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前苏联核专家尼克皮诺夫1989年6月公布了1957年发生在南乌拉尔地区核废物填埋场的核废物爆炸事故情况。这位专家现住在英国。1957年12月一只盛有放射性废物的大罐在靠近卡什里城的一个工厂附近发生爆炸,放射性元素扩散到100英里长、5英里宽的范围内,这次事故释放出来的放射性元素为切尔诺贝利事件放出的四倍。事故发生厂撤离了一万多居民,当地的水受到严重污染。现在仍保留有1.7万英  相似文献   

2.
便携式净水器净化放射性污染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非放射性元素代替放射性同位素进行静态和动态试验。筛选出了对一、二价阳离子有较好处理效果的D1树脂和对阴离子有较好处理效果的D2树脂。该净水器对两个水源中放射性污染物的净化效果表明 ,对试验水样中污染物的放射性强度均能净化( 2 0L)达到 99%以上 ;即使处理水量达到 35L时 ,其净化率仍能达到 97%以上。  相似文献   

3.
太湖竺山湾底泥中有害物质含量与环境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太湖竺山湾湖泊中重(类)金属、磷、硫元素、有机有毒物质的含量及放射性元素的放射强度进行了检测,通过对比雪堰段与周铁段的相关物质含量,分析了有害物质含量差异的原因,并对其环境污染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太湖竺山湾底泥中重(类)金属含量总体较低,其中雪堰段比周铁段含量高;有机毒物HCHs、DDTs、PCBs、PAHs由于来源不同,两地相关物质含量不同,但总体上含量较低;湖泊底泥中放射性元素铅、铯的放射性强度低,符合我国开放场址土壤中剩余放射性可接受水平的规定.湖泊底泥中含有较高的磷元素,清淤过程应减轻底泥中磷的释放对水体造成的污染.本结果对太湖底泥沉积物的测量,特别是对放射性元素放射强度的检测,有利于全面了解该湖泊沉积的环境污染现状;评价其污染程度,并为太湖污染治理、清淤底泥的后续利用、风险管理提供科学数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正> 在世界上许多地盾内大型铀矿床与古老交质建造有关。本文对变质和超变质建造中放射性元素的分布参数进行了分析,以拟定可区分这类含铀建造的放射性地球化学判据。对下列地球化学标志:1)铀的平均含量——地球化  相似文献   

5.
磷肥的放射性水平我国农业施用的磷肥,主要是过磷酸钙。它由磷灰石矿加工制得。该矿石中多伴生着微量的天然放射性元素,主要是铀。在磷肥的生产工艺过程中铀和磷一起进入磷肥。由实验分析得知,一般磷矿石的总α放射性强度介于6.2×10~(-13)-8.0×10~(-10)居里/克之间,通常为4.2×10~(-11)居里/克。成品磷肥的总  相似文献   

6.
各类稀土矿物都伴生着不同种类的天然放射性元素。独居石精矿含4~6%钍、0.3~0.5%铀,因此,独居石在湿法冶炼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废水中含有铀、钍、镭等放射性元素。过去,我厂这类废水曾采用 FeCl_3和 FeSO_4—Ca(OH)_2沉淀法进行处理。此法操作繁琐,渣量比较多。本文改用氯化钡化学沉淀、PHP絮凝剂处理,用悬浮澄清器进行固液分离。一、放射性废水处理的方法及其基本原理1.废水来源及其性质独居石精矿经烧碱分解、稀盐酸浸出、浓硝酸酸溶、TBP—煤油萃取分离铀钍和稀土、萃取和离子交换分离出单一稀土化合物。这些工序都排出含有不同程度放射性的废水,为便于稳  相似文献   

7.
氡,虽然是一种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天然气体,但是人们对于它的了解却并不多。氡具有一定的放射性,是铀、钍等放射性元素的产物。因此。氡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且看不见、摸不着的污染物。本文通过介绍人类生活环境中氡及其子体的存在、危害和对氡及其子体的控制,力争将氡对人体的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8.
氡是一种无色、无味、摸不着看不见的放射性气体,分别是铀系、锕系和针系中放射性元素镭的同位素衰变过程的中间产物。氡有~(222)Rn、~(219)Rn和~(220)Rn三个同位素,以前者为主。氡进一步衰变时可产生~(214)Pb、~(214)Bi和~(218)Po短寿命子体,并放出α和β粒子。氡气可溶于水中,其溶解度随水温升高而降低。来源环境中的氡主要来源于富含铀、针和镭的矿石和花岗石、辉绿  相似文献   

9.
油气工业中含镭、氡的天然放射性物质主要存在于生产过程产生的盐垢、淤渣、刮屑中,易沉积在井口装置、油气分离器、管道内壁,这些放射性物质不但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还对设备的安全运行造成重大危害。本文通过对油气工业中主要存在的放射性源及放射性元素进行分析,探讨了天然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危害性,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护及安全处理措施,以为盐垢等放射性物质的安全处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泉州市地下水放射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泉州市19个地下水样品中的放射性元素及其它元素进行了分析,发现花岗岩基岩地下水中氡浓度平均值达422.8Bq/L,最高达1595Bq/L;酸性火山岩次之;围岩为基性火山岩及第四纪砂砾卵石的地下水氡浓度最低,仅为56.09Bq/L和41.99Bq/L。泉州市地下水为HCO3^-(Cl^-)-Na(Ca)型,镭的含量为0.006~0.639Bq/L,平均为0.058Bq/L,少数样品的镭含量略超过0.1Bq/L。总α、总β放射性浓度分别在0.013—0.532Bq/L和0.010—0.231Bq/L范围。部分样品的总α放射性强度高于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限值(0.1Bq/L)。  相似文献   

