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地处苏北的江苏泗阳经济开发区在加快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环境保护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目前已暴露出诸多环境方面的问题与困惑,这将给开发区实施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江苏泗阳经济开发区要想大有作为,实现省级一流开发区的奋斗目标,必须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首当其冲的应着力解决存在的环境问题。在此分析了当前开发区存在的环境问题,探讨进一步完善,强化和实施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环境统计指标体系改进方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现行环境统计指标体系在指标的选择和可操作性方面存在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为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方法模糊、污染物排放标准未能得到有效实施、非重点工业排放量取值比例有待调整、污染源调查范围不能与时俱进、环境质量指标体系未纳入环境统计,这些问题需进一步完善,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管理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3.
文章选取武汉市为研究对象,在梳理国内相关文献及政策的基础上,以自然要素斑块为基本单元,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发展潜力3个方面,选取17个指标构建主体功能区划分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数理方法对主体功能区进行初分和细分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可进一步细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强限制开发区、弱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结果为规范武汉国土空间开发秩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满足发展要求,区域经济发展成为重点内容,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开展。与此同时,关于区域环境的研究也得到重视,如何协调经济开发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如何有效保护经济开发区环境成为研究探索要点。本文以呼伦贝尔市根河兴安经济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吸收以往老工业区、城市环境综合规划理论和相关经验,探究新经济开发区的发展与环境规划之间的关系,总结协调发展基本原则,并提出几点可行建议,希望为我国经济开发区建设、发展和环境保护工程实施提供更多借鉴。  相似文献   

5.
浅析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的定义、评价工作的流程,即指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指标权重的确定、指标单元的划分、数学模型的选取等,对评价工作中常用的指标权重确定和数学模型建立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进行了重点论述,并指出了当前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工业建设项目环境预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践证明,环境预审在建设项目的前期环境管理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尽管环境预审目前在理论和原则方面已相对成熟,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程序和方法支持,影响了其实际应用效果。对此,基于工业生态效率理论及其指标体系,提出了工业建设项目环境预审方法,主要包括理论框架、工作程序、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标准的确定及综合评价等内容。进而,结合广州市南沙开发区钢铁工业建设项目环境预审,对该套程序和方法进行了实际应用和检验。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26个省会城市2004~2013年的样本数据,从环境健康、生态保护、资源与能源利用、环境治理等4个方面开展研究,构建了包括4项二级指标、12项三级指标和26项四级指标在内的城市综合环境绩效指标体系。研究发现,大部分城市的综合环境绩效历年差异明显,东、中、西部的环境绩效有明显的差异。因此,文章认为应该进一步优化环境绩效指标体系,充分体现区域差异特点,通过实施城市综合环境绩效考核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以往开发区区域环评编制对象主要是新建开发区,较少涉及工业用地开发强度几近饱和的老开发区。本文以江苏常州钟楼经济开发区中新闸工业园区的区域环评为例,围绕“优化、调整、再优化”的思路,阐述了此类开发区环评编制的评价要点及方法,以及开发区环评编制过程中如何与规划调整的反馈互动的机制,系统地提出了老工业区环境评价的技术体系,为此类经济开发区的合理规划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洋浦经济开发区的水资源及其环境功能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总结了洋浦经济开发区的水资源特点,其可供水源有地下水、区外水库引水。沿岸海水是开发区十分重要的污染物接纳体、环境承载体和生态稳定体。根据对开发区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调研,提出了沿岸水环境的优化空间布局与合理的功能分区水资源保护思路  相似文献   

10.
各地信息     
福建省“七五”环保重大科研课题——“湄洲湾环境规划研究”即将全面开展湄洲湾是福建省国土规划具有广阔前景的新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设计是要把它建设成三个城镇,五大工业(石化,电力,冶金,船舶,机械),十大码头的工商业多功能、综合性、对外开放的深水大港。这个新型的港口工业城市的建设,必须导致许多环境问题的产生,为此,国家教委、国家环保局和福建省政府共同拨款集资,支持开展湄洲湾环境规划的研究。该课题由“我国沿海新经济开发区环境的综合研究”“福建湄洲湾新经济开发区环境规划综合研究”、“福建湄洲湾规划区环境规划”等三大平行课题组成。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和福建省环保  相似文献   

11.
渤海湾海岸带生境退化诊断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岸带是世界上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生境类型之一. 海岸带生境退化诊断技术研究是保护生态系统和近海生物资源的现实需求,将为海岸带环境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以渤海湾海岸带为研究区域,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框架模型,构建了渤海湾生境退化诊断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系数,对渤海湾海岸带生境退化进行了综合诊断和评价. 结果表明:相对于20世纪80年代,20多年来渤海湾海岸带的水质下降了1个等级,底质和滩涂栖息地下降了2个等级,入海物质对海岸带环境的压力提高了2个等级,海岸带生境的综合评价结果下降了1个等级.   相似文献   

