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基于全国环保举报网上统一管理平台的相关数据,通过SPSS线性回归分析,探究环境保护公众举报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环保投资水平以及贸易开放水平均与公众环保举报数量呈正相关关系.其中,经济发展水平与环保举报数量的相关性最强.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我国当前的经济增长仍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人口规模...  相似文献   

2.
蔡金华 《福建环境》2000,17(1):15-17
从统计数字分析了经济发展与环保投资的关系,提出了环境保护投资必须与经济同步增长,投资结构必须同步优化,投资渠道必须多元化,必须与加强宏观调控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环境保护投资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征一个国家(地区)环境保护力度的重要指标,环境保护投资的总量、来源、使用方向和使用效率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的环境状态,环境保护投资对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河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对河南省2005年-2014年期间环境保护的投资规模、投资比例、投资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河南省环保投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方 《环境保护》2006,(22):59-61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以两位数的增长率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不断扩大,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从2006年上半年的经济形势来看,全国GDP达9.4万多亿元,经济增长10.9%,比去年同期增加了0.9个百分点,保持了发展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物价水平较低的势头.然而从投资效益、环境效益和对消费需求的合理拉动来看,我国的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都不尽合理,不仅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时刻带来隐忧.  相似文献   

5.
以2004年-2014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和广西年鉴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广西环保投资水平、规模、结构、增长速度等特征,并剖析广西环保投资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2004年-2014年广西环保投资规模呈增加趋势,占GDP的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环保投资不足、增速与GDP速度不匹配、投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建议应完善环保投资机制,调整环保投资核算体系,优化环保投资结构以及建立多元机制提高环保投资效率,确保环保投资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间的因果关系,而未对区域资源总体投入与经济产出的关系开展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首次尝试运用物质流分析法以及最新发展的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对江苏省1990—2007年资源利用和实际GDP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和分析.采用了物质流分析指标中直接物质投入来表征区域资源利用量.ARDL边界检验结果表明,资源利用和经济增长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进一步因果检验表明,二者间存在着从资源利用到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反映出资源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江苏经济增长.同时,对江苏省经济增长和资源保护战略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乌梁素海流域氮磷减排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均衡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乌梁素海为例,以内蒙古自治区2002年投入产出表及巴彦淖尔市2008年统计年鉴为主要数据源,通过开展氮磷减排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均衡分析,研究了在经济-技术进步和征收排污税2种减排方案下,如何协调乌梁素海流域区域经济发展与氮磷减排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种减排方案各具优势与不足.从环境效益来看,征收排污税方案的效果要优于经济-技术进步方案;但从对总体经济的影响来看,经济-技术进步方案则要优于征收排污税方案.经济-技术进步方案对当地GDP,投资,消费和居民收入的增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征收排污税方案则均不同程度地导致当地GDP,投资,消费和居民收入的下降.因此,乌梁素海流域氮磷减排策略应是以经济-技术减排策略为主,以征收排污税减排策略为辅.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范围内为应对气候变化而达成二氧化碳减排共识的背景下,探求“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间相互关系.运用协整,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对处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区域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间关系进行因果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发展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是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及发展方式的不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间相互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且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必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扶持第三产业,使用清洁能源,发展低碳经济的方式来实现,本文对我国碳减排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安徽省1981-2014年GDP及就业与进出口贸易、固定资产投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关系做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投资是影响安徽省GDP增长、外贸增长和就业的主要因素,第二产业是影响安徽省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力量,进出口贸易同时也对安徽省经济发展有积极影响。因此,安徽省在大力发展进出口贸易的时候,依然要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确保新常态下安徽省开放型经济稳中有进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环保投资增长规律及其理论证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冬煜 《环境与开发》2001,16(4):6-7,11
本文从国内外环保投资的实践入手,分析和总结出环保投资长期增长规律,并依据环境--经济--社会的技术经济关系,建立起“污染平衡方程式”,从理论上对该规律进行了证明。  相似文献   

11.
研究税收对环保工作效率的促进性模型,通过税收实现资产置换和资产划转,将税收资产利用到环保中,改善环境的治理方式,提高环境治理的效能,提出一种基于专项税收模糊评价体系的环保工作效率促进性模型,以环保治理的债务率、地方政府政绩效益和资产计债水平为模糊评价指标,构建税收对环保工作效率改进的资产计税模型,确定税收的公允值,从而实现税收对环保工作效率改进的优化资产置换和资产划转,促进环保治理方式的升级。实证分析表明,研究模型能有效实现税收对环保工作效率的改进促进,优化税收在环保治理中资金配比,提高税收的公允价值确定准确性,在税务处理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农地城市流转驱动机制的时空尺度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协调好经济发展和农地保护的矛盾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农地城市流转是这一矛盾的焦点。农地城市流转在不同的规模尺度上具有不同的特征,某个研究尺度上的影响因子可能在其它尺度上并不发生作用。论文从影响农地城市流转的社会经济因素出发,应用1999~2004年省级数据分析了不同时空尺度下农地城市流转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影响因子本身及其影响系数随研究尺度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我国农地城市流转驱动机制的时间尺度效应表现为,GDP、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口增长一直是影响农地城市流转的主要因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影响因素对农地城市流转的推动作用不同;我国农地城市流转驱动机制的空间尺度效应表现为,固定资产投资和GDP对东部省份农地城市流转的影响最明显,产业结构升级和固定资产投资对中部省份农地城市流转的影响最明显,而GDP和总人口对西部省份农地城市流转的影响最明显,各个影响因素对不同区域农地城市流转的推动方向也不同。根据上述的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1990年-2007年江苏省工业废水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1990年-2007年江苏省工业废水排放量呈现在波动中略有上升的趋势,年均增长率显著低于GDP的增长速度,工业废水并未与经济同步增加;采用库兹涅茨曲线对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发现,目前江苏省人均GDP已经超过转折点水平,因此今后一段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废水排放量呈现下降趋势,说明江苏省环境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研究表明江苏省各县(市、市辖区)工业废水排放大多呈现下降趋势,排放量最高区集中于苏南一带,而环境治理投资全省呈现上升趋势,全省环境治理投资额增长速度较快,以苏北地区最为明显;研究还发现废水排放量与投资额的空间耦合关系日益密切,体现了江苏省对环境治理的力度在逐步加大。  相似文献   

