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幼儿园试图通过"亲子环保考察团"形式,进一步落实、深化幼儿的环保教育;通过亲子共同教育的形式,不断提升家长、幼儿的环保意识,进一步巩固幼儿在园中学到的环保知识。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培红幼儿园教育集团作为丽水市垃圾试点幼儿园,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能让幼儿在环保教育中有所发展,让幼儿在各种途径、载体中能深入地学习有关环保教  相似文献   

2.
<正>宁波市明楼幼儿园隶属于宁波市鄞州区教育局,是浙江省一级幼儿园、省绿色环保学校。幼儿园以"尊重生命"为核心价值观,以"绿色教育"为特色课程,通过多年对环境教育课题和环保特色课程的研究推进,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生活垃圾的增多使"垃圾污染"成为严峻的环境问题,明楼幼儿园着力推进"垃圾分类,娃娃抓起"的专项工作,认真开  相似文献   

3.
正2010年9月独立建制的上海市普陀区恒力锦沧幼儿园的前身是大渡河路第二幼儿园的分园,是一所公办一级幼儿园。现有一分园,小、中、大共12个班级,在园幼儿360名左右;幼儿园共有教职工50名,其中教师24名,本科学历占83%,幼儿园高级职称比例29%;幼儿园于2013年获得"普陀区绿色学校"称号。开展丰富多样的环保活动集体教育丰富幼儿环保知识。幼儿园各年龄段的教师根据"有用的垃圾""爱惜粮  相似文献   

4.
<正>上海市金山区金卫幼儿园创建于1991年,是一所以环境教育为特色的公办二级园,现有16个班级,幼儿481名,教职员工60多名。幼儿园以"绿映校园,乐享童年"为办园理念,创建生态文明教育。以环保课题研究为抓手幼儿园开展的《利用社区资源开展主题渗透式环保教育》课题研究,为金山区重点课题,主要以课例的方式向幼儿开展环保教育。课题实施后,幼儿的环保意识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5.
正一所好的幼儿园,其环境应当富有个性,南岗区第一幼儿园的办园理念是"为每一个幼儿的幸福人生奠基",在生态环境教育中确立"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指导思想,在这绿意盎然、充满生机的小世界中,进一步深入开展环保教育,充分利用幼儿园周围的环境资源和条件,发挥学前教育的优势,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活动,"别具匠心",让生态文明教育在幼儿园小小的天地里绽放光彩。坚持遵循幼儿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6.
正上海市徐汇区益思幼儿园立足于生态环境教育的探索实践之路,坚持"萌发幼儿绿色环保意识,探究幼儿全面发展之路"的办园特色,促进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上海市徐汇区益思幼儿园创立于2010年,是一所以生态环境教育为特色的公办一级园。多年来,幼儿园立足于生态环境教育的探索实践之路,坚持"萌发幼儿绿色环保意识,探究幼儿全面发展之路"的办园特色,促进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使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特色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7.
我们幼儿园一直将环境教育作为全园课程体系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而“垃圾分类”的实验教学使环境教育联系社会实际,让幼儿学习知识并逐渐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实验教学对象是全园24个班787个幼儿。活动时间是四个月。采用问卷和实践活动两种方式进行实验。具体实施问卷调查为使教育活动得到家长的支持和在家庭中也得以继续开展,我们对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此有89.11%的家长持“很好”的看法,另有10.8%的家长认为“可以进行”。另外,有65.7%的家长在家就进行垃圾分类;90.6%的家长对幼儿进行过环保方面的教…  相似文献   

8.
<正>重庆市璧山区北街幼儿园坚持绿色教育,提升幼儿的环境意识,努力打造绿色校园,为幼儿成长提供舒适的教育环境,积极引导幼儿从小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绿色是生命的颜色,关注环保,就是关注生命。近年来,重庆市璧山区北街幼儿园紧密结合幼儿园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坚持以绿色观念教育幼儿,让"绿色"始终伴随幼儿园的发展,让每一名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把垃圾分类这件"小事"做实,朝阳区在采用"请进来"专家讲座形式的同时,努力将学校教师培养成专业的讲师。在讲师培训上,朝阳区的目标是"三个一":打造一支稳定的队伍,承担一份坚定的责任,履行一份固定的义务。北京市朝阳区以垃圾分类为生态文明教育的育人途径之一,以"1+60+N全覆盖"("1"是垃圾分类项目,"60"是可持续发展教育实验校,"N"是全区中小幼职学校全学段覆盖)为思路,以"行政引领,科研助推;全面普及、重点引导;树立典型、优秀示范;鼓励个性、区  相似文献   

