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近10年来,城市灾害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前沿、交叉学科日益受到各国科学家的重视。城市灾害学是研究灾害系统(含事放机理规城市系统之间作用机制的学科,它是现代灾害学及事故理论与城市学及城市化发展战略学的有机组成的综合学科。1城市灾害学研究的背景1.1相关学科对城市灾害学的影响其一,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干1992年1月1日发布的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中已将“安全科学技术”正式列入一级学科(代码620)。“安全科学技术”学科理论诞生对城市灾害学科发展的积极意义在于:有人类生存就有安全问题存在,而人们原始、本能、无知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风险是人类生存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无论从空间,还是时间上看,灾害和事故始终是存在的。保险就是对风险进行管理的一种有效方法,风险是保险赖以产生、发展的前提。减灾保险是灾害学与保险学的交叉学科,衡量风险的目的是为了选择适当的对付风险的办法。1灾害损失及保险尺度减灾与保险交叉有其历史渊源,从本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金融专家一直关注减灾业的发展。据美国保险协会统计,50年代自然灾害(进入统计的有洪水、风暴、地震、火山等)损失为494.5亿美元(1955年美元值),只占主要灾害21国GNP(国民总产值)总和的3.21…  相似文献   

3.
从脆弱性和风险内涵比较出发,基于灾害学理论及脆弱性概念模型,从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构建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天津市滨海新区各区县为研究对象,收集指标数据,应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采用两种评价方法进行脆弱性评价:一是应用脆弱性模型评价天津滨海新区自然灾害综合脆弱性;二是选取地面沉降灾害脆弱性指标,应用模糊综合评判评价地面沉降灾害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葛沽镇和塘沽区自然灾害综合脆弱度相对较大,大港区最小;就地面沉降灾害脆弱性而言,塘沽区最大,大港和东丽区的部分相对较小。两种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突发性灾害就其致灾成因而言可分为两类:自然性和人为性.无论是突发性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灾害,对于旅游业来说都不啻为重击.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发生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示,而突发性人为灾害的频繁发生,无不体现着要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安全技术、劳动卫生作为地质勘查劳动保护的重要内容,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地质勘查生产的发展和环境科学的成就,环境问题对地质勘查活动的影响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尤其是近年来,在人类环境中,自然作用或人类活动或者二者叠加形成的人类环境灾害的频繁发生和危害加剧,给地质勘查活动带来了严重威胁、使对环境灾害的防治研究成为地质勘查活动的迫切需要。1地质勘查环境灾害类型地质勘查环境灾害主要有二种类型,一种是自然灾害,另一种是由地质勘查生产过程中造成的人为灾害。1.1自然灾害由自然环境变异作用形成的灾害叫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6.
在了解紧急情况时的环境因素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紧急情况的内容,然后了解其相关的环境影响和确定相应的环境因素,确定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的对象。通常的紧急情况包括自然灾害(天灾)、人为灾害(人祸)和经济灾害三方面的内容,其相关的环境因素和相应的环境影响如表1、表2和表3所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参照英国考文垂大学灾害学本科专业教育特征,结合我国的灾害学本科教育现状,探讨灾害学本科专业教育发展问题。建议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学科设置体系中,将与灾害相关的学科设置由三级学科提升至二级学科,同时在我国高等院校直接设置与灾害相关的专业。  相似文献   

8.
2008年初,我国南方大部分省份发生了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文运用灾害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这场灾害,发现它有许多不同于以往自然灾害的新特点。结合风险管理的理论同时参考国外风险与灾害管理的经验,作者认为政府应该在综合风险防范的基础上进行灾害管理,提出了政府成立综合风险与灾害应急管理常设机构以应对类似灾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行星引力,地球生态系统的反馈放大作用和人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是灾害群发的原因。我国自然灾害频繁,灾害间的相互作用加重了灾害损失。减灾、防灾必须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曾艳辉 《环境》1996,(6):22-22
地球上的自然变异无时无地不在发生,其中包括人类与生物活动的附加作用引起的自然变异,当这种变异的强度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时,就构成了自然灾害事件。一、灾害损失巨大从古到今,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物质和精神都造成了巨大损失,严重地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据美国1987年统计,在过去的20年中,世界由于自然灾害已  相似文献   

