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基于CBR的新型防空导弹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基于案例推理技术研究了某新型防空导弹的故障诊断问题。在对原理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采用CBR的知识表示方法及推理机制等建立了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给出了诊断实例,使导弹武器系统的诊断推理保证了高效率和高质量。  相似文献   

2.
导弹武器系统开展环境适应性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从新时期军事斗争的特点、导弹武器系统贮存使用的特点,以及导弹武器系统使用研究的客观需求等方面论述了导弹武器系统开展环境适应性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最后,提出了导弹武器系统开展环境适应性研究的几点措施和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防空导弹的综合环境可靠性试验剖面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有效地进行防空导弹综合环境可靠性试验,根据试验剖面的模拟真实性、应力适当性和试验可操作性的要求,确定以防空导弹随战车值勤和空中飞行为主要试验阶段。主要研究了地面和空中2种试验环境中温度应力、湿度、振动应力和电应力等环境参数的确定,并给出了相应的原则或计算公式。最后讨论了如何确定试验时间的问题,并绘出了综合环境可靠性试验剖面图。  相似文献   

4.
针对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暴露特征,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伪装能力多层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各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结果。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导弹武器系统使用可用度评估问题,方法通过基于故障数据的使用可用度评估,提出一种基于灰色模型GM(1,1)的径向基函数(RBF—Radial Basis Function)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结果该模型克服了灰色理论的长时间序列预估误差大和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需求量大、输入变量选取困难等缺点。结论仿真结果表明,GM—RBF神经网络对导弹武器系统使用可用度评估具有评估误差小、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舰载电子武器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分析了舰载电子武器系统可靠性评估的难点,即样本量少,极度缺乏基础数据。针对这一难点,将变环境可靠性数据分析方法用于舰载电子武器系统可靠性评估中,并提出环境折合系数的工程确定方法,充分利用了舰载电子武器系统陆上联调、系泊航行等试验的数据,解决了舰载电子武器系统可靠性评估的难题。给出了利用该方法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7.
准确评估鱼雷武器系统作战效能是最大限度发挥潜艇作战系统效能的必要前提.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对鱼雷武器系统效能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对如何公正、客观、合理地评估鱼雷武器系统作战效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目前导弹武器系统的环境适应性分析方法主要是基于剖面分析的定性分析,分析结果比较依赖个人经验,某些情况下可能无法全面识别风险,并且出现反复发作的环境适应性问题。基于此,文中开展了相关研究,全面、合理地分析导弹武器系统的环境适应性,提升装备质量特性水平。提出了基于时序的武器装备环境适应性分析方法,给出了基于时序的环境要素分析方法、产品要素分析方法和基于研制流程的工程实施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某战术导弹,发现了63项环境适应性风险,其中有3项影响成败,通过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确保了首飞和后续多发飞行试验任务连续成功。该方法可以充分暴露武器系统环境适应性风险,并且可以作为一种风险识别方法应用到试验充分性分析和测试覆盖性分析中,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内外装备环境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导弹武器系统在环境工程中的现状.针对该现状,分析了导弹武器系统的环境特点,讨论了环境工程在导弹武器系统中应用的发展状况,提出了系统性开展导弹武器系统环境腐蚀控制的思路.提出了导弹武器系统的环境工程管理在体系和专业试验室建设、环境试验技术等方面的改进建议和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完善海军战术导弹可靠性试验技术,为新研型号研制定型提供借鉴参考。对近年来海军导弹武器产品的可靠性试验工作进行了总结。阐述了单机、舰面设备、全弹不同层级产品可靠性试验技术特点,指出了当前可靠性试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为后续海军战术导弹武器系统可靠性试验技术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导弹加速贮存寿命试验中的参数估计问题。方法拟在小子样的情况下,设计一系列反复连续的导弹加速贮存仿真试验,将前一试验的结果作为之后试验的先验分布,基于Bayes方法建立导弹加速贮存寿命模型,给出贮存寿命参数估计算法,探讨导弹贮存可靠性评估方法。结果算例给出贮存寿命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利用RBA方法对参数估计值进行降偏修正,得出参数的修正似然估计值,给出导弹贮存可靠度。给出的参数估计在均方误差意义下结果较优。结论序列试验Bayes算法易行、精度高,可有效对导弹贮存可靠性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解决导弹机电产品退化-突发竞争失效模式下的可靠性评估问题。方法 对导弹典型机电产品电机进行贮存失效分析,同时考虑双参数退化失效和突发失效对电机贮存可靠性的影响。首先,以具有随机效应的非线性Wiener过程描述电机贮存退化失效过程中的非线性、随机性和样本差异性。然后,采用Weibull分布描述突发失效过程规律,并考虑退化程度对突发失效的影响。最后,利用Copula函数刻画退化性能参数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双参数退化-突发竞争失效模型,并给出基于两步极大似然估计的参数估计方法。结果 以仿真导弹电机退化突发失效数据为例进行分析,实现了基于双参数退化-突发竞争失效模型的系统可靠性评估,得到电机贮存5 a时的可靠度估计值为0.465。结论 所构建的双参数随机退化与突发失效相关的竞争失效模型有效,为导弹机电产品可靠性验证评估及寿命预测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过载条件下弹载控制系统贮存寿命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弹载控制系统长周期贮存、高过载发射、使用可靠性难以确定、缺乏寿命评估方法等问题。弹载控制系统长期贮存后,其控制系统能否承受高达20 000G的发射过载,这直接影响其制导精度和作战效能。通过研究弹载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材料特性、工艺技术,以及其寿命与环境应力的复杂关联性,开展高过载条件下控制系统的应力分析、动态性能检测、失效机理分析、退化模型和加速模型统一形式,以及基于多维动态序列的系统级产品可靠性研究。确定其贮存薄弱环节,创建其在高过载冲击条件下的可靠性评估理论体系,突破长期贮存后弹载控制系统在高过载条件下寿命评估的技术瓶颈,拓宽弹药贮存寿命评估技术的研究范围,为其科学定寿和维修延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基于改进GM(1, 1)模型的导弹备件消耗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导弹备件消耗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不易精确表达的问题,提出选用灰色系统理论进行导弹备件消耗预测。备件保障实践证明,导弹备件消耗与装备固有可靠性、战备任务、环境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在GM(1,1)模型基础上,结合导弹备件保障工作实际,建立了加入影响因子的改进GM(1,1)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考虑了影响备件消耗的主要因素,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导弹在车辆运输中的振动载荷情况,为开展导弹结构可靠性分析和寿命预估提供输入条件。方法根据导弹运输车的动力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对不同路况条件下导弹运输车振动响应情况进行仿真计算,获得不同路况和运输车速时的振动响应情况。结果随着路面等级下降和车辆速度的增加,导弹运输车振动的幅值也相应增加。结论滤波白噪声方法模拟得到的时域路面功率谱与标准等级功率谱一致性较好,可以作为振动响应分析的输入激励。  相似文献   

