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固体火箭发动机沿海环境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提高导弹武器环境适应性,针对沿海地区的气候环境特点,分析了高温、高湿、湿热、盐雾、霉菌和辐射等典型环境条件对固体火箭发动机薄弱环节的影响,结合研制和作战使用的实际,提出了改进导弹武器装备沿海环境适应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美海军舰载航空装备环境试验方法的研究和发展为背景,详细综述了一种更加适用于舰载机装备特殊盐雾环境考核的SO_2酸性盐雾试验方法的提出、发展及其标准化情况,并介绍了现阶段美国海军舰载航空装备酸性盐雾考核要求的相关规定。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对我国现阶段舰载航空装备环境适应性研究工作的一些启发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大气盐雾的主要来源、影响盐雾含量和分布的主要因素、当前盐雾的主要监测技术以及与盐雾含量相对应的环境等级,有助于对沿海地区金属设备防腐蚀设计提供参数依据。其中大气盐雾的来源主要为海洋环境,而影响盐雾含量和分布的因素主要为离海岸距离、风速、风向等,当前盐雾含量的主要监测技术包括大气盐雾收集和盐雾含量检测两个步骤,盐雾的收集方式是大气盐雾含量精准度的重要指标,根据其结果表征方式(盐雾浓度和盐雾沉降率)主要分为采气收集和沉降收集。再利用检测手段分析盐雾含量,根据对设备腐蚀情况进行分等分级,但是现有方法具有一定的缺陷,如人为误差大,且无法实时监测环境中的盐雾变化情况,因此,在线检测技术是未来盐雾含量监测的主要研究方向。精准地检测环境中的盐雾含量,可为后期的腐蚀防护提出高效且经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后勤装备防腐涂层加速试验环境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后勤装备服役特点,综合考虑亚热带沿海地区湿热、紫外光照、盐雾等主要腐蚀因素的影响,建立了适用于后勤装备表面涂层的加速试验环境谱,给出了各环境块的具体确定方法,并且提出了建立加速谱与装备实际使用环境的当量加速关系的方法。为后勤装备外露关键部位涂层使用寿命评定、涂层有效性检验和腐蚀修理方案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广西沿海地区环境状况及其保护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十五"期间广西沿海地区的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和南宁市的环境空气、地表水、海水等常规监测资料及各市"十一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广西沿海地区的环境状况,分析广西沿海地区主要环境问题,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环境保护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受沿海地区的高温高湿气候影响,当导弹车辆、机械装置、电子设备、光学仪器在海水飞溅、海风侵蚀、抢滩登陆时与海泥接触后,对导弹装备的腐蚀程度很大。分析了导弹装备在沿海地区腐蚀状况并提出了防腐蚀措施。  相似文献   

7.
受沿海地区的高温高湿气候影响,当导弹车辆、机械装置、电子设备、光学仪器在海水飞溅、海风侵蚀、抢滩登陆时与海泥接触后。对导弹装备的腐蚀程度很大。分析了导弹装备在沿海地区腐蚀状况并提出了防腐蚀措施。  相似文献   

8.
某型号无人机环境试验技术策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某型无人机结构特性与使用环境,对其气候环境与力学环境试验进行技术策划,确定其环境试验内容、试验条件与方法。采用经验总结与气候、力学环境载荷分析的方法,分析环境因素对无人机工作可靠性的影响和该型无人机飞行环境,总结工作使用状态下的环境载荷,并确定其气候与环境试验内容、条件与方法。总结确定了该型无人机的主要环境载荷,确定了该型无人机环境试验项目与试验条件,并最终进行了环境可靠性试验实施。  相似文献   

9.
江苏沿海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沿海地区是自然保护区、滩涂湿地、珍稀与经济鱼类3场(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等的密集区,对于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同时又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易受到外界环境的胁迫与干扰,新一轮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将对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在对沿海地区生态现状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科学梳理、总结了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提出了减缓生态环境影响的对策与措施,以期为沿海地区可持续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装备环境要求及其确定方法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通过对装备环境适应性概念的论述,引出了一系列与装备环境要求相关的概念,例如环境适应性要求、环境适应性验证要求等,并对它们的内涵、区别与联系进行了详细阐述.介绍了装备寿命期环境剖面确定方法和装备环境适应性要求的确定方法和流程,就如何表示装备环境要求给出了实例.  相似文献   

11.
黄渤海沿岸经济贝类体内的石油烃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1990-97-1991-12期间,监测了黄渤海沿岸经济贝类体内的污染物残留量,计算了沿岸软体动物体内石油烃含量的本底值为3.47-19.7mg/kg,用本底值的上限作为评价标准,对沿岸贝类的石油污染状况,按污染程度做了海区划分,结果是大连湾,长江口,锦州湾的经济贝类是石油烃污染严重的区域。  相似文献   

