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针对石化行业阀门气体内漏在线检测的困难性,分析了阀门气体内漏声源特性,设计石化阀门气体内漏系统模拟装置,运用声发射检测手段,选取了闸阀气体内漏声发射检测的最佳测点,探讨了压差、泄漏率变化对声发射信号特征参数的影响,运用关联分析法分析各声发射信号特征参数间的关联性,作为现场检测中区分设备其他流动噪声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理论分析阀门泄漏率与声发射信号关系,建立公式模型,设计石化阀门气体内漏系统模拟装置,运用声发射检测手段,探讨了闸阀、截止阀气体内漏声发射信号与内漏率变化的关系,实验得出阀门发生气体泄漏时产生的声发射特征信号参数平均信号电平表征的内漏率诊断公式,为石化企业阀门内漏诊断提供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3.
自行设计、加工一套阀门内漏模拟试验装置,通过对不同尺寸阀门的模拟检测和数据分析,找出阀门发生内漏时的最佳检测位置,并发现阀门内漏时的声发射信号与系统压力、阀门尺寸之间的关系,保证了石化企业阀门内漏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4.
针对石化行业阀门气体内漏在线检测的困难性,分析了阀门气体内漏声源特性。总结内漏阀门声发射信号特征规律,选取随阀门泄漏率变化有明显规律的特征参数,进行泄漏率计算公式拟合,整理完整阀门内漏诊断数据库,实现阀门内漏的定量检测,并进行产品研发及现场应用。  相似文献   

5.
借助搭建的模拟试验装置,模拟了炼油生产多工况的阀门内漏模式,试验数据表明:声发射技术能够检出阀门气体内漏量小至1 L/min,该技术可以成为诊断阀门内漏有效手段。从开口阀门泄漏数据可以看出,阀门内漏远超过了其外漏比例。运用包括事前检验和声发射在线检测等技术手段探查和控制阀门内漏,无论对炼油企业的清洁生产还是安全运行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炼化装置阀门使用环境比较恶劣,检测现场存在大量的动设备噪声,易导致内漏识别误判。针对检测现场噪声特性,以闸阀为研究对象,结合内漏声的随机特性,提出一种VMD-Nonlinear SVM方法,该方法结合变分模态分解方法和互信息熵,实现噪声分解和内漏声信号重构,对该重构信号的时频和统计特征进行提取,并作为支持向量机特征输入,实现阀门声识别。在炼化现场,将VMD-Nonlinear SVM方法与EMD-Nonlinear SVM和Nonlinear SVM的分类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VMD-Nonlinear SVM方法对阀门内漏识别准确率达到95.5%,能够满足复杂环境下的阀门内漏识别要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应用声学检测技术进行阀门内漏检测时存在信号复杂,影响采集信号真实性的问题,提出了傅里叶带通滤波法进行信号滤波。设计了化工装置阀门内漏模拟实验工况进行实验数据采集作为信号处理数据样本,利用傅里叶变换对信号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傅里叶带通滤波法对阀门内漏信号提取效果良好,有效滤除了环境噪声,重构信号与原始波形峰值能量及峰值频率偏差小于10%,保存了内漏信号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计算机测试系统发展现状、设计原则以及应用于阀门内漏自动检测的工作原理、系统配置和检测程序。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声发射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针对油田在用常压储罐检验存在的问题,应用德国VALLENAMSY-5声发射仪对油田在用的常压储罐罐底进行了检测,对现场检验情况和实测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现场检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常压储罐声发射检测研究的下一步工作打算。  相似文献   