16.
导弹振动问题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导弹振动问题数学模型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导弹弹性振动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并给出了针对该问题的系统控制策略,包括避免导弹控制系统频率与振动固有频率耦合的设计策略、在控制回路中滤波陷波器的设计方法以及调节敏感元件位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供一种预计空空导弹的外场贮存温度的方法,以确定空空导弹的环境适应性要求。方法基于热网络模型,预计不同环境条件下导弹的贮存温度与日高温极值。考虑各种环境因素对导弹热环境的综合影响,建立导弹内外各节点的能量守恒方程。将实测数据代入方程,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方程系数建立预计模型,将实测结果与模型的预计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热网络模型预计的温度结果和实测结果较为吻合,95%置信度下实测数据与预计的日高温极值误差均值为0.3℃。结论该方法对舱内温度的预计结果较好,可用以确定空空导弹的环境适应性要求。  相似文献   

18.
舰面设备可靠性试验工程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开展舰面设备可靠性试验工程实践。方法在舰面设备研制阶段,策划提出关键单机与系统相结合的可靠性试验方案。结果快速提高舰面设备的系统可靠性。结论近几年多个型号舰面设备的可靠性试验工程实践,有效促进了海军导弹武器系统的整体可靠性水平的提高,为其他舰面设备的可靠性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