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玉宝 《安全》2012,33(12)
有人说,事故是纯粹的悲剧和灾难.也有人说,事故是一面镜子、是一声警钟、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说事故是灾难是因为它使许许多多的家庭人亡家破,使许许多多的企业破产倒闭;说事故是镜子、是警钟、是财富,是因为事故作为一面镜子,它可以让我们发现身边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缺陷等问题;作为一声警钟,它可以让我们从已发生的事故中吸取教训,让已经发生过的悲剧不再重演,避免以后更大的事故损失.然而,如何才能让事故不再是纯粹的悲剧和灾难,如何才能让事故真正转化为巨大的财富,下面两起事故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每年的年末年初,都是烟花爆竹行业生产和销售、使用的高峰季节,也是烟花爆竹爆炸事故多发的时段。如何避免事故重复发生?分析2007年底发生在湖南省一个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的一起爆炸事故原因,制定控制事故发生的措施,可为同类企业避免事故发生带来借鉴。  相似文献   

3.
斜巷运输是煤矿运输的重要环节,多年来斜巷运输跑车事故频繁给矿工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而治理跑车、预防事故的发生也是一大难题。虽然《煤矿安全规程》中要求实现“一坡三挡”、长斜巷安装多道防跑车装置,但由于种种原因,跑车事故仍然不断,后果十分严重。那么斜巷跑车事故为什么屡禁不止?又有哪些原因?怎样预防呢?笔者做了如下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一个工厂或是一个车间的劳动生产过程中,在什么地点、什么状态下,可能发生什么样的事故?能否在事故发生之前做出预测和预报?这是我们从事安全技术工作的同志长期以来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认为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是有规律性的。 一、事故发生规律: 一个工厂,一个车间或一个生产岗位,都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劳动生产过程。每个劳动生产过程都是由人(指挥者、组织者和操作者)和物(工具、环境和劳动对象)组成的系统。 物质条件中的危险因素是造成事故的基础。管理工作中的缺陷(包括错误指令和错误操作)则会激发危险因素而造成事故。这称为一次事故…  相似文献   

5.
罚款不是万能的,可这年头没有了罚款,或者罚得少了点,那些没有或是缺少安全意识的领导、企业主和员工就不能从事故中吸取教训、受到教育(非公有制企业情况较为突出),久之,势必还要再次引起新的事故,造成新的、更大的损失。这大概是社会转型期会出现的一种现象,也是人们对市场经济下“经济杠杆”作用的朴素理解。随着安全生产职能的转换,这样的经济杠杆作用在一些生产事故。特别是在重伤和轻伤事故的处理中似乎在弱化,或是在消失,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从近期一系列事故的发生,以及各地对一些安监干部的责任追究上看,人们似乎发现,国家对于安监干部"责任追究"的力度是越来越大了。那么,是不是出了事故就要被追究责任?是不是事故越大责任也就越大?其实,这也是业界一直以来争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某报在《施工中车翻人亡是交通事故,还是生产事故》一文中称:“一企业在小水电站的线路架设施工中.临时租用货车运送电线杆。随车装卸人员是从当地雇佣的民工。在运送电线杆途中,该车发生侧翻.3名民工被电线杆当场压死、压伤。事故发生时.该车系无证人员驾驶。问这起事故应属道路交通事故.还是企业生产事故?应如何处理善后事宜才更恰当?”(简称“问题提出部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事故频繁发生,给国家、企业和个人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笔者认为建筑事故经济损失的分担不仅是经济、安全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在事故发生后不仅要查清人员的伤亡情况、事故经过、原因分析、责任人处理、人员教育、措施制定、事故经济损失,还要弄清法律问题,要依法问责或依法问罪,也是行政法律问题,依法行政处罚和处分,还是民事法律问题,依法承担民事赔偿。笔者认为企业最好采用保险和非保险转嫁方式把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转移出去,减轻自己的负担。只有在找不到其他更好的处置方法,或是为了经济上的节约而并不影响自身的财务稳定且有控制风险的能力,或不知道风险的存在,或虽知风险存在,但由于预测失误、忽略而导致损失,才自己承担。当事故发生后要通过法定程序来确定的建筑事故经济损失是由保险公司、合同另一方和企业分担。  相似文献   

9.
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发生后,整个营救过程演绎了一曲“生命至上”之歌,创造了生命救援奇迹。然而奇迹的背后,更值得人们深思的是,为什么不该发生的事故发生了?为什么这些宝贵的生命被置于危险的境地?  相似文献   

