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针对民用散煤开展了一系列包括"煤改电""煤改气"工程在内的清洁取暖改造工作。特别是2017年以来财政部、住建部、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四部门分两批启动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工作,35个试点城市清洁取暖改造步伐加快。目前各地清洁取暖改造工作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本文总结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梳理了各地值得借鉴的实践经验,并在系统规划、科学管理、资金筹措、宣传动员等多方面提出建议,为扎实推进清洁取暖工作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截至2018年采暖季结束,清洁取暖工作总体开展较好,北方15省区市清洁取暖率达到50.7%,《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设定的中期目标已基本实现。从区域层面看,清洁取暖率排序依次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64%)、西北地区(49%)、东北地区(35%);从省级层面看,清洁取暖率差异较大,农村地区提高最大的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内蒙古、新疆、青海、宁夏农村清洁取暖增长率几乎为零;从城市层面看,试点城市、"2+26"通道城市和汾渭平原城市明显高于其他一般城市。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地方清洁取暖率较为明显的因素是经济水平、气象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资金投入越高、各地区冬季气温越低、城镇化率越高、环境质量相对较差地区的清洁取暖工作推进越积极,清洁取暖率越高。清洁取暖污染物减排贡献量化分析发现,清洁取暖对烟(粉)尘减排19.23%,贡献最为显著;对二氧化硫减排5.33%,也比较突出;对氮氧化物减排贡献较为一般,减排量占比0.8%。建议重点关注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改造情况,重点考虑如何在现有资金条件下保证清洁取暖的可持续性效果,完善地方环境质量考核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3.
财政补贴是顺利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工作的重要保障。本文综合运用双重差分(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DID)等计量模型统计方法,量化评估了清洁取暖补贴措施对试点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研究发现:清洁取暖补贴对试点城市采暖月CO、PM_(10)和PM_(2.5)浓度均有显著改善作用,且对第一批试点城市的贡献更大,使得第一批试点城市采暖月CO、PM_(10)和PM_(2.5)浓度分别较补贴前显著降低0.411mg/m~3、22.53μg/m~3和15.45μg/m~3,对污染物浓度下降的贡献度分别为56.0%、65.2%和49.8%;清洁取暖补贴对第一批试点城市采暖月SO_2浓度的改善效果不显著,却使第二批试点城市采暖月SO_2浓度较补贴前显著降低24.53μg/m~3,对SO_2浓度下降的贡献度为55.2%;清洁取暖补贴效果是地方重视程度、治理能力、一系列污染防治措施以及气象条件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建议:第一,构建和完善差异化补贴机制;第二,优化调整清洁取暖补贴资金使用方式;第三,引导地方政府探索建立中长期清洁取暖财政补贴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已有43个县、市入选北方清洁取暖试点城市。随着农村清洁取暖工作的深入开展,及时总结不同试点地区在技术路径、实施方案、推进模式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对其后续工作的顺利完成及其他地区未来清洁取暖工作的有效开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2020年3月26日召开的北方农村清洁取暖经验交流会上所介绍的8个专题报告,从清洁取暖整体进展、典型案例经验分享、企业市场化运作机制和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文中所提到的5个典型区域性案例都能依据本地资源状况和经济水平等因地制宜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农村清洁取暖模式,在有序推进过程中不断优化调整实施路径,并结合企业的力量积极探索绿色金融方案和运营模式,为清洁取暖注入新的资金动力,充分调动了社会各方对清洁取暖的参与度,也有效改善了农户的室内热舒适性、空气质量和居住水平,提升了农户满意度和接受度。  相似文献   

5.
简讯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会在津召开全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现场会于2008年11月27日在天津市召开。会议内容,一是总结和交流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工作的经验和取得的成效;二是研究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的《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到2019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将达到50%,替代散烧煤(含低效小锅炉用煤)7400万吨。规划从因地制宜选择供暖热源、全面提升热网系统效率与有效降低用户取暖能耗三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清洁取暖的推进策略。规划提出,到2021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0%。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总结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进展及成效,分析在中央财政政策、技术路线、能源供应保障、补贴政策、项目管理、投融资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困难与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建议优化中央财政支持政策、加强技术指导、加强天然气供应保障、加大农村配电网投入、提高可再生能源供暖比例、推进农村建筑节能改造、创新建设运维一体化模式、优化运行补贴政策、促进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落地,从而促进清洁取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任务之一,事关乡村生态振兴和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本文对甘肃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基本情况、工作成效、存在问题与挑战等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巩固提升“十三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加快推进“十四五”治理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评估北方地区农村家庭清洁取暖政策的汞减排效益,本文综合运用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方法和GEOS-Chem大气化学传输模型,编制了中国北方重点地区农村家庭清洁取暖汞减排清单,并分析因政策而产生的大气汞沉降削减效益.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重点地区共计替代民用散煤59.65×106t,其中,Hg0、Hg和HgP三种不同汞形态的减排量依次为8.64,1.79和0.11t,由此避免10.54t(不确定性区间:-9.65%~6.94%)大气汞排放.“煤改气”,“煤改电”和“其他改造方式”等不同方式的汞减排贡献率依次为51.20%、38.02%和10.78%.同时,清洁取暖政策使重点地区避免了0.49t大气汞沉降.研究还发现,清洁取暖政策的外溢效应使非重点地区削减了0.66t汞沉降.据此,本文提出清洁取暖政策的优化策略,以期为促进农村地区能源转型和汞减排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2018年采暖季结束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清洁取暖现状进行分析,选取各城市经济、人口、社会、环境和气象因素中的25项指标,运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10个对清洁取暖率有显著影响的指标,并进一步利用主成分分析找出可以明显描述清洁取暖率的因子,最后用聚类分析法确定各因素对不同城市清洁取暖发展的影响程度大小并提出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地方清洁取暖率较为明显的成分因素是农村清洁取暖工作进展、经济水平、气象因素和环境因素。在所有影响指标中,农村地区的清洁取暖工作推进是影响全市清洁取暖率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资金投入,即财政支持越高,清洁取暖率完成度越好;第三是气象因素,各地区冬季气温越低,越有助于推动清洁取暖工作的进展;第四是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城镇化率和经济水平越高,清洁取暖率越高;第五是环境因素,环境质量相对较差的城市清洁取暖工作推进较为积极。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工作大力推进,项目融资需求短期强力释放。鼓励和引导金融资本投入清洁取暖领域,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是北方清洁取暖可持续推进的重要内容。本文研究了我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金融支持的现状和制约瓶颈,提出了金融支持清洁取暖项目的对策和建议:设立清洁取暖投资基金、探索清洁取暖项目"环保贷"、推动清洁取暖企业规模化经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以及丰富风险应对措施等。  相似文献   

12.
