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巫山收费站滑坡为一老滑坡体,公路线路主要以路堑的形式自滑坡中部穿过,导致老滑坡中级滑块发生变形破坏,虽经多次治理,均以失败告终,归根结底是因为缺乏对滑坡成因机制及滑动面判识的准确认识,导致整治工程措施缺乏针对性,难以有效根治。再次进场整治时,采用了综合勘察手段,经过深入研究,查清了滑坡坡体结构、成因机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综合整治措施,并顺利实施,据相关监测成果及回访调查,整治工程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在实际的深孔位移监测中,测斜曲线的突变特征是滑动面辨识的关键依据,对于“B”型测斜曲线通常是将曲线的鼓包凸起点作为滑动面的位置,但这种方法容易受到测点布置间隔和横纵坐标观测尺度的影响,存在滑面位置定义不清晰、数值不确定的问题。为了能够有效地克服这些缺点,提升测斜曲线滑动面辨识的准确度,基于“B”型测斜曲线变化特征,研究将滑坡抽象为由“滑动体”、“滑动区间”以及“不动体”三者组成的概化模型,并对滑坡运动过程中不同深度处土体的位移速率和加速度变化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土体位移速率沿深度方向会形成多道曲线簇,且不同曲线簇分别对应各滑面所在的滑动区间及非滑动区间。此外,将位移速率转化为加速度,则土体加速度曲线具有更加显著的分簇特征,能够为准确区分滑动体和不动体的区间范围提供重要依据。进一步地,提取监测期内加速度曲线分簇特征显著的当日土体加速度并绘制散点图,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坡体不同区间的深度范围。基于当日各滑面所在滑动区间内的加速度数据,运用三次样条插值法计算该区间内的位移加速度最大值,由于滑面处的土体加速度最大,则该值对应的土体深度可作为滑面位置的计算深度。研究方法能够更加精准地确定...  相似文献   

3.
以玉树机场路0#滑坡群第七块堆积滑坡为试验原型,采用4·14玉树地震时收集的地震波为试验的基本动荷载,通过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不同方向分别先后加载时,多滑动面滑坡的渐进性破坏特征。结果表明:多滑动面坡体对地震波峰值加速度的放大效应基本上沿高程的增大,放大效应越明显;地震作用下,多滑动面滑坡的变形破坏发育于坡体浅层滑面,逐渐向坡体深层滑面发展,最终破坏变形是沿坡面浅层部位的滑动破坏;与单滑动面滑坡在地震破坏效应不同的是:多滑动面滑坡在坡体局部出现滑移变形时,不一定引起整体滑移,坡体的变形主要体现出了以浅层滑动面为依附面的坡面变形,并向坡体深层滑面不断牵引的破坏特征。该试验成果较好地揭示了多滑动面堆积滑坡的变形破坏机理,可为多滑动面堆积滑坡的治理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
秦岭山区某路基沉陷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路基坍塌是秦岭山区公路的主要病害之一.以108国道K1561+250段路基沉陷为例,结合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段路基的沉陷与地下水和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在考虑暴雨对坡体影响的基础上,对该坡体进行了稳定性计算评价.以此为依据,确定了锚固工程辅以排水的整治方案,并按工程要求进行了整治设计,经工程整治后检验,该方案起到了稳固坡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贵州省沿德高速公路龙家岩滑坡治理工程为研究对象,对其滑坡体特征、滑坡影响因素、滑动变形破坏机制进行分析,结合滑坡深层位移监测及施工开挖揭露地质信息对滑坡治理的动态设计全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滑坡是边坡坡体受多因素综合影响的渐进、动态破坏的过程;开挖切脚是滑坡形成的关键性因素,结合牵引式滑坡特点对滑坡前缘进行强支挡措施,确保了滑坡的稳定;采用动态设计法对滑坡治理全过程进行控制并对设计进行纠偏改进,实现了滑坡最优化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滑坡是常见的公路边坡病害之一,如何经济、合理、有效地选择滑坡治理方案十分重要。本文从滑坡整治基本原则出发,介绍了广惠高速公路某古滑体边坡治理的两种方案———抗滑桩方案和预应力锚索方案,介绍了这两种方案各自的发展现状、施工工艺和优缺点,通过比较选择了预应力锚索方案。最后提出了在滑坡治理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某泵站进水渠堤坝滑坡区内外的土体进行了静力触探试验和十字板强度试验,比较了滑坡区软土的天然强度和滑坡后强度,确定了滑动面深度。对施工期的边坡稳定进行了圆弧滑动和非圆弧滑动计算,结果表明边坡稳定受含有机质夹层的非圆弧滑动的控制,当使用快剪强度指标、井点降水失效时,边坡处于失稳的临界状态。最后,对堤坝滑坡提出并实施了真空预压治理方案,方案实施后进行了效果检测,确定软土强度已超过稳定要求值,加固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藏东南妥坝3^#堆积体滑坡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西部公路建设突飞猛进,而公路沿线滑坡灾害也频繁发生,因此有必要对其深入研究并进行相应的工程治理.基于藏东南妥坝3#滑坡的现场勘察、测试及室内试验,通过工程地质分析、有限元强度折减、敏感性分析、模拟开挖等多种方法,对该滑坡各种特征、成因及其稳定性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该滑坡体物质为多层堆积碎石土,滑带位于相对软弱的角砾土或粘性土含量较大的碎石土中;其运动特征为间隙性的牵引式低速滑动;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地下水位、坡脚开挖等是影响滑坡稳定安全的敏感因素;区域构造、地形及地层特征是滑坡发生的环境因素.滑坡成因为:坡脚开挖、河流侧蚀使临空面增大,改变了滑坡体的边界及荷载状态,坡体前缘应力集中,使边坡在重力的作用下失稳滑移,牵动坡体后部移动.高强度降水、季节性冻土融化造成坡体内地下水富集,含水范围扩大,地下水位抬升,增加了滑体的重量,软化滑带土层,降低了滑动面(带)的抗滑力,加剧了滑坡的形成和解体.  相似文献   