10.
安全心理和安全行为能合并成一个研究方向吗?不能。安全行为包括一次性行为、习惯性行为、组织行为控制等,它们在事故发生组织之内都能够得以看到和控制;而安全心理受太多因素影响,它们中的大多数是不能在事故发生组织之内得以控制的。心理是行为的基础,但是不能合并为一个研究内容,因为所在组织不同。  相似文献   

11.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火灾便是威胁人类的一大祸患。而且火灾的发生和发展又是使人难以预测的。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二千多人被火灾夺去生命,有四千多人在火灾中被烧伤。其中,有的是瞬间发生的爆燃、爆炸事故,人们来不及逃生;而大多数则是因为没能掌握同火魔作斗争的方法,逃生无路,眼睁睁被火烧死烧伤,或是被迫跳楼摔死摔伤,成了火魔的受害  相似文献   

12.
闽通长运泰宁分公司有位驾龄23年的老司机,他名叫詹宗让,但人们亲切地称呼他“忍让师傅”,因为他开车至今从未跟人红过一次脸,更无发生过一起事故.是该县有名的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者。你要问他的秘诀何在?他只会憨笑地说出两个字:“忍”与“让”,久而久之,“忍让”就成了人们对他的尊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外重大事故频颁发生,令人触目惊心,事故一次次敲响生命的警钟,更让人们关爱生命,关注安全。大家也深深体会到“安全第一、平安是福”。试问:谁不愿在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谁不愿在亲人的团聚中享受天伦之乐?  相似文献   

14.
一次灾害事故的发生,往往使多年耕耘付之东流。我们对待灾害事故的态度应是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究竟能否未雨绸缎?究竟事故发生到底几分天灾?几分人祸?虽不能准确断言,但据对各类事故的统计分析显示,除去一些无法预料与防治的因素,有70%以上的事故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建筑施工、煤矿作业中屡有严重违反国家有关安全规程和技术规范的情况发生,有的甚至在发现事故征兆后,继续冒险蛮干,酿成重大事故。安全意识在有些人的脑海里十分淡漠,而我们对灾害事故的预防机制、重视程度又不能尽如人意,事故的…  相似文献   

15.
施倚 《劳动保护》2009,(8):111-111
作为企业,在当前的安全生产工作中,要尽量避免发生事故。请问:预防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施倚 《劳动保护》2011,(11):116-116
编辑同志:最近,我公司发生了一起机动车事故,一名职工骑摩托车上下班途中被机动车撞伤。该职工骑摩托车属无证驾驶,发生事故后交警部门认为职工在事故中负有次要责任或同等责任。请问:这种情况是否认定为工伤?  相似文献   

17.
2010年8月5日,智利圣何塞铜矿发生塌方事故,后经各方救援人员全力营救,33名被困矿工于事发69天后成功升井,全部获救。这一创造了被困时间最长历史记录的救援奇迹让人们见证了避难硐室的作用。这一事件也让国内的众多媒体同时疾呼“我们的避难硐室在哪里?”随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出台的一系列通知、规定、规范等文件以及类似“我国完成首次井下避难设施载人验证试验”这样报道,让人们真正看到了我们自己的井下避难所。  相似文献   

18.
4月5日,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发生煤矿爆炸事故,事故造成29人遇难,创下了1984年以来美国一次矿难死亡人数最多的记录。一起煤矿事故死29人,对美国来说已是天文数字,一时间,美国各大媒体汇聚这个小镇,事故消息成了媒体头条。如此高的关注度,让人们不禁想到3月28日,  相似文献   

19.
施倚 《劳动保护》2010,(4):112-112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出租车司机,带着自己的私家车挂靠于一家公司。2009年12月28日,我在出车中,因超车与一辆轿车相撞受伤。事故发生后我向公司申请工伤,但公司以我与公司签有“挂靠期间车辆发生事故,造成一切损失均由车辆所有人自行负责”的协议为由,拒绝给我办理工伤手续,所有的医疗费用让我自己承担。请问:公司这样的做法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我能得到工伤补偿吗?  相似文献   

20.
9月14日傍晚,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综合教学楼C4的一部电梯内,再现电梯“吃人”事故,一名男生在乘坐电梯时,被夹卡在轿厢中不幸身亡。此消息一出便引起了市民及网友的广泛关注,电梯的安全问题再次被推倒风口浪尖。如何正确使用乘坐电梯?如何在电梯事故中自救?使市民提高安全搭乘意识,预防和减少电梯意外伤害和事故成了当下最重要的环节。在此,秀洲消防部门为大家提供乘坐电梯六大安全须知,避免悲剧重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