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邱云美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2):2158-2168
生态旅游资源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基础,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是生态旅游开发的依据,建立指标体系是评价的关键。根据生态旅游的特征,在综合考虑生态旅游资源、生态环境、旅游开发条件和旅游开发潜力的基础上,建立了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对专家进行问卷征询,运用价值工程评价法对生态旅游资源各评价因素和因子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态环境条件和旅游开发条件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旅游资源组合条件、知名度和影响力、大气质量、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以及水体质量是居于前5位的重要影响因子。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运用价值工程评价法得出丽水生态环境条件优势最明显,11个评价因子中有9个评价因子的价值系数(V)大于1;旅游资源组合条件(V=0.640)、本地投资能力(V=0.655)、区域经济水平(V=0.671)、旅游设施(V=0.672)以及知名度和影响力(V=0.678)等因子相对不足,最后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实现丽水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沿海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及尺度研究——以江苏沿海为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旅游资源评价是生态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尺度选取和指标建立是评价的关键。从生态旅游的角度出发,筛选体现沿海湿地类型、生态环境、旅游期望值、海洋文化以及开发程度等项目的一系列指标,综合构建沿海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文章提出了沿海生态旅游资源(景观)评价的时空尺度、自然人文理性尺度以及数理统计尺度。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江苏沿海生态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开发潜力和综合价值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并探讨了发展江苏沿海生态旅游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湄潭县旅游资源丰富,本文介绍了湄潭旅游资源的现状,从缺乏旅游精品、资源整合不足、文化挖掘不深、旅游宣传不力、旅游设施滞后、旅游人才匮乏等方面分析了旅游产业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发展生态旅游的思路,从茶文化、乡村休闲度假和浙大西迁文化和湄江山水四方面设计了生态旅游产品;从低碳旅游设施建设规划和体验式生态旅游规划两方面规划了绿色服务产品,并提出从旅游者、从业者和政府三个层面构建管理型生态旅游;最后对湄潭生态旅游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态旅游已成为世界旅游发展方向,国内外对生态旅游资源基本问题的研究还在深化的过程中."生态旅游"这一新词语,世界上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现今旅游业发展迅速,生态旅游已不可避免成为旅游业主题.对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亦不容忽视.因此在认真研究和分析了前人的相关成果之后,运用特尔斐法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模型和基层因子评价标准.为制定我国生态旅游开发与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概述生态旅游内涵及辽宁省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基础上,分析辽宁省旅游资源的现状,提出了未来辽宁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强调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却忽视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破坏,因而必须高度重视森林生态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森林生态旅游的实际和发展态势,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和评价永兴县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种类,探索永兴县生态旅游的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方案。实践证明,永兴县生态旅游重点是打造便江画廊生态旅游区、板梁一悦来乡村旅游区和中国银都旅游区等品牌产品,积极推广“千年银都和一江丹霞”的旅游形象,加强生态旅游资源的管理,优化旅游产品和产业结构,全面提升旅游竞争力,有利于促进旅游业在永兴县的发展,有利于把永兴建设成为具有区域影响意义的省级精品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8.
芜湖市生态旅游资源类型与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生态旅游高速发展,成为旅游市场发展的主流.为了能使芜湖市的旅游业稳健地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大量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特尔菲法对芜湖市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和效益功能进行定量分析。总结芜湖市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发展潜力大;品位低,特色不突出;开发程度低,规模小;经济环境较好,通达性强。由此提出芜湖市的生态旅游发展应该是,不同区域采用相应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北部为自然和文化生态旅游相结合的模式;东部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西部发展文化生态旅游模式;南部发展自然生态旅游模式。在此基础上预测芜湖市旅游发展前景,对芜湖市生态旅游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对库区生态产业发展基础和区域功能定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库区内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识别,包括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依然存在、生态产业发展路径尚未完全打通、生态文化亟待深化和推广等.从借助林果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依托潘大水库生态资源合理发展生态旅游、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园区经济协调发展和打造库区特色文化品牌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对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系统科学考察的基础上,对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提出个人见解,并对当地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对环境旅游进行规划分析,对提高经济效益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生态农业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作为国家振兴东北的省份,黑龙江省应当结合实情,发挥自身的优势,进一步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发展生态农业不仅可以推动黑龙江新农村建设,而且有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市的建设。建设生态省、打造"生态龙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也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统一发展,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是一个资源大省,过去几十年来多以资源初级开发为省内主要经济支柱,企业大多延袭传统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因此延长产业链条、走循环经济道路是本省未来经济发展的途径.大庆红岗区是大庆市主要工业区,本文论述了红岗区利用石油资源,创建生态工业园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在满足国内外日益提高的旅游需求的同时,造成旅游区生态环境与人文遗产不同程度的破坏,出现旅游资源退化现象,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分析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意义,探讨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内容、指标体系及其程序,并提出了开展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体方案,为今后的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奠定基础,为旅游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旅游生态足迹分析可定量反映旅游业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和影响程度,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研究表明:2009年桂林市人均生态旅游足迹为367.823m2,旅游生态足迹结构中旅游交通高达268.461m2,占72.99%;6种生物生产性土地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化石能源地,为270.65m2,占73.58%。通过桂林市的旅游生态足迹和旅游承载力的对比,发现桂林市旅游业的生态需求大于供给,人均旅游生态赤字达84.326m2。为实现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应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倡导节能出行方式,发展低碳旅游。  相似文献   

15.
生态旅游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的新型旅游方式,注重旅游过程中的环境教育和自然知识的普及,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与中国的道家思想有极为相似之处.胶东地区是全真教派的发源地,崂山、昆嵛山等道教名山原生环境保持良好,非常适合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因此,结合道家的天人思想对山东的道教名山进行生态旅游的开发,值得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河南焦作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资源特色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河南焦作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以山体雄伟、长崖险峻、峡谷幽深、水体秀美为特色;其地质景观资源具有种类多样性、独特性、较高的科学价值和美学观赏性等特点。公园主要地质遗迹景观质量高。资源优势突出。区位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和市场前景。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建立.对合理利用自然地质资源。促进旅游和地方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海南省旅游地评价及其开发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旅游地资源评价和开发研究,是进行旅游开发宏观决策,确定对应的旅游活动类型和接待规模,指导旅游市场开发与景区、景点设计时一项重要的基础研究工作。本文以海南省为例,对旅游地资源的评价制图和旅游开发用地预测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区现状及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保护是全人类关注的焦点问题.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58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自然保护区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数量和面积逐年增加.这些自然保护区对保护该省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资源、自然遗迹等自然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自然保护区在建设和管理上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详细分析了自然保护区的数量、面积、分布、类型等自然现状和管理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目标和相应的保护措施及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浙江省为例,立足环境资源禀赋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产业发展现状和环境资源禀赋的相容性分析,剖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索新时期环境资源禀赋支撑产业升级的路径与模式,提出浙江省基于环境资源禀赋的产业发展原则和思路,要支持发展符合环境资源条件和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的优质产业,限制发展不符合环境资源条件的低端产业,建议重点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海洋经济和临港产业、生态休闲养生产业、现代大农业,并积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20.
工业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发展生态工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云南省正处雀加速工业化进程的新时期,要在资源环境的承载范围内快速、平稳的提高整体经济水平,缩短与发达地区的距离,就必须结合自身优势,努力发展生态工业。本文论述了云南省发展生态工业的必要性,联系生态工业的实现措施,针对云南省工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