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膜过滤技术用于饮用水消毒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国外近年来在饮用水膜过滤技术方面的研究报告对膜过滤技术用于饮用水消毒处理的可行性进行介绍与评述。文中对膜过滤消毒技术与其它几种常用的消毒技术进行了比较,并对膜过滤技术的消毒机理以及膜孔径、膜材料、操作条件、膜的负荷和选择性等几个因素对消毒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给出了膜过滤技术用于饮用水消毒的优势,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研究分析表明,通过对膜及操作控制条件的适当选择,膜过滤可以从水中全部或大部分地去除细菌、病毒和其它微生物体,可有效地用于饮用水的消毒处理,是一种具有前途的潜在的消毒技术。  相似文献   

2.
饮用水处理工艺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部分就是消毒工艺。但是自从人们认识到了传染病,比如伤寒、痢疾等通过饮用水出现的微生物疾病后,消毒技术就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为此本文也将针对当前饮用水处理中的消毒技术展开研究,全面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希望对消毒技术的提升起到更大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3.
该文分析了饮用水消毒的现状,提出保持氯消毒不变,用羟基自由基氧化法对饮用水进行后处理,去除氯消毒产生的卤代烃,以提高饮用水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饮用水消毒技术发展趋势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毒过程是饮用水安全保障研究的热点,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0—2012年间的学术论文和发明专利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全球在饮用水消毒领域的研究动态和趋势以及我国存在的主要差距.结果表明全球对该领域研究的关注度持续增加,其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消毒技术工艺和消毒副产物两方面,其中氯化、臭氧氧化、氯化消毒副产物是近十余年的关注焦点.美国和瑞士作为本领域研究的主要领先国家分别在文章产出量和研究水平上位列第一,值得注意的是瑞士在本领域的研究偏重于高级氧化技术和新型消毒副产物.我国的发文量仅次于美国而专利申请量仅次于日本,但研究水平远落后于世界领先国家.我国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氯氧化消毒工艺和常规消毒副产物生成与控制,原创性研究有待加强.本研究对明确我国饮用水消毒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研究人员选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60Co-γ和高能电子束为辐照源,对TCA和DCA水溶液以及模拟水加氯消毒后的水溶液进行了辐照降解研究。结果表明:辐照技术能有效地降解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物,并且还能够抑制消毒副产物的进一步生成,这对于消毒后饮用水质量的保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昆明市饮用水中卤代烃现状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昆明市饮用水经加氯消毒前后卤代烃污染物进行了两的的调查,结果表明昆明市饮用水中的主要卤代烃污染物是氯仿和四氯化碳两种,其浓度均远远低于国家标准。采用传统的煮混法即可去除80%以上的污染物。  相似文献   

7.
邵志良 《环境工程》1989,7(4):51-53
为了防止或减少自来水中因采用常规氯化法消毒而产生的危害人类健康的有机氯化物。本文对用氯胺消毒和二氧化氯消毒进行论述,旨在推荐这两种有效的饮用水消毒法的广泛应用,以提高或改善自来水的水质。  相似文献   

8.
饮用水中的消毒副产物及其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楚文海  肖融  丁顺克  张瑞华 《环境科学》2021,42(11):5059-5074
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是在饮用水消毒时由消毒剂与有机或无机前体物反应生成的一类次生污染物,其由于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三致特性在全球范围内广受关注.聚焦于饮用水中的DBPs,介绍了DBPs的主要分类和研究历程,汇总了多地饮用水中常见DBPs的浓度水平以及全球饮用水水质标准对DBP指标的管控要求.随后系统介绍了饮用水中DBPs的控制策略,包括源头控制、过程控制、末端控制以及协同控制这4大类,并对各类控制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评述了中国的DBPs研究的现有水平和未来趋势,并展望了未来有关DBPs控制方法的研究方向.一方面,在评价某种工艺或技术对DBPs的控制效果时需要考虑DBPs浓度和水质综合毒性的变化,另一方面,建议关注耦合源头、过程和末端控制技术的协同控制方法,兼顾从源头到龙头每个节点,实现对饮用水中各类DBPs的高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饮用水氯化消毒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饮用水氯化消毒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水处理领域的研究重点,其氯化消毒过程动力学过程模型的建立,对于饮用水含氯量监测、评价及生成消毒副产物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饮用水氯化消毒过程的有关动力学模型研究现状及进展,从模型依据的机理和表达形式等方面分析了饮用水氯化消毒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介绍了广泛应用的几种模型,如Clark自由氯衰减模型、Valentine氯胺衰减模型等,通过对相关模型的原理、异同点、优缺点、适用性的对比及对影响模型的因素分析,对氯化消毒过程中动力学模型的今后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二氧化氯消毒剂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光 《山东环境》2002,(3):24-24
随着全球性水资源日趋紧张,水处理要求日益严格,有效地杀灭水中细菌、大肠杆菌等是保证人体健康,防止传播疾病的有效途径。有关消毒的方法很多,概括起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物理消毒法,如煮沸消毒、紫外线消  相似文献   

