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跟踪研究自然资源的演化、开发利用过程调控机理一直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我所)资源环境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任务和研究方向。论文总结了1950年以来我所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与进展,在1950—1978年期间,我所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以大规模的自然资源调查与综合科学考察为主,丰硕的考察成果对中国的资源开发和区域发展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在系统地积累科学资料和开拓资源科学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它为了解我国资源环境、建立资源科学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78—2000年期间,我所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转向了区域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与资源科学研究并重的格局,完成的一系列考察报告为区域发展指明了路径,为全面认识中国自然资源和开展自然资源综合研究奠定了数据基础。2000年以来,我所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更加注重学科体系建设,促进了资源科学的学科体系建立;更加注重世界资源研究,将自然资源考察地域拓展到全球范围;更加注重机理过程研究,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资源流动、资源安全、生态服务功能等领域进行了理论开拓;更加注重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在环境修复的理论和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展望未来,我所资源与环境领域研究将会继续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能源及矿产资源等关键资源为主要对象,在以下5个方面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推动资源学科的建设与发展:①区域综合科学考察与资源科学综合研究;②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复杂性;③自然资源流动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④世界自然资源态势与国家战略性资源安全;⑤环境修复机理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2.
对自然资源的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平 《自然资源学报》1994,9(3):280-287
自然资源问题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人类利用的角度,进一步剖析了自然资源的定义和本质,导出自然资源能否持续利用是资源短缺问题的关键,归纳出造成资源短缺的四个主要原因。最后,以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为出发点,提出资源科学是以自然资源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3.
沈镭  钟帅  胡纾寒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8):1773-178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自然资源综合研究和管理实践提出了新的需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大规模的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任务完成之后,自然资源综合研究逐渐成为资源学界的关注重点。新时代下自然资源研究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本文论述了山水林田湖草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与自然资源关联关系,重点探讨了当今国内外最为关注的四种典型关联研究主题,即资源—资产—资本关联、能源—资源—技术关联、食物—水—能源关联、能源—水—土地—碳排放关联,并结合新时代提出的政策导向,提出应对地缘政治风险、气候变化、国际贸易不确定性、重大应急事件等问题的新视角及相关建议,旨在为自然资源研究相关学科发展及创新能力建设提供新的思路。结果表明:百年未有的时代变革对自然资源的地位与作用产生了深刻影响,亟需加强自然资源的基础理论研究并尽早设立自然资源研究重大研发计划,为服务于国家自然资源战略及重大工程需求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4.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铮 《环境保护》1997,(9):36-39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章铮环境经济学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两个经济学分支。目前,国外已经形成了美国未来资源研究所、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三大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研究中心,出现了一批著名...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的大规模、长时期、持续的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活动推动下,中国自然资源研究形成了跨部门、跨学科、跨地区的综合集成的发展特色,并且在“任务带学科”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步创建了较为系统的资源科学理论基础和实证方法论体系。面对自然资源部成立以来国家对自然资源综合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重大需求,推动建立并完善独立的资源科学学科体系,已成为当前我国自然资源研究领域的重要任务。本文系统梳理了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和研究的发展过程,着重论述了不同时期的重点发展方向及特点,完成了对不同时期历史机遇的总结与展望。可以发现:中国自然资源研究已经形成了国家需求导向并引领学科建设的发展趋势,未来应继续坚持以多学科整合为特色的综合研究范式,开拓中国特色的资源科学系统研究新视角;加快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完善资源科学人才培养体系;加强资源科学的学科史研究,厘定资源科学与地理学、地质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相互关系,积极引入大数据理论框架及技术优势,创新“自然资源大数据”或“资源利用大数据”等相关理论及技术,建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过程动态评价方法,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自然资源本底及其与生态环境综合影响评价方面的决策支持,探索解析自然资源利用过程中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以及两者之间的系统关联机制。  相似文献   

6.
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是基础性科技工作,对于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进入21世纪,我国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工作从低谷中逐步复苏,但依然面临科考人才断档、经费支持不足、跨国考察组织艰难、重大成果产出不多等诸多挑战。本文从地域范围、队伍组成、技术手段、成果影响等角度总结了我国综合科学考察工作的最新进展,并展望新时代,提出了我国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工作的六大发展趋势,包括:从综合科学考察向自然资源综合考察研究转变;考察国际化进程将加快;注重多学科综合考察与宏观微观结合调查;考察技术将更加多样化、智能化和精准化;考察信息数据共享平台支撑能力更加强大;科考人才的培养成为紧迫需求将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7.