10.
正北京大学附属小学肖家河分校地处城乡接合处,80%以上的学生都是外来务工子女。学校进行环保教育时,坚持"以小带大,以大带群"的教育理念。在日常工作中,先从垃圾分类等环保教育行动开始,通过带领孩子参加"变废为宝快乐互换"闲置物品交易会等活动,以及创建"绿色小记者站"环保教育组织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真正提高每个孩子及其家长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1.
叶宏  主静 《环境教育》2002,(2):41-43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注意到政府为环保采取了多种措施,但在日常生活中破坏环境的行为还是随处可见。因此我们认为环保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由此,我们在幼儿园的中班,开展了以培养幼儿环保意识为主的活动,其中借鉴了广州市幼儿环保教育课题组编写的《幼儿园环境保护教育》的经验,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与幼儿的发展水平,制定了评价标准。我们选择了9幅图片,主要以水、植物、动物、噪音、垃圾、地球为内容,从“知识、了解、应用、综合、评价”方面对幼儿进行测查。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需要有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技能的人。环境教育从娃娃抓起已成为当今教育的必然趋势,而以此相适应的幼儿环境教育也应是全方位、多渠道、多元化、开放式的。本文旨在结合笔者在广州市第一幼儿园开展《垃圾分类回收》专题活动的实践,探讨环境教育的新走向——多元化的幼儿环境教育。 一、环境教育中的资源整合 在传统的环境教育活动中,幼儿对信息和知识的获得是通过“教师讲解,幼儿倾听”的  相似文献   

13.
正培养孩子从小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等意识是我们教育工作的职责也是对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挑战。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如何通过建立整合的、开放的、有效地课程体系,如何形成家园社区合力有效的开展幼儿环保启蒙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家园合力共建环保教育课程幼儿园环保教育课程,一方面注重幼儿认知、情感、行为的和谐发展,注重幼儿园与家庭社区资源的有机整合;另一方面,加强幼儿的实践体验活动,让幼儿在与环境、  相似文献   

14.
<正>通过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培养"生态幼儿",使幼儿从小树立"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价值观,掌握最基础的生态知识与环保技能,进而培养生态道德与绿色文明的生活行为习惯。幼儿园应重视生态文明教育,成为全社会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阵地。对3-6岁学前儿童进行生态文明启蒙教育,不仅是全社会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的基础构成,更是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必需。通过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培养"生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在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建设中存在全流程建设、资源化产业发展、多元主体共治、观念思维宣传均不足的问题。完整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系统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建设要重视末端建设,支持环保产业链发展,政府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同时要做好垃圾分类价值理念宣传。  相似文献   

16.
正南京市雨花台区小行幼儿园将环保教育列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向孩子们进行了切实可行的环境主题教育,通过不断的尝试,幼儿园逐渐形成了"七步走"幼儿园体验教育模式。《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培养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有初步的环保意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领域目标2中也指出:"5—6岁幼儿能爱护身边的环境,注意节约资源"。儿童是人类的未来和希望,也是未来环境的主人,对他们的环保  相似文献   

17.
正上海市金山区朱泾第二小学曾先后荣获"全国绿色教育创新学校""全国生态环境教育百强学校""金山区生态教育联盟学校""金山区垃圾分类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一直以来,学校都重视对学生的绿色发展,如通过教学活动,寓教于乐地让学生明白垃圾分类的意义,以及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如今,"垃圾分类好习惯,节能减排大文明"的氛围已在朱泾第二小学蔚然成风。垃圾分类,主题实践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环保小队积极  相似文献   

18.
正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文瀚幼儿园创建于2016年8月,地处下沙高教东区,坐落于美丽的钱塘江畔。幼儿园秉承"自然育人"的办园理念,旨在将幼儿培育成为"好发现、乐探究、享表达"的"绿色小公民"。幼儿园将"体验自然生态,顺应自然天性"作为自然环境教育的内涵,经过三年的发展,环境教育已成为园内常规工作。幼儿园先后被评为浙江省二级幼儿园、杭州市绿色学校、杭州市智慧校园试点学校、2017年度节能优秀单位。  相似文献   

19.
正幼儿园十分注意抓住幼儿身边的物和事来组织活动,让幼儿注意生活中的点滴。如孩子进餐时,会引导孩子观察饭粒为什么会掉?在洗手时,引导孩子观察怎么样才能不浪费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科学领域的目标之一是"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内容与要求中还强调"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新晃县幼儿园在幼儿生活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有效帮助幼儿获取浅显的环保知识和技能,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  相似文献   

20.
试点多年的生活垃圾分类未能收到预期效果。以上海市为例,除示范小区外,公共场所与郊区的垃圾分类仍形同虚设。纵观目前所推进的生活垃圾分类,政府均是主导者,这极易产生"运动式"治理倾向。在这一倾向的影响下,不仅无法形成长效、全生命周期的垃圾处理机制,还因政府过强的"父爱主义",导致市场主体无法有效参与。因此明确政府主体责任、建立全生命周期机制、引入市场主体参与,是有效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