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研究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微量镍的方法,对基体改进剂和最佳加热程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本方法不需添加基体改进剂,灰化温度为1 200℃、原子化温度2 300℃,加标回收率为93.7%~1 03.0%,RSD<5.2%,该方法的检测下限为5.0μg/L。方法简便、准确,适用于生活饮用水中镍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废渣浸出液成分较为复杂,直接采用无火焰原子吸收分析时,干扰严重,采取石墨粮法虽可排除干扰,但操作复杂,不宜推广,国内外有关加入基体改进剂测铍的报导很少,尤其是以镁为基体改进剂测铍还未见报导。本文详细研究了镁为基体改进剂测定铍的工作条件,干扰情况、准确度,精密度等方面的工作。结果较为理想,最低检出为0.06ppb,不仅适于废渣样品,也完全可以满足水及生物样品中微量铍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饮用水及地表水中痕量铝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雷 《环境科技》2005,18(Z1):102-103
通过对方法中的一些可能影响样品中元素Al吸收信号的因素进行了研究,提出用氘灯校背景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饮用水及地表水中的痕量铝,并给出最佳的仪器操作条件.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共存元素干扰较少等优点.方法的检测限为0.009 mg/L,线性范围0.00~0.050 mg/L,回收率95.0%~110%,10次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平均为5.0%,可以直接用于饮用水及地表水中痕量铝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大气中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10种基体改进剂和不同石墨管对石墨炉法测定锡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热解涂层石墨管并采用铁-抗坏血酸作基体改进剂,可获得最高的灵敏度和最好的回收率,用此法对锡标准样品进行测定,所得结果与定值吻合,相对误差为3.0% ̄4.0%,相对标准偏差为2.0% ̄4.8%,检出限为0.40μg/L。  相似文献   

5.
6.
本文阐述了使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江水中铍含量的方法与步骤。选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铍元素空心阴极灯进行样品测定,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0223μg/L,回收率为95%~98%之间,线性范围分别为0~2μg/L,是一种简单、快速、准确测定水质中铍含量的较好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水样中总铬时,不同酸介质对测定有影响,实验表明用硝酸加硫酸处理水样,在硫酸介质中测定结果稳定,灵敏度高,本方法的特征质量为11pg/0.0044A,检出限为30pg,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0~105%,对于含铬为0.027mg/L的水样平行测定11次计算相对标准偏差为7.04%。  相似文献   

8.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的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微波消解系统处理土壤样品,可以大大减少消化试剂的用量及样品的处理时间.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中的镉,以磷酸氢二铵和硝酸镁作混合基体改进剂,可提高灰化温度,消除基体干扰.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高.镉的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为2.1%~4.5%;检出限为0.007mg/kg.  相似文献   

9.
以磷酸二氢氨硝酸为基体改进剂,利用横向塞曼石墨炉原子吸收法选择最佳的灰化和原子化温度,测定作物中痕量铅,方法线性好,相关系数为0.99928。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加标回标率为99.5~105%,相对标准偏差达0.74。  相似文献   

10.
以5%的硝酸对尿样进行2.5倍稀释后,优化试验条件,利用石墨炉原于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尿锰含量.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6μg/L,相对标准偏差(n=9)小于5%,回收率为91%~104%,共存物干扰小.运用结果显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达到了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比色法测定水中钴的方法性能进行比对研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为实验人员对钴分析方法选择提供良好的技术依据。当测定钴含量为5.00%~99.5μg/L时,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的RSD为2.6%~3.9%,加标回收率为93.5%~101.4%;ICP-MS法的RSD为2.0%~3.3%,加标回收率为95.6%~97.1%;5-CI-PADAB光度法的RSD为3.8%~4.8%,加标回收率为91.6%~103.8%。  相似文献   

