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减灾短讯     
《防灾博览》2007,(3):45-46
山东省枣庄市拟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近日,枣庄市地震局、市建委、市民政局为加强全市地震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对破坏性地震应急和综合反应能力,在完善乡镇(街道)防震减灾“三网一员”网络体系的同时,联合印发了《关于拟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意见》。  相似文献   

2.
张勤  高亦飞  高娜  蒋春花  王宝坤  郭建素  贾军鹏 《灾害学》2010,25(3):130-134,144
社区地震应急工作是我国地震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途径。如何依托社区开展地震应急工作是近年来,特别是汶川地震后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从地震应急组织管理、应急预案、志愿者队伍建设、宣传培训、应急演练、物资储备、避难场地和疏散通道设置以及地震应急处置等几个方面讨论了社区地震应急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3.
2007年7月17日上午。石屏县在县城新区举行地震应急现场演练。演练假想当日上午8时叭分在石屏县城附近发生6.5级破坏性地震。地震发生后,县抗震救灾指挥部采取应急措施,将受灾群众紧急疏散到应急避难场所,同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各救援分队“第一时间”进入灾害现场展开救援行动。  相似文献   

4.
《灾害学》2007,22(3):F0002-F0002
为了检查《陕西省地震应急预案》落实情况,检验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决策、协调、调度和指挥能力及省市联动、部门协同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2007年6月13日,省政府在陕西省地震应急指挥中心首次举行了陕西省地震应急抢险救灾桌面演练,省政府副秘书长周玉明主持,副省长罗振江坐  相似文献   

5.
地震应急期关键时间阶段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我国地震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预案,以及汶川、玉树、盈江、彝良和海地、东日本等国内外地震应急救援案例的基础上,将地震应急期划分成应急启动、紧急救援、过渡性安置等3个阶段,并对各阶段的持续时间、主要工作及其先后次序进行了梳理.在实际抗震救灾工作中,这3个阶段不是互不相干、相互独立的,而是存在一定的时间相关性.这就需要指挥者对不同阶段的重点工作优先考虑,同时兼顾各项相关工作,保证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钟德燕  郭欣  李佳  郭银应  蒋璀 《灾害学》2023,(1):161-168+199
山地城市网红景点游客量大,一旦发生地震极易引发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摸清景点地震应急能力非常重要。以网红景点重庆洪崖洞作为研究对象,以景点周围10 km作为研究区域,选取区域内地形起伏度、应急避难场所、派出所、医院、消防队、危险源等6个基本因子和统计人口密度、热力人口密度2个对比因子,综合运用GIS的网络分析、缓冲区分析、重分类、加权叠加等空间分析技术和层次分析法,定量分析评价研究区域的地震应急能力。结果显示:洪崖洞周边的地震应急能力基本处于中等水平,高分段地震应急能力区域未见分布;以人口密度为变量计算得到的两版地震应急能力,不论是空间分布还是面积比例上,区别都比较大,而热力人口密度版的地震应急能力水平更符合实际情况;受道路支撑的影响,地形起伏度严重影响区域地震应急能力。评价结果不但以表格形式量化地震应急能力,更以专题图的形式展示景点的地震应急能力空间分布情况,同时直观展现网红景点的地震应急能力因网红游客量而引起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城镇社区地震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张勤  高亦飞  高娜  郭建素  王宝坤 《灾害学》2009,24(3):133-136
城镇社区是构成城镇的基本单元,是政府实施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和主要依托,也是城镇防灾减灾的基本单元.城镇社区地震应急能力评价是地震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社区地震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提高社区地震应急能力、建设地震安全社区和促进城镇地震应急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石家庄市决定从2006年开始加快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步伐。按照市级避难场所的建设要求,将分级建设能容纳难民1万人以下小型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能容纳难民1万-10万人中型地震应急避难场;容纳难民10万-30万人大型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将建成为开放无障碍式,并在地震应急避难场地附近,设置明显标志牌并提示紧急避难场所的方位及距离。同时配备应急供水等应急设施。  相似文献   

