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矿工故意违章行为意向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进一步解释和预测矿工故意违章行为意向,寻求可能的干预对策,以计划行为理论(TPB)为基本的理论构架,加入过去行为和示范性规范2个变量,构建了矿工故意违章行为意向假设模型。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412名矿工进行问卷调查,并借助结构方程建模技术对提出的假设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违章态度、知觉行为控制、示范性规范均对故意违章行为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主观规范对违章行为意向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主观规范和过去行为通过违章态度间接正向影响违章行为意向。违章态度和示范性规范对故意违章行为意向的整体影响系数比较高,转变违章态度以及发挥群体其他成员遵章行为的示范性是降低故意违章行为意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剖析航空维修人员的违章行为产生原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构建航空维修人员违章行为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通过对国内航空维修单位的维修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建模技术,对航空维修人员违章行为模型及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违章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航空维修人员违章行为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道德义务对违章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过去行为对违章行为无显著影响;个体背景因素对航空维修人员违章行为均有显著影响;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对违章行为的路径系数比较高,转变态度以及强化规范是减少或杜绝违章行为发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王霞 《安全与环境学报》2017,17(5):1849-1853
为减少民航机场安检人员的违章行为、提升民航机场安全水平,研究民航机场安检员的心理授权与违章行为之间的关系。在心理授权与违章行为关系中加入安全意识、安全动机和安全服从3个中介变量,构建机场安检人员心理授权与违章行为关系的理论假设模型;通过实证研究收集国内机场的安检员相关数据,对已构建的理论假设模型采取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机场安检员心理授权与违章行为存在一定相关性,即通过安全意识、安全动机与安全服从对违章行为产生间接影响;心理授权通过违章行为产生间接影响,通过安全意识、安全动机和安全服从的中介作用对心理授权与安全意识、安全动机和安全服从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其中,对于安全动机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安全意识,影响最小的是安全服从;安全意识、安全动机和安全服从对于机场安检员的无意识违章、失控违章和故意违章3个维度均呈现显著负相关;安全动机对于违章行为的3个维度产生影响的差异性最小,即安全意识动机越高,机场安检员的违章行为的出现概率就会越低;安全服从与机场安检员的故意违章行为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认知结构变量对起重作业人员违章行为意向的影响,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引入风险感知、安全意识和行为经验3个认知结构变量,构建作业人员违章行为意向假设模型;通过统计分析257份有效问卷,验证假设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揭示认知结构变量对起重作业违章行为意向的影响路径。研究表明:安全意识、行为经验、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违章行为意向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风险感知通过安全意识、安全意识通过行为经验间接正向影响违章行为意向;风险感知、安全意识、行为经验、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均通过行为态度间接正向影响违章行为意向。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探析矿工故意违章行为演化规律,在分析矿工故意违章行为影响因素基础上,基于系统动力学(SD)原理,构建矿工故意违章行为影响因素系统模型。运用Vensim软件仿真分析各因素对故意违章行为的动态影响,实现故意违章行为演化过程的动态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工作倦怠和故意违章示范对矿工故意违章行为具有促进作用,安全领导和安全氛围对其具有抑制作用;各影响因素对矿工故意违章行为的作用在力度、起效时间和效用存续期方面均存在差异;在4个因素交互作用下,故意违章行为演化过程呈现出阶段性规律。  相似文献   

6.
为了减少民航维修人员不安全行为,探讨组织因素对民航维修人员安全行为的影响机理。基于组织行为学理论并结合民航维修人员的访谈分析,确定了影响民航维修人员安全行为的4个组织因素——安全氛围、工作压力、风险感知和安全管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组织因素与民航维修人员安全行为关系的假设模型。选取国内航空公司维修基地的一线机务维修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安全氛围、工作压力、风险感知和安全管理4个维度与安全参与行为、安全服从行为显著相关,其中,安全氛围对安全参与行为的影响最大。风险感知对安全服从行为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7.
按照期望理论,人们之所以从事某种工作或采取一定的行为,与个人的需要以及个人对目标的期望值、效价、达到目标的可能性等主客观因素有关。在安全管理中,人们进行违章操作的行为与个人的需要满足、对违章目标意图的追求、成功违章的可能性等因素有关。因此,我们在开展违章管理工作中可以借鉴期望价值理论,研究人的违章行为、探讨违章行为的心理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消除违章行为的新思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人口因素对安全生产违章行为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安全生产违章行为数量与作业人员人口因素之间的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实证研究,从业者的受教育程度、第二产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以及人员数量规模等因素,影响违章行为方式及程度。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将显著抑制违章行为的发生;提高作业人员工资将增加违章行为的成本进而遏制违章行为的产生,但这一效果会受到作业人员所持有的风险态度的影响;作业人员规模的增加将提高工伤事故率。建议从提供受培训教育机会、提高违章成本、降低第二产业比重、减少高危行业作业人员数量等方面采取措施遏制违章行为。  相似文献   

9.
