,同时回收的沉淀物中粗蛋白质量分数达0 468。   相似文献   

16.
高氨氮味精废水的亚硝化/反亚硝化脱氮研究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7  
两段SBR法处理经稀释的味精废水有良好的有机质降解和脱氮效果,整个生物处理过程可分为碳氧化阶段和三个亚硝化/反亚硝化阶段,碳氧化阶段主要是有机质的降解和曝气吹脱除氮,随后通过亚硝化/反亚硝化反应实现生物脱氮和有机特的降解。SBRⅠ碳氧化阶段废水中有机质浓度较高,在降解过程中消耗废水中的溶解氧,竞争性抑制了亚硝化反应的发生,而亚硝化反应的形成是由于游离氨(FA)对硝酸细菌的抑制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序批式缺氧-好氧工艺处理味精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味精废水经吹脱、稀释预处理 ,CODCr32 0 0mg/L、氨氮 170mg/L、总氮 40 0mg/L ,在CODCr负荷 0 6kg/m3 ·d下 ,接触氧化法和活性污泥法都能达到GB8978 96的排放标准。当负荷为 0 8kg/m3 ·d时 ,低浓度进水方式可以使出水CODCr接近处理目标 ,但出水CODCr排放总量增加。由于味精废水含有高浓度的硫酸盐 ,缺氧状态下 ,硫酸盐还原反应影响了反映硝化反应。味精废水自身碱度不足 ,必须投加充足的碱量 ,以避免硝化时 pH的下降。  相似文献   

18.
利用酵母菌处理高浓度味精废水的连续小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利用批量实验对从高浓度味精废水中筛选出的一组酵母菌混合菌群进行了脱氢酶活性(DHA)测试.结果表明用该菌群对COD、硫酸根和氨氮均接近20000mg/L的味精离交尾液进行处理时,其DHA值在前36h高于对离交尾液稀释液的处理,说明高浓度氨氮和硫酸盐对酵母菌活性的影响不显著.利用接种了该酵母菌群的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对味精废水进行的连续小试处理结果表明,COD容积负荷2.0~14.3kg/(m3·d)时,COD去除率稳定在80%以上;适当地补充磷源有利于维持稳定的处理效果对出水pH值和C  相似文献   

19.
味精废水的清洁生产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味精废水清洁生产的工艺技术,并与传统的物化-生化方法进行了比较。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既节约能源,又经济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