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经济学帝国主义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学科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主流经济学与时俱进是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生存和发展的根基。通过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兴起和发展的简单回顾和相关研究成功案例的介绍,分析了经济学帝国主义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发展的启示。提出高举经济学大旗,建立与主流经济学与时俱进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相似文献   

2.
新的学术生长点: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构造了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基本框架、认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是新的学术生长点,但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在方法论上,作者强调了系统方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譬如,资源环境的人口承载力问题,人口的活动方式,消费方式和生态意识问题,以及小区域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3.
环境问题的信息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导致环境问题的经济原因 :市场失灵和政府 失效资源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将造成资源退化和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归为两类 :市场失灵和政府失效。认为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有 :资源产权不清晰、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外部性、不完全竞争、短期行为和不确定性等 ;导致政府失效的原因有 :决策判断失误、利益集团的影响、决策信息不完全和体制不健全等。关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效 ,主流经济学的解释是 :由于公共物品、外部性、市场竞争不充分、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的存在 ,使得市场不能依靠价格机制的调节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因此 ,市…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环境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角度出发,介绍了环境经济学在中国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对环境经济学在中国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的发展研究做了展望,随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公众环境质量需求的提高,环境经济学所关注的内容会更加全面并逐步深化,环境经济学在中国环境管理中的作用也日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全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年9月,由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主办的“全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研讨会”在山西省运城地区召开。会议围绕“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这一中心议题,展开激烈的学术研讨。现将主要观点概述如下: (一)关于生态经济学 对目前的生态经济学研究,有学者提出了以下看法:(1)研究生态经济学必须以人的客观需要为中心,否则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就会失去目标。(2)以人的客观需要为中心,也就是以人的福利水平来判断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及其变化,只有这样,才能辩证地对待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做法。(3)生态经济学判断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标准应是生态经济效益或社会生态经济效益,并以此来取代单纯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作为判断标准。在生产实践中,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三者的优化是不可能兼容的。但生态经济效益最  相似文献   

6.
环境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讨论了环境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并对新时期环境经济学面临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展望。在新的时期,环境经济学应更加注重以环境问题表现的社会利益结构和利益均衡的实证分析,并对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宏观经济政策变革和微观环境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绝大多数环境物品属于非市场资源,没有市场价格,因此市场体制低估甚至忽视了环境的价值,这是产生全球环境问题的深刻根源。在环境经济学中被广泛采用的显示偏好或明示偏好等非市场价值导出方法尽管可以估计环境的经济价值,但这些方法仍以新古典经济学的一元价值论为基础,忽视了环境物品的价值多元性和不可估价性。近年来在环境伦理领域兴起的字典式偏好可以较好地描述环境多元价值,反映环境物品具有伦理属性、公共属性和政治属性。相对于新古典经济学的福利最大化和利益补偿原则而言,商议是一种可以发现和容纳环境多元价值的机制,也是现代市民社会解决环境争议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能源-经济-环境非协调发展原因的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总体协调程度偏低,系统发展中存在着许多缺陷和冲突。主要表现在能源与环境、环境与经济间的矛盾突出,而经济与能源生产、消费之间呈现出一定的非均衡性。综合运用环境经济学、能源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理论,密切结合我国能源、经济和环境的发展现状,深入探讨造成3E系统非协调发展的内在原因,从而为政策实践提供更深层面的理论参考。分析结果表明:环境、资源的公公性与不明晰的产权安排,环境、资源利用中广泛存在着的外部不经济性,环境、资源不完善的市场与价格机制,实现经济外部均衡的资源要素投入效益难以衡量,人类行为假设与不完善的制度安排是我国当前3E系统非协调发展现象产生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社会系统工程角度对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的动态依存关系作了全面探讨。认为科技是转变这个系统运动性质的关键因素,人口问题的实质是自身的消耗接近于自身的供给,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增加科技的投入。科技类似催化剂,可使潜在资源转化为现实资源,因而人均资源占有量不会绝对呈下降曲线。科技这一要素的大量介入,将使封闭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系统(就经济学意义而言)转变为一个全方位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耗散结构系统。  相似文献   

