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环保组织“法国观察”的欧洲气候行动网络共同公布的2008年气候变迁表现指数(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CCPI)显示,在阻止地球变暖而导致气候变化的行动中,表现优秀的前20名国家,欧洲国家就占了15席。  相似文献   

2.
3.
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杭州市某年处理10万t的典型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进行技术过程的碳减排效益分析,主要包括破碎分选、高值外售、再生利用、除尘系统和最终处置5个工艺单元.结果显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的技术过程具有明显的碳减排效益,处理1.00 t建筑垃圾的碳排放量为-423.85 kg(以CO2当量计),主要得益...  相似文献   

4.
发达国家温室气体减排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气候变化是当前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不断升高与人类活动存在密切的联系.温室气体的历史排放主要是由发达国家产生的,发达国家对气候变化负有主要的责任.目前发达国家温室气体减排履约的整体情况不容乐观,主要发达国家的排放量呈上升趋势,但一些发达国家的减排经验还是值得借鉴的.本文在总结发达国家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和措施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温室气体减排的可能对策.  相似文献   

5.
生命周期评价理论与方法作为一种量化环境影响的工具,在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垃圾处理领域,生命周期评价最早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应用。生命周期评价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有效结合,将促进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的实现。总结了生命周期评价理论与方法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对国内不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环境影响因子进行比较分析,诸如全球变暖潜力、酸化潜力和富营养化潜力等因子。针对其目标范围定义、数据收集、评价方法的选择、结果解释及工艺改进等方面指出了目前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并对未来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生命周期评价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日益变暖,人们赖以生存的农作物所含营养可能会越来越少。这是研究人员综合分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农作物的影响后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新疆3大山脉中的多座冰川在过去20多年里正加速融化,距离城市最近的乌鲁木齐一号冰川40多年以来已缩小了1/5。中国西部绵绵群山深处,其实蕴藏着丰富的淡水资源,许多海拔超过4000m的山峰,终年被冰雪覆盖,这些冰川因此被称作“固体水库”:冬季它们储藏降雪,待到夏季融化成溪,滋养绿洲生灵。据统计,中国四成以上的冰川资源分布在新疆。  相似文献   

8.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1):43-43
英国东盎格鲁大学A.L.彼莱等科学家考察了气候变暖对北海鱼群分布的影响,发现在过去25年问,北海许多鱼种有明显向北移动倾向。如鳕鱼、才鳕、琵琶鱼等有重要商品价值的鱼类均已往北迁移了500~800km,这些鱼种对因气候变暖引起的海水温升作出了明显的反应。据称,过去25年间,约有2/3的物种在平均纬度和深度分布上均已有变动,几乎所有鱼种(仅一种例外)均向北迁移,其中,生命周期短且体型较小的鱼种向北迁移较明显。气候变化是通过生长条件、存活环境、生殖系统和营养水平等因子对鱼群的丰度和分布产生影响的。如果目前趋势继续下去,至2050年,有些鱼种会在北海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9.
10.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29(3):215-215
全球变暖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在2007年3月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在回答瑞典记者提问时指出,中国奉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十一五”规划当中提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0%,这将是中国对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贡献。李肇星说,大家都关心气候变暖的问题。国际社会已经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确定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基本原则。中国现在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还不到发达国家的六分之一,部分排放也是由于经济全球化、国际产业分工…  相似文献   

11.
《污染防治技术》2010,23(2):68-68
氮肥的发明,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产量剧增。然而,大量使用氮肥,却造成了全球氮循环失去了控制,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如藻类爆发、生物多样性丧失、疾病风险增加,甚至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但是为了保证全球粮食供给,人类不得不使用氮肥。如何寻找一条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又能消除氮的负面影响,亟待人们去解决。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2014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技术及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国际会议——暨中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行业白皮书发布会在京召开,会议上,各行业专家与企业代表以"非CO_2温室气体减排的激励机制建设"为主题进行了一场对话论坛。技术替代在当前保护臭氧层及遏制全球变暖趋势的大背景下,R290被行业公认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冷媒,具有无氟、低碳、天然、高效等诸多优势。不但符合《蒙特利尔议定书》对于淘汰臭氧层消耗物质的要求,也符合《京都议定书》关于减排温室气体的要求。目前我国空调使用最多的冷媒为R22和R410A,其中R22俗称氟利昂,属HCFC类物质,对大气臭氧层破坏严重。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的要求,我国需要在2013年将HCFC冻结到2009年和2010年的平均水平,2030年之前完全淘汰HCFC的生产和消费。对于目前大量使用的R410A制冷剂,产业在线分析师索晓芳表示,R410A并非环保制冷剂的终结品。这是因为R410A尽管不会对臭氧层产生破坏,但温室效应仍然明显,因此属于过渡性的替代品。环境保护部对外合作中心副主任肖学智表示:"中国房间空调器行业的HCFC替代对中国履约影响重大,如果全行业使用该技术  相似文献   

