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纵横复合收尘极板电除尘器,具有优异的除尘特性.从理论上推导了空间电荷在纵横复合收尘极板电除尘器内任何一点产生电位的计算式.板电流密度及平均板面电场强度的实测结果与电场强度分布是一致的,表明推理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2.
纵横复合收尘极板电除尘器除尘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规电除尘器体积大,成本高,限制了其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电除尘器--纵横复合收尘极板电除尘器.通试验,比较了纵横复合收尘极板电除尘器和常规电除尘器的一些影响因素,即极板电流密度的大小和均匀性,流场分布均匀性,不同电压和不同电场风速下的除尘效率等.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纵横复合收尘极板电除尘器的极板电流密度及流场分布更均匀,除尘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电除尘器.本研究对减小电除尘器体积、降低电除尘器成本和推进电除尘技术的发展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当前国内外电除尘器的发展现状和电极结构特点,以改进电除尘器的电极结构和含尘气流的流动方式作为突破口,提出了具有喷射电极结构的静电除尘器.在喷射口周围布置有毛刷钢针芒刺放电极,电晕钢针将在高压电源作用下产生电晕放电.因此,当粉尘随含尘气流从喷口流出时,被电晕荷电.荷电粉尘在气流和电场力的作用下冲向收尘极板,被收尘极板捕集.  相似文献   

4.
利用电场粉尘质量浓度分布理论式,计算静电除尘器模型断面粉尘质量浓度分布,证明了静电除尘器在收尘极板附近形成高质量浓度含尘气流区.为了提高电除尘器除尘效率,采用在电除尘器收尘极板末端用吸风口强制收集高质量浓度粉尘气流的方法,对强制收集的高质量浓度粉尘气流进行二级处理.并根据理论电场浓度分布可得到吸风高度与收尘效率的数学关系,最后通过能量守恒定律推导出吸风口均匀吸风时尺寸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清除收尘极板及电晕线上的粉尘,是电除尘器高效稳定运行的条件之一。由于收尘极板是由多块形状复杂的薄板所组成,极板与上悬吊杆、下冲击杆的连接方式不同,如果用简化的理论计算来确定极板各点的振打加速度,就会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当前,国内外研究极板振打加速度的大小和分布,主要是在实物上进行测定。为使我国在电除尘器的板线振打测定有相同的基础和统一的条件,测定数据可供各方面参考及使用,试拟定电除尘器振打测定  相似文献   

6.
宽间距长芒刺静电除尘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间距长芒刺静电除尘技术是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所取得的成果之一。由于采用宽间距、长芒刺放电极结构和极板涂敷特种防腐涂层 ,降低金属材料消耗的同时 ,降低了宽间距电除尘器电压工作范围 ,避免了使用超高压电源所致的绝缘难题 ,大大减少了静电除尘器的初期投资。笔者将该成果应用于某水泥厂生料磨系统 ,现场使用效果表明 ,该除尘技术不仅可有效改善作业环境 ,且工作电流、电压稳定 ,收尘效率高 ,设备阻力低 ,运转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7.
双区电除尘器降低锅炉烟尘排放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尘在传统结构的荷电区荷电之后,一部分尘粒被阳极板捕集,大部分带有正、负电荷的尘粒再分别被收尘区的管式辅助电极和阳极板捕集.模拟试验数据表明,收尘区具有高电压、低电流和板电流密度分布均匀的特性.工业性试验结果显示,应用双区电除尘技术设计或改造电除尘器,不仅可以较好地防止发生反电晕,而且能够将锅炉烟尘排放质量浓度降低到50 mg/m3以下.与传统的卧式电除尘器相比,还可节省10%左右的占地面积和钢材用量.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湿式电除尘器的"白烟"排放以及收尘极板易腐蚀结垢等问题,提出一种水浸卷帘湿布电除尘器。首先探讨了湿布电极含水率对湿布电除尘器伏安特性的影响。分别采用含水率50%、84%、100%的湿布电极与金属极板进行对比试验发现,含水率大于50%的湿布电极的电晕电流高于金属极板,说明如果湿布电极润湿较充分,其导电性满足电除尘要求。然后采用中位径3.5μm的硅微粉进行了湿布电极电除尘器与常规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对比试验研究。在处理风量和极配结构相同、入口含尘质量浓度1 400 mg/m~3、外加电压15~35 kV的条件下,湿布电极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随湿布电极含水率的增加而提高,当湿布电极含水率大于50%,湿布除尘器的除尘效率高于常规干式电除尘器。  相似文献   

9.
由于我国环保排放要求的日益严格,电除尘器超低排放成为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流场作为影响电除尘器超低排放性能的重要因素,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基于CFD(计算流体力学)模拟方法,并结合工程实际应用,从流量分配、本体气流分布设计、本体阻力、电场极配型式、绝缘系统热风吹扫设计等方面对电除尘器流场设计进行阐述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电除尘器流场优化既要考虑流量分配均匀,又要考虑粉尘量分配均匀,电除尘器入口烟道导流板的合理设计不但可以解决流量分配平衡问题,也可以使粉尘量的偏差得到大幅度改善;进出口喇叭角度不但对本体流场均匀性有影响,对除尘器本体阻力也有较大影响,进口喇叭扩张角、出口喇叭收缩角越大,本体速度分布均匀性越差,本体阻力也越大;灰斗阻流板的合理设计有助于减轻收尘区下沿高速区与灰斗的强回流现象;在不同极配型式中,针刺线平行于极板比针刺线垂直于极板的击穿电压更高,电流密度更均匀,更有利于粉尘收集;改进绝缘系统热风吹扫的方式有助于解决绝缘系统短路现象。  相似文献   