《环境工作通讯》2008,(3):I0009-I0018
今天,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保总局在这里召开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总结第一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启动第二批试点,研究部署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3.
“十四五”时期是安徽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发展的定位要求和建设美好安徽的关键时期。本文总结了“十三五”时期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的进展,分析了“十四五”时期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聚焦“一个关键”、狠抓“两个重点”、强化“三个兼顾”、提升“四个能力”的总体思路,以及全面推动绿色转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实施区域共保联治以及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4.
“十四五”时期是安徽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发展的定位要求和建设美好安徽的关键时期。本文总结了“十三五”时期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的进展,分析了“十四五”时期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聚焦“一个关键”、狠抓“两个重点”、强化“三个兼顾”、提升“四个能力”的总体思路,以及全面推动绿色转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实施区域共保联治以及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循环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欧盟全面推进循环经济转型,我国也在循环经济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果。最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提出推行绿色发展方式,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我国正在开展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聚焦于推动实现固体废物可持续管理,助力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本文聚焦欧盟始于2015年的循环经济1.0时代到2020年开启的循环经济2.0时代,深入分析其相继出台的重要政策措施以及所取得的成效,总结分析欧盟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尤其是深入分析总结其中针对固体废物管理的相关举措和成效,以期为我国提升固体废物管理水平、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的目标之一在于建立固定污染源全覆盖的综合许可制度,这是践行综合治理理念的具体尝试。本文分析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理念下排污许可的定位及综合许可管理所需的制度支撑,基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理念检视了“十三五”期间我国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的成效与不足,进而提出了“十四五”期间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的建议,即实现“综合许可”管理的进一步拓展、“一证式”管理的全面落实以及排污许可审批裁量合理性的提升,以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协同推进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在城市层面开展“无废城市”试点建设以来,部分省份和有关区域也在积极探索省域和跨区域层面“无废城市”建设。为了提高固体废物治理水平,最终实现“无废社会”,迫切需要在国家战略高度系统研究点线面协同推进策略,推动“无废城市”试点建设从不同维度有序开展。为此,本文梳理了首批“无废城市”试点建设成效及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对城市层面“无废城市”试点建设短板进行了分析。对标“无废社会”终极目标,提出应从城市、省域、区域三个层面协同推进“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并提出了协同推进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策略,最后提出了将“无废城市”试点建设目标纳入《“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修订《循环经济促进法》及配套法律法规、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循环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北京、保定、太原、晋城等城市的农村地区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获取农村居民的清洁取暖支付意愿情况,基于条件价值评估法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对居民清洁取暖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80%以上的受访者对清洁取暖补贴政策有所了解,但有32.8%的受访者对现行补贴标准表示不满,受访者清洁取暖支付意愿平均为2926元/采暖季,其中北京、保定、太原、晋城受访者的清洁取暖支付意愿分别为3581,2787,2772, 3000元/采暖季;家庭年收入、清洁取暖改造费用、现行补贴标准、煤炭利用对空气质量影响程度及清洁取暖效果等均是受访者支付意愿的显著影响因素,而对清洁取暖的能源利用类型、对雾霾事件的关注度及对环保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十三五”时期我国基本建立了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我国绿色金融进入国际第一方阵,绿色金融有力支撑了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工作。这为“十四五”时期绿色金融改革与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本文在分析我国绿色金融政策实施进展成效与问题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十四五”期间绿色金融改革形势与需求,提出了“十四五”期间绿色金融改革与创新的思路与重点任务,要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强化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健全绿色金融风险评估与管理机制,健全绿色金融改革的法律保障以及深化绿色金融国际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20.
北方地区农村散煤采暖污染治理及冬季取暖清洁化改造是我国打赢蓝天保卫战和实现农村能源现代化的重要措施之一。自《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国北方试点地区农村散煤治理在取得巨大进展的同时,也显现一些问题。本文根据政策发布时间系统梳理了我国散煤治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并在总结整体治理进展及治理成效的基础上,分析认为当前我国北方试点地区农村散煤治理存在清洁取暖成本超出居民经济承受能力、散煤复烧风险大等问题。建议统筹协调、做好顶层设计,通过以奖代补、创新金融模式等方式建立长效化机制解决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