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从某化工联合企业自建厂以来的全死因档案中将其意外伤害致死职工作一初步流行病学分析,旨在了解化工生产伤害死亡流行病学特征,为化工生产卫生保健干预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以建厂39年来(1958~1997年)全死因档案1629名死者中的意外伤害死亡317名职工作分析对象。年均职工数为19661名。1.2分析方法1.2.1用损伤外因国际疾病(ICD-gE)进行系统分类。1.22分析伤害死因构成、年龄、性别分布特征。1.2.3用全国城市意外伤害水平资料『’],经年龄校正伤害死因前5位的标准专率,拟比较标化死亡率(SMR)的…  相似文献   

2.
自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环境噪声污染被称为城市环境问题的四大公害之一。它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及社会生活。在城市里,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对居民健康影响最大。根据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大量流行病学的调查证实:世界人口的主要死因是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而这三种病的70%—80%源于环境污染。噪声作为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它与工业“三废”一样,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而且对动物亦造成损害。两年前,边城乌鲁木齐中级法院审理了一起养鸡场诉某露天煤矿赔偿案,煤矿因土属剥离爆破施工,其噪声惊忧鸡群…  相似文献   

3.
章就城市生态建设的基本内容,城市生态建设与区域生态建设,城市生态建设与社会生态建设,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环境保护,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生态企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围绕当前我国的城市环境保护问题,阐述了城市常见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及作用,论述了城市园林植物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指出了当前保护城市环境应该在加强污染治理的同时,科学种植园林植物,加强生态园林建设,建设生态城市,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从而最终实现城市的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小刀 《环境》2004,(5):39
据三联生活周刊报道,我国平均每年自杀死亡人数为28.7万。15—34岁人群中,自杀是第一位死因。这样算来,平均每天就有786人自杀。在自然万物中,自杀是有理性的人类所特有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路和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态城市的概念,人类需求与生态完整性,空间尺度,结构与功能匹配,城市绿地,物种流6个方面介绍了生态城市设计和建设的基本思路。介绍了生态城市设计的技术方法。并以三亚城市生态规划为例介绍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生态城市是都市规划和建设和最佳模式,在总结系列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对生态城市建设做了理论和实践总结,以推动生态城市建设早日推广。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城市和城市化的生态困境,研究了可持续城市的概念及生态特性,论述了城市生态可持续性辨识的目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城市生态调查,城市生态评价与城市生态决策分析,指出可持续城市在城市发展中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8.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生态学角度出发,介绍以生态城市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思想,阐述生态城市的概念与内涵,将生态城市和传统城市进行比较;简单追溯生态城市思想的发展历程,并对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现状进行评价,指出城市生态建设应按初级、过渡和高级三个阶段进行,并把其主要内容归结为城市生命支持系统建设、人居环境建设、生态产业与环境教育四个方面;本文还对生态城市的衡量标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浅析城市垃圾综合处理与再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及特点,分析了城市垃圾综合处理与再利用的优点、可行性,指出城市垃圾综合利用是加深垃圾再利用的关键,对如何促进城市垃圾综合处理与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宋丰产 《山东环境》2000,(7):156-156
所谓的城市化就是指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各生产要素不断在城市聚集,人均GDP快速增长并超过一定指标的全过程。众所周知,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加,要求相应的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体系及环境保护措施能与之相配套,协调发展,否则将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尤其是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相似文献   

11.
山水园林城市是许多山地城市特色建构的目标。以重庆城市为例,认为山水园林城市的建设是城市物质空间与城市自然空间共同建设的结果,只有针对其自然生态特色提出性建设措施,才能确保城市物质空间建设与自然生态建设的协调。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城市环境地质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城市地质工作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中国城市地质工人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工作领域。指出城市地质工作必须服务于城市(城市群,经济开发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为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减灾防灾提供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超前性的基础地质资料和成果。由于中国城市的规模,性质,自然资源承载力,地质环境特征不同,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的对象,内容也将有所差异。归纳起来,城市地质的重点工作领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开发战略与对策,城市地质环境容量及脆弱性分析。城市地质灾害:城市地质灾害风险,影响面,易损性及对灾害的反应,城市环境变化的地质指标体系,城市环境地质综合研究: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城市环境地质图纱的编制。数字城市环境地质:GIS平台上的地质空间数据库,城市地质环境动态分析,评价,决策系统和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13.
干旱区城市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是干旱区生态环境中最活跃的因子,城市是自然系统与人工系统耦合成的大系统,也是地下水高度集中开发的地区。地下水是干旱区城市的主要供水水源。文章从内蒙古自治区城市水资源供需现状出发,阐述了城市水资源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重点探讨了城市地下水超采对周边地区环境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城市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国内外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分析了各种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对城市垃圾处理技术与经济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国内外对城市垃圾的处理技术应用中存在的缺点,并从环保、节能角度对城市垃圾处理技术提出一些新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水资源社会再生能力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城市水资源评价过程中充分考虑城市水资源的社会循环,更好地揭示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提出了城市水资源社会再生能力概念,并分别建立了城市水资源社会绝对再生能力与相对再生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城市水资源评价模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城市水资源社会再生能力评价模型.该模型在构造评价标准的过程中,通过“虚拟城市”构造模型训练样本;由此将评价问题转化成人工神经网络所擅长的分类问题,并赋予评价结果实际的内涵,使得评价结果更直观且更易于理解.最后,以黄河流域的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对其绝对水资源再生能力与相对水资源再生能力分别进行评价;并与传统的灰色关联方法进行对比;评价结果与实际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山东环境》1997,(5):43-43
1997年上半年山东省环境质量状况山东省环境保护局根据环境监测资料汇总分析,与去年同期相比,城市空气质量有所好转。地面水水质污染有所减轻,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较好,城市环境噪声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主要环境质量指标是:1城市空气环境质量1.1二氧化硫:17...  相似文献   

17.
节约型社会与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从城市建设,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出发,分析了城市发展的过程及其出现的一些问题,分析了节约型社会建设与生态城市建设的关系,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生态城市的指导思想和建设路线。  相似文献   

18.
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城市人地系统的监测与调控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更会对城市人地系统的要素结构、耦合关系及动态演进等产生深刻影响,探索并构建面向智慧城市的人地系统理论势在必行。从流空间、“人—技术—空间”一体化耦合、复杂韧性系统等方面探讨了智慧城市人地系统的理论基础,进而提出智慧城市人地系统的概念模型。面向未来,智慧城市人地系统研究需要聚焦要素时空耦合过程、要素构成及影响机理、建模方法与评价、综合调控与优化路径等内容。从智能技术带来的人类行为模式与活动变化、空间智能化、虚实关联等方面,提出智慧城市人地系统理论、方法创新与可持续调控的未来展望,以完善适应中国国情的智慧城市人地系统理论方法体系,支撑城市地理学创新及“智慧大脑”、数字孪生城市建设等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9.
从城市扩建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出发,论述了城市扩建过程中环境保护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详细的分析了城市扩建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江镕 《环境》2010,(8):22-25
河流是一个城市的窗口,更是一个城市的财富,作为关键的资源和环境载体之一,它与城市的生存发展休戚相关。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城市,都有一条广为人知的著名河流与之相伴相随,在佛山,就有一条孕育这个千年古镇成长发展的摇篮——汾江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