10.
利用微面积边界探头法对电除尘器几种常用极线与735C形板配置时板面电流密度分布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角钢芒刺线不是一种理想的电晕线;锯齿线产生的电流比RS线弱一些,但要均匀得多;在极间电势梯度接近的情况下,随着板距的增大,板面平均电流有减弱的趋势,且板面电流分布趋于均匀。  相似文献   

11.
电除尘器电晕线支撑部分和屏蔽管屏蔽效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研究探讨了电除尘器电晕线支撑部分和屏蔽管静电屏蔽效应的规律.利用电晕线支撑部分和屏蔽管的静电屏蔽效应,可以改善电除尘器板电流密度分布,减弱反电晕,并可得到高电压低电流的安全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电除尘器极板电泳密度测试方法和装置,测定了不同极距下脉冲供电和直流供电时,沿电晕极线垂直方向、水平方向及整个极板上电流密度的分布结果,得出在同等条件下,脉冲供电的极析电流密度分布比直流供电的更加均匀,有利于改善电除尘器运行。  相似文献   

13.
在电场断面面积为0.3 m 2(600m× 500 m)的电除尘器(ESP)实验系统上,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电晕线型式、含尘浓度、电压值和风量(电场风速)4个试验因子,总除尘效率为指标值,进行电除尘器对烧结灰除尘性能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气流含尘浓度从15g/m3提高到25g/m3时,ESP的总除尘效率η从96.87%降至87.55%;当电源电压值由85 kV增至96 kV后,ESP的总除尘效率从98.16%降至87.55%;当ESP的电场风速由0.62 m/s增至0.79 m/s,总除尘效率由96.87%降至92.46%;星型线ESP的除尘效率相对较低;尖端放电可改善ESP用于高比电阻粉尘时的操作性能,芒刺线、锯齿线ESP的除尘效率分别高达99.46%和99.55%.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电收尘器在大型钛渣电炉上的应用 ,论证了钛渣电炉烟气静电收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对喷流除尘技术在收集硫酸铵和硝酸铵粉尘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喷流除尘技术利用粉尘颗粒在撞击区内来回振荡、相互碰撞并团聚的机理进行除尘.实验采用水平式对喷流除尘系统收集硫酸铵和硝酸铵的混合物粉尘,主要考察喷嘴气流速度、含尘浓度和喷雾化水润湿含尘气流对除尘效率的影响,并进行机理分析.实验表明,除尘效率随喷嘴风速的增大而升高,但喷嘴风速超过25~27 m/s后,反而下降;除尘效率随含尘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但含尘浓度超过0 45~0.55 kg/m3后反而有所降低;喷雾化润湿含尘气流能显著提高除尘效率,最优耗水量为0.18~0.22 kg/kg粉尘,超过该值后无显著变化.实验确定的最优除尘条件为:喷嘴速度25~27 m/s、含尘浓度0.45~0.55 kg/m3、耗水量0.18~0 22 kg/kg粉尘,除尘效率最高可达96.8%.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研究综放采空区的多场分布特征,以大兴矿N2-706工作面为例,构建"双三"模型,即优化三维"O"型圈采空区冒落非均质多孔介质数学模型及"U"型通风方式下的三维综放采空区物理模型,重点考虑了采空区垂直方向上的孔隙率变化,并实现了孔隙率的三维可视化。运用Fluent软件加载自定义UDF对采空区气体压力分布、漏风场及氧气、瓦斯分布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的采空区气体压力分布、合理漏风量范围内的风流场分布,其中重点分析瓦斯体积分数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考虑三维孔隙率的数值模拟结果收敛性更好,采空区瓦斯的积聚现象不仅出现在采空区顶部,在距底板20~25 m高度的位置就大量上浮,且呈现高体积分数瓦斯积聚分布的特征规律。  相似文献   

17.
在原地将1套300 MW机组配备的双列双室3电场侧部挠臂锤振打式电除尘器(ESP),改造为双列双室4电场顶部电磁锤振打式ESP时,先将其竖井式进气烟箱的前半部改为结构紧凑的下部进气烟箱,以便在各室增加1个电场。受场地制约,第1、第2层气流均布板设置在壳体之内,导致两板的间距、第2层板与第1电场的间距均小于800 mm。加之取消壳体的进口下端板,因而显著地影响第1电场内的气流分布均匀性。在模型上适当调整导流板和气流均布板的结构之后,第1电场内的气流分布均匀性、粉尘浓度分布均匀性都获得了改善,且ESP内的气体流动形式已成为有利于收尘的上斜式流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