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重要课题,企业是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方案的重要参与者,环境管理并不意味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的下降,或者说企业价值的降低。基于价值创造的环境管理理论告诉我们,环境绩效可以增加财务绩效,环境的投入可以创造价值。当企业认识到环境问题的经济价值的时候,有助于企业加强环境管理,实现环境与财务的双赢。  相似文献   

2.
企业环境行为:环境政策研究的微观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环境行为是是企业面对来自政府、公众、市场等方面的压力.而采取的宏观战略和制度变革、内部具体生产的调整等措施和手段.是环境政策效果的具体体现。政府、公众和市场压力在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工业绿色化的初级阶段以政府压力为主。随着公众和企业更多地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来自市场及社区的压力逐渐成为企业环境行为的主导驱动力量。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环境问题突出.必须积极开展对企业环境行为的研究,探求环境压力与企业环境行为转变的内在关系.找到促进企业改善环境行为和表现的最优方式,为我国环境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国内外关于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相关性的理论及实证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单位排污费及其年度增量分别作为环境绩效的代理变量,以Tobin-Q值作为财务绩效的代理变量,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6-2009年的年报数据为样本,综合考虑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等多种控制变量,采用格兰杰(Granger)检验和OLS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我国企业环境绩效对财务绩效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单纯的环境末端治理行为并不一定带来财务绩效的改善,由此引起的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之间的相关性也不明确。但积极有效的环境预防管理则可带来环境和财务绩效的共赢,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环境绩效对财务绩效可能出现边际效用递减现象。研究结论说明,在我国当前环境信息披露严重缺乏的情况下,财务报表中的排污费不啻为研究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相关性的一个良好切入点。结论有助于鼓励上市公司积极主动地开展环境预防管理,从而保持和提升公司的竞争力优势。  相似文献   

4.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环境绩效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通过构建企业环境绩效与企业受到各利益相关者环境压力的计量模型,并在江苏常熟地区展开问卷调查,分析了影响企业环境绩效的利益相关者,结果表明:在该实证区域,以主动性环境管理行为度量企业环境绩效时,投资者、竞争者、消费者和社区居民等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环境绩效的提高有显著的正影响;政府虽然给企业造成了很高的环境压力,但并不是造成企业之间环境绩效差异的原因;媒体和环保非政府组织等外部利益相关者作用尚不明显.结论说明:我国政府通过引入利益相关者参与企业环境治理,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建议我国政府继续推动环境政策创新,积极创造更多利益相关者成长的制度空间,为我国企业环境绩效的提高提供更多动力.  相似文献   

5.
企业绿色管理已有研究将制度和技术在两个不同的领域进行分析,忽视了绿色管理是对制度和技术压力的反应,两种压力同时并存甚至相互影响.技术创新的"正外部性"和环境问题的"负外部性"要求在分析企业绿色管理行为时,整合制度和环境技术创新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已有文献普遍强调作为强制性制度的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驱动效果,而较少关注制度压力与技术创新的交互作用.通过对企业面临的制度压力和技术压力相互关系的分析,本文构建了基于制度与技术情境的企业绿色管理战略选择模型.企业绿色管理战略是制度压力和环境技术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对制度压力的反应有助于技术效率的提高,而企业所处的制度情境也影响到其对技术压力的响应方式.针对我国目前的环境监管现状,本文为制定有助于清洁技术采纳和扩散的环境政策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要求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如何促使企业加强绿色管理,提高环境绩效正日益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文章基于外部环境视角,揭示影响企业绿色管理与环境绩效的三个因素;通过对东莞家具产业127份企业样本的采集分析,提出并验证外部环境对绿色管理与环境绩效的影响机制整合模型。研究发现,制度因素和技术相容性通过主动的行政管理这一部分中介对环境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客户因素则通过完全中介变量主动的行政管理对环境绩效产生积极影响。环保法规的完善、绿色技术的兼容以及客户绿色消费意识的提高对企业进行绿色管理将会产生重要影响。今后构建并且不断完善具有约束力的外部环境是提高企业环境绩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制造企业全球化经营的进程也在加快。在这个过程中,国际规则对中国制造企业环境保护的要求也在加强。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分析全球化经营对中国制造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依托2009年第五次国际制造业战略调查(IMSSⅤ)项目的背景,通过对202份中国大陆制造企业的样本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中国制造企业全球化经营与环境战略、环境实践及环境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企业的经营全球化水平越高,在制定战略时对环境保护就会越重视,也会相应地投入更多的环境实践,并进而使其环境绩效得到提高。因此,对于国际化进程越来越快的中国制造企业而言,不仅要将环境保护作为重要的竞争战略要素,也要在制造的全过程中积极采取措施保护环境,才能取得良好的环境绩效,以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并由此获得更广阔的国际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河长制是中国应对水污染“自下而上”的地方环境规制政策创新,全面梳理河长制的扩散机理、实证检验河长制的推行效果与影响机制研究,对于改善水污染、保护水环境、建设绿水青山生态文明具备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工业企业数据库与绿色发展数据库匹配而来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微观企业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价河长制对水污染产生的冲击效应时,发现不满足共同趋势假设,进而使用多期三重差分模型更为准确地识别河长制的推行对于企业水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并检验河长制影响污染排放的传导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从河长制在长三角地区的实施效果来看,其对水污染行业企业水污染物减排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长三角地区的水污染。(2)推行河长制使得企业通过加大环保创新投入并减少生产来提高企业环境绩效,同时短期内使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降低。(3)河长制的推行效果具备所有权异质性和政策动机异质性,对私有企业具备更强的规制效果,环保意识更强的国企具备更大的减排自驱力,对国有企业规制效果较弱;主动推行河长制地区企业减排治污效果更好,在上级政府要求下推行河长制会削弱河长制政策效果。因此,在全面推行河长制的进程中,地方政府应继续坚持全面推行河长制...  相似文献   

