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当前,人类正经历着一场严峻的环境危机,面临着毁灭与生存抉择。为了挽救这场危机,保证人类的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运动正在全球蓬勃发展,与此同时,环境文化也成了当代文化发展的热点.什么是环境文化环境文化是人类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生存环境过程中,人与环境持续、协调发展这一主题在思想、观念、艺术、科学、技术和传统习俗等文化形态中的积淀成果,当然也包括这些成果的表现形式,如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以及各种艺术形式。广义上,环境文化还包括了上述成果的具体物化,即环境  相似文献   

2.
高校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谓环境教育,是指全方位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教育,即将这种教育深入贯通到整个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和社会科学等综合性教学和实践过程中,使其成为全体受教育的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人类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人们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变革,也是人类行为方式的变革。为实现这种变革,实施环境教育至关重要。而实施环境教育的对象,重点是活跃在各个领域的各级决策和高层次骨干人才。所以在高等学校实施环境教育,牢固树立保护环境的道德观和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基本能力,使他们走向社会就像绿色的种子,撒向全国各地各行各业,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物中坚力量,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为上期续支4.对于能源和资源方面环境因素识别及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很多企业都意识到需要把节能降耗列入到环境方针及目标指标中,但是有的企业却没有具体的管理程序或管理内容,因而很难取得成效。要想通过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取得节能、降耗的成果,必需在初始环境评审阶段对本组织的能源消耗、资源消耗做认真的分析,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或者也称为重要环境因素)然后针对问题列出改进的目标和措施计划(环境管理方案),以及管理程序。①能源消耗的调查和分析:对于一个生产型企业而言,一般应包括:电力、水、燃油、煤、蒸…  相似文献   

4.
从我国宪法和《地方组织法》对立法权限的规定和地方环境立法的实际状况来看,地方环境立法具有明显的多层次性:不仅省级权力机关可以制定地方性环境法规,而且较大市的权力机关也可以制定地方性环境法规;不仅省级和较大的市的权力机关可以制定地方性环境法规,而且省级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还可以根据国家坏境法律、法规、政策制定地方性环境规章,作为权力机  相似文献   

5.
素有巢潮污染第一大户“美称”的安徽维尼纶厂,在实行厂长任期目标管理后,不搞短期行为,把治理环境污染工作列为厂长任期目标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从强化管理入手,建立了“环境保护目标管理”和“环保专用基金”管理制度。以管理促治理,以治理带管理。经过3年的努力,摘掉了污染和亏损大户两顶帽子,取得了经济、环境、社会三效益并举的效果,被巢湖市人民政府授予“环境保护办实事”先进单位称号。最近,巢湖地区行政公署印发红头文件,准备全面推行这个厂的经验和做法。规划,宣传一起上该厂地处巢湖之滨,是大型化工、化纤联合企  相似文献   

6.
现代城市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多功能的、综合性的、开放的有机体,是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流、能源流、入流最集中和最主要的载体,具备和发挥着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多层次、全方位的功能。在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现代化建设的日益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环境教育的迅速发展,使公民环境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两种教育环境,一种是学校环境教育,另一种是社会环境教育。广义上讲,学校环境教育指在学校进行的正规教育,包括对象为中小学生、非环境专业的大中专学生的环境教育和环境专业教育。社会环境教育也包括为工作需要而进行的在职环境科学教育以及面向大众的环境宣传教育。如果只从提高公民环境意识角度看,我们的讨论对象将限制在学校的非环境专业教育和社会的环境知识普及教育。学校环境教育与社会环境教育一般由不同的部门管理…  相似文献   

