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粉尘比电阻是影响电收尘器收尘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测定粉尘比电阻的装置和方法尽管有多种,但总的来说,可分为实验室测定和现场测定两类。实验室测定是从现场取粉尘样,拿到实验室,控制温度、湿度,测定其比电阻。优点是能找出各种不同温、湿度粉尘比电阻的变化规律。但是由于生产现场各种变化因素很多,因此不能获得实际的现场粉尘比电阻值。直接在现场测定粉尘的比电阻既反映了  相似文献   

2.
几种捕集高比电阻粉尘的电收尘器的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论述了影响电收尘器收尘效率的主要因素,指出常规电收尘器在捕集高比电阻粉尘时产生反晕现象,从而使收尘效率大大降低,并且提出几种适用于捕集高比电阻粉尘的电除尘结构,对开发新型电收尘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工作动态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总局于一九七八年六月在沈阳市召开“窑尾增湿塔工业性试验”技术鉴定会。唐山水泥机械设计研究所、沈阳市房产水泥厂等汇报了窑尾增湿塔和电收尘器防燃防爆一氧化碳监测装置的研制经过及工业试验情况。 鉴定会认为:窑尾增湿塔的设计比较合理,水的雾化情况好,有效地增大了烟气湿度,降低了粉尘的比电阻值,适应了电收尘器的技术要求,提高了收尘效率。电收尘防燃防爆一氧化碳监测装置,能够准确地指示烟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 会议要求继续进行增湿塔喷水量、自动调节的研究,增设一氧化碳报警装置和电收尘器自动保安装置(本刊讯)…  相似文献   

4.
用电阻率较高的非金属材料制作电收尘器的收尘极板收尘,对于比电阻低于10~4Ω·cm的烟尘,能有效地克服积尘的跳跃式二次飞扬。对于比电阻为10~8Ω·cm左右的氧化铝粉尘,在工业现场实验,收尘效率达98.5%;对于比电阻为10~(13)Ω·cm左右的莹石粉尘,采用比电阻为10~(10)Ω·cm左右的混凝土极板,实验室实验,电晕电流正常,未观察到反电晕现象,推断存在“受抑制”的尘层间隙放电。  相似文献   

5.
综述烟气温度、烟气湿度、烟气成分对粉尘比电阻的影响,重点介绍实验室烟气调质试验,提出水分、SO3对烟气的调理作用.给出几种笔者测定的粉尘比电阻.  相似文献   

6.
Al_2O_3熟料烟气具有含尘浓度高、水分大,CO含量不稳定,粉尘粘结性强、含碱量高等特点,本文结合多年Al_2O_3熟料电收尘器设计改造和运行的经验,对电收尘器设计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烧结设备的大型化和对污染控制的要求不断提高,近一二十年来国外烧结厂机头收尘设备多采用电收尘器。近年来国内也正在积极研究烧结机头电收尘器在工艺和设备方面的技术问题。电收尘器的效率与烟气性质、粉尘性质等关系密切,与烧结原料中碱金属(K、Na、Ca 等)、硫、挥发物等的含量有关。在特定的烟气性质下,必须确定最适宜的极板间距、合理的线间距离、电场风速及粉尘  相似文献   

8.
静电收尘器是现代收尘器中具有高收尘效率、高可靠性的收尘设备,它在减少工业粉尘对环境污染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已在不少企业应用。目前生产设备趋向大型化,收尘器的体积势必相应增大,才能及时处理大型设备所产生的烟气量。其缺点是,占地面积大,投资多,难以捕集某些高比电阻粉尘、粘稠粉尘。通常采取增湿、水幕收尘极等措施加以捕集,但会增加设备费用和产生污水的二次污染等问题,限制了应用范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般是改善粒子荷电性能,以提高收尘器的收尘效率。新研究的预荷电宽极距电收尘器  相似文献   

9.
我厂是1966年投产的年产30万 吨水泥的水泥厂,有两台φ3.0× 100.94米回转窑,窑尾配有上海冶金 安全仪器厂生产的40平方米立式电收 尘器。投产时电收尘效率一直很低,厂 区内外粉尘飞扬,污染比较严重。1977 年以来,我们狠抓了电收尘器的维护 改革,致使收尘器效率大大提高,经 常保持在99.3—99.8%。厂内7个主 要生产烟囱排放的烟气全部达到国家 标准,扬尘点粉尘合格率达到83%,平 均空气含尘浓度1978年12月下降至 7.2毫克/米3。1977、1978年先后两次 在全国大、中型水泥企业“五赛五比” 中荣获消烟防尘、环保先进第一名。 过去电收尘器效率低…  相似文献   

10.
电收尘技术自1906年应用于工业生产以来,显示了其独特的优点,对电力、冶金、化工、水泥以及其他伴有粉尘和烟雾产生的工矿部门,在防止或减轻大气污染、保护环境和回收有价金属等方面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工业生产实践中也发现,电收尘器仍存在有一定的缺点: 1.设备庞大,占地面积大。 2.耗用钢材多,一次投资大。 3.结构较复杂,制造安装要求精度高。 4.对被捕集烟尘比电阻有一定要求。所以,电收尘器在工业上的应用仍受到较大的限制。针对上述情况,近几年来,国外对电收尘器进行了不少的研究和改进,出现了许多新型结构的电收尘器。其中,宽极距超高压电收尘器就是已应用在工业生产上  相似文献   