11.
氯消毒副产物的处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大量分析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饮用水加氯消毒技术的发展、氯消毒副产物的形成及其控制与处理技术等进行了综述。并对一些新的消毒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文章提出利用高压脉冲放电技术对饮用水源地的地表水进行消毒杀菌。介绍了高压脉冲放电的工作原理,分析了高压脉冲放电技术应用于饮用水源地的地表水消毒的作用机理,总结了大肠杆菌杀灭效果随放电电极极间距离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高压脉冲放电技术对于细菌特别是大肠杆菌的杀灭率相当高,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3.
二氧化氯消毒无机消毒副产物控制技术进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常生活、生产中,饮用水消毒剂受到广泛关注.中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规定二氧化氯可作为饮用水消毒剂,但其在消毒过程中所产生的无机消毒副产物,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的危害.随着检测和控制技术水平的发展,对饮用水中无机消毒副产物的研究已成为热点.文章参考大量文献,对饮用水中无机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技术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的控制和消除的策略与处理工艺,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处理技术及近年发展起来的饮用水生物处理技术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城市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及前体物的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超英 《环境科学导刊》2007,26(5):54-56,80
介绍了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的控制和消除的策略与处理工艺,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处理技术及近年发展起来的饮用水生物处理技术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消毒是保证饮用水安全的关键措施,当今常用的氯化消毒方法存在消毒副产物等局限性,为了确保水质安全满足人民健康需求,有必要寻找一种性能优越、环境友好的绿色消毒剂。茶多酚作为一类储量丰富、可再生的绿色资源,生理功能多样且具有广泛的抑菌活性。基于茶多酚的广谱抑菌性,将茶多酚用于饮用水消毒,分析了茶多酚对应急饮用水源、常规饮用水的消毒效果,探讨了茶多酚的辅助消毒持续性效果,并对茶多酚的毒理安全性进行阐述,初步分析和展望了茶多酚用于饮用水消毒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如何改善发展中国家广大农村贫困地区的饮用水水质问题仍然是当前一项十分急迫的任务。瑞士联邦环境科学技术研究院近年来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推行一种新的饮用水消毒方法———阳光消毒法(SODIS),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该方法利用太阳光钝化导致腹泻的病原体的活性,从而提高饮用水的质量。该方法成本低、易操作、经济可行并可持久使用,已经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逐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饮用水普遍存在着微生物超标问题,太阳光消毒法(SODIS)是实现饮用水微生物控制、提高当地居民饮水质量的潜在技术.目前,SODIS法存在光照利用率低的问题,消毒效果完全依赖于环境温度与光照强度,仅在低纬度地区晴朗天气环境下效果较好.本研究通过材料改性强化TiO2光催化性能,利用固定化技术提升催化剂的循环利用效率,开发了固定化改性TiO2光催化消毒用技术,克服了上述SODIS法的缺陷.本研究采用水热法分别合成了暴露(001)或(101)晶面的锐钛矿相二氧化钛,暴露(110)面的金红石相二氧化钛以及不暴露特定晶面的锥形混晶相二氧化钛.通过与对照标准品比较在光照下灭活耐热大肠杆菌速率后发现,晶体类型对灭活速率的影响顺序为晶相>暴露晶面>晶粒形状.XRD、SEM、UV-vis、XPS价带谱、Zeta电位、ICP-MS等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的较高价带位置与表面电位在消毒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尖锐棱角形貌起次要作用.将001-TiO2粉末样品固定化后,减少了循环使用中的催化剂损失,经处理水中细菌残留率仅为0.4%,优于已报道的固...  相似文献   

19.
消毒剂二氧化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及生产实践。介绍现有二氧化氯的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其独特的消毒特性,并把其作为饮用水的消毒剂在技术与经济两方面与液氯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二氧化氯作为饮用水消毒剂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经济上都是可行的,而且与液氯相比优势明显,它在饮用水处理方面的潜力巨大,二氧化氯作为液氯的替代品用于饮用水消毒的时机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20.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分析及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DBPs)是消毒剂和一些天然有机物(NOM)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主要包括三卤甲烷(THMs)、卤代G@(HAAs)、卤代乙腈(HANs)和致诱变化舍物(MX)4类。本文针对氯、氯胺、二氧化氯、臭氧4种主要消毒方式产生的消毒副产物,讨论了有关分析技术的发展过程,从DBPs的前处理技术、分析技术等角度,介绍了DBPs研究领域近期所取得的进展,并展望了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