12.
岩溶区稻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类群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真菌是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驱动者,然而岩溶区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类群具有怎样的特征还未见报道.以桂林毛村岩溶试验场稻田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岩溶区和非岩溶(红壤)区(对照)水稻生长季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并用FUNGuild对真菌进行功能预测.结果表明,毛霉菌门(Mucoromycota)在岩溶区的平均相对丰度为4.87%,显著低于其在非岩溶区的平均相对丰度(29.92%);被孢霉纲(Mortierellomycetes)在岩溶区的平均相对丰度为3.36%,显著低于其在非岩溶区的平均相对丰度(29.15%),球囊菌纲(Glomeromycetes)、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和外担菌纲(Exobasidiomycetes)在岩溶区的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0.91%、0.98%和0.23%,显著高于其在非岩溶区的平均相对丰度(0.47%、0.28%和0.04%); Ramophialophora和翅孢壳菌属(Emericellopsis)在岩溶区的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2.39%和1.25%,显著高于其在非岩溶区的平均相对丰度(0.05%和0.09%),而被孢霉属(Mortierella)在岩溶区的平均相对丰度为3.04%,显著低于其在非岩溶区的平均相对丰度(28.34%).岩溶区优势OTUs为OTU141、99和192等32个OTUs;在优势OTUs和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网络图中,岩溶区的OTU69(Emericellopsis terricola)和OTU138(Westerdykella globosa)与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钙离子和总磷的连接度较高.共生营养型和病理-腐生过渡型在岩溶区平均丰度分别为1.29%和1.50%,显著高于其在非岩溶区的平均丰度(0.08%和0.09%),而腐生-共生过渡型在岩溶区的平均丰度为10.81%,显著低于其在非岩溶区的平均丰度(63.69%);岩溶区和非岩溶区最优势真菌分别是粪腐生-木质腐生菌和内生菌根-植物病原-未定义腐生菌,平均丰度分别占优势OTUs的9.73%和45.93%.以上研究表明,岩溶区稻田较高的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钙和总磷等土壤因子对优势真菌群落和功能类群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土壤中总石油烃预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了索氏提取法、超声波萃取法和加速溶剂萃取对土壤中的总石油烃预处理进行了研究分析,方法在0 mg/L~500 mg/L范围内均有良好的线性.采用索氏提取法时,总石油烃的方法检出限均在0.001 mg/kg~0.016 mg/kg范围内,回收率在65%~8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在6.8%~12%之间;采用超声波萃取法时,总石油烃的方法检出限均在0.002 mg/kg~0.023 mg/kg范围内,回收率在60%~8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在8.6%~15%之间;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时,总石油烃的方法检出限均在0.001 mg/kg~0.009 mg/kg范围内,回收率在70%~9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在2.5%~8.8%之间.实验表明三种方法均可以作为土壤中总石油烃的预处理分析方法,但加速溶剂萃取更加快捷方便,更适合实际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为了城市尾水深度脱氮,控制地表水体富营养化,利用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分别对脱氮复合菌群和藻菌共生系统的氮代谢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氮代谢复合菌群具有较高氨化和反硝化性能.JZ组对城市尾水中氨氮的去除效果最好,降解率高达95%以上,在实验室模拟污水中JZ组系统总氮去除效果优于J组.高通量测序显示,J组主要优势菌群及占比分别为:厚壁菌门44.53%,变形菌门43.41%,放线菌门5.37%,类杆菌门3.04%,绿弯菌门1.35%;JZ组丰度主要优势菌群和占比分别为:蓝藻门33.89%,绿弯菌门25.34%,变形菌门19.38%,厚壁菌门10.02%,酸杆菌门4.20%;各优势物种在J组和JZ组比例不同,厚壁菌门分别为82%和18%,变形菌门为69%和31%,蓝藻门为1%和99%,绿弯菌门为5.1%和95%,放线菌门分别为73%和27%.表明JZ组在城市尾水中去除氨氮效果较好,J组氮代谢菌群随着微球藻加入和生长,JZ组氮代谢菌群构成随之发生变化,以适应优势藻类形成的环境,与微球藻构成新的菌藻氮代谢体系.研究结果为藻菌共代谢体系应用提供了理论和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 p Nitrophenolhasbeenwidelyusedintheproductionof pesticides,herbicides,dyes,andotherindustrialchemicals.Asaresultofthesewidespreadapplications,wastewatersandwaterresources,includinggroundwaterandsurfacewaters,havebecomecontaminatedwiththiscomp…  相似文献   

16.
采用CanMETOP模型,模拟了2005年欧洲(去除前苏联所占区域)、印度、中国和前苏联4个主要的g-HCH土壤残留区域的g-HCH通过挥发、大气传输和沉积对中国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近地面的年均浓度分别为10~100pg/m3和1~10pg/m3.中国本地源对东中部和东北部的浓度贡献在90%以上,对东南部地区的贡献为30%~80%,印度源对该地区的贡献为10%~30%;印度源对西部的近地面浓度贡献在50%以上;欧洲源和前苏联源主要影响西北地区,贡献比例均在10%左右.中国本地源对东北区域的总沉积贡献最大(75%),西北区域和南部区域的总沉积均以印度源贡献为主,贡献比例分别为63%和67%.整个中国,年总沉积量为691t,贡献比例依次为印度源(55.1%),中国源(31.6%),欧洲源(3.6%),前苏联源(2.5%).  相似文献   

