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世界范围内使用的农药品种越来越多,用量不断增加。农药对非靶生物的影响以及农药残留导致环境污染,造成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早已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有关农药对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类群毒性效应的研究较多。近年来,农药对于生态系统初级生产者- 藻类的毒性及其生态毒理学的研究倍受重视。大力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农药在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及整体生态效应以及农药的生态风险评价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农药对单种藻类和藻类群落的毒性效应,影响毒性的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2.
纳米材料的水生态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材料特殊的理化特性,使它们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生活领域中,但纳米材料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改变的同时,其对水环境引起的负面效应也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纳米材料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水体,对水生生物产生毒理效应,其生态学影响不可忽视.目前,还很缺乏对纳米材料的水生态毒理学研究,众多不确定的生态安全性问题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总结了国内外现有的相关研究,简要综述了纳米材料的水环境行为、水生态毒理学研究现状,分析了该研究领域的未来需要.  相似文献   

3.
基因芯片可以将大量的DNA信息集成到 1cm2 左右的芯片上 ,对生命信息具有大规模平行处理的能力 ,为环境毒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基因芯片可以精确地完成污染物对人类基因表达影响的分析 ,并对污染物进行分类与分级 ,筛选毒物靶标和确定毒性机理。本文描述了基因芯片技术、毒理学应用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引用文献 2 9篇。  相似文献   

4.
基因芯片在环境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因芯片可以将大量的DNA信息集成到1cm^2左右的芯片上,对生命信息具有大规模平行处理的能力,为环境毒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基因芯片可以精确地完成污染物对人类基因表达影响的分析,并对污染物进行分类与分级,筛选毒物靶标和确定毒性机理。本文描述了基因芯片技术、毒理学应用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引用文献29篇。  相似文献   

5.
能接受必要的控制,并可设置重复的实验塘及原位生物(mesocosm)是开展农药水生生态毒理学研究的理想选择。通过对该系统的研究,农药生产者可阐明复杂系统对药剂毒性的缓冲能力,污染管理者可获得农药对水生生态系统不良影响的信息。本文根据现有资料从池塘设计和建造、规格、生物构成、测定参数和结果分析等方面对该测试系统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6.
生态恢复与重建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从生态恢复的概念和基本理论出发,重点探讨了恢复生态的工程与技术、自然控制论在恢复生态工程中的调控作用、恢复生态与重建研究的重点领域和热点等内容。最后指出,只要加强工程、技术方面的研究,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退化河流滨岸带生态系统修复及其评价是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也是修复生态学、流域生态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河流滨岸带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必须建立在掌握滨岸带结构及其生态功能的基础上。河流滨岸带生态系统退化成因和驱动机制研究是进行滨岸带生态修复工作的前提;生态系统修复是滨岸带研究的重点和关键,必须遵循自然法则,以修复生态功能为最终目标;河流滨岸带生态系统的修复过程和效果应该建立适宜的评价方法和管理策略来确定。加强河流滨岸带退化机制的理论研究及3S技术的应用,从景观和流域尺度开展滨岸带生态修复的研究和实践工作,着重进行平原河网地区河流滨岸带生态修复的研究和实践工作等将是中国今后相关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QSAR方法用于预测环境中化学品的归宿及其毒性与日骤增,本文着重研究QSAR方法在不同领域中的进展和成就,不仅论述了我们关心的QSAR文献进展本身,而且还讨论了它的基础部分。精选QSAR模式在生态毒理学中的应用以及物理化学性质的估算等,  相似文献   

9.
农药毒死蜱的生态风险及其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毒死蜱是替代甲胺磷和对硫磷等高毒农药的高效有机磷杀虫剂,在世界范围得到广泛使用.但是,环境毒理学研究发现,毒死蜱对生态环境具有潜在的危险性,甚至被认为具有干扰内分泌的功能,许多国家对毒死蜱在农产品中的残留量有严格的规定.因此,深入研究毒死蜱的生态风险问题是当务之急.对国内外关于毒死蜱的残留活性、生态毒理、降解机制以及生物修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对毒死蜱的合理管理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水污染的日趋严重,为适应水质监测、渔业等方面的需要,近年来,鱼类生态毒理学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有关鱼类生态毒理研究的进展情况,已分别有人就1975、1978年及1978~1979年作过综述报导。在此,作者对1984~1986年的鱼类生态毒理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一、概述 第二届国际海洋生物对污染物反应讨论会于1983年4月27日在美国明尼苏达州Woods Hole召开’会后由Stegeman,J.J.编辑出版了论文集《海洋生物对污染物  相似文献   