分类是自然资源调查和管理的基础,重构自然资源分类体系是自然资源部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自然资源的学理、法理、管理内涵和前人的分类现状,梳理自然资源学理和管理逻辑上的本质特征,提出了新的自然资源学理和管理分类方案,并以自然资源管理分类方案为基础,构建了自然资源调查总体框架,提出了自然资源调查的总体思路。结果表明:根据学理注重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等特点,以物质、能量、空间为主的3类自然资源表现形式为基础,形成3类五级自然资源学理分类方案;根据管理注重的实践性和权属边界特征,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自然资源部对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要求,将自然资源本身、赋存空间及属性合并,构建新的自然资源类型和14类三级自然资源管理分类方案;以新的自然资源管理分类方案为基础,系统梳理了新形势下自然资源调查的总体目标、调查对象、调查类型以及对应的调查精度、服务出口等内容,形成自然资源调查总体框架,支撑新时期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交叉性以及通过学科交叉实现学科创新,是学科创新发展的重要特征。本文探讨了地理学和资源科学融合的学科基础,指出自然资源的稀缺性、自然资源的空间性、自然资源系统的复杂性和自然资源问题的应对性是地理学和资源学学科对象的共性;阐述了地理学、资源科学两者相互作用及其历史过程,梳理了地理学、资源科学与人地关系思想、可持续思想的发展关系,揭示了地理学和资源科学的差异性特征;地理学、资源科学的共性与差异性,促进了资源地理学的产生与发展。据此,提出了资源地理学的学科内容与方向,论述其全球及国家战略支撑,展望中国资源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以期更好地认识中国地理学和资源学交叉融合的现状,从整体范畴上把握学科发展的脉络,促进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理论和方法的移植创新,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提高学科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9.
自然资源适应性管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26,自引:15,他引:11  
自然资源适应性管理是随着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认识的不断深化,在自然资源管理研究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资源管理模式。适应性管理在充分认识自然资源管理系统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前提下,强调在资源管理的实践中不断增进人们对自然资源系统规律的认识,进而提升自然资源管理水平。研究系统论述了自然资源适应性管理的内涵,要素与组织形式,认为目前自然资源适应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尺度效应、自然资源管理的模拟与监测、制度欠缺灵活性、协调困难、研究与管理机构的利己主义、传统资源管理思维的局限、成本和管理风险以及生态价值之间的取舍等。通过分析,总结出自然资源适应性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包括适应性规划、适应性结果监测、协同适应性管理、适应性风险管理等。建议国内研究应进一步提升对适应性管理的认识,推进适应性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开采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由于对可持续发展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少地方出现了低层次、掠夺性、破坏性的采掘,使自然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资源枯竭,污染严重,生态破坏,森林植被减少等等。公害事件时有发生。这些已成为现代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就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1.
沈镭 《自然资源学报》2013,28(9):1464-1478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迎来了30周年的大喜日子。论文系统地回顾了30 a来学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30 a来,学会经历了开创、发展和壮大的不同阶段,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资源科技支撑的同时,不断丰富资源科学研究的实践经验,并初步建立了中国特色的资源科学理论和方法体系框架。目前,学会已经拥有5 000多名会员、16个专业委员会、3个工作委员会、6个省级学会,成为中国科协下属的全国201个科技社团中的优秀学会之一。通过了国家民政部组织的中国社会组织评估并获得全国社会组织4A 级等级证书;获得了中国科协组织评审的优秀科技社团三等奖。但是,一些根本性问题仍然存在,包括:基本确立了资源科学但尚不牢靠;强调资源综合研究但分支学科分散;国内学术交流活跃但国际交流薄弱。未来学会将继续完善现有的理论方法体系,开拓资源学科研究的新领域;加强世界资源研究和国际合作交流;围绕国民经济应用性强的重大资源科学问题开展决策咨询;狠抓学科建设和资源科技人才培养;搭建"自然资源态势分析与学科发展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2.