9.
依托川藏公路102隧道工程,在收集整理102隧道勘察设计资料、总结国内外已有隧道—滑坡体系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根据2#滑坡与隧道的相对位置关系,采用了FLAC3D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对于运营期间滑坡体发生滑动对隧道结构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在隧道拱顶距滑动面不同最小距离(1D-4D)条件下,由于降雨导致滑坡发生滑动时,隧道的二次衬砌受力特征及其安全性,为今后类似条件下隧道工程建设提供借鉴经验和工程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滑坡体的地形地貌、岩石特征、工程地质条件、滑移特点及变形特征等的明显不同,可以将滑体划分为主动滑体和被动滑体。主动滑体以潜在的巨大动能向下急速滑动,撞击、挤压、推移被动滑体,被动滑动始终起着抗滑体的作用,以其产生一系列的变形,吸收化解了主动滑体的巨大能量,因而认为雁门滑坡属于少见的突发式推动———阻抗型滑坡。  相似文献   

11.
高填方路基诱发滑坡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上三高速公路K92滑坡工程地质条件、滑坡特征及滑坡稳定性的分析,采用不分离接触数值模型模拟边坡的变形破坏,初步揭示了松散覆盖土层上厚度较大的高填方路基是诱发滑坡的内在机理。该类型滑坡的产生是由于路基堆载使坡体产生垂直方向的压缩变形,也使坡体向坡脚方向产生一定的挤出变形,最后诱发了推动式滑坡。  相似文献   