11.
中日合作研究项目:酸沉降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控制对策的研究,于1990至1995年期间在中国重庆地区进行。本文是该项目最终研究结果主要方面的报导,包括大气污染和酸雨的状况,酸沉降对池塘、森林和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大气污染和酸雨控制对策。该项研究为今后酸沉降生态监测的研究,打下了有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水生生态系统治理水体污染是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水生生态系统在处理污水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影响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并探讨了水生生态系统处理废水的运行机理,展望了水生生态系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水生生态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生生态系统治理水体污染是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水生生态系统在处理污水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影响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并探讨了水生生态系统处理废水的运行机理,展望了水生生态系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洪泽湖湿地生态系统属性及其在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的演变趋势,利用野外实验研究,在生境改变条件下,适用于不同湿地退化状况的人工辅助恢复技术;在实验监测的基础上,对洪泽湖几种典型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进行了定量评价,为生态恢复工程的设计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滨河湿地对农业非点源氮污染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氮素是农业径流最重要、最普遍的水体污染物。滨河湿地因受到陆地生境和水生生境双重影响而显得非常独特,作为重要的陆地和水生环境的生态交错带,滨河湿地能够阻断和改变水运污染物,特别是农业径流中的氮排入临近的小溪和河流。植物吸收和反硝化作用是滨河湿地两种最重要的截留和缓解氮负荷的有效途径,氮素可以通过生物转化、植物吸收、微生物暂时固氮等方式去除,但是永久性的去除氮却是通过反硝化过程来完成的。为了系统认识和了解滨河湿地生态系统对农业非点源氮污染控制过程,通过大量文献分析讨论了滨河湿地对农业非点源氮的净化能力、净化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我国研究现状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滨河湿地对农业非点源氮污染的控制作用研究将成为滨河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滨河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与稳定的诊断和退化滨河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的重要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6.
农药污染与土壤微生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工业的发展,“三废”、农药、化肥、塑料制品对农田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了。污染物进入土壤后既污染了环境,又使土壤生态系统结构发生变化。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分解者,其活动是衡量生态系统中各种功能是否正常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微生物在转化有机质的过程中对重金属的迁移转化、有机毒物的分解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因而能减少污染物的毒性。但是,高浓度的环境污染物却能使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本文仅就有机污染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和微生物对污染物的转化或解毒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喷洒分散剂是一种广泛采用的水面事故性溢油应急措施.在分析了分散剂分散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散剂的毒性及其生态环境影响、不同国家对于分散剂的使用及管理规定和中国关于分散剂的研究与使用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分散剂研究与使用管理建议,主要包括:(1)建立国家级分散剂重点实验室,深入分散剂生态毒理学和迁移转归研究以及新型分散剂开发研究,提高中国在此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2)修订或建立中国分散剂分析、检验和使用相关标准;(3)建议海事和水运交通管理部门进行所辖区域溢油应急措施的风险评估,并加强对溢油应急事故处理中分散剂使用的授权和管理.  相似文献   

18.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对研究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开展生态价值评价在环境保护中的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发展引起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生态系统质量的变化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已经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了很大影响。以上海市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胁迫3个方面构建生态系统质量评价模型,研究了2000年、2005年、2010年3个时期生态系统质量变化、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崇明县和中心城区生态结构指数最高;崇明县功能指数最高,中心城区最低;崇明县受城市化胁迫最小,中心城区胁迫最大。崇明县是上海市生态系统质量最好的区域,3个时期生态系统质量指数均处于1级水平,中心城区生态系统质量最差。提供了一种生态系统质量评价的方法,研究结果揭示了上海市2000-2010年生态系统质量演变趋势,可以为上海市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一些有机汞化合物具有慢性的毒理学性质,它比无机汞更毒。据瑞典科学家Jensen和Jerhelor首先指出,从工农业污染物中进入环境的多种形态的汞,可在天然汞的生态系统中转化成甲基汞.在国内外对沉积物中的汞的生物甲基化和鱼对甲基汞富集的研究工作已有报导。影响汞的生物甲基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