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泊水环境预测及污染的综合治理措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湖泊水环境污染问题是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本文根据湖泊水的特点及水污染的现状,主要论述了湖泊水体的污染评价方法,及水环境预测方法在湖泊水体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并综合分析了富营养化的湖泊水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室内模拟湖泊沉积物在不同pH条件下,研究释放到水体中各种磷形态的迁移转化行为,结果表明:碱性条件和酸性条件下,水体磷的时空变化由于其释放机制的不同,其迁移转化行为各不相同,同时,pH值的变化对水体中各种磷的相互转化没有明显的作用,各种磷形态的浓度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体中总磷的浓度。研究结果对认识沉积磷在环境条件变化时,磷在沉积物和水体体系中的迁移转化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湖泊沉积物中硫的地球化学循环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泊沉积物中的硫是控制氧化还原体系的重要元素之一。湖泊硫酸盐还原作用主要发生在沉积物表层几厘米范围内,界面硫酸盐还原具有双重环境效应。硫酸盐还原主要形成黄铁矿和有机硫,黄铁矿的生成要受到沉积物中硫酸盐、有机质以及铁氧化物活性的控制。单硫化物不稳定,并且会影响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迁移。  相似文献   

4.
抗生素在沉积物中的吸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生素作为医疗业和农业使用量最大的药物之一,由于其本身的特性,很容易进入沉积物一水环境中。抗生素在沉积物中的吸附过程是影响抗生素的反应活性、可移动性、持久性及生物可利用性的关键过程。本文选择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和大环内酯类4类常用抗生素,在总结了这4类抗生素在湖泊沉积物中污染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抗生素在沉积物中的吸附机制,并归纳论述了pH值、盐度、重金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水动力条件对其在沉积物上吸附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5.
乌鲁木齐东道海子是乌鲁木齐河与头屯河下游的尾闾湖泊,东道海子水体氮素主要受放牧和采樵对荒漠植被破坏和农业排碱影响。而湖泊沉积物是湖泊水体污染物源汇关系中的重要介质,这些沉积物可能成为污染物运移转化的载体。本文通过野外采样与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研究东道海子湖岸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特征。在吸附动力学特征中,准二级反应动力学达到极显著水平,沉积物Q_(max)变化范围在179~450mg/kg之间,平均值为238mg/kg,沉积物对氨氮的最终平衡时间在2h,均遵循先快后慢的规律,在前30min的吸附量基本已经与最终的吸附平衡浓度差别不大。在吸附热力学特征中,在低浓度条件下,对吸附浓度与吸附量进行拟合,Henry模型的拟合效果基本达到了显著水平,东道海子沉积物对氨氮吸附规律适用于低浓度吸附氨氮,在低浓度下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对数据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拟合效果不如Henry模型。  相似文献   

6.
富营养化是指一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植物营养元素磷的增加与氧的锐减将导致湖泊生态系统发生一系列剧变。富营养化亦可被定义为生态系统中有机质输入速率增加的过程。从上述两方面的意义上讲,有机质的分解必然伴随生物可利用性磷的再生,从而对富营养化过程产生有效的反馈。本文扼要概述了上述反馈途径及其生态风险,即水体沉积物磷释放的原始驱动力来自有机质的分解,其主要途径包括自身的矿化与厌氧状态促成之后磷酸盐的解吸附。微生物群落将依有机质的数量和性质在分解过程的不同阶段发生明显变化,从而形成因时因地而异的分解速率与还原力,二者共同促进沉积物磷的释放,因高分解速率伴随高缺氧程度,且源于沉积物之长期库存,磷酸盐的解吸附量并非简单正比于有机质含量,而可能远大于此,换言之,有机质的大量输入与沉积可能导致生物有效性磷的净增,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将因此而以正反馈的形式加剧。在倡导和推行有机农业的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并严格控制土壤有机质的流失。  相似文献   

7.