13.
水环境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因素的复杂巨系统,研究这些不确定性的变化有利于提高人们对水环境分析的认识和做出更切合实际的决策.详细、清晰地评述了不确定性水质模型研究的必要性、研究的方法和国内外研究进展等,并针对此类模型研究与应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和成因进行了分析与论述,最后结合目前的研究热点指出了今后不确定性水质模型发展的3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优质页岩陶粒滤料的制备与基本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天然页岩为原料,分别采用破碎法和成球法制成滤料生料,经焙烧,膨胀,制备了陶粒滤料.对这2种方法制备的陶粒滤料的孔隙率、孔径和酸碱可溶率等指标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可制备出性能优异的陶粒滤料.陶粒滤料的制备方法对其性能影响不大,而焙烧程序对陶粒滤料的性能有较大影响.实际生产时,可根据页岩特性、生产成本等确定陶粒滤料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上海地区气溶胶特征及MODIS气溶胶产品在能见度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气象站点能见度的历史资料和美国国家宇航局的MODIS卫星遥感手段获取10 km×10 km分辨率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资料,建立二者的季节平均关系,得到了上海地区季节变化的气溶胶标高,并利用标高数据和AOD的季节分布,反演出上海地区季节变化的区域能见度分布,研究了近地层大气气溶胶与地面能见度的关系,分析了上海地区AOD的特征及能见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上海地区冬春季平均能见度较差,外环线以内能见度在10 km以下;低能见度中心分布明显.  相似文献   

16.
生活垃圾可持续化填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中国填埋场现状分析,提出了"可持续填理"的概念.认为生活垃圾填埋场将从单纯的最终处置场所演变为填埋与中转相结合的场所.填埋场的可持续发展也将从两方面得到体现:一为垃圾降解过程及其副产品处理中以能量形式得到利用,另一方面为稳定化后的垃圾及填埋场本身空间得到再一次的利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3种方法研究了铀和铅对枯草杆菌的毒性:(1)试纸法测抑菌圈的直径;(2)血球计数板测细菌菌数;(3)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细菌形态和密度的变化.实验考察铀和铅的质量浓度为1~2 000 mg/L.结果表明:铀和铅对枯草杆菌的生长繁殖有显著影响;铀和铅对枯草杆菌的最大无作用剂量均小于1 mg/L;铀对枯草杆菌的致死质量浓度为500 mg/L,铅对枯草杆菌的致死质量浓度为 1 000 mg/L.同时,对以上3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确定了其各自的应用范围,为重金属对微生物毒性研究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土壤和活性污泥中筛选获得性能稳定、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达75%以上的菌株20株,其中编号为Ⅰ-18的菌株培养液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达85%以上,经鉴定为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实验表明,该菌株以质量分数为2%的蔗糖为碳源,以质量分数均为0.15%的蛋白胨与尿素组合为氮源;生长与分泌絮凝剂的合适温度为30℃,适宜的pH为7.0,最佳培养时间为80 h.利用该微生物絮凝剂处理水性油墨废水效果明显,15 min浊度去除率达98.7%.  相似文献   

19.
中国微生物絮凝剂的生产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微生物絮凝剂具有降解性能好、应用广泛、成本低、操作简单及不会导致二次污染等优点,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综述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开发研究状况,系统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培养条件、产絮凝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因素以及中国目前利用废水生产微生物絮凝剂的现状,并指出了微生物絮凝剂生产的现存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SiC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柴油车尾气颗粒物过滤材料获得了迅速发展,正逐步取代目前广泛应用的堇青石多孔陶瓷材料.结合堇青石和SiC过滤材料的性能特点,重点概述了2种SiC改性过滤材料(重结晶SiC.RSiC和硅结合SiC,Si-SiC)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并介绍了SiC颗粒物过滤器的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