10.
协调贸易与环境的最佳途径——环境成本内部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经济发展带来人类福利增加的同时所产生的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国际贸易被指责为环境质量下降的原因之一.甚至连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原则也受到质疑。围绕贸易与环境可否协调以及如何协调的问题.由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化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冲突引出贸易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并通过进一步的经济学分析得出结论:环境问题的根源并不是国际贸易。而是环境成本的外部性造成的市场失灵,而国际贸易只是加重了这种市场失灵。二者可以协调发展。环境成本内部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通过环境成本内部化可以达到环境资源的合理配置并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含有资源与环境账户的CGE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经济增长日益受到资源供给量和环境承载力的严重制约。严峻的现实敦促学术界创新和拓展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将资源、环境问题纳入综合的社会经济分析框架中。也要求政府部门采取有效的环境政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了在一个综合性的框架下全面分析外部冲击或政策变动所造成的影响,本文在传统基准CGE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资源和环境方面的核算账户,并通过增加和修正方程,在CGE模型中纳入了对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刻画。从而建立了一个具有较强通用性的政策分析工具。文章论述了扩展建模的主要思路、方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学:学科特征与趋势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比较分析有关循环经济学研究内容相关论述的基础上.从“自然-人类社会-空间”三维系统的角度,提出循环经济学的内涵.认为循环经济学是以缓解资源、环境、生态问题为目标,运用经济学方法研究物质流、能源流的运行机理、方式、技术、效率、机制的一门应用经济学科.并且从人地关系系统分解角度.分别界定了生态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与循环经济学的研究范畴.认为循环经济学是以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的相互关系及其所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而生态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所涉及的只是人地关系中的子系统。据此,还进一步分析了当前我国循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发展趋势。研究视角主要包括技术流程分析、深层生态分析和模式分析;今后的研究趋势则主要在于寻求理论创新、加强对循环经济模式的经济学分析,加强对于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长期分析、加强对于循环经济运行的多角度分析和加强循环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对比与借鉴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包括理论体系、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在内的循环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3.
浅谈长江中下游地区渔业与水域环境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中下游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淡水资源丰富,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国重要的渔业基地,但是工业污染和盲目开发渔业已对水环境造成严重危害,降低了水体的多重社会功能,也损害了渔业自身,为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健康渔业,必须迅速转变渔业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到集约型和效益型,并按照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管理手段,结合传统渔业的精华,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和经济的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当代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的发展概况。介绍了当代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总结了当代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的经验和特点,提出了今后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论环境成本内部化及政策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环境成本内部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本文首先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严重缺陷。在此基础上,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要求,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的环境成本内部化政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材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理论经济学下设立的一个二级学科。自1997年设立以来,很多学者对其学科体系进行了探索。出版了一些著作和教材。本文以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的观点为指导.采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统计分析的方法.从教材现状、体系结构、内容、表现形式和手段等方面对国内外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材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为新教材建设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国内相关教材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参考依据。这些建议是:统一并完善教材体系;理论要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注重学科领域最新成果的运用。增强教材的时代性和科学性;注重表现形式和手段多样性,帮助读者理解抽象的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7.
正为推进我国低碳、循环、绿色发展,探索地理学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协同创新作用,2014年9月19-21日,山东省级强化重点学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在山东师范大学举办了"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高端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先生和傅伯杰先生出席会议,与来自全国40多所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60多位国内知名学者共同围绕中国发展模式转型、生态环境管治、学科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丰  相似文献   

18.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从1997年正式设立至今已经有20年了,作为一个新学科,20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被给予了很大的期望。通过最近几年该领域博士生导师所发表的论文来看,学科当前的发展呈现出这样一些特征,首先是研究的领域在拓展,其次是研究队伍的来源多样化,其三是这个学科的研究依然没有解决条块分割的现象,最后是很少有人还在关注如何建设这个新学科。通过分析学科研究现状,可以发现虽然经过了20年的建设,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依然不能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人口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资源经济学这三者的关系来看,很难融合成一个新的学科,而将这三个学科分开来的话,可能对彼此的发展会更有利。  相似文献   

19.
自然资源代际转移机制及其可持续性度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最直接的物质基础和能量源泉。本文在探讨自然资源代际转移动力机制的基础上,应用资源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原理,分析了对自然资源持续性全面度量的原理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研究环保产业发展各阶段不同环境政策/制度发挥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产业经济学理论和环保产业特点,将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环境政策/制度分为产业需求型、产业供给型、产业规范型3大类24小项;采用德尔菲法和单因素评价模型,评价环保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环境政策/制度对环保产业发展作用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