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5 毫秒
1.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丹 《中国环境科学》2013,33(9):1705-1713
将DEA中基于能源投入的Shephard距离函数引入到LMDI分解模型中,建立了1995~2010年中国6大产业能源消费碳排放7因素分解模型.研究结果显示, 产业结构效应、经济产出效应、人口规模效应、能源绩效效应对碳排放的增加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其中经济产出效应的累积贡献率最大为135%,产业结构效应、人口规模效应、能源绩效效应对碳排放累积贡献率分别为10.74%、9.39%、0.65%;潜在能源强度效应对碳排放下降的累积贡献率最大为54.6%,说明产业能源强度的调整空间较大,且抑制效应逐年增强;能源结构效应、能源技术进步效应对我国碳减排的累积贡献率分别为0.2%和1.04%,贡献微弱,亟待提高;从产业层面研究发现,农林牧渔业、建筑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和其他行业的低碳发展较好,工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低碳发展不佳,工业始终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
不断降低水资源使用强度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一个核心任务。运用对数平均D氏指数方法(LMDI)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2003-2009年间我国工农业水资源使用强度变动的区域因素贡献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影响全国工农业水资源使用强度下降的最主要因素,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对全国工农业水资源使用强度下降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区域经济规模变化所起作用较弱;东、中、西部省份在技术进步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区域结构效应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农业内部的节水总效应显著大于工业内部的节水总效应;农业内部的产业结构效应最大,工业内部的技术进步效应最大。为了实现全国工农业水资源使用强度的持续下降,应大力推进农业和工业技术节水、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加强科学管理和区域发展合作等。  相似文献   

3.
运用Kaya模型对农业碳排放量、经济增长、技术水平、人口规模因素进行分解,结果显示:除经济效应外,能源效应、技术效应、人口效应均为负值。大连市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温室气体的排放。而农业能源结构的调整、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农业人员的减少缓解了农业碳减排的压力,其中技术效应的贡献最为突出,农业技术的提高是现阶段大连市农业碳减排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4.
将扩展的Kaya恒等式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分解法相结合,以2005~2016年东北三省主要能源消费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优化的碳排放分解模型,测度并分解其碳排放与碳排放强度.通过与中国同期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定量对比分析,考察各产业(部门)能源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产业结构效应、经济产出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对东北三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2005~2016年,东北三省碳排放总量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8.84%,碳排放强度普遍高于中国碳排放强度.经济产出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对东北三省碳排放增长起拉动作用,其中经济产出效应贡献最大为188%,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不利于碳排放的降低.产业能源强度效应、能源结构效应及产业结构效应对东北三省碳排放增长起抑制作用,能源强度效应的抑制作用最大为59%,产业能源强度的调整空间较大.降低能源消耗强度,调整产业内部结构,完善经济政策体制是今后促进东北三省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8):198-206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保护与水安全是支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如何缓解水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也关系到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该文构建扩展LMDI模型,对黄河流域2004-2018年数据,利用脱钩模型将脱钩驱动因素分解为4个驱动因素,并对黄河流域脱钩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水足迹总量方面,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水资源匮乏指数较低,不处于水资源紧缺状态。(2)在脱钩状态方面,黄河流域整体和农业水足迹为弱脱钩态势,工业水足迹由弱脱钩逐渐向强脱钩转变趋势明显。(3)在脱钩因子分解方面,黄河流域规模经济因子和人口因子为正向脱钩因子,产业脱钩因子和技术脱钩因子为负向脱钩因子,黄河流域9省脱钩驱动因子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6.
通过完全分解模型,把生态足迹分解为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足迹强度3种因素的变化效应,为定量研究影响环境压力的因素提供一种思路。对武汉市1995~2020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的研究表明:生态足迹变化是由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在不同时期各因素对足迹变化所发挥的效应不同;总的看,经济规模的增长助长总足迹的增加,而足迹强度的降低对总足迹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产业结构的变动先是对生态足迹的增长起遏制作用,随后对生态足迹的增长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构建广东省生活能源消费的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2000~2014年间能源结构、人口规模、居住面积和设备消费等因素的变化对生活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4种因素的累计效应均为正,而采用逐年效应角度观察,设备消费是生活能源消费增加的最大拉动因素,其次为居住面积。基于研究结果,提出降低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1—2017年湖南省及各市州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增加值、GDP等相关数据,运用LMDI方法,对湖南省工业废水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分析,主要结论如下:2011—2017年湖南省工业废水排放呈逐步下降趋势,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均有助于减少工业废水排放,而收入效应和人口流入都促进了工业废水排放的增加;全省工业废水排放的增加主要是由洞庭湖地区引起,各地技术进步和收入效应对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与湖南省整体一致,但产业结构调整及人口流动对各地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具有地区差异性。提出如下建议:加强技术创新;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居民消费转型升级;加快城市间和城乡人口流动;因地制宜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9.
关军  蒋立红  张智慧 《环境科学研究》2016,29(11):1718-1724
研究建筑业物化能的影响因素对促进建筑业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为较为准确地研究建筑业物化能的影响因素,在构建部门拆分的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完全分解方法构建了完全结构分解模型.该模型将建筑业物化能影响因素分为列昂惕夫效应、强度效应和终端需求规模效应.采用该模型对2005—2010年建筑业物化能增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部门拆分的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产业部门划分粗略和统计数据不可靠等因素导致的误差,提高结果可靠性.②2005—2010年建筑业物化能(以标准煤计,下同)增长了6.755×108 t,终端需求规模效应显著拉动了建筑业物化能的增长,其贡献率高达188%;列昂惕夫效应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物化能增长,其贡献率为42%;强度效应则较为显著地发挥了削减物化能的作用,贡献率为-130%.③相比传统模型,完全结构分解模型消除了分解残差(-7.399×108 t),从而提高了分析可靠性.从提高工程建设规划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和建筑维护,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绿色建造和智慧建造,促进建材生产过程节能减排和发展高性能建材等方面提出了控制建筑业物化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根据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模型,构建了环鄱区水污染生态足迹模型;利用LMDI模型分析了2010—2013年环鄱区水污染生态足迹分异变化的驱动因素,结合泰尔指数分解方法分析了其区域差异性;基于经济和生态视角构建了环鄱区各城市的用水匹配指数,通过指数矩阵对各城市的水资源消耗公平性进行评价,并从总体上对环鄱区各城市水污染生态足迹情况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建立塔里木河上、中、下游各用水户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模型,确定了上、中、下游各用水户的优先次序;在此基础上,用分解协调法建立起以取得最佳的综合效益为目标的水资源优化分配两层模型,计算出2000年塔里木河沿岸地区在不同年型下的水资源优化分配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助于今后塔里木河沿岸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脱钩态势评价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与数据收集,构建了中国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的脱钩时态分析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实证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1953—2010 年中国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的脱钩态势,系统剖析了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脱钩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根据水资源消耗利用变化趋势,采用Logistic 模型,对我国水资源需求利用的自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对水资源需求利用预测结果进行修正。同时从社会政治、经济技术方面进行水资源利用脱钩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未来10 a,我国用水总量增长速度将加速减慢。预期至2020 年左右,我国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有望保持绝对脱钩的发展态势,用水总量预计将进入缓慢下降期。  相似文献   