17.
低温下浮水植物型表面流人工湿地中有机氮的去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以有机氮(ORN)为主要氮组分的富营养化水体中,采用批量培养方式对比研究了水温为6.8~7.2 ℃时浮水植物系统(水葫芦和浮萍)、泡沫板系统(无生命覆盖系统)及空白系统(无覆盖物系统)中氮组分的转化与去除,并探讨了水温为9.5~13.1 ℃时水葫芦系统中不同起始ρ(CODCr) (27~148 mg/L)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 结果表明:不同系统对比试验中,水葫芦和浮萍系统ORN的去除率分别为83%和63%,总氮(TN)的去除率分别为50%和59%,高于泡沫板系统(ORN去除率为39%,TN去除率为39%)和空白系统(ORN去除率为48%,TN去除率为43%),2种植物系统中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75%和54%,与空白系统(63%)相差不大,但高于泡沫板系统(38%). 随着起始ρ(CODCr)的提高,水葫芦系统中水体缺氧状况加剧,ORN去除率由85%下降到66%,同时TN去除率由19%提高至45%.   相似文献   

18.
Eco-toxicity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 contaminated soil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s (TPH) contaminated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Shengli Oilfield of China. Toxicity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based on earthworm acute toxicity, plant growth experiment and luminescent bacteria test. The soil was contaminated bypetroleum hydrogcarbons with TPH concentration of 10.57%. With lethal and sub-lethal rate as endpoint, earthworm test showed that the LD50 (lethal dose 50%) values in 4 and 7 days were 1.45% and 1.37% respectively, and the inhibition rate of earthworm body weight increased with higher oil concentration. TPH pollution in the soil inhibited seed germination in both wheat and maize experiment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petroleum was higher than 0.1%. The EC50 (e ective concentration 50%) for germination is 3.04% and 2.86% in maize and wheat, respectively. While lower value of EC50 for root elongation was to be 1.11% and 1.64% in maize and wheat, respectively, suggesting higher sensitivity of root elongation on petroleum contamination in the soil. The EC50 value in luminescent bacteria test was 0.47% for petroleum in the contaminated soil. From the experiment result, it was concluded that TPH content of 1.5% is considered to be a critical value for plant growth and living of earthworm and 0.5% will a ect the activity of luminescent bacteria.  相似文献   

19.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态效应及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玉米和向日葵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石油污染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两种植物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考察了节细菌(DX-9)对玉米,向日葵植物修复的强化和协同效应;探讨了石油烃在植物不同部位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在土壤石油烃含量初始值为10000mg/kg时,玉米、向日葵生物量分别减少14.5%和21.0%。150d土壤中石油烃降解率分别为42.5%和46.4%,较对照区提高了100.5%和118.9%;节细菌的施加使两种植物的降解率分别提高到72.8%和76.4%。石油烃在玉米的根、茎、叶、芯和籽仁中的含量较对照区分别增加了19.4%、0.8%、0.7%、1.3%和14.8%,在向日葵的根、茎、叶、葵盘和籽仁中的含量分别增加了184.5%、1.2%、1.1%、2.3%和31.2%。结论表明:石油污染土壤对玉米,向日葵生长性状和籽仁质量有显著影响;玉米或向日葵与节细菌(DX-9)联合进行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效果显著;石油烃在植物各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残留,根部残留量最大。  相似文献   

20.
疏水型H-ZSM-5分子筛上NO氧化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NO低温氧化催化剂的抗水汽性差的问题,以疏水型高硅H-ZSM-5分子筛为NO氧化催化剂,在温度为10~90℃、NO进口浓度为0.05%~0.08%,及相对湿度为0~100%条件下,考察了NO的氧化反应.结果表明,H-ZSM-5分子筛的硅铝比由50提高至300时,湿气条件(水汽含量1.18%)下,NO氧化率由20%升高至56%;干气下,低温有利于NO氧化;湿气下(水汽含量1.18%),NO氧化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最佳反应温度为20℃,与NOx工业废气的排放温度相近.200h的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在30℃、NO进口浓度0.08%、空时0.5s、保持相对湿度为50%或100%时,NO氧化率可维持在60%和50%,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