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九五"以来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重大成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九五"以来,我国环境保护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贯穿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在国家宏观经济的战略调整中,以解决流域、区域和城市环境问题为重点的大规模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展开,结合压缩过剩生产力,关闭淘汰了一大批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已成为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
《环境保护》2013,41(8):4
战略环评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却十分迅速。近年来,随着国家重点区域和行业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以战略环评为抓手,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破解重化工业布局与生态安全格局、结构规模与资源环境承载两对突出矛盾,成为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的重要途径,也是优化产业布局和国土空间开发结构的  相似文献   

3.
《环境保护》2013,(18):13-16
贵州省、云南省环境保护厅:为推动云贵地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生态环境战略性保护,引导生产力布局优化,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西部大开发重点区域和行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重点区域和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性  相似文献   

4.
厘清国土空间规划管制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管制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论文主要结合国内外最新的实证研究文献,在国土空间规划管制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影响的“表现形式—作用机理—协调机制”这一逻辑框架下,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管制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国土空间规划管制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主要表现在发展受限制区域的土地产权受到抑制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外部性未能有效地内在化;2)国土空间规划管制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在于保护型区域生产的生态产品可贸易性较差,使其落入比较优势陷阱;3)国土空间规划管制下的区域经济协调机制主要包括土地发展权漂移、税费调节和地役权保护。从理论和实践上来看,空间规划管制从诞生起,就面临效率的争议,但在资源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之下,国土空间规划管制在实践层面又非不可调和,关键在于区域经济协调机制的设计。这对我国在建立“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时代背景下,为避免新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5.
关于深化我国“十三五”时期农村环境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环境是我国环境保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然而现有农村环境管理体制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环境保护的需求.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存在的农村环境治理压力巨大,治理能力薄弱、治理体系不完善,重建设、轻管理,重环境基础设施硬件建设、轻环境保护意识软件建设等问题,并提出在“十三五”时期,应创新农村环境治理思路和管理方式,积极做好重点区域连片整治、典型地区试点示范,分类分区引导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等建议,以期为我国“十三五”时期农村环境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长江作为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主轴之一,在带动我国区域发展中具有突出作用。而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之下,这一作用的实现需要充分考虑到经济带内部各省、市资源环境承载的容量。本文从长江经济带空间发展的矛盾和冲突出发,通过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现状和趋势的分析,对未来长江经济大战略空间格局构建进行了探索,建议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及预警机制倒逼长江经济带生态大保护格局的形成;以生态大保护格局引导长江经济带绿色化发展;以空间绿色化促进长江经济带人与自然协调,东、中、西部空间协调的战略格局。  相似文献   

7.
本次研究在综合评价包头市区域生态环境现状特征、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系统脆弱性空间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将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划分为优化提升区、重点开发区、适度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区四类环境功能区,并通过确定区域功能定位,明确管理方向,优化空间结构,实现有限集约开发,协调人地关系,构建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合理开发格局。  相似文献   

8.
借鉴国内外城市与区域空间开发与管制的研究理论,以空间开发适宜性分析为基础,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构建市域空间管制分区技术体系,以空间小尺度500米的地理网格为评价单元,根据其自然生态约束及经济开发需求与支撑能力的综合空间分析,确定评价单元的..v--,_Ik和城市开发适宜程度,将铜陵市市域空间分为适宜建设区、较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区与禁止建设区,并就各管制区提出环境保护对策,以促进形成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均衡格局。  相似文献   

9.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九五”期间,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和中、省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精神,把可持续发展确定为推动渭南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基本战略之一,加强对环境的监督和管理,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区域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民环境意识明显增强,有力地促进了渭南经济协调健康发展。但是,我市的环境保护工作与党中央、国务院…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江苏省沿海开发过程中面临的压力和存在的不足,结合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目标,从环境保护角度探讨了沿海地区的开发和建设。沿海地区需根据区域发展定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构建合理的生态空间新格局;实施保护式开发,明确禁止开发、限制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建立保护区与开发区之间的协调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开发中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从而在开发的同时有效保护区域内的人居环境、重要的陆地生态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环境与人口、经济和科技之间的相依关系出发,探讨了诸因素相互关联的内在协同机理,简析了IPAT模型的建构与应用.嗣后,利用IPAT模型解析了中国近15年来人口、经济和科技发展对环境影响的贡献差异;指出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展和落后技术支持下的传统生产方式是加剧环境恶化的元凶,且技术转型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进而提出了中国未来环境与人口、经济和科技协同演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环境与人口、经济和科技之间的相依关系出发,探讨了诸因素相互关联的内在协同机理,简析了IPAT模型的建构与应用。嗣后,利用IPAT模型解析了中国近15年来人口、经济和科技发展对环境影响的贡献差异;指出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展和落后技术支持下的传统生产方式是加剧环境恶化的元凶,且技术转型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进而提出了中国未来环境与人口、经济和科技协同演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黄河断流对三角洲附近海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根据多年调查监测数据研究成果,以及经济和社会统计资料,论述了黄河断流的历史与现状,定性定量地评价了黄河断流对三角洲附近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缓解和预警对策。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从目前我国西部大开发中所面临的各种约束条件出发,以青海省西宁市至湟源县一级公路工程为例,简要阐述了西部大开发中高等级公路在路线设计,施工过程中保护好沿线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初步讨论了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协调高等级公路建设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执行力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至关重要,关乎其执政地位的巩固。中国目前是党领导一切。要认识到政党政府在宏观调控、微观参与、经济发展配套设施提供方面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作用,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提升政府执行力,使政党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微观参与行为在经济领域达到更好的效果。本文在分析我党在执行力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党执行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汪永晨 《环境》2006,(2):68-69
2005年10月,湖北襄樊绿色汉江会长运建立打来电话,告诉我唐白河清了。  相似文献   

18.
执行力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至关重要,关乎其执政地位的巩固。中国目前是党领导一切。要认识到政党政府在宏观调控、微观参与、经济发展配套设施提供方面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作用,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提升政府执行力,使政党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微观参与行为在经济领域达到更好的效果。本文在分析我党在执行力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党执行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环境》2006,(3):62-65
现在,南越王墓的殉葬品已在博物馆的五个展馆陈列展示。这些珍品像一串珍贵的钥匙,通过它们,西汉南越国风情被揭开了。  相似文献   

20.
城市中的大部分街谷都存在上游阻挡建筑.为考察阻挡建筑对街谷内空气环境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方法研究分析了上游阻挡建筑对街谷内空气品质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在常规建筑间距范围内,街谷湍流强度、平均风速和风速波动范围均随着上游阻挡建筑间距增大而减小,这将导致当上游阻挡建筑与街谷建筑间距从15m增加到60m时,街谷空间污染物平均浓度增大36%,近地空间增大41%.因此,实际设计中街谷上游阻挡建筑与临街建筑间的距离不应过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