11.
森林火灾是当今世界上八大自然灾害之一,不仅具有灾害学中所描述的关于自然灾害的一般特性,而且具有自身的特点.本文从自然灾害的属性、特点、基本研究内容和方法等几个方面,论述了灾害学为森林火灾分区分类施治理论提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首先祝贺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的扩版。 灾害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目前中国把社会的灾害问题大体上分为四大领域:第一是自然灾害问题;第二是生产过程引起的灾害问题,也包括社会通常的灾害问题;第三是关于人民生活、身体健康方面引起的疫病而造成的灾害问题,这当然是指比较大范围的、具有传染性的疫病;第四是关于社会安全,特别是反恐的问题。这四大类灾害问题都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世界政治形势的发展而发展的。因为,无论是社会灾害,还是生产中的灾害都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比如自然灾害,按理说它是一种自然行为,但这只是造成灾害…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各种自然灾害事故、人为灾害事故、突发公共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2008年3月到10月期间,我国先后发生了南方冰雪、汶川地震、三鹿奶粉等数起罕见的自然灾害和恶性人为灾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损失惨重。在这些突发性灾害的处理过程中,人们对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认识,同时也促使从事应急救援工作和研究的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我国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的建设和救援体系的科学性等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4.
1993年世界十大灾难1993年又是一个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频发年,挂根据有关报刊报导的灾害资料。列出其中影响和损害较大的十个。①火车脱轨1月15日晚,肯尼亚一列从蒙巴萨开往内罗毕的火车,行驶中突然脱轨,导致10节车箱坠入肯尼亚南部港口城市蒙巴萨附近的...  相似文献   

15.
旱涝灾害的分形研究方法及其应用与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在概述分形理论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首先探讨了分形理论对深化灾害学相关研究的方法论意义;其次,对旱涝灾害的几种分形研究方法进行了必要的概括,在此基础上,结合旱涝灾害中已有的分形应用研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进行了评述、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16.
王健  吴虹 《山东环境》2001,(3):31-31,28
对人类社会最强大最持久的威胁 ,是自然与人为的种种灾害 ;无论干旱、洪水 ,还是大火、地震都能大面积、大规模地把人类推向深渊。所以老子曰 :天地不仁。如何应对灾害威胁 ,是当今人类关注的热点。中国位于环太平洋灾害带上 ,每年都因灾害遭受重大损失。仅 1998年的三江大洪水 ,直接损失就超过 2 2 0 0亿元 ,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 8%以上 ,因此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 :要确立减灾在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坚持经济建设与减灾防灾一起抓的指导思想。从而把我国灾防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山东位于全国灾害高发区 ,省会济南是…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泥石流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特别是西部的四川、西藏等地区,由于地震、暴雨或人为的山区的不合理开发,泥石流灾害发生较多,因而对于人类及其建设事业的威胁日益严重,因此,对泥石流的研究及灾害预防很有必要。泥石流和水流具有本质的差别。水体是粘性极低的流体,而泥石流却相反,既含有水体,又含有水土质悬浮体,以至粘度很高的土育体。因此,用水力学的观点只适用于某些类型(稀性)泥石流,而对于另一些类型(粘性)泥石流则是不适用的,而后者用流变学观点进行研究是恰当的。区别泥石流和洪流之间的普遍界值是:流体中每立方…  相似文献   

18.
山东海滨城市主要海洋地质灾害述评与减防灾措施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海滨城市的海洋地质灾害可分为两大类型:其一是由纯内外自然地质作用造成的危及城乡安全的灾害,如地震、断裂活动、海岸侵蚀、风暴潮;其二是人为活动与自然地质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的灾害,如过量开采地下水和滥伐森林等引起的地面沉降、海水入侵与倒灌、不合理的海岸工程布局引起的海岸流场变化导致的岸线突变。本文目的在于探讨山东沿海这些灾害类型的分布与成因,进而提出减少或防止这些灾害危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多种自然灾害往往对森林、草原等植被造成直接破坏或潜在威胁;另外,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常常是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所以,对植被破坏造成经济损失的评估,对于定量分析灾害损失和人类活动影响程度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就森林植被破坏经济损失的评估作一些简要分析。1森林植被破坏的影响 森林植被破坏的直接后果主要反映在资源减少和环境质量变差两方面。1.1对资源的影响 (1)森林生产力下降,甚至森林资源枯竭。 (2)森林释氧量减少,保健功能减弱或消失。 (3)森林景观变差或消失。 (4)多种林下植物减少或…  相似文献   

20.
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与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地质灾害不仅给人类生命带来威胁,而且对环境、资源、财产等均具有破坏性。由于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区域性、突发性、分布广、频率高等主要特点,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现有400多个县级城镇、1万多个村庄受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的威胁。虽然,我国在地质灾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防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灾害威胁依然存在,而且越来越严重,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原因:(1)预防性、区域性研究远远跟不上治理工程需要;(2)治理工程偏重工程技术忽略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机理研究;(3)人类因素的参与,造成自然地质体平衡状态的恶化、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等加速了大区域范围内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规模。因此,作为我国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一条有效道路,就是要加强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和风险区划,开展预防性研究,圈定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和灾害高风险区域,为国土规划、减灾防灾、灾害管理与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从而达到综合防灾与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