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在阐明雷暴形成的背景条件的基础上,提供了全球雷暴的分布特征,分析其对环境造成的严重危害,并着重分析雷电在雷暴中的形成及其危害,最后简略介绍防雷电技术近30年来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3-2012年3~10月秦皇岛地区5个气象站雷暴监测和雷电灾害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天气综合分析方法,得出秦皇岛地区雷暴天气的时空尺度分布特征为:全区年雷暴发生频次总体上呈递减趋势,其中,2005年35次,2008年33次,2012年20次;6月份为全年雷暴发生的峰值时段,7月、8月次之,且与秦皇岛本地主汛期相吻合;在海岸带地区由于受海洋条件影响,个别年份雷暴最早出现在2月份,最晚出现在11月中旬;雷暴天气的日时段主要出现在下午至傍晚,占70%,夜间占20%,其他时段为10%;北部山区的雷电频次大于沿海地区,对应电力、化工等行业雷电灾害呈下降趋势,但是通讯、计算机、家电等弱电系统雷击事件呈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3.
青海东部雷电灾害分析及防雷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海顺  李维强 《青海环境》2006,16(3):97-98,133
文章通过1971~2000年雷暴资料的统计分析,按规范标准划分了东部地区的雷暴日等级,通过近4a东部地区各类雷电灾害的统计分析,提出了避免雷电灾害引发环境污染和灾害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因素之一──客源的形成条件,在此基础上对广西宜州市旅游资源的客源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坎布拉地区第三纪以来地球内外营力及青藏高原隆升事件与气候环境演化、黄河发育历史的基础上,阐述了坎布拉丹霞地貌景观的形成演化过程,并认为坎布拉丹霞地貌景观物质基础为古近系(距今65.32百万年)砂岩、砂砾岩,形成的鼎盛时期为距今7000a左右。  相似文献   

6.
四川彭州铜尾矿库植被特征分析与植物群落演替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翔  宗浩  王文国 《四川环境》2006,25(6):44-48
本文分析了四川彭州铜矿尾矿库的植被特征、群落特征与演替。在该尾矿库上自然定居的高等植物共91种,隶属38科79属,以菊科(Compositae)和禾本科(Gramineae)植物为主。形成6种相对稳定的群落类型;在2003年弃耕后形成的地段分布有史蒿+小飞蓬群落(Artemisia argyi+Conyza conadensis Comm.)、艾蒿+打破碗花花群落(Artemisia argyi+Anemone hupehensis Comm.)、艾蒿群落(Artemisia argyi Comm.)和白车轴苹群落(Trifolium repens Comm.);在经过30~40年自然演替的地段分布有芭茅+羊耳菊群落(Miscanthus sinensis+Inula cappa Comm.)和羊耳菊+千里光+密蒙花群落(Inula cappa+Senecio scandens+Buddleja officinalis Comm.);在近十年内新形成的地段现主要覆盖地衣和葫芦藓(Funaria hygrometrica)。通过对群落结构和不同地段植被特征的对比,对本铜尾矿库的演替现状和规律进行了分析,井讨论了人为影响对演替进程的影响,提出了人工恢复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1979—1981年气象资料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城市热岛效应对主要气象要素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例如:温度、无霜期、风速、日照、云量、降水量、雷暴、雨日、雾日和土壤温度),结果表明:城市效应对市区大气环境的影响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8.
一、酸雨及其危害近年来,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燃煤电厂和工业锅炉等排放到大气中的SO2和NOx逐年增多。SO2和NOx在大气平流层中经与臭氧反应,阳光照射以及某些金属粉尘(如氧化铁等)的催化作用而形成硫酸和硝酸.进入云中形成酸性降雨。目前,酸雨是全球几大环境问题之一,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在工业化发达国家的欧洲和北美地区酸雨现象已很普遍,导致农田大面积酸化.谁手继续耕种。大量湖泊酸化.形成“酸性湖”.因而鱼类迅速减少。据文献报道.加拿大、奥地利、澳州的5341个湖泊中,4.1%几乎没有鱼,14.8%的湖泊碱度非常…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与过量形成BaSO_4沉淀反应为基础,较详细地讨论了反应条件、从而拟定了用AAS和ICP-AES间接测定天然水中的方法、确定了方法的精密度,AAS法的RSD%为1.5,ICP-AES法为3.2.两种方法对比分析的结果接近,误差为1.0%(相对)。用于天然水中的测定,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环境与发展》课程在北师大的开设情况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与发展》课程在北师大的开设情况及效果分析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陈飞星1.国内外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及其教材建设情况目前,国内外环境教育已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环境教育体系。尤其在高等院校和有关的专科学校,环境教...  相似文献   

11.
12.
Jamaica has developed a new strategy designed to allow it to expand its bauxite and alumina production, to diversify both its markets and its sources of investment and, to move downstream into the production of aluminium and semi-finished products. Some benefits of this new strategy are already evident, several bauxite mines are being expanded, alumina plants are being re-opened while others are adding additional capacity, and the countries of Europe, Asia and North America are showing renewed interest in investing in Jamaica. With its new strategy, Jamaica intends to participate more fully in the world economy.  相似文献   

13.
龙须草的施肥时期和施肥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提高纸浆原料植物龙须草的产量进行盆栽和田间施肥试验。结果表明;①龙须草的最佳施肥时期为营养生长旺盛期初期和春季萌发生长期;②对龙须草采用少量多次的施肥方法效果好;③龙须草施用氮肥的效果好,在施氮肥的基础上施磷肥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螺旋藻的应用价值及环境保护功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综述了螺旋藻的基本特性,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及开发利用现状,着重讨论了螺旋藻的能源价值和在环境污染净化中的作用,展望了应用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我国声环境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噪声与振动法规标准的现状与前景;提出了噪声与振动控制(NVC)工程的服务业本质,并指出NVC工程学的任务和发展趋势,最后,就NVC工程学在我国发展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做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娄华勤 《四川环境》2006,25(2):51-53
介绍多元集成在线监测系统原理和系统组成,阐述该系统的特长和优越性,并简要叙述谊系统在环境监测和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文章概述了含砷废水的产生及其处理方法,重点介绍了国内外研究报道较少的活性污泥法,以引起人们对这一有效除砷方法的重视。通过总结活性污泥法除砷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活性污泥除砷的机理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要从活性污泥法除砷的机理、除砷工艺、及含砷废渣处理三方面开展研究,以促进该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饮用水消毒剂二氧化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剑  张璐  李伟英 《四川环境》2009,28(3):75-77
随着人们对氯消毒副产物毒性的认识,寻求替代消毒荆成为了水处理行业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概述二氧化氯在饮用水消毒应用中的特点,对其在水厂实际应用中的几个热点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最后对其研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宜宾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对树叶开发利用主要是茶叶、挥发油、蚕桑、中药材等。本文论述了宜宾植物资源开发的种类、经济效益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20.
Reintroduction of animals to the wild to establish free-ranging viable populations is a valuable conservation tool, but ecological skills alone are not enough to ensure a successful reintroduction; also needed to do the work are effectively designed and managed programs. This article suggests general guidelines for organizing and managing reintroduction programs, reviews some basic organizational issues, and considers ways to develop high-performance teams The need to integrate reintroduction programs into their larger interorganizational context is discussed. The reintroduction program's structure must be appropriate for its function and should be properly staffed, led, and buffered from its political environment It should process information well, learn rapidly from its own mistakes, and be creative A high-performance team devotes most of its energies to solving external rather than internal probl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