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五”世界环境日前夕,一些环保热心人士相聚香港,共同商讨进一步推动中国环境教育的深入发展问题。 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泰国的环境教育专家、学者、国内部分高等院校的环境教育专业人士以及东道主香港教育学院的专家们,共同就有关中国环境教育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 此次会议是继 2000年 8月份在吉林长春召开的“ 21世纪环境教育与环境科学趋势论坛”之后的一次“环境教育领导人论坛”会议。会议总结了第一次会的成果、经验与不足,确定了 2002年第二届会议的目标定位,会议主题以及参加人员。 “ 21世纪环境教育论坛”活…  相似文献   

2.
正真正合理的"民间环境教育"方式,是顺应当地的自然、地理、文化、历史等先决条件,因地制宜地推广"乡土文化建设"。从源头上来分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教育(托幼园所、学校)。环境教育是教育这项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使整个社会对人类和环境的相互关系有深度的理解。笔者自2000年开始介入公众环境教育的诸多环节,时至今日,已经走过了16个年头,对此过程中的种种现状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3.
透视“绿色大学”倡导绿色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建绿色大学的必要性 21世纪是保护环境、崇尚自然、促进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世纪,是实现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世纪,绿色大学建设正成为一批大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绿色象征着未来、象征着生命,绿色也隐喻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和尺度,成为走向生机、活力和文明的象征。面对中国乃至全球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及急剧的资源消耗和人口增长,在高等院校开展大学绿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正美国大学的环境教育教学非常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我们不仅要阅读大量的论文,而且需要自己去设计环境教育课程,并且到大学周边的中小学去讲授这些课程。2006年当我有机会去美国学习环境教育之前时,并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专业领域。那时候我是一名狂热的观鸟爱好者。在观鸟的过程中,我目睹了中国大量鸟类栖息地的丧失、非法捕猎的盛行以及公众对鸟类知识的陌生,总觉得应该要做些什么。获得福特奖学金,可以去美国攻读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你们好!近日,笔者应邀到山东省潍坊市的寿光世纪学校做了一次关于"环境教育"的科普知识讲座。该学校属于那种新型教育体制下的创新性学校,同时也是潍坊市乃至山东省开展中小学环保教育的一面旗帜,获得了大大小小的众多奖项。其中,最为知名的是学校有一个非常活跃的"绿鸽环保社团"和专门设立的"环境教育工作室"。笔者行前最感兴趣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如何向中小学生做"环境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普及性宣传——我隐约感觉到,这必将成为我们未来环境教育中的一个关键性内容,因为只  相似文献   

6.
常熟市无缝钢管厂是冶金部定点生产无缝钢管的厂家之一。近年来,该厂发展较快,生产成倍增长。但是由于多年来的种种原因,该厂不锈钢管酸洗时产生的大量含硝酸、氢氟酸废水以及两种酸的混合酸雾,未经治理就直接排放,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市环保部门曾多次督促厂方进行治理,但工厂领导存在着重生产、轻环保的思想倾向,“三废”治理设施一直没能配上套。由于酸洗车间酸雾外溢,离车间10多米远就能闻到强烈的酸味,同时酸雾还造成设备腐蚀,几乎每周有一个大电机被酸雾腐蚀损坏,厂房也受到腐蚀破坏,使一个老  相似文献   

7.
张敏  郑晓珂 《环境教育》2023,(Z1):57-59
<正>本文系统梳理当前“环境生态学”思政教育现状,分析当前“环境生态学”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协同推进专业课与课程思政教育同向同行、融合互促,是贯彻落实新时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理念的关键举措和重要抓手。“环境生态学”是思政教育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课程之一,在新时代帮助年轻学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讨“环境生态学”课程思政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和具体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正通过研学活动传递的环境教育理念渗透到日常工作中去,"无痕研学"不仅仅是作为环境教育的理念传递给学生,更应该是学校工作行为的理念基础,做到言行一致才可以行为示范。阜阳市绿色实验中学是地处安徽省阜阳市区的一所十二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学校95%学生来自阜阳市三区五县的乡村。学校自2007年开始开展每学期一次研学活动,至今已经开展11年了。早期"游学"源自中  相似文献   