9.
金融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共进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改善企业环境绩效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并实现全面绿色转型的战略重点,绿色信贷政策是新发展格局下通过金融资源配置改善企业环境绩效的重要实践探索。该研究在构建绿色信贷政策与企业环境绩效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2000—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企业专利数据库以及中国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检验了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并使用2000—2020年上市公司数据进一步验证了研究结论的稳健性。研究结果表明:(1)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环境绩效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即绿色信贷政策可以减少企业单位产值的污染排放,这一核心结论经过安慰剂检验、工具变量、更换衡量指标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可靠。(2)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绿色信贷政策通过“创新补偿效应”“融资约束效应”与“遵循成本效应”改善企业环境绩效。(3)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环境绩效的改善作用因企业的规模、所有制与行业技术复杂度、竞争度以及地区金融发展程度不同而存在差异。(4)该研究不仅从行业层面分解排污强度指标,对资源再配置引发的行业内结构效应进行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的持续发展问题相结合,研究企业面向低收入群体的可持续创新,即企业改变产品、服务或流程使之适合低收入人群的需求,同时避免产生对社会和环境的外部性问题的创新活动。在对通过创新和市场机制协同解决环境和社会问题的国外理论与实践进行分析和评述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可持续发展、破坏性创新和社会嵌入理论,建立了企业面向低收入群体的可持续创新的概念框架,将企业竞争策略的改变与宏观发展模式的演化联系起来,并进一步将其分解为企业应对宏观发展模式在技术、价值链和行为规范三个层面的变革所采取的一系列竞争策略的改变,即通过底层或新市场破坏性创新以应对可持续技术的广泛应用,嵌入低收入群体的社会网络以应对经济发展对低收入人群的包容性要求以及改变企业的价值观与战略工作匹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框架有助于企业理解所面对的外部环境变革采取合适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战略,协同解决宏观和微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Public discourse frequently cites the damaging activities of large organisations on global environmental issues, but smaller organisations are rarely, if ever, featured.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SMEs) make up 99% of all businesses in the EU, cumulatively causing more industrial pollution and producing more waste than larger businesses. However, large companies are more likely to address sustainability issues than smaller ones. SMEs need help to change. In a collaborative approach, an online sustainability framework was developed to overcome the barriers contributing to the slow uptake i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 SMEs. The views of owner-managers were incorporated throughou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Best practice environmental tools and training were identified, which were designed in an SME-friendly way and made available onlin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ilot Sustainability and Eco-Innovation (SEco) toolkit, followed by an analysis of its use. This research finds that a self-led toolkit was not enough to nudge SMEs to address environmental issues, despite being approved by owner-managers at each step.  相似文献   

12.
国际机制视角下的东北亚环境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由于环境问题与区域地理因素、生态环境系统的紧密关系,从而使当今的环境问题跨越了主权国家的地理边界,渗透到整个区域甚至全球生态系统.环境合作有助于促进环境领域内国际机制的建设和发展,国际机制的功能性能够推动环境合作的不断深化,环境合作与国际机制之间的互动机理推动了环境合作机制的建构.共同利益、依赖路径、机制内容和机制效能是全面评估环境合作机制的四大基础要件.随着近些年来东北亚地区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不断加强和持续深化环境领域合作成为域内各国的当务之急.东北亚环境合作机制是维护东北亚环境合作的重要工具之一,是推动东北亚环境合作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东北亚环境合作不断走向务实,形成了多领域、多层次、多渠道的格局,环境领域的机制化建设逐步明显,但是东北亚环境合作机制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长期有效的建设和完善.大力推进和不断深化东北亚环境合作机制建设,应当以域内各国在环境领域的共同利益为基础,顺畅环境合作方面的依赖路径,进一步完善地区环境合作机制的框架和内容并切实发挥其效能.  相似文献   