关于自然资源核算的研究进展与争议问题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自然资源核算是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首要工作,为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建立我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制度,也需要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的核算.论文从核算项目分类,理论方法和实践应用三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自然资源核算的研究进展,力图厘清国内外自然资源核算研究的共识与争议问题.西方国家资源核算研究起步较早,在理论方法和实际应用方面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与之相比,我国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理论分析层面,自然资源的核算方法多是沿用国外的估价模型,缺乏创新.目前,国内外普遍按照先实物量再价值量,先存量再流量,先分类再综合的原则进行自然资源核算研究.但是,各国的核心项目分类尚未统一,自然资源估价方法的选择还存在争议.在实践方面,联合国等五大机构联合发布的SEEA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追捧,很多国家开始在此基础上探索本国的资源核算体系.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共识问题,论文提出了我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确定核算项目,选择估价方法,分步推进自然资源核算和自然资源核算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衔接.这些问题的解决思路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选择可控或拥有的,产权明晰的自然资源作为核算项目,充分考虑资源要素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选择估价方法,优先建立单项资源的区域自然资源核算体系,结合各方力量设计我国统一的自然资源核算标准.根据上述思路,开展自然资源核算研究,将资源环境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构建自然资源核算框架体系,是编制我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一项重要内容,对顺利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实物量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永波 《环境保护》2020,48(5):56-59
文章认为我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实践在进入价值量核算之前先要解决实物量核算存在的问题。文章首先提出目前我国实物量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存在数据收集不全面、汇总不准确及发布不及时等问题,其次从我国自然资源权属及管理制度、监测技术、人员培养及宣传力度等方面做了原因分析,最后提出明晰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转型管理制度、共享监测技术、建设信息发布平台等具体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控制自然资源和重要自然资源国家所有的模式下,原生态的自然资源主要由国家供给和管理,而通过法律构建自然资源费制度是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和有偿管理,并进行自然资源更新、培育的有效途径。明确自然资源费的涵义和分类,依据公共物品和外部不经济内部化理论,并结合社会转型过程的法律背景确立自然资源费制度的内容是构建这一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走过60年,资源科学研究已从最初的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发展成了一门综合性的资源科学学科体系。期间,国家先后编制了7次科技发展规划,尤以《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和《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对资源科学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最大。前者推动了中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事业的形成与发展,后者促进了中国资源科学考察事业的发展与壮大,进而推动了资源科学的形成与发展。60年来的中国资源科学可以初步划分为大规模的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时期(1950—1960年代)、区域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与资源科学研究时期(1970—1980年代)和资源科学学科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时期(1990—2000年代)等三个阶段;2000年前后中国资源科技工作者先后完成的《中国自然资源丛书》、《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和《资源科学》等三项标志性成果的出版,为我国建立资源科学体系奠定了科学基础;2008年《资源科学技术名词》正式颁布,必将进一步促进中国资源科学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6.
资源科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与建设途径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资源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资源的形成、演化、质量特征与时空分布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之相互关系的科学。资源科学的学科体系与分支学科主要包括理论资源学、综合(基础)资源学、部门(应用)资源学与区域资源学,其中,综合资源学可以续分为7个资源学科,部门资源学可以续分为9个资源学科;理论资源学作为资源科学通论,区域资源学作为资源科学在具体区域的实际应用,都可做出进一步续分;由此提出了资源科学学科体系发展的三维结构网络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高等院校资源科学的专业设置、学位体系与课程设计,提出整合现有分列的资源科学研究内容,在国家“学科分类与代码”和“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增列资源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门类;高等院校的资源与环境学院,在资源科学之下可以设立资源科学、资源技术与资源管理3个本科专业,并招收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以此推动资源科学学科体系的发展与高级资源科学人才的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17.
浦宝康 《交通环保》1995,16(6):31-33
本文介绍了一咱因油污染造成自然资源受损的计算方法,其赔偿金额可为双方(肇事方与负丽环保的机构)接受,从交能系统而言,形成自然资源损害的主要原因,还是船舶造成的油污染。本文试注油污染涉及自然资源受损的各有关方面以及赔偿评估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8.
朱选 《自然资源学报》1988,3(2):174-185
机助地图叠置分析包括多边形叠置分析和网格叠置分析两种方法。本文论述了多边形叠置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多边形叠置分析软件设计的基本思想,探讨了机助地图叠置分析在自然资源研究中的应用领域,并以实例说明了机助地图叠置分析应用于实践的方法和过程。机助地图叠置分析可应用于自然资源数据的统计计算、自然资源的分类和评价,以及动态、变化分析等方面。它对于自然资源尤其是农业自然资源的研究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再生资源科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再生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本文论述再生资源科学的形式,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对再生资源科学的发展人了客观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自然资源功能价值论初探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本文以经典的价值理论为基础,探讨了自然资源的功能价值论,构筑了功能价值估算的基本模型,并对水资源用作渔业、饮用、旅游、农灌等功能价值作了具体阐述和实例计算,为自然资源的价值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想角度,在自然资源核算中为自然资源的合理定价探讨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