13.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with which natural resources are utilized is an indispensable for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arbon neutrality. By analyzing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energy, water, and land, we established a comprehensive natural resourc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index (NRUEI). We then calculated the 2016 index for 165 cities in China, and investigated what caused it to vary. We found three main results: (1) the NRUEI varied greatly across China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urban energy utilization efficiency (EUE), water utilization efficiency (WUE) and land utilization efficiency (LUE); (2) the NRUEI showe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a city's population size, economy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and the level of urban social development (GDP per capita); (3) cities in East China have the highest natural resourc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while cities in Northeast China have the lowest.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hina's increasing urban development is associated with rising natural resourc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that the city's endow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at efficiency. Furth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terminants of a city's NRUEI differed in large and small cities. Lastly,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improving EUE is key for improving NRUEI in urban China, and different efficiencies can be improved intertwined. A major takeaway of this study is that there is great potential for improving natural resourc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in Chinese cities and we include city-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efficiency improvements.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苏鲁界湖南四湖水源保护与利用状况的详细考察,全面系统分析了湖域水资源现状、存在的关键问题、影响因素等。针对湖域水资源现状,探讨了南四湖流域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协同机制,即建立湖域水资源协同规划与管理机制、湖区经济协同发展机制、生态修复与补偿协同机制、群众协同参与与监督机制、水危机协同处置机制和湖域界面冲突协同控制机制等,以促进跨界区域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统筹区域协同发展,增强南四湖湖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5.
杨柳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39(12):178-180
在分析国内外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背景下,根据某地2013年的水资源利用类型,试图构建了该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文中对研究目的和意义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了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区的概况,对某地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概述,包括对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与构建和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并进行了讨论与展望,为中国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资源利用与资源退化在时间及空间领域上的表现有所分异。识别出那些受人为干扰严重且易于发生资源退化的区域(资源利用的热点地区),对这些区域给予重视并采取特殊的管理机制以避免资源的进一步退化和环境的恶化,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以印度北部山地小流域的研究为例,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取4个参数作为评价指标,即资源利用的重要性、资源的需求程度、资源利用的可获取性以及人类活动造成的景观生态学的干扰指数,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对资源利用热点地区的识别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研究,将该流域划分为3种区域,即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和低敏感区,分别体现了不同的资源退化在空间上的分布。  相似文献   

17.
沾益县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需解决工程型和水质型缺水问题,从水资源开发利用原则、饮用水源保护、水环境整治、控制污染源、节水(能)改造5个方面来解决。应以污染总量控制指标建立水资源安全系统和预警机制,保障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改进序关系法的北京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指标权重的确定是水资源综合评价工作的基础.前期的研究多采用单一的权重确定方法,致使评价结果存在差异.论文提出改进序关系法来确定指标权重,通过构建北京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Spearman 检验淘汰不通过一致性检验的专家指标排序,并运用循环修正的思路统一指标重要程度排序,最后通过相邻两个指标的标准差比值确定指标间的重要性比率,建立了基于改进序关系法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模型,并对北京市2005—2010年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进序关系法确定指标权重,使得组合权重体现专家意见和指标数据信息,主客观权重分配的问题也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全面了解太湖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加强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根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涵义和太湖流域的实际情况,构建太湖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分别对太湖流域2008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评价,两种模型计算结果均表明,2008年太湖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处于中上水平,其主要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水环境状况和水生态状况问题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协调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关系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以张家口为例,采用洛伦兹基尼系数和不均衡指数模型对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要素的时空匹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5年张家口水资源与人口、耕地面积分布处于“匹配比较合理”和“相对匹配”状态,水资源与经济布局匹配呈现出由“完全不匹配”状态逐渐转变为“相对不匹配”状态。在空间匹配演化方面,水资源与人口、耕地面积的匹配度变化不大。水资源与经济匹配结果表明在水资源禀赋越差的地区,经济增速越快,水资源与经济的空间匹配状况越差。张家口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要素时空匹配特征研究,对于指导区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