11.
武钢8~#平炉初步设汁考虑采用120米~2电收尘器。为了给收尘器的气流分布装置及电场内部有关构造的设计提供依据,我们进行了气流分布模拟试验。试验目的是,在收尘器进口管及本体内安设必要的气流分布装置和隔流装置,以便尽可能做到:①电场进口横断面上气流速度相对均匀;②净化的烟气  相似文献   

12.
Al2O3熟料烟气具有含尘浓度高,水分大,CO含量不稳定,粉尘粘结性强,含碱量高等特点,本文结合多年Al2O3熟料电收尘器设计改造和运行的经验,对电收尘器设计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有色冶炼工厂早期建设的电收尘器是参照解放前遗留下来日本建设的电收尘器和解放后从苏联引进的ГК-30型、ОГ-3-30型和ОГ-30-20型电收尘器资料自行设计和制造的。其结构特点是采用砖外壳、混凝土灰斗,棒帏式或网状收尘电极、圆线挂锤式电晕电极。主要缺点是设备漏风率高,处理烟气量少(烟气流速低),电晕电极易断  相似文献   

14.
技术革新     
喷雾降温增湿改善炼锡烟气的导电性云锡第一冶炼厂烟北炉和反射炉出口烟气温度1100~1200℃,经过架空烟道,烟气温度仍有850—950℃,而烟气的主要成分含有SnO_2、PbO、ZnO等金属氧化物。这种烟尘导电性不佳,比电阻高(约为2.30×10~(12)欧姆·厘米)。为改善烟尘导电性,获得较高电收尘效率,在电收尘器前设计安装了直径4000毫米、总高13米的中空  相似文献   

15.
日本新近研制了一种新式的高性能电收尘器。经试验鉴定确认,无论是从技术方面还是经济观点来看都是可行的。 一般电收尘都有放电极和集电极,两极间通以高压电。其工作的基本原理是,由于两极间静电力的作用,使通过此间的粉尘被分离而捕集下来。以科托拉尔为代表的电收尘器,都是把放电极相对于集电极静止不动地固定着。日本新研制的电收尘器,是使放电极成弧形回转,在回转的同时捕集粉尘。由于回转的作用,放电电流增加,有利于促进粉尘离子化,使微离子荷电捕集的作用增大,收尘效率提高。此外,静止型的电收尘器,经长期连续运行以后,放电极由于吸…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燃煤锅炉、烧结机和催化裂化炉排放工业烟气的湿法脱硫装置进出口粉尘特性的测试分析,从粉尘的粒径分布、疏水性以及吸收塔的内部结构研究湿法脱硫对3种工业烟气粉尘的协同脱除效果。结果表明,湿法脱硫具有粉尘的协同脱除作用,燃煤锅炉可以通过高效的湿法脱硫协同达到超低排放;而烧结烟气的粉尘疏水性高于燃煤粉尘,脱除效率一般,需要采用更复杂的吸收塔结构;催化裂化的粉尘由于细颗粒物占比更大,颗粒物的脱除效果比燃煤粉尘效果略差。  相似文献   

17.
粉尘比电阻是设计或选用电除尘器的重要参数之一,国内外的研究证明,粉尘比电阻小于10~4或大于10~(10)欧姆·厘米,都将降低电除尘器的效率,有时甚至不能采用电除尘器。国内各厂矿正在广泛采用电除尘器,因此精确地测定粉尘比电阻,为正确地应用电除尘器提供参数,已成为当务之急。我所1974年采用针尖法作为试验室测试装置,因设备条件所限,精度较差,须进一步改进。粉尘的比电阻值不仅取决于粉尘的组成成份、温度、湿度等,而且与空气介质的其它成份也有很大关系。在实验室测定即使是模拟现场条件,有时也很难反映真实情况,因此研制精度高的测定工况粉尘比电阻的设备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18.
沈阳房产水泥厂在国 家建材总局唐山水泥机械 设计研究所的协助下,在 2#回转窑窑尾建成了一 座直径2.8米、高14米的 增湿塔和一台具有RS电 极的电收尘器,井针对电 收尘器的燃烧爆炸问题, 试验成功了用一氧化碳气 体分析器作为防燃防爆的 监测装置。经受了一年生 产实践的考验,系统总收 尘效率为99.7%,电收尘 器比设计收尘效率提高 0.4%,电收尘器出口浓度 平均为196 毫克/米3,接 近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增湿塔和电收尘每年可回 收生料粉20,000~21,000 吨,为国家节约资金24万 多元。 窑尾增湿塔和电收尘器 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如图1所示,回…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简易烟气增湿调质系统的设计计算、工艺流程及工业应用实例.这种装置通过增加烟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达到增湿调质效果,降低粉尘比电阻,提高除尘效率.  相似文献   

20.
电收尘器由于收尘效率高,能捕集比较细微的粉尘,且适用于处理高温气体等而被广泛地应用。日本新近研制了一种新式的高性能电除尘器。经试验鉴定确认,无论是从技术方面还是经济观点来看都是可行的。一般电收尘都有放电极和集电极,两极间通以高压电;其工作的基本原理是由于两极间静电力的作用,使通过此间的粉尘被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