12.
李飞  金茹  苏岫  赵建华  宋德瑞 《海洋环境科学》2018,37(3):464-469, 474
围填海作为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开发活动,其实施过程伴随着较强的生态环境干扰。面对围填海持续活跃和生态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的双重压力,科学识别围填海活动的生态干扰度,对有效实施海域资源环境监管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围填海活动干扰强度和区域生态敏感度定量评估指数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围填海生态干扰度综合评价模型,并以2016年辽宁省新增围填海为例,对围填海活动生态干扰度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辽宁省新增围填海生态干扰度区域差异显著,生态干扰度指数在0到2.35之间,高度干扰类型的围填海有8个,分布在锦州南部沿岸、大连西部金州湾、大连东部沿岸和丹东沿岸;中度干扰类型的围填海13个,在锦州、盘锦和大连沿海均有分布。评价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围填海活动的生态干扰度进行定量评估,可为围填海活动的监督管理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陈清武  张鸿  柴之芳  沈金灿  杨波 《环境科学》2012,33(6):1795-1800
为探究深圳市沿海岸表层海水中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hemicals,PFCs)的残留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应用固相萃取分离、富集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深圳市沿海岸18处表层海水中15种PFCs的残留特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深圳沿海岸表层海水中PFCs总的残留水平(ΣPFCs)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位于珠江和东宝河入海口下方的西部沿岸表层海水中PFCs残留显著高于开发程度轻、人口稀疏的东部沿岸(P〈0.05);而自然条件下,表层海水中ΣPFCs残留呈湾内高于湾外的规律.沿海岸表层海水中PFCs的主要残留种态为中、短链的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sulfonate,PFOS)、全氟辛酸、全氟己酸和全氟戊酸,其相似的环境行为(P〈0.05,P〈0.01)可能与PFCs相关产品的生产过程有关;聚类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PFOS(R2=0.409 2)残留可作为评价深圳沿海岸表层海水中PFCs污染状况的典型参数.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基于海岸动态变化的研究现状和传统监测模式,提出了借助无人机搭载LiDAR系统的监测方法,阐述了其基本原理和监测流程,并以海阳万米沙滩海岸为例,获取了海岸带区域DEM,从固定地面特征点和岸滩剖面两个方面进行了精度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适用于时间窗口较短的海岸侵蚀监测,其精度能够满足海岸动态变化监测的需求,可在海岸监测中推广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秦皇岛市沿岸海水浴场水质现状分析及污染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多年海水浴场监测数据,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和污染指数法,对秦皇岛市沿岸海水浴场的水质进行了现状质量评价及趋势分析,对保持海水浴场的水质质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福岛核泄漏事件对中国海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和海啸导致了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放射性物质泄漏事件.利用ROMS区域海洋模式对北太平洋环流进行模拟,并在此流场中加入核放射性污染物进行测试核放射性污染物是否能够输运到中国海域.在不考虑背景场浓度的情况下,福岛泄漏的核放射性物质在泄漏后4年能基本侵入整个中国海区,并且在10年内布满整个北太平洋区域,最大值区在北美的西岸外海.相较而言,将国际原子能的观测资料进行资料同化作为背景场使模拟更接近于观测事实.考虑了背景场的模拟显示,2019年进入东中国海的核放射性物质总量达到峰值.除此之外,还计算了各个海峡核放射性污染物通量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发现核放射性污染物主要通过吕宋海峡入侵南中国海;台湾海峡、台湾以东洋面为侵入东中国海的主要通道;核放射性污染物通过托克拉海峡、对马海峡流出东中国海.同时计算表明在未考虑径流的情况下,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核放射性污染物浓度有着明显的季节特征,华南沿海冬春核污染物浓度高于夏秋两季,而华东沿海则相反.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2月对黄河三角洲北部及其毗邻海域悬浮体浓度(SSC)和颗粒有机碳(POC)进行了研究,并结合该海域水文资料,分析了该区冬季SSC和POC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冬季研究区水体中的SSC变化范围较大(5~1064mg/L),表、底层的SSC高值区(>600mg/L)均呈条带状分布于废弃神仙沟-钓口三角洲附近海域,且随水深加大SSC快速降低(400μg/L)集中于近岸海域,渤海中部POC仅为20~50μg/L左右,但底层POC向渤海湾中部扩散范围比表层大.POC和SSC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该海区近岸浅水区沉积物再悬浮是影响研究区POC空间分布的重要原因.冬季SSC和POC高值区与最大侵蚀区、波致底切应力>0.2N/m2的区域相对应,表明在冬季强海洋动力条件下,废弃神仙沟-钓口三角洲叶瓣前缘不仅是沉积物的“源”,也同样是颗粒有机碳的“源”.  相似文献   

18.
南海北部沿岸海域近江牡蛎体中的三氯杀螨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海北部沿岸23个观测站,于2008~2010每年春季分别采集成体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取其软组织进行均质,有机溶剂超声萃取,浓硫酸净化,硅土/氧化铝柱层析,然后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中三氯杀螨醇(DCF)。测定结果(10-9,湿重)显示:DCF含量在65.2%样本中低于检出限,在其余样本中为0.244~4.42,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最大残留限量和国际组织的容许摄入量。牡蛎体中DCF的区域平均含量在北部湾顶明显较高(1.41),在粤西(0.278)和海南岛(0.199)相对较低,在珠江口(0.769)高于总体平均含量(0.547),在粤东为0.466。牡蛎体DCF含量的年际变化明显,总体在2009年(0.778)明显高于2010年(0.489)和2008年(0.373),在不同区域、不同测站的年际变化大小不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渤海滨州沿岸各入海河口进行了现状污染指标的主组元分析,获得表征各河口的主要污染指标,进而说明各河口污染类型。结果表明,潮河等四河口基本属有机污染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