11.
研究岩石中天然放射性元素(K、U 和Th)的含量,对于地球化学有重要意义。在解决岩石成因问题、计算热流和阐明成矿物质来源时都应用了放射性元素含量的资料。用闪烁 r 谱的方法测定放射性元素的含量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这个核物理方法的特点是快速和在分析时不破坏物质。由于被研究样品的不均一性,因此,被测物质的量比较大(10—1000克),以便排除产生误差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以烧结法和拜耳法生产工艺中产生的赤泥为研究材料,对其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并对两种赤泥中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浸出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赤泥显现出不同的理化性质.赤泥中不同重金属的含量差别较大,其中烧结法和拜耳法赤泥中As、Pb、Cr的总含量分别为256.73、120.14、828.02 mg/kg和182.82、165.83、1 043.96 mg/kg,超过我国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两种赤泥中Zn、As、Pb、Mn、Ni和Th等主要以残渣态的形式存在,可交换态较少,其TCLP浸出量与其存在于交换态金属含量相近.在PBET试验中,胃部消化阶段进行到1 h时,重金属(Cu、Zn除外)及放射性元素的浸出量达到最大,小肠阶段的浸出量明显降低,在胃部消化阶段1 h时拜耳法和烧结法赤泥Pb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5.28%和97.80%,表明赤泥中的重金属及放射性元素对人体存在着较大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3.
华南东部主要铀矿区居民室内外氡浓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华南东部6个铀矿区居民室内外空气氡浓度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矿区废渣和坑道口释放出来的氡气对周围大气形成了氡污染,特别是在矿区周围0.5~1.5 km的范围内的污染严重。但是空气中的这种氡污染随离矿区的距离增大而迅速减弱。矿区周围居民室内氡的浓度高,是广东省室内氡浓度平均值的10倍左右。在进行调查的190个居室中,有45个(23%)居室室内氡浓度超过美国环境保护局制定的148 Bq/m3室内氡浓度的上限值。居室中氡浓度的升高,除了受矿区释放出来的氡污染外,更主要是因本地区属高本底辐射区,房基下的土壤、岩石和建筑材料中的铀、镭等放射性元素的含量高,其放射性衰变产生的氡释放出来进入室内。   相似文献   

14.
有机质在自然界(大气圈、水圈、地壳等)中分布十分普遍。有机地球化学是研究地质体内有机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它们在地球史中时间、空间上的分布、演化规律的一门科学。有机质的演化直接影响到大气圈、水圈、地壳能量的演化。由于有机质参与地质作用影响到元素分散和富集。有机质是组成可燃性矿产的物质基础,象石油、煤、油页岩等。有机质对沉积放射性铀矿床、沉积有色金属(铜、钴、镍、钒等等)矿床的形成以及对稀有、分散、放射性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下庄和南雄铀矿区周围大气环境氡浓度调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广东省下庄和南雄两个铀矿区的大气氡环境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矿区废渣和坑道口释放出来的氡气对周围大气形成了氡污染,特别是在矿区周围1~2km范围内的污染严重.但是空气中的氡污染随着离矿区的距离增大而迅速减弱.矿区周围居民室内氡的浓度高,是广东省室内氡浓度平均值的7~8倍左右.在进行调查的29个居室中,有9个(31%)居室内氡浓度超过美国环境保护局制定的0.15Bq/L室内氡浓度的上限值.居室中氡浓度的升高,除了受矿区释放出来的氡污染外,还因为本地区属高本底辐射区,房基下的土壤、岩石和建筑材料中的铀、镭等放射性元素的含量高,其放射性衰变产生的氡释放出来进入室内.  相似文献   

16.
前 言 自然界各种物质中都存在有天然放射性核素,海洋亦不例外。海水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主要是40K、87Rb及U系元素,其它放射性核索(包括Th系核素在内)在海洋中也有一定含量。另外,近几十年来,核爆炸的放射性落下灰及核动力装置(如核电站、核潜艇、核舰艇)产生的废水排入海洋,使海洋中出现了人工放射性核素。为了了解辽宁近岸海域的放射性水平,1981年至1982年,辽宁省渤、黄海放射性水平调查科研协作组对渤、黄海海域中的海水、底质及生物中的放射性水平进行了调查。本文仅就这些物质中的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的分布状况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7.
环境中放射性铯的迁移进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环境中放射性铯的污染来源及危害;对放射性铯在环境中的迁移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分析总结:切尔诺贝利及福岛核事故释放的核素铯在环境中的迁移研究现状;核素铯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研究发现释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铯主要分布在表层土壤中等结论;核素铯在岩石、矿物及水等环境介质中的迁移研究现状.通过综述核素铯在核事故和土壤、岩石及水等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进展,以期为评估放射性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提供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18.
一般环境样品和可综合利用的废物中的放射性水平是很低的,且大部分为天然放射性核素。天然放射性核素中,均有α粒子的发射。核热电站所排放的“三废”中,α放射性的比例不大。但在核电站环境放射卫生监测规范中,规定了对环境样品作总α放射性的测量。因此,低水平α放射性的测量,是监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百味园     
《环境》1996,(6)
迄今为止,人们一直认为:放射性元素钋和镭的发现者,两度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是由于在科学实验中吸入了大量的放射性元素镭后患白血病去世的。而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居里夫人是死于过量的X射线的照射。据英国科学杂志《自然》报道,居里夫人的遗体于今年一月运回其  相似文献   

20.
水生生物辐射剂量率计算在核电厂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辐射剂量率的计算是评价放射性元素对生物辐射影响的前提,也是核电厂环境影响报告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一个环境影响报告实例,介绍水生生物辐射剂量率的计算在核电厂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