12.
水功能区是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基础,本文从水功能区划理论、管理现状与考核要求,提出了水功能区考核指标体系建设的原则,并应用频度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等建立了水功能区考核指标体系框架,确定了水文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和社会属性等四类作为属性层的构成,筛选出生态基流、敏感环境需水量、水质达标率、污染物入河控制量、鱼类多样性指数、珍稀物种生存状况、饮用水源地安全达标建设状况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等8个指标,最终确立了不同类型水功能区考核的关键指标和体系,为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海岸带可持续发展中,综合管理政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把海岸带政策作为海岸带开发与保护协调发展的主因,旨在从制定全国性权威的海岸带管理法,优化海岸带综合管理机构的设置并合理分配其职责,完善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海岸带管理经济政策,规划双目标体系的海岸带的生态系统综合管理政策,完善科学有序的海岸带地质灾害预防,提升有效的公众参与,完善海岸带管理的科技政策,优化海岸带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政策等方面,探讨其深层原由并提出海岸带发展的政策性目标。  相似文献   

14.
环境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环境保护工作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开展环境信息化水平的评价研究,有利于提高管理机构的科学管理水平,提升环境保护系统的行政效率和业务能力。在深入分析大量环境信息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6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构建了环境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网络分析法(ANP)在Super Decisions软件中建立了指标体系的教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求解。  相似文献   

15.
基于动态综合评价的区域环境风险差异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灾害风险管理理论,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和“时序加权平均算子法”构建了区域环境风险动态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风险评价-等级分区-差异化管理”的区域环境风险管理方法,并以河南省为案例研究对象,开展河南省18个市级单元环境风险的动态综合评价和“差异化”管理研究.结果显示:(1)郑州、许昌、漯河等市综合环境风险指数最高,分别为13.79、13.46和13.28,信阳、南阳和三门峡等市综合环境风险指数最低,分别为4.15、4.16和5.01;(2)采用系统分层聚类法将河南省18个市级单元聚为5类环境风险等级区,其中,郑州、许昌、漯河等属于高风险区;焦作、濮阳、鹤壁等属于较高风险区;安阳、开封属于中风险区;平顶山、商丘、周口等市属于较低风险区;洛阳、三门峡、南阳等市属于低风险区;(3)根据河南省各市环境风险等级及主导因素的差异,遵循高、较高风险区“重点控制、优先管理”、中低风险区“逐步控制、加强防范”的原则,提出了“差异化”的风险管理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实现区域环境风险动态综合评价,识别区域环境风险主要贡献因子,而且“差异化”的风险管理方案更符合地方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饮马河流域水环境综合风险,从水环境风险的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及区域治理能力4个方面构建了饮马河流域水环境综合风险评估体系.选取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的水环境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水环境污染风险指数法和层次分析法对饮马河流域水环境综合风险进行评估,并绘制了各年度饮马河流域的风险空间分布图,分析了饮马河流域水环境风险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5年,各危险性指标的量化值不断减小;暴露性指标中,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工业企业个数不断增加,人口密度变化不明显;各脆弱性指标的量化值不断减小;水环境区域治理能力各指标的量化值不断增大.研究显示,2000—2015年,流域内水环境危险性和脆弱性不断降低,暴露性和区域治理能力逐渐升高,水环境风险逐渐降低;其中,长春市一直处于水环境高风险水平,伊通县一直处于低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7.
城市污水处理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科学管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使其发挥更大的环境经济效益,本文将生命周期的思想融入到污水厂的综合评价中。采用“演绎与归纳”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包含环境释放、资源消耗、经济效益、人体健康和技术性能5个子系统,22个指标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哈尔滨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为例进行应用研究。生命周期思想的融入使得评价体系不仅强调了污水处理厂的治理效能。还充分体现了其环境影响负荷。该指标体系的建立将为制定污水处理厂的总体环境管理政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进步三方面构建乡镇环境规划指标体系,并引入“可持续发展度”、“因子贡献度”、“指标偏离度”、“制约度”,对瓜洲镇的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对限制瓜洲镇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规划基准年(2006年)瓜洲镇的可持续发展度为0.759,处于较强可持续发展阶段;影响瓜洲镇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集中于环境质量及污染物治理方面(占36.75%),其次为经济结构方面(占25.65%),接着为发展支持(占24.21%)、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占9.42%)、生活质量(占2.62%)、经济效益(占1.34%)。  相似文献   

19.
基于风险系统理论的区域环境风险优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依据风险系统理论,构建区域环境风险区划的层次结构模型与指标体系,提出区域环境风险综合指数由风险源危险性指数、控制机制有效性指数、受体易损性指数组成。通过区域环境风险定量分析,依据区域环境风险综合指数数值,确定风险管理的优先地区及环节。同时对常州市新北区进行了实例分析,将春江镇确定为优先风险管理区域,明确了该镇进行风险管理的优先环节,并基于量化的风险分析提出风险管理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自然、经济、社会环境承载力3个方面构建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相对比较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关联分析法,计算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承载力指数,最后,得出环境承载力指数,此外,对自然、经济和社会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协调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伴随着区域发展模式的优化调整,银川滨河新区资源与环境承载力指数呈上升趋势,区域环境承载能力逐步增强,各承载力系统之间属于良好协调状态,自然、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呈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