9.
"5·12"汶川地震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是对我国地震应急避险工作的严厉拷问,迫使我们重新审视现行的体制.从地震灾区收集了应急避险的第一手数据资料,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得出调研结论,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有的地震应急避险措施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公众在地震灾害中应急避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从总结南黄海6.1级地震应急处置中的问题入手,结合一些大地震应急中的教训,提出了对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的应急对策  相似文献   

11.
1989~2005年中国启动地震应急预案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高建国  贾燕 《灾害学》2006,21(1):91-97
制定地震应急预案是地震应急的行动纲领。过去重“救”轻“防”,而且“救”的程序也缺少规范。地震应急预案将“防、抗、救一作了规范.对每个职能部门的应急工作都作了部署。全国地区(市)级颁布地震预案267个,县级颁布地震预案1603个。据不完全统计,1989-2005年,全国共计启动地震应急预案56次。其中,1989~1993年年均启动0.8次,1994-1998年2.2次,1999-2003年4.2次,2004~2005年10次。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提高地震灾害应急处置能力,我国于2012年8月颁布修订后的《国家地震应急预案》,新版预案充分吸取了汶川、玉树等抗震救灾经验,并在芦山7.0级等地震应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地震应急预案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编制时对涉及的灾害程度估计不足,定位不准、实施过程中部门间协调不够顺畅,部分条文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等。针对以上问题,引入美国"事件后回顾方法(After Action Review)"和日本"新澙县震灾应急对策时刻表(Time Schedule)",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地震应急预案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从大震救援分析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祯  王建军  陈虹 《灾害学》2011,(4):139-142
应急预案是应对灾害之本,我国现有地震应急管理体系框架下地震应急预案在巨大地震灾害应对中在可操作性方面存在问题。通过大地震现场救援经验总结,分析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存在的缺陷,提炼我国地震应急预案中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的内容,提出改进应急预案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地震应急救援任重道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震应急救援工作起步晚、起点高、发展快。2000年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2001年组建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2002年成立国家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2003年中国国际救援队首次出生阿尔及利亚开启我国参与国际救援先河,北京建成全国第一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2004年组建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2005年中国国际教授队执行印度洋地震海啸和巴基斯坦地震国际教授;2006年建立区域地震应急协作联运工作机制,首次举办国际多国地震救援演练;2007年建成国家和省级一体化的抗震救灾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现场技术系统;2008年建成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教授训练基地并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15.
依法做好地震应急是减轻地震灾害的关键环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廷宏 《灾害学》1995,10(2):94-96
本文结合当前地震形势及地震灾害的突发性、社会性、广泛性,对《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作了阐述,进而论证了依法搞好地震应急总工作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2007年6月3日早晨,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发生6.4级地震。按照云南省地震局地震应急保障预案的要求,后勤部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在第一时间内赶赴地震现场,并围绕现场应急救援、余震观测、灾害评估、科学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震局对全国重点省区地震专项应急预案的最新评审结果显示,当前预案管理存在体系欠缺、制度混乱等问题,亟待研究解决。该文基于应急预案公共产品属性,结合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预案管理过程划为设计期、测试期、推广期、整合期、升级期等5个阶段,分析了不同阶段的特征差异和管理需求,揭示了预案管理任务在时间维的分布模式,初步构建了应急预案生命周期管理框架。该框架是对预案管理实务的现实思考与梳理,对新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具体操作和执行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地震应急救援是应对地震灾害的直接手段.自2000年将地震应急救援纳人防震减灾三大体系以来,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更加重视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各方面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成功应对了近百次国内外破坏性地震,实施了有效的应急和救援行动.  相似文献   

19.
街道社区既是城市的基本单元,也是危机治理的基本单元。加强街道社区地震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尤为重要。北京市街道社区地震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在许多方面具有示范效应,但在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以及恢复重建等方面仍存许多问题。以北京市为例,在分析地震应急管理机制现状基础上,对街道社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建议,以便促进我国街道社区地震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20.
《灾害学》2007,22(3):F0003-F0003
为有效应对突发性地震灾害事件,提高政府处置地震突发事件的水平,增强民众应急避险的能力和意识,陕西省人民政府于2007年6月26日在宝鸡市成功举行了地震应急抢险救灾演练,这是陕西省首次举行大规模的地震应急抢险救灾演练。中国地震局副局长赵和平、省政府常务副省长赵正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