为明晰建筑工人故意违章行为(DVB)动机形成的具体路径,以减少DVB,降低事故率,基于扎根理论(GT)构建需求产生-感知调节-动机冲突-外化反馈的4阶段动机形成路径模型,探究建筑工人故意违章行为动机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省能等现实需求是导致建筑工人DVB动机产生的主要需求类型;危险感知能力在动机的形成过程中起调节导向作用;不当价值取向在动机冲突中起负向强化作用;不良环境支持增大了动机外化为行为的概率;行为结果反馈对动机形成起双向作用;提出纠正建筑工人短视需求、进行体验式安全培训及加强监督管理等措施以抑制DVB动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王霞 《安全与环境学报》2017,17(6):2263-2267
为探究导致管制员行为差错的原因,提高管制员的可靠性,基于心理资本理论与社会认知理论,构建安全氛围、心理资本与违章行为的假设模型;采取实证调研的方法收集空中交通管制员行为的相关数据;应用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对空中交通管制员心理资本与违章行为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安全氛围、心理资本对空中交通管制员的违章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即安全氛围与心理资本显著正相关,心理资本与违章行为显著负相关;在管理者承诺、安全政策、监管者行为、安全培训影响违章行为过程中,心理资本起部分中介作用;在管理者承诺、安全培训、安全意识、安全政策策影响故意违章行为的过程中,心理资本分别发挥完全中介与部分中介作用;找到了"安全氛围—心理资本—违章行为"的作用机制,将心理资本在安全氛围不同因素对违章行为的影响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细化。  相似文献   

11.
格鲁班(Glubam)胶合竹材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研究其耐火性能并与木材进行比较,对胶合竹材单板及杉木单板分别进行了恒温及ISO 834标准升温条件下的单面受火试验,测得了其炭化速率及不同受火条件下试件内部的温度-时间变化曲线。结果表明,胶合竹材的炭化速率低于杉木,其炭化规律与木材相似,即在受火初期炭化层厚度增加较快,炭化速率较大,随时间延长炭化速率逐渐降低,且受火温度越高,材料的炭化速率越大,同时试验测得在标准火灾条件下,胶合竹材受火20 min的平均炭化速率为0.64 mm/min。此外,通过温度场数据的分析比较发现,胶合竹材的传热速率明显低于杉木,其具有优于杉木的隔热性能,且能够满足相关规范对建筑构件隔热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不同疏散规模对疏散动态特征的影响,基于矢量模型构建城市亚区域人员疏散模型,采用个体行为模拟技术和矢量二维连续空 间解析方法对城市亚区域疏散中的个体行为进行模拟。通过设置不同的疏散规模,在Legion平台模拟分析疏散人口数对疏散运动时间、疏散速 率、空间使用率人员密度等疏散动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疏散人数的增加,总疏散运动时间变长,但其变化率远低于疏散人数变化率 ;最大疏散速率增大,但出现最大疏散速率的时间随之延后;空间使用率增加,沿小区次干路、主干路到小区出口变化明显;拥堵情况增加, 小区主干路、次干路与主干路交叉口及小区出口处拥堵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定量分析是理解安全生产事故复杂系统的基础.班组或群体的集体行为往往表现为复杂有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而个体行为尽管有企业制度和纪律的约束,却仍有很大的随机性.为了探究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动力学规律,跟踪观察某大型企业作业员工930 d,将员工相继不安全行为的发生看作排队理论中具有特定时间序列的随机过程.结果表明,就员工个体而言,其不安全行为的间隔时间分布可以用幂律函数近似描述,且幂指数和员工的活跃程度正相关;并进一步分析出企业员工相继不安全行为具有以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为特点的“阵发”性;从幂指数角度分析了员工日常作业中的不安全行为的优劣特点,比较了人类活动中的各种随机行为与员工在企业生产中的不安全行为在时间统计上的特性.这表明企业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及实施安全培训工作都应从人类普遍问题和员工个体特点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从社会网络的视角分析了施工组织非正式网络的结构特征对组织安全行为的影响关系,构建了施工组织非正式网络结构特征、安全沟通和组织安全行为的理论模型,实证分析了91个施工组织非正式网络的结构特征,使用多层回归分析的方法验证了上述模型。结果表明:网络密度对组织安全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安全沟通在密度与组织安全行为的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出度中心势对组织安全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安全沟通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入度中心势对组织安全行为没有显著影响,安全沟通没有起到中介作用;中间中心势对组织安全行为没有显著影响,安全沟通没有起到中介作用;平均路径长度对组织安全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安全沟通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聚类系数对组织安全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安全沟通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林娜  王冬梅  邵明洲 《安全》2021,42(1):69-74