10.
1 常见的几种错误隔离方法1.1 用关闭物料进出口阀门来切断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料,这是一种比较危险的做法。众所周知,化工生产具有腐蚀性强的特点,或者因阀门质量问题,常有内漏的现象发生。被切断物料易泄漏窜入作业场所而引起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1975年7月14日浙江某化肥厂检修脱硫塔进行动火作业,采用关闭阀门来切断可燃气体,因阀门内漏动火时引起爆炸,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的重大人身伤亡事故。1.2 利用工艺管线上的水封装置,将检修设备与生产系统进行隔离,也是很不可靠的。这是由于化工生产一般都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析了滑坡机理及其影响失稳的因素,总括了滑坡治理和监测评价方法。实践证明岩体声发射监测技术是滑坡监测预报的最可靠方法。本文总结作者的研究与实践,提出若干声发射监测技术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某试音室进行建筑声学测试、体验,对存在的颤动回声、低频共振等建筑声学缺陷及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试音室的功能使用需求,提出建筑声学音质改造方案,以此为例阐明了建筑声学缺陷的查找和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13.
航天器直接声场试验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得航天器的设计、制造与试验能够并行开展,同时降低试验成本、缩短试验周期,在最近十余年,国外发展了直接声场试验技术(DFAT)。这种新型的噪声试验技术与混响场试验相比更为方便、快捷,极大地提高了试验效率。针对未来飞行器研制与试验,论述了DFAT技术的进展情况。从扬声器阵列的布置方式、控制技术的改进和DFAT技术目前所具备的能力现状等三个方面阐述了DFAT试验系统的组成与发展,对近十年来国外开展的典型DFAT试验进行了梳理,并总结了在试验中发现的声场一致性、与混响场的差异、试验件结构响应和驻波等相关问题。对DFAT技术的后续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我国发展DFAT技术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绿色住宅内声环境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噪声主要来源于室外噪声辐射和室内声源。室内噪声会对人的听力、语言交流、睡眠休息、心脏功能、心理、工作效率、儿童发育等多方面产生不良影响。主要分析绿色住宅内部噪声对室内声环境的影响,综述目前绿色住宅建设中存在着的隔声设计隐患,结合“绿色住宅建设技术要求(2001)”,提出改善室内声环境的优化设计方法,从而就如何加强绿色住宅室内噪声污染危害的防治措施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宁波市区道路机动车综合排放因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机动车综合排放因子是计算城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排放分担率的基础,是降低城市机动车排放的重要依据,是控制城市道路交通污染的源头.根据宁波市区道路机动车运行工况的研究成果,利用加速模拟工况(ASM)排放测试系统,检测主要污染物HC,CO和NOx的排放浓度;依据试验车变速器和主减速器的结构参数,以及试验车在宁波市区道路运行时的档位分布计算排污值,并依据机动车的年代和车型分布对该值进行修正,计算宁波市区道路机动车综合排放因子.结果表明,宁波市区道路机动车主要污染物HC,CO和NOx的综合排放因子分别为5.89,21.22和18.91 g/(km·辆).   相似文献   

16.
应用车载式尾气排放测试设备对北京国Ⅲ、国Ⅳ排放标准的柴油公交车和国Ⅲ排放标准压缩天然气公交车在实际道路上的尾气CO2排放特征进行了实测研究,测试时间为30 787 s,行驶里程达到168.58 km,共获得30 787组有效数据,测试数据能够反映车辆在实际道路上的排放特征。3种类型车辆测试期间在实际道路上的CO2排放因子分别为(1.10±0.24)g/m、(0.99±0.23)g/m和(1.02±0.21)g/m。车辆的排放状况与车辆的行驶工况有密切关系,车速较低,加速度越大,CO2排放速率和排放因子越大,车辆在匀速且车速较快时排放速率和排放因子较低。  相似文献   

17.
机载设备的噪声环境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介绍了标准中所规定的试验载荷的计算方法,2种噪声试验装置——高声强混响室和高声强行波管,以及高声强试验系统和测试系统的组成。以GJB 150.86—17的图1声谱为基准,开展了机载设备的噪声环境试验研究,对噪声试验中试验夹具的设计和制造、试验样品的安装、试验前的检查和试验程序进行了说明,采用了开环和闭环方式控制声场,试验结果达到了国军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国Ⅲ柴油公交车尾气排放实际道路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车载式尾气排放测试设备对北京国Ⅲ排放标准的柴油公交车在实际道路上的尾气排放特征进行了实测研究,测试时间为10 552 s,行驶里程达到61.97 km,共获得10 552组有效数据,测试数据能够反映车辆在实际道路上的排放特征。车辆在实际道路上尾气排放NOx、CO、THC和PM的排放因子分别为14.12±2.54g/km、8.04±2.51 g/km、0.158±0.022 g/km和3.16±1.73 g/km。研究结果表明,油耗及污染物排放与各行驶工况下的速度、加速度均密切相关,车辆在高速加速行驶状态下易产生高的排放速率。车速小于10 km/h时排放因子远大于车速较快时的排放因子,车辆在加速时的排放因子最大,减速时最小。车辆在30 km/h~50 km/h速度区间内等速行驶时,油耗与排放因子最为经济且环境友好。测试车辆排放的颗粒形态主要集中在累积模式,属于纳米或超细微粒。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解决振动-噪声复合试验中的几个控制问题,提高再入飞行动力学环境地面模拟试验的准确性。方法对振动-噪声复合试验控制原理和载荷特征进行分析,并用试验的方法对振动-噪声复合试验实施过程中两种载荷的相互影响进行测定,用统计方法对影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振动台运行噪声对噪声控制的结果基本无影响,噪声对振动控制结果的影响程度与控制点位置有关。噪声场中振动传感器的测量本底会明显升高,试验实施过程中应尽量将传感器安装在产品内部。结论振动-噪声复合试验中2种载荷对彼此控制的影响可能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但只要试验设计合理,这种影响可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