12.
水库区公路岸坡属大型线性工程,其灾害评价主要涉及沿线两侧一定宽度范围,总体呈线状或条带状;库水升降及降雨作用,可引起岸坡地下水位的波动,从而导致岸坡稳定性的变化,这一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基于以上认识,以三峡库区渝巴公路马道子滑坡段为例,根据线性工程风险评价的特点,采用地下水浸润线简化求解公式,并按照滑坡动态稳定性的理念,对该公路岸坡段的动态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并对治理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13.
刷方减重工艺在大型复杂滑坡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室外模型试验,以加载诱发滑坡滑动变形,造成对隧道的破坏影响,以减载的方式模拟刷方减载工艺对隧道的受力变形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隧道-滑坡平行体系单滑面情况下滑坡推力在滑体内产生应力效应有一个时间传递变化的过程,即时间效应;(2)滑坡推力对隧道作用沿纵向变形差异大,初步的试验反映出拉压过渡段的位置与滑坡推力的大小相关,滑带位置附近的土体最先达到应力幅值,引起隧道的拉压变形过渡,距离滑带较远位置滑体逐渐达应力幅值过渡;(3)隧道横断面环向应力都是拱顶应力较拱底应力大;(4)隧道环向断面应力呈对称分布,隧道底部受压侧,顶部为受拉侧,底部应变量级小于拱顶,且隧道的变形是不可恢复的;(5)刷方减荷在不同工况下对抑制滑坡变形有不同程度的效用,使隧道应变减小,尤其是滑带附近效果更加显著,这都印证了刷方减重对隧道-滑坡治理的突出效果。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不同滑面材料的滑坡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洪佳  门玉明  李寻昌  闫金凯  张涛 《灾害学》2011,26(1):10-13,35
为研究滑坡模型试验中不同材料模拟滑带土对模型稳定性的影响,以堆载为试验方法,以位移计为主要的测试手段,进行了采用草木灰、单层塑料薄膜、双层塑料薄膜作为滑面材料的两种工况5组模型试验。通过增加模型上的堆载,增大滑体的下滑力,使滑体最终发生滑动。根据试验的初始稳定状态、最终稳定状态及监测到的模型位移曲线,确定滑坡的极限平衡状态;同时根据最终加载量,反算出滑带土模拟材料的相似抗剪强度;得出不同滑面材料的稳定性及相似抗剪强度,为滑坡支挡模型试验提供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水利工程的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正日益受到工程界的重视。渭河宝鸡市区段拦河闸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关键决策,都应用了风险分析与管理的方法,包括闸址及蓄水区地质条件的风险分析与管理、泄洪能力及运行风险分析与管理、工程施工过程风险分析与管理、拦河闸工程环境影响风险分析与管理以及拦河闸工程投资风险分析与管理。工程的按时完工、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项目的风险分析与管理工作的贯彻和实施。实践证明,在水利工程决策过程中引进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是必要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自然灾害防治工程的理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从自然灾害防治的工程措施这一角度探讨了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灾害地理学、灾害经济学、灾害生态学和灾害工程学。根据自然灾害防治工程的性质将其分为地质工程、水利工程、生态工程和海洋工程,并就每种类型的工程例举了一个典型的案例。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整个滑坡进行系统综合治理,在综合分析滑坡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谭家坪滑坡稳定性进行了计算与评价。结果表明,滑坡的稳定性系数较低,安全储备不高,在175 m库水位降至145 m库水位以及175 m库水位与饱和地下水(暴雨)叠加烈度6度地震的状态下,谭家坪滑坡处于临界滑移破坏阶段。因此,应从根本上消除其变形破坏带来的灾害。对谭家坪滑坡而言,治理工程应重点针对滑坡的中部与前缘部位,并考虑库岸再造的影响,既要治理滑坡的整体蠕滑,又要治理浅表层崩滑。依据这个原则,比选了多种防治方法,最后确定采用大截面抗滑桩为主、辅以挡土墙和坡内排水系统的防治方案。施工结果表明,该治理方案经济合理.抗滑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根据优势面控坡的分析原理,综合摄绘,浅层地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以及实验分析与模拟反算研究结果分析,严子坪古滑坡复活是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与古滑坡成正交的断层为滑作提供了地下水的通道,控制了滑坡体的形态,形成了滑床.人为破坏改变了自然斜坡的稳定状态,产生了初始的拉裂缝.植被破坏恶化了水文地质环境,加速了裂缝扩展的过程,最终导致古滑坡的复活.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滑坡体仍在活动.  相似文献   

19.
喻家土扁滑坡形成的力学机理与险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喻家滑坡发现于去年5月,体积近17×104m3,呈长条纺棰状,分成上.下滑块,本文从斜坡的变形历史、特征调查入手,较深入地研究了该滑坡滑移-拉裂-推动-牵引的耦合力学机理,该滑坡正处在蠕滑阶段,近期存在整体滑移和出现较大危害的险情,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采取了有力的减灾防灾措施.  相似文献   

20.
金沙江杀威台子滑坡成因动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规模巨大的金沙江杀威台子滑坡形成于约4万年前,现存体积约2.69×108 m~3,其堆积体物质结构表现出典型强动力触发的溃散型滑坡特性。进一步的离散元数值反演分析成果表明:山体内广泛发育的结构面是控制斜坡稳定的关键;a_(max)=0.4g为斜坡岩体保持整体稳定的极限动力荷载,形成高速远程运移碎屑流溃散型破坏的临界动力荷载为a_(max)=1.3g;滑坡的成因机理是底部剪切滑移锁固段岩体在强震作用下无法抵抗上部岩体的推挤而触发溃屈破坏;滑体前端受底部摩擦逐渐减速,中后部物质在强大的地震惯性力驱动下,仍以较大速度猛烈撞击前部低速滑体并抛射形成溃散型碎屑流,这是滑坡前部物质极具冲击力并远程运移越过河床甚至急剧爬坡冲覆于岸坡之上达200m的关键动力学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