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人的不安全行为及在工作环境上的不安全情况,经常是导致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如果我们改善和控制这些因素,便可以有效预防意外事故。在改善工作环境方面,香港特别行政区制定了一系列职业安全与健康法规。在安全培训方面,香港职业安全健康法规在一般性责任条款中明确规定:雇主必须为员工提供足够的安全培训和指导,以避免意外发生。同时有些法规要求一些高危险行业的雇主应向员工提供指定的安全培训,目的是通过培训,加强工人的安全知识、意识和技能,确保他们能够安全地工作。  相似文献   

2.
著名国际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认为: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导致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该理论揭示了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工业伤害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而海洋钻井平台危险系数高、施工难度大、救逃生困难,发生事故将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因此,如何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3.
从人的意识和个人因素事故致因模型出发,探讨了潜在危险存在的情况下,人的意识活动过程和个人因素与事故发生之间的联系;分析了不同的意识状态下,个人因素对于潜在危险的感知认识的作用和影响以及由此而决定的工作行为的安全程度,以及相应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4.
公众防灾意识的减灾效应 提高公众的安全防范能力 城市是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一旦灾害发生,很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因此,开展城市公众防灾减灾意识的教育,对城市减灾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很多城市灾害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人们的疏忽而引起的.如城市火灾、爆炸等,还有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采地下资源而引起的地面沉降、滑坡、泥石流等.公众的安全防范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很多灾害的发生.但在我国很多城市地区,由于平时接触的灾害防范知识教育和宣传很少,人们缺乏对灾害知识的了解,没有充分地认识到城市灾害的潜在威胁,因此对防灾教育及宣传采取置之不理的方式.公共防灾意识的普及能让人们了解灾害发生的原因、危害、影响因素及如何避免等,以增加公众的安全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主持人,你好:企业煤气安全管理不到位存在的较大危险因素和易发生的事故类型有哪些?如何预防?易安网友易安网友,你好:企业煤气安全管理不到位存在的较大危险因素有:1.设计与施工不符合要求。2.未建立煤气应急救援体系。易发生的事故类型有:中毒和窒息、火灾、坍塌、其他爆炸和起重伤害。  相似文献   

6.
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危险化学品运输是一种动态危险源,在运输过程中火灾、爆炸、泄漏、中毒事故时有发生,对人类生命、物质财产和生态环境的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对危险化学品在运输过程中事故发生的类型、事故的成因、事故的危害进行了探讨,阐述了事故的预防措施以及事故后如何做好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7.
一些工作环境中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如重型机械或大动力的切割工具发出的强噪声,危险化学品导致的毒烟和有毒气体等,对于这些危险,人们的预防意识很强,也知道如何防护。但是,在办公室工作环境中,危险隐藏在角落,人们往往不重视甚至忽略,受到伤害。本栏目分2期介绍办公室安全的相关知识,教大家如何营造健康愉快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的经营机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企业的安全生产也面临着如何改革的问题。 劳动灾害的发生大体上有两种情况:一是虽运用了已有的知识、经验、手段,对劳动对象进行了安全分析,并把行为规范在相应法规的范围内,但仍然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故并造成了损失,这是人们现有认识水平尚认识不到危险造成的。二是虽知有危险,或至少直接操作者或组织领导者知道有危险,或有关法规已明示,但由于怕麻烦,图方便或存侥幸心理,或者由于条件的限制,  相似文献   

9.
<正>主持人,你好:请问冶金企业内的主电室、电气室、配电室存在哪些较大危险因素和易发生的事故类型有哪些?如何预防?易安网友易安网友,你好:冶金企业内的主电室、电气室、配电室,存在较大危险因素和易发生的事故类型有:(1)电气盘、箱、柜安全防护装置缺失;(2)高、低压电气柜前未铺设绝缘胶板,使用不合格安全用具。易发生的事故类型有火灾和触电。  相似文献   

10.
正主持人,你好:请问变配电室的环境对配电室安全,存在的较大危险因素和易发生的事故类型有哪些?如何预防?易安网友易安网友,你好:变配电室环境对配电室安全,存在的较大危险因素和易发生的事故类型有:雨、雪及小动物进入室内破坏绝缘层或绝缘不良,导致触电事故或火灾。  相似文献   

11.
正主持人,你好:请问锅炉安全附件及保护装置,存在的较大危险因素和易发生的事故类型有哪些?如何预防?易安网友易安网友,你好:锅炉安全附件及保护装置,存在的较大危险因素和易发生的事故类型有:安全附件及保护装置失效,导致锅炉内超压或缺水而引起爆炸。主要防范措施有:(1)安全阀、压力测量装置、水位测量与示控装置、温度测量装置,以及其他保护装置的设置、技术参数、运行和检验应符合相关规定;锅炉及附件应定期检验。  相似文献   

