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欣 《环境教育》2006,(5):23-27
世界环境日的确立,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希望通过每年的“世界环境日”,宣传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公平发展,动员各方面力量采取保护环境的行动,从而为人类和他们的后代留下一个适于生存的环境。令人不安的是,地球的环境还在不断恶化,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当前全球环境问题依然严峻的根源之一是各国之间缺乏足够的合作。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6月5日,是全世界的环境日。希望“世界环境日”能够唤起各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环境的意识,希望全人类能拥有一个安全而繁荣的未来。追溯:世界…  相似文献   

2.
杨建忠 《环境教育》2013,(Z1):87-88
历史学科具有关怀社会生态的人文精神、学科方法上的兼容精神、与文明共进的时代精神,这就决定了它在环境教育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在各学科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已成为提高国民环境意识不可缺失的环节。学校的环境教育是渗透到各学科中的,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不仅包含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社会方面的内容,也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等自然方面内容,这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谓环境教育,是指全方位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教育,即将这种教育深入贯通到整个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和社会科学等综合性教学和实践过程中,使其成为全体受教育的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人类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人们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变革,也是人类行为方式的变革。为实现这种变革,实施环境教育至关重要。而实施环境教育的对象,重点是活跃在各个领域的各级决策和高层次骨干人才。所以在高等学校实施环境教育,牢固树立保护环境的道德观和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基本能力,使他们走向社会就像绿色的种子,撒向全国各地各行各业,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物中坚力量,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4.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轨0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嘟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息息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我们今天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  相似文献   

5.
自然资源和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许多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实施有效的环境管理 ,对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前,人类正经历着一场严峻的环境危机,面临着毁灭与生存抉择。为了挽救这场危机,保证人类的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运动正在全球蓬勃发展,与此同时,环境文化也成了当代文化发展的热点.什么是环境文化环境文化是人类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生存环境过程中,人与环境持续、协调发展这一主题在思想、观念、艺术、科学、技术和传统习俗等文化形态中的积淀成果,当然也包括这些成果的表现形式,如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以及各种艺术形式。广义上,环境文化还包括了上述成果的具体物化,即环境  相似文献   

7.
构建环境教育创新模式:浅谈高师环境教育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教育借助于教育手段 ,使学生认识环境 ,了解环境问题 ,获得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止新环境问题产生的知识和技能 ,并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上树立正确的态度 ,逐渐养成爱惜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以便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可见 ,环境教育既是国策教育 ,又是国情教育 ,更是人类的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因此 ,环境教育的开展和普及 ,有助于创新教育的顺利实施。作为创新教育的排头兵 ,环境教育自身也必须进行改革 ,构建创新模式。具体做法为 :一、组织创新的教学内容1…  相似文献   

8.
铁海林 《青海环境》1996,6(1):38-39
本文介绍环境艺术与自然景观的紧密关系,破坏自然景观也就破坏了环境艺术。因此保护自然景观,建立自然保护区,为开展环境艺术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具有重要意义,优美的城市环境同样是也环境艺术工作的再体现。  相似文献   

9.
桓敫 《环境教育》2000,(5):47-48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和希望,也是未来环境的主人。逐步树立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文明意识,既是现代儿童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历史和社会赋予他们的义务和职责。有研究表明,促进人类积极保护环境、关心地球的首要因素是他们在儿童时代就能认识和热爱大自然,即所谓的“少小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因此,运用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幼儿环境教育,帮助幼儿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文明意识,养成自觉的环保行为习惯,并使之成为儿童天性的一部分,对于实施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环境管理是环境保护部门的基本职能,它有两种含义。广义上讲,指在环境容量允许下,按照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运用技术、法律、经济、行政、教育等手段,对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管理,使社会经济发展在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  相似文献   