8.
杨晓华 《新疆环境保护》1991,13(2):24-28,15
在我国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强化环境宣传与教育,继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加深对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环境同题严峻性的认识,增强人民群众尤其是各级领导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使环境保护法规成为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规范,是当前环境保护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环境民事责任有其自身的特点,是处理环境损害赔偿以及其他环境民事案件的重要法律依据,值得加以研究。一、环境民事责任的概念及构成要作环境民事责任指公民、法人因破坏或污染环境而侵害社会公共财产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而应承担的民事方面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是民事主体因不履行环境民事义务的行为而形成的一种民事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6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第41条规定:“造成环境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0.
文章概述了环境会计的发展与现状,说明了在西部开发中环境会计应用的必要性和必须重视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建立在我国具有理论上的依据,但是具体的构建尚需要借鉴成熟经验.本文介绍了世界公益诉讼的典范--美国环境的公民诉讼和具有巨大创造性的印度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这两个国家在环境公益诉讼上的经验,给我国建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土地行政处罚对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本文论述了土地行政处罚的概念、特征及其构成,明确了土地行政处罚与土地行政处分,土地监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宪法中已经明确规定了行政补偿,但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仍然没有一部统一的行政补偿立法.目前,有关的行政补偿决定散见于各个单行法律、法规当中,更没有针对环境行政补偿的法律、法规,而在现实中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影响到公民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韩梅 《中国环境管理》2020,12(1):139-144
行政机关提起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之法律范畴与路径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立法时需要解决的两个核心问题。我国目前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定位为民事范畴,该定位一定程度上违背了行政责任与民事责任的界分。本文从生态环境的属性切入,得出在公私法二分语境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宜纳入行政法范畴的结论;其次,通过对比美国与欧盟的做法,展开行政法视角下强制性与非强制性二元路径的探讨。本文认为,我国可借鉴美国的做法,在未来立法时采用二元路径:违法排放污染物质需要清除的,行政机关可依法责令清除污染,或采用执法和解方式与责任人达成一致;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损失的恢复则不宜采用强制性命令,行政机关可与责任人进行和解。  相似文献   

15.
周红 《四川环境》1992,11(3):17-20
本文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按照引政法原理,对环境监理机构在征收排污费中的行政主体资格、程序要件以及行政处罚等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环境行政强制包括环境行政强制措施和环境行政强制执行.在基层环境执法实践中,环境行政强制措施尤其是环境行政强制执行存在许多困惑和问题,拓展环境行政强制措施,给予环保部门一定的行政强制执行权是提高基层环境执法效率和遏制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利用“撤县设区”和“省直管县”改革来刻画行政权力向市级政府的集中和分散,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检验了行政权力调整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行政权力集中加强了市级政府的资源统筹调配能力,通过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增加环保支出规模、降低工业产值比重等渠道,显著提升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行政权力分散的影响效应相反,并不利于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相较而言,行政权力集中的正效应在政府行为规范度较高、市辖区经济较强的城市表现更突出,行政权力分散的负效应在政府行为规范度较低、县区经济相对较强的城市有着充分体现。对于高行政级别的城市,行政权力调整的影响并不显著。据此,从优化各级政府职能体系,分阶段、分类型,渐进式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缪颖 《四川环境》2022,(1):240-244
诉前程序与诉讼程序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衔接,在公益诉讼案件中起着督促和过滤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公益诉讼还处在发展初期,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在实践运用中的诸多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案件线索来源太过单一、行政机关履职标准不明确、检察建议的相关规定不完善等.以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中的诉前程序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相关法律规定,并结合其...  相似文献   

19.
现行环境行政复议制度存在的一些不足,阻碍了其在促进环保部门依法行政、维护群众合法环境权益方面作用的发挥,应当扩大享有环境行政复议申请资格的人员范围,规定环境行政复议简易程序,增强复议机构的独立性和提高复议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约谈"是一种政策执行的新机制,旨在通过告诫谈话、指出相关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并督促整改到位来疏通政策执行的"中梗阻"。与一般"硬性"的法律行为不同,约谈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制度安排,是政府的"柔性"行政行为,以行政级别较高的"条"对行政级别较低的"块"进行诫勉和警示为主。本文以《环境保护部约谈暂行办法》为参照,阐释了环保约谈的内涵、优势、适用条件以及结构与流程,并以环保约谈后临沂市的治霾行动为案例,分析了环保约谈的作用机制,即通过增强上级环境部门的行政权威、弱化同级政府的非法干预,调整政绩考核的激励结构、重塑政府的责任体系,增强社会认同、塑造政策执行的良好环境等方式疏通了政策执行的"中梗阻",使环保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最后,本文在肯定环保约谈积极效果的同时,也指出了其在法律依据、科学与民主决策机制、激励性制度设计以及不同制度间的衔接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