13.
Many businesses are recognising that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is an important concept for survival in today's highly competitive market. This paper presents a project in which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QFD) for environment (QFDE) has been applied to an Indian rotary switch manufacturing organisation to enable environmentally conscious design at the early stage of product development. QFDE consists of four phases. QFDE phases I and II are concerned with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rotary switch parts that are important in enhancing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QFDE phases III and IV are concerned with the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design improvement on environmental quality requirements.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case study revealed that QFDE could be appli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rotary switch product development as it identified the vital components from an environmental perspective and enabled the options for design improvement to be effectively evaluated. The managerial implications of the case study have also been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是深刻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社会工程,也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一定普遍规律的发展现象,我国多年来快速的城市化取得了积极成效,也积累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本研究从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的国内外研究出发,以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调整过的STIRPAT模型,分析这些城市2004—2013年工业SO_2排放强度、工业废水排放强度和工业烟(粉)尘排放强度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产业结构调整会产生显著的环境效应,第二产业产值占比对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有显著的拉动作用,虽然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城市的产业结构向合理化趋势发展,但部分城市仍过分倚重第二产业对经济的拉动,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2)城市人口密度与空间规模扩张,使不同规模、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间出现了"污染转移"现象;(3)我国城市成为外资企业"污染避难所"的问题并不突出,外资企业对工业烟(粉)尘排放相关产业部门降低排放强度有显著的正环境效应;(4)在一定的城市规模区间内,城市规模对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有显著影响;(5)285个城市中,大多数城市的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的EKC曲线拐点可能已经到来且处于曲线下降阶段,污染反弹的可能性不大,但污染物排放强度拐点的到来并不意味着环境质量改善的拐点也到来。因此,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为城市化发展滞后地区留足发展的生态资本,通过强化环保总体规划、明确生态红线和城市增长边界,合理布局城市产业结构、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化程度引进绿色资本、实施差异化评估考核等方式推动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二元化"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社会问题。对于因环境污染所产生的环境侵权,通过保险制度来解决因环境污染所导致的损害,日益成为众多环境法学者关注的问题。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是建立在侵权法和责任保险理论之上,成为解决环境侵权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环境侵权责任保险问题,国家应根据具体情况对环境责任保险予以干预,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环境侵权责任保险的模式。我国应构建商业保险和强制保险并存的“二元化”的环境侵权责任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不同地区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面临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优先领域也不同。因此.可持续发展评价与政策制定需要与区域发晨实际相结合。选取上海、德州和固原三个地区作为中国发达、发展中和欠发达地区的代表.选择可操作和可比性强的指标.基子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了环境可持续性趋势系数.对比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环境发展的状态、趋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得出以下结论:近20年来.虽然中国总体环境保护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污染物排放压力持续增长.环境质量普遍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上海、德州和固原环境可持续性趋势系数分别为0.82、0.55和0.45.发达地区环境可持续性最强.发展中地区一般.欠发达地区量差;目前我国环境政策领域往往注重经济发展的“两极”:高度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面积占全国67%、人口占全国40%的发展中地区环境问题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Microfinance projects now seek to achieve improvement in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addition to poverty alleviation. Achievement of these goals may depend upon the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microfinance businesses. This study i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se outcomes for Ecodevelopment, an Indian microfinance project, which aims to prevent forest degradation by poverty alleviation. The study divides businesses into perishable goods, non-perishable goods, simple skills, and special skills and measures their economic outcome by two indicators, repayment percentage and continuity of businesses. The study examines the effect of loan amount on the economic outcome of businesses. To quantify the environmental outcome, it analyzes the use of firewood or fodder and release of pollutants by business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loan amount does not affect the economic outcome, special skills have best performance, and skills cause less pressure on forest resourc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e need for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intensive skills, involvement of institutions in the operations of business, and inclusive policies for protected area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各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及循环经济、低碳社会的迅速发展,环境经营理念已逐步为国际各大企业所重视,并开始付诸实施。而如何评价企业的环境经营行为,如何通过科学评价进一步促进企业环保业务的全面开展,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日本是最早提出企业环境经营理念并付诸实践的国家,本文对日本现行的企业环境经营评价方式与方法进行梳理,并通过案例分析,为我国企业环境经营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