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街道重视社区就业网络建设,自1997年开始在居委会聘任劳动委员以来,注重劳动委员队伍建设,近年来,根据社区就业发展需要,又聘任一批包括下岗失业人员在内的积极分子作为社区劳动委员,目前街道所属各居委会均配备了劳动委员,在开辟下岗失业人员社区就业渠道、帮助弱势群体就业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及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法律意识普遍提升,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逐年上升,新类型的案件层出不穷。劳动仲裁为实现“公正、效率”这一永恒的主题,在体制与机制不完善、不健全的情况下,改革是必然,是适应形势和时代的要求。北京市宣武区仲裁委自2003年新年伊始,积极探索、大胆借鉴,对现行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方式进行改革,试行“预备庭制”,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劳资矛盾日见突出,劳动争议案件已经成为数量最多的民事案件之一,劳动保障监察案件数量也一直居高不下。在这样的背景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于2004年12月1日生效。这一条例的出台对进一步维护我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必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劳动保障监察与劳动仲裁相互关系也随之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对劳动争议案件实行仲裁前置的机制,对于及时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有积极作用的,也是合乎我国现有实际情况的。据北京市某城区的初步统计,在该区一年的劳动仲裁案件中,大约只有45%的当事人会因不服仲裁裁决而向法院提起诉讼。也就是说,约有55%的劳动争议案件实际上经过仲裁程序就终结了。但从解决劳动争议的司法实践看,  相似文献   

5.
《中国劳动科学》2004,(7):79-79
为防止和纠正劳动仲裁员违反规定办理劳动争议案件,依法维护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广东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于3月22日发布实施《广东省劳动仲裁员办案监督规定》(粤劳仲[2004]3号),其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6.
《劳动法》第82条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当事人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提出申请。对“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85条的解释是“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劳动争议发生之日”与“权利被侵害之日”在字义的理解上是不同的(参见拙作《关于劳动争议申诉时效的几个问题讨论》,《中国劳动》2004年第7期)。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造成人们对劳动争议申诉时效的起算存在不同的理解,以致一个案件在不同的机构(劳动争议仲裁委、不同审级的法院)出现完全不同的处理结果。本文拟就劳动争议申诉时效的起算时间略作讨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企业结构调整力度的逐步加大,上海的劳动关系,劳动争议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适应这一变化,有效地解决劳动争议,我们积极探索劳动关系的三方协调机制,改进劳动争议仲裁办案方式。努力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4年12月4日,上海市劳动学会劳动法专业委员会组织了对《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专题讨论会。参加这次讨论的专家主要有:劳动法专业委员会主任董保华,上海市劳动局法律顾问室主任张宪民,上海市总工会法律工作部部长屠国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邹碧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薛文成、张洁,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审判长郭文龙,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乔佩华,上海市劳动局法规处处长戴建平,上海市劳动局关系处处长杜可风,上海市劳动局劳动争议仲裁处副处长余成斌,以及部分法院的法官代表。  相似文献   

9.
劳动平等作为劳动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要求保障各个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和劳动关系中都处于同等的法律地位,获得同等的劳动权益,反对和禁止歧视任何劳动者,并主张对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劳动者群体实行特殊保护,包括择业自由、职业安定、劳动条件、民主管理和法律救济等方面的平等。劳动者赖以实现劳动平等的权利相对人,即保障劳动平等实现的义务人,包括雇主、劳动服务主体、国家等。劳动派遣中的雇主有两个层次——派遣机构和要派企业。与此对应,劳动平等有两种考察视角:一是相对于同一个派遣机构的各个劳动者之间的平等,即同一个派遣机构派遣到不同要派企业的劳动者之间的平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劳动科学》2004,(1):10-12
2003年12月21日,继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之后,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作了重要讲话;劳动保障部部长郑斯林总结2003年工作,明确提出2004年工作任务;劳动保障部副部长王东进作大会总结讲话,并就劳动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需要抓紧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劳动科学》2007,(5):15-16
记者:协调稳定劳动关系,是劳动保障工作的出发点和目标,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您作为深圳市劳动保障工作的决策者,怎么看待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管林根: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应当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劳动关系作为生产关系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生产关系的形成与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关系的稳定决定了社会结构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2004年,福建省厦门市劳动保障部门受理的劳动侵权和纠纷案件呈快速增长趋势,全市共受理3929件劳动违法举报投诉案件,另外还有1648件劳动争议案件,较往年相比,分别增长23.67%和56.95%,还引发了265件集体停工、上访、围堵交通要道、企业和政府办公场所以及居民小区等影响较大的劳动保障突发事件。今年来这类突发事件更是频繁发生,仅上半年已经有235起,较往年同期相比增加了91%,已经成为影响厦门市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重大隐患。事件的主要起因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建筑企业和来料加工型企业,采取拖欠克扣劳动者工资、不为劳动者提供法定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或者改善劳动环境等,以降低成本竞得订单,又谋求最大的经济利益,因此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朝阳区劳动保障局 王颖超 在《条例》中应明确的几个问题 《工伤保险条例》颁布实施后,各省市相继制定了实施细则.其中,部分省市将工伤认定过程中事实劳动关系确认纳入劳动争议仲裁委的受案范围,我认为这样做是不妥的.把事实劳动关系确认纳入劳动争议仲裁委的受案范围是与国家的相关法规相违背的.  相似文献   

14.
《林业劳动安全》2005,18(3):12-15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已经2004年10月26日国务院第68次常务会议通过,2004年11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3号予以公布,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5.
目前,劳动争议处理的理论研究的热点集中于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模式的研究,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的模式选择,统计下来有十几种之多,多数设计是采取一种统一的模式处理劳动争议。实际上,劳动争议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不同类型的劳动争议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是否应该采取统一  相似文献   

16.
由于劳动法律环境和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劳动争议案件呈现了新的特点,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以北京市为例,近一两年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增长较快,实务中疑难法律问题层出不穷,给劳动争议处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本文在分析近两年来北京市法院系统劳动争议收结案数量、案件类型、案件特点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当前审判实践中的一些突出疑难问题提出初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安全》2004,25(3):46-46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公共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2004年2月5日北京市密云县发生的特大人员踩踏伤亡事故,2004年6月9日,北京市京民大厦火灾造成10人死亡50余人受伤的重大事故,中央和北京市各级政府对北京的城市公共安全高度重  相似文献   

18.
根据《劳动法》和《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等规定,结合劳动法法理,笔者认为,劳动争议仲裁委对“文员变保姆”一案的实体裁决结论是正确的,但裁决依据和理由却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9.
案件呈攀升,劳动争议处理面临挑战 自1987年我国劳动仲裁制度恢复以来,浙江省全省劳动仲裁机构网络体系逐步完善,建立了省、市、县(区)三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104家。三级仲裁机构合理分工、各司其职,承担着全省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的重任。《劳动法》颁布实施以来,劳动争议案件持续攀升,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去年全省立案案件数为21036件,  相似文献   

20.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采用的是“一调一裁两审”的处理机制,也就是说,一项劳动争议,如果未经劳动仲裁,一般是不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劳动争议诉讼的,因此,对于绝大多数劳动争议案件来讲,劳动争议的仲裁是不可逾越的必经程序。当上述的前提确定下来之后,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劳动争议仲裁的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