为优化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监管模式、提高安全监管效能,选取山东省2020年重点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报告进行统计分析,梳理出项目法人、代建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的安全生产违规行为共计1289个,以行为安全“2-4”模型为理论依据,对高频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和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五方参建单位的高频不安全行为中,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不完善及执行过程不佳的组织不安全行为累计649频次,组织成员安全知识、意识、习惯不佳产生的个人不安全行为累计331频次。据此提出可将监管重点放在对参建单位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上进行组织不安全行为控制,进而控制组织成员个人不安全行为,达到事故预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新驾驶员反应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驾驶员是交通事故的频发人群,并与其驾驶反应特性有关。笔者对96名(男75名,女21名)新驾驶员(驾龄≤3年)的反应时进行测试,与一定样本量(83名)的对照组相应指标作比较,其结果表明:对于简单反应时间,由于信息复杂度低,受试组和对照组未能表现出显著差异;当加大信息复杂度时(3光复合刺激),两组间反应时差异较为显著(p<0.01),即新驾驶员的反应能力较对照组差;应当有针对性地对新驾驶员进行反应时训练以增加其驾车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海底原油与天然气单相泄漏扩散规律的差异性,合理制定应急响应策略,减小事故损失,针对海底管道失效所致的原油与天然气泄漏问题,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建立海底油气管道泄漏事故后果预测与评估模型,对特定事故场景下的海底原油与天然气泄漏扩散过程进行模拟与分析,从泄漏扩散过程、工况因素影响、泄漏后果及应对策略4个方面对比原油与天然气的泄漏扩散特性。结果表明:相同工况下,海底原油与天然气在泄漏速率、扩散时间、扩散形态及水平最大扩散距离方面存在显著差别;与天然气相比,原油泄漏扩散行为对工况因素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原油泄漏会引发严重的环境灾害,天然气泄漏则会影响海上结构物的稳定性及引发火灾爆炸事故,据此需合理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重结晶前后LLM-105在敞开体系、绝热体系中的热分解特性,采用溶剂-非溶剂法制备了形状规则、缺陷更少的重结晶LLM-105。以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LLM-105的非等温热分解行为,利用Friedman法得到了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参数及TD24。采用加速量热仪研究了LLM-105的绝热分解行为,计算了绝热分解动力学参数及SADT。结果表明,重结晶LLM-105的非等温热分解起始温度(升温速率为10℃/min)、绝热起始分解温度、绝热最大升温速率分别为353.12℃、277.19℃、77.39℃/min,未重结晶LLM-105的相应参数值分别为341.62℃、273.77℃、136.62℃/min。重结晶LLM-105的非等温热分解起始温度、绝热起始分解温度更高,绝热最大升温速率更小。结晶品质是LLM-105的热分解特性、热危险性的重要影响因素。重结晶LLM-105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绝热分解反应更温和。  相似文献   

19.
从心理学角度研究人的不安全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着重从安全心理学的角度论述了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了人的安全行为模式,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在生产过程中的表现,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为消除、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夹层电缆引发火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现代建筑夹层中贮藏大量未加金属导管防护的电线电缆所引发的火灾效应.在一个全尺寸燃烧套房模型中进行了起火室和顶棚夹层空间电缆火灾的实验研究,并采用大涡模拟的方法对实验中烟气速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加明火源可以加强电缆的火灾功率;通风状况对夹层电缆火灾的温度场、烟气遮光度和火灾功率有明显影响.电缆燃烧产物中主要毒性气体为CO.电缆在夹层燃烧时,CO和CO2浓度均高于目标室和起火室中的浓度.而夹层毒气最为集中,其CO浓度远远超出OSHA和IDLH标准.电缆在夹层燃烧时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