9.
邵琛霞 《环境教育》2011,(12):62-64
环境法制教育不仅仅是环境法课程教师的事,正如环境保护是全社会的责任而不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一家的职责,环境法制教育要真正的落实好,高等院校的每个教师都有责任来推行这项工作。一、高等院校非法学专业学生环境法制教育现状当前,对高等院校非法学专业学生进行环境法制教育的形式主要体现为课程教育。《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中国高等院校环境教育的现状,结合环境教育的内容,提出了高等院校开展环境教育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11.
如何适应学校“减负”工作的需求 ,继续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环境教育 ,巩固创建“绿色学校”活动成果 ,开封市环保局注重结合学校实际 ,积极引导学校广泛开展“三小”活动 ,努力实现环境教育经常化 ,有效地增强了环境教育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实现了“双赢”目标。小专题研究社会在飞速发展 ,环境保护难点、热点、矛盾和问题总是不断出现 ,并通过现代传媒很快反应到学生身上 ,对学生思想产生影响。这就要求环境教育必须跟上时代步伐 ,紧扣学生的思想脉搏。我们针对一个时期环境保护工作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 ,定期进行专题研究 ,分析…  相似文献   

12.
立体化教学在环境教育中的应用--以土壤环境学教学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教育不仅仅包括面向中小学生的普及性环境知识教育,还应该包括环境科学各专业课程的高等院校教学,土壤环境学作为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环境科学和环境二程专业的年科和研究生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除了土壤学的基本  相似文献   

13.
高等院校环境普及教育,是指在非环境保护专业的大学本科、专科学生中开展的环境教育。在我国整个环境教育体系中,这还是一个尚未被引起重视的、较为薄弱的环节。高等院校环境普及教育的现状最近,由世界银行在我国的环境技援顶目——《中国高等环境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各项专题研究历时三年,已经全部完成。仅从已发表的《中国高等环境教育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战略和计划》)部分内容(见《中国环境报》1998年3月5回第四版)来年,可以知道,我国高等院校环境教育20多年采取得了令瞩目的成绩,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环境保护专业…  相似文献   

14.
教育与环境具有正相关的关系 ,无论是产业环境还是生活环境 ,要可持续性优化 ,就必须重视其中的关键因素———教育。21世纪既然应是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21世纪的环境就应当是可持续优化的环境 ,21世纪的人就应当是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和能力的人 ,那么21世纪的教育就应当是能满足可持续性发展战略要求的教育 ,而这种教育就必须实施全民教育 ,其中包括而且应该包括环境教育环境问题首先是教育问题环境问题曾是人类在20世纪的生存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之一 ,也是人类面对21世纪的生存与发展所共同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层出不穷,环境事件时有发生。在环境教育中,可以利用这些受到广泛关注的真实环境事件,提高学生对环境学习的兴趣。在民族高等院校非环境专业的大学生中开展环境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开设环境类公共课程属于显性环境教育,在环境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  相似文献   

16.
<正>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根本遵循,坚持立德树人,把环境道德教育摆在突出地位,坚持因材施教,改进方法,做到明理、引导和养成的融通并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我国中学环境教育蓬勃开展,成绩显著,但仍有待加强。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如何进一步加强中学环境教育进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是1981年经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以培养环境保护专业人才为主的全日制高等院校,是我国最早开展环境教育的高校之一,是环境保护部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及河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环境保护部共建院校,被社会誉为环保系统的"黄埔军校"、环保人才的"绿色摇篮"。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是在全而开展环境保护工作以后,才逐渐认识到开展环境教育是保护环境的最根本性措施之一,并且由于广大群众的迫切需要和环境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在国家教育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的领导下,环境教育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 (一)高等院校环境教育简况我国现有近三十所综合大学、专业院校以及中等专业学校建立了环境保护专业、系科和增设了专业课程。1978年所招第一届环境科学研究生已于1981年毕业,并且以多种  相似文献   

19.
张鹏 《绿色视野》2011,(8):53-61
2011年,是个热闹非凡的结婚年。有英国威廉王子和凯特的一场皇室世纪婚礼,也有明星们的扎堆结婚,与此同时,80后90后涌现结婚大潮成为2011一道亮丽风景线。 综观时下,因循守旧和讲究排场的传统筹办婚礼理念已经过时了,“个性”渐渐成为婚礼最热门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环境立法体系需要一部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法,不仅仅是遵循传统的环境立法模式的问题,更是出于环境保护的需要、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一部适合当今具体形势的环境基本法应当至少具备综合性、参与性和司法可诉性的特点。同时借鉴国际经验,第一是整体(系统)环境观指导下的综合环境立法,第二是确立公民的环境权益,第三是推动环境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