富营养化水体中底泥释磷的影响因素及其释放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磷是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因子,本文综述了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释放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内源磷的赋存形态主要分为铝磷、铁磷、钙磷及有机磷.磷释放受pH值、溶解氧、生物、温度、扰动5种因素影响.对富营养水体内源磷释放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进行研究可为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磷是生物生长的限制因子,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产生水华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四川省水环境首要污染物。为了深入了解冬季水环境营养盐磷的变化规律,以成都市水环境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年的实地调查、采样与检测,分析了水环境中磷的变化趋势。调查结果显示:成都冬季水环境磷浓度很高,最高的采样点已超过V类水体标准的12倍以上,劣V类水体比例高达70%以上;从磷的分布来看,东南部区域水体总磷含量高于东西部区域,湖泊浓度高于河流,河流下游高于上游。随着气温的升高及环境条件的变化,为水华的暴发提供了有利条件。成都市水环境整体状况呈现出向好的同时又面临更严峻的形势,应加强对成都市水环境中营养盐磷的控制与受损水环境的修复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应用SMT法测定了苏州工业园内水体沉积物各形态磷的含量,并对沉积物磷的释放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园区内水体沉积物磷污染较严重,吴淞江沉积物中总磷(TP)含量最高,达到了1 604.59 mg/kg;沉积物中磷主要赋存形态为生物可利用磷,其中金鸡湖沉积物中生物可利用磷占比最高,占总磷含量的59.59%,湖泊水体流动性较弱,存在非常大的释放风险。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对青藏高原的各类水体(盐湖、河水、井水、泉水及雪水)和柴达木盆地昆特依盐湖,尕斯库勒盐湖的各类沉积物(石盐、石膏、泥岩、粉砂和砂岩等)中氟的分布规律做了初步研究,发现地表水体中的氟主要受构造地质背景以及气候、水体盐度所制约,沉积物中水溶氟的含量与沉积物颗粒大小成反比,同类沉积物中氟的变化与其沉积时水体的古盐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乌伦古湖上覆水水质因子与沉积物理化特性之间的关系,本次对乌伦古湖8个(大湖5个,小湖3个)采样点的上覆水体水和沉积物的相关指标进行了统计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乌伦古湖水体中的溶解氧与沉积物有机磷、沉积物总氮、沉积物硝态氮呈一定的负相关,表明高溶解氧的水环境下,有利于抑制沉积物释放氮、磷;水体中的硝态氮与表层沉积物中的水溶性硝态氮、氨氮以及总氮无显著相关关系,表明水体硝态氮的治理应放在外源治理;水体中的总磷与沉积物总磷和沉积物无机磷呈较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底泥中的总磷已经成为水体中总磷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2.
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鑫  王心源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9):841-842,814
从区域的角度分析了巢湖流域的全局及局部水环境的现状和污染原因,并从生态防治和技术性防治的角度进行了相关研究,在湖泊水体的内源污染控制和新技术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土壤和沉积物对多环芳烃吸附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亚平  石辉 《四川环境》2007,26(5):102-106
多环芳烃在土壤和沉积物上的吸附作用是影响其持留、分布、迁移转化及最终归趋的关键过程。本文阐述了土壤和沉积物对多环芳烃的吸附作用机理,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及吸附作用对其他降解过程的影响,并探讨了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土壤/沉积物是一个复杂的多介质多界面体系,具有复杂的吸附活性中心,多环芳烃在其上的吸附是矿物成分和有机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单一的表面吸附过程或分配过程,因此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吸附等温线。在吸附过程中,土壤和沉积物的粒度、有机质含量与组成、温度、pH以及被吸附多环芳烃的性质均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多环芳烃吸附过程中,如何结合其定量结构性质、有机无机复合体的界面结构以及环境化学特征认识吸附机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从保护人类、野生动植物和自然生态环境健康角度出发,按照水体自然属性并结合人类对水体的使用和保护要求对水体进行功能划分,制定合理与水体使用功能相适应的水环境质量标准,并采取控制措施使水体水质达到该标准,是既合理、经济,又能有效保护水环境的方法.其关键是如何按照水质标准对水环境质量进行客观准确评价,这既是保护水环境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水环境保护和排污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也是我国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对美国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体系作了概要介绍,然后对我国水环境质量评价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对比美国和我国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对我国水环境质量评价提出了建议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不同赋存形态重金属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效应不同,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及其潜在环境危害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赋存形态。