14.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之一,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开展长江经济带环境经济核算可反映地区经济活动的环境代价,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实践和举措.该文结合人力资本法、市场价值法、防护费用法和影子成本法等方法核算了长江经济带环境退化成本,并基于虚拟治理成本方法和大气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结果测算了该地区实现环境质量达标所需要的治理投入资金缺口.结果表明:2004—2017年长江经济带环境退化成本呈上升趋势,平均环境退化指数约为2.35%,人均退化成本约为822元,单位面积(1 km2)退化成本约2.30×105元,2017年地区总成本达8.56×1011元,其中大气环境退化成本约占60%;14年间地区国民经济也保持快速增长,整体而言,该地区还处于经济增长与环境退化成本同步上升阶段,尚未达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需要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强环境治理.2017年长江经济带大气和水污染治理实际成本仅为4.49×1011元,要实现长江经济带环境质量的全面达标,到2035年还需投入环境治理资金共计约2.25×1012元(为折现价格),治理缺口较大,而且地区环境退化成本(外部成本)仍远大于实现环境质量全面达标的治理成本(内部成本).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大对长江大保护的投入,加大国家环保专项资金以及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支持力度,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充分保障实现长江经济带环境质量全面达标和生态改善的资金投入;综合运用税费、补贴、交易和价格等手段使环境成本内部化,倒逼产业转型,促进地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环境高质量保护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为了均衡环保和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对环保压力下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改革。分析了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和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介绍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对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分析,发现其具有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特性,且中国单位产值所需的生产要素较其他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高,但生产率与资金、资源利用率却比其他发达国家低。在面临环保压力时,中国因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造成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影响经济增长,需对经济增长方式做出以下改革:转变生产函数,增加要素生产率,改变要素间相对地位;扩展价值链,使产业升级,提高附加值;改善产业结构,发展服务业。  相似文献   

16.
嘉兴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暗含了对经济增长和环境之间的发展战略。运用EKC理论模型,对嘉兴市工业"三废"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分别为N型、倒U型左侧上升阶段、倒U型左侧接近拐点,表明嘉兴市经济增长还处在加重环境负担的阶段,还未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引起工业废水、工业废气排放量居高不下的原因分别是嘉兴市产业结构特点和能源结构特点。建议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争取早日跨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实现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用地扩张、规模经济与经济增长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用地扩张不仅影响经济增长数量,还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生态环境变化和规模经济等路径影响区域经济增长质量。城市用地扩张,促进市场范围扩大,有利于区域内与区域间开展分工合作,提升城市的集聚经济效益与规模经济水平;但若城市用地扩张使区域突破最优规模经济状态后,因管理与服务成本、交通成本和环境成本等快速增加,城市规模效率会下降,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负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中部和西部地区3个空间维度,城市用地扩张与规模效率间存在倒U型关系,而在东部地区此关系并不成立;在4个空间维度,城市用地扩张通过规模经济路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都为负,表明城市用地扩张已使各区域突破最优规模经济状态,土地要素投入存在冗余现象,与资本、劳动等要素配置比例非最优。研究结果还表明,人力资本、城市化、产业结构升级、基础设施等变量对经济增长质量有正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李媛  张同斌  亓彭飞 《中国环境科学》2021,40(10):4617-4630
从2003~2017年中国283个地级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收集了各年度各城市的环境保护约束目标,考察了各类环境约束目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SO2等工业污染物的直接约束能够在促使政府提升环境治理力度的同时,释放经济增长红利;关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和PM2.5浓度的间接约束不足以刺激污染型企业转型,且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无环境约束将产生正向经济增长效应,但会以环境污染为代价.中间机制检验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和环境治理是环境约束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传导渠道.在环境保护约束的特征方面,约束目标“加码”将抑制经济增长,设定污染物减排区间更有利于发挥经济增长效应.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方面,对环境污染物设定约束目标有助于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无约束则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双重目标的实现.地方政府应在明确设定污染物排放目标的基础上,遵循渐进原则对环境保护约束目标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9.
李媛  张同斌  亓彭飞 《中国环境科学》2020,40(10):4617-4630
从2003~2017年中国283个地级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收集了各年度各城市的环境保护约束目标,考察了各类环境约束目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SO2等工业污染物的直接约束能够在促使政府提升环境治理力度的同时,释放经济增长红利;关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和PM2.5浓度的间接约束不足以刺激污染型企业转型,且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无环境约束将产生正向经济增长效应,但会以环境污染为代价.中间机制检验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和环境治理是环境约束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传导渠道.在环境保护约束的特征方面,约束目标“加码”将抑制经济增长,设定污染物减排区间更有利于发挥经济增长效应.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方面,对环境污染物设定约束目标有助于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无约束则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双重目标的实现.地方政府应在明确设定污染物排放目标的基础上,遵循渐进原则对环境保护约束目标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