12.
正5月23日,江苏省扬州市一化工厂发生火灾。同日,上海市奉贤区银工路99号储存经营化工原料的上海湘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发生火灾。进入夏季和汛期,雨水增多,气温越来越高,是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易发期和多发期。本期特刊发夏季危险化学品相关消防知识,以供借鉴。夏季危险化学品易发生火灾的原因炎热的气候条件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储存威胁很大。危险化学品火灾也多发生在炎热的夏季。温度升高使危险化学品体积压力增大。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般物理现象。易燃液体的膨胀系数普遍较大,  相似文献   

13.
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电炉炼钢厂应用危险预知训练(KYT)管理模式,在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控制各类事故发生、提高员工自我防护能力和意识等方面取得成效。危险预知训练的内容1.训练内容是针对岗位和作业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刘微  孙世梅  杨泽霖  王凯 《安全》2021,42(7):74-78
为预防急性职业中毒二次事故的发生,采用事故致因"2-4"模型,研究在安全管理网公示的171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中114起发生二次事故的行为原因,分类并统计各类原因的发生频次概况.结果表明:个人层面事故原因分析中,盲目施救、缺失应急救援演练、未进行针对性应急演练、安全培训不到位、作业过程中无人监护等一次性行为导致事故发生频率最高;不具备相关应急救援知识、操作者不能清醒地认识到现场存在的危险因素贸然救援、管理者应急救援意识淡薄、盲目施救的冲动心理和无知属性等习惯性行为致使事故发生的频率最高;组织层面事故原因分析中,安全管理体系欠缺主要为缺少应急管理制度和应急救援预案.  相似文献   

15.
从2000年开始,《劳动保护》杂志社连续13年开展不同主题的安全文化普及活动.通过政府发动、企业组织,杂志社利用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两个平台进行宣传推广,使得活动规模逐年增加,从最初100多万人,到目前每年有两三千万人参赛. 2000年:全国安全生产与工伤保险知识竞赛; 2002年:全国危险化学品知识竞赛; 2003年:安全生产建章立制征集活动; 2004年:全国消防安全知识竞赛; 2005年:安全生产普法知识竞赛; 2006年:全国劳动安全防护知识竞赛; 2007年:全国工伤保险与安全生产知识竞赛; 2008年: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知识竞赛; 2009年:全国职业安全健康知识竞赛; 2010年: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知识竞赛; 2011年:全国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知识竞赛; 2012年:全国危险化学品安全法规知识竞赛; 2013年:全国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知识竞赛.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危险化学品是高等学校各学科领域在教学、科研过程中广泛使用的实验用品.因其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腐蚀性等特点,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是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结合我校危险化学品的一些管理措施,从四方面论述了高等学校如何切实做好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施倚 《劳动保护》2021,(2):96-97
主持人,你好!化学品生产单位生产过程中受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存在哪些较大危险因素和易发生的事故类型有哪些?如何预防?易安网友易安网友,你好!化学品生产单位生产过程中受限空间是指进入或探入受限空间进行的作业。作业过程中存在较大危险因素和易发生的事故类型有:1.未对受限空间进行安全隔绝。  相似文献   

18.
Kingbowyu网友,你好!首先,可以肯定地说,您提出的这个问题,是没有既科学又确定的答案的。原因是到目前为止,对什么是“安全意识”并没有统一的认识,举例来说,有认为“是安全思想”,有认为“是对身边危险因素正确判断、认识及采取相应防范措施的意识”,还有人认为“是安全知识和事故教训的认知”或者“是安全概念、想法和思路”等,不一而足。而新员工的安全意识,就更不知如何界定了,除了与本企业生产过程有关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外,新员工与老员工在所谓“安全意识”上有何差异?是否需要刻意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19.
矿工不安全行为致因分析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和研究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原因及控制已成为预防矿难发生的热点问题。针对现场获得的矿工不安全行为(“三违”)事件,从生理和心理效价、经济效价、时间效价、法规执行成本、危险压力成本五个方面进行致因分析,采用模糊聚类方法,选取适当的阈值λ,将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分为三个基本要素,即:安全知识不足、安全技能不够、安全意识淡薄。鉴于目前对“三违”人员通常采取行政处罚,以及对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流于形式,未能杜绝三违的重复发生,提出了针对不安全行为成因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模式,并且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某木材加工企业安全评价中的危险因素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材加工生产中危险有害因素较多,发生人员伤害事故的风险比较高. 用安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以某木材加工企业生产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对造成人员伤害的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导致伤害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了分析,为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