本研究在西湖和东苕溪设置12个采样点采集沉积物样品,采用改进BCR分步提取法,提取了重金属污染物的4种化学形态,分别为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及残渣态。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d以弱酸提取态为主,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极其敏感,并易于发生迁移转化,生态风险较高。Cu离子对有机质表现出极强的亲和力导致Cu的可氧化态含量较高也有一定的生态风险。Pb会被Fe-Mn氧化物所吸附导致Pb的可还原态含量较高,存在较高的潜在生态危害。Mn的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和残渣态含量都较高,在迁移的过程中变化地较快,能够逐渐降低Mn对自然环境的危害。其他各重金属(As、Cr、Zn)则都以残渣态为主,潜在危害较低。  相似文献   

16.
对宜昌市沮漳河流域当阳段的水环境进行了调查和评价。通过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体功能区、水环境容量等分析以及多个断面数据的监测,表明沮漳河流域当阳段水环境质量不能满足III类水体功能区要求,主要超标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NH3-N、BOD5、TP、石油类,主要受沿岸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农业面源污染所致。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蒙古地图集和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统计,了解其湖泊水环境保护及管理措施。蒙古国属于内陆国家,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较少,主要的水资源载体如河流、湖泊数量较少,且分布不均。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河流、湖泊面临着水体面积萎缩、断流及水污染、环湖沿河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因此,蒙古政府加大对河湖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力度,通过制定符合国情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水制度,从宏观层面加强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通过发展先进节水技术和水污染处理技术,改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内源磷的释放作用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文  王泽  焦增祥  万俊 《四川环境》2012,(5):105-109
水体的富营养化已成为目前环境研究中的焦点问题,磷在湖泊中的浓度高低是衡量湖泊富营养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是水生态系统基本营养盐之一,并且是淡水湖泊的最主要限制性营养因子。在外源磷得到有效的控制之后,内源磷的污染仍然能够保持湖泊的富营养化状态,此时内源磷的控制就成为了难点和重点。在底泥中的结合态磷,主要是以无机磷和有机磷的形式存在,有机磷与微生物活性密切相关,无机磷则主要与底泥存在的环境联系紧密。湖泊底泥内源磷释放受到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的控制,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扰动、氧化还原电位、pH值等,是多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扰动引起的底泥再悬浮对内源磷有吸附固定作用。故底泥内源磷的释放机理有待进一步探索,在多种影响因素作用下,进一步研究底泥再悬浮对磷的吸附释放作用,从而明确内源磷的主要来源及吸附释放过程,为内源磷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进而控制水体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19.
水环境中氨氮的分析方法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氮是天然水体的重要生源要素,是水体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重点归纳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在水环境中氨氮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内容主要包括:氮的存在形态、样品预处理和氨氮的各种分析方法,指出了未来的主攻方向、重点研究领域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以海洋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动态模拟实验研究了海洋沉积物中石油类污染物释放的影响因素及各条件下上覆水体中污染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海洋沉积物中石油类污染物释放强度与沉积物土壤颗粒是否悬起有关,当土壤颗粒大量悬起时污染物释放强度得到显著提高;上覆水体盐度的增加抑制了石油类污染物的释放;海洋沉积物在一定的受污染范围内,随着受污染程度的增加,石油类污染物的释放强度会随之增加;上覆水体中石油类污染物的浓度与反应物的固液比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