11.
谢骅 《环境教育》2000,(1):31-31,37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类在更广阔的范围内 ,以空前的规模改造着自然 ,创造出史无前例的人间奇迹和物质文明。但与此同时 ,人类的生存环境却遭到了破坏 ,日益恶化的环境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护环境 ,保持生态平衡 ,珍惜宝贵的自然资源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是时代对全人类提出的要求。进行学校环境教育 ,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必由之路。为此 ,充分利用学校的班团活动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是环境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一、充分利用团委、学生会现已开辟的校宣传栏、黑板报、广播台等宣传阵地进行宣传 ,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由校团委和学生会联…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问题。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人口的剧增等现象严重地困扰着人类社会,使人类不得不对自己的发展过程进行反思,努力寻求一种解决的途径。于是,人类在一方面进行科研攻关,改善环境的同时,另一方面也意识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大力开展环境教育,培养人类的环境意识,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要。环境文学作为环境教育的一种独特的形式,无疑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环境文学是指那些以保护环境为内容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电影、电视、童话、…  相似文献   

13.
温家宝总理于“两会”期间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在说到“十五”计划环境指标没有完成这个问题时指出,严格执法,依法保护环境,是最关键,而且也是最难的。当前,环境执法难已经成为我国环境监督管理中一个突出问题,反映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形势不断变化,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具有明确的环保意识,是新世纪人才的一个重要的人格特征。培养造就这样的人才毫无疑异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如何进行环境教育,增强环境教育的效果呢 ?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探索环境教育的艺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美化、绿化校园环境,养成学生维护优美环境的好习惯   优美的环境能熏陶人、哺育人。人们从进入幼儿园开始,一直读到大学毕业,在校学习、生活时间几乎占了一生的 1/3。如果能在优美的学校环境中接受环境教育,养成维护优美环境的好习惯,那么,这个人在从儿童到青少年时期确立的环境意识,养成的保护优美环境的习…  相似文献   

15.
企业建设环境文化,就是要使企业全体成员形成一种共同的环境价值观念,而环境价值观念是环境意识的核心和标志、环境文化推动着环境价值观念的转变,促进环境意识的增强与提高,企业发展环境文化,就是要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产品质量和企业经营中渗透并培养强烈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法制观念,做到在发展生产中保护环境,在保护环境中促进生产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与协调发展,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湖北省老河口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原老河口市石油化工厂和化工三厂组建而成的。由于重生产,轻环保,重质…  相似文献   

16.
中学环境教育中的自然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人通过中学生物课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实践研究认为,中学生的环境教育的最根本的目标是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教会学生关心自然,关心人类生存的环境,也就是帮助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自然观。所谓自然观,就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和态度。有什么样的自然观作为指导,对待人类生存的环境态度是不一样的,直接影响学生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如何自觉保护环境的行为。   中学生正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自然观的教育十分必要。我认为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辩证的自然观,应进行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的教育。 正确认识生物…  相似文献   

17.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一切条件。而人类为了更加美好地生存,在不断适应环境的同时,还在不断地改造着环境。随着地球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由此而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了。所谓环境问题指的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工农业生产发展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目前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环境问题是自从地球有了人类以后才逐渐出现的问题。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地球上的生物在适宜的环境下生长、繁衍、进化。…  相似文献   

18.
陈锋 《环境教育》2002,(2):21-22
现行浙江省编初中《自然科学》综合教材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中心概念,专门在《自然科学》第五册中辟出“能源”、“生物与环境”、“人类与环境”等大量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旨在第一课堂中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生态观、资源观和人口观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科学素养。1 教学目标在初中《自然科学》中开展环境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自然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掌握一些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初步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帮助他们养成爱惜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和环境道德观念,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义务感,从而生成自觉…  相似文献   

19.
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飞 《环境教育》2000,(4):8-8,10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 ,加强环境教育也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学校的环境教育是渗透到各学科中的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它的研究领域 ,不仅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主要方面 ,也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等自然要素。历史学科的这种特殊地位 ,决定了它在环境教育中应该而且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完全可行的。本文就历史课堂教学与环境教育的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历史课堂教学中环境教育内容的挖掘目前的各种历史教材只是史实的罗列 ,还缺少对…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社会的文化建设体系中、“环境文化”是个全新的概念。其实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环境文化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中国的环境文化更是有着悠久的传统,几乎与人类文化萌芽相同时,环境文化就已经出现了。